被芯片包围的今天你可知芯片是如何造出来的?

1.芯片的设计、制造与封装由不同公司完成

美国电子工程师杰克·基尔比1958年发明集成电路(芯片)后,在芯片生产初期都是“一条龙”,即设计、制造、封装都由一家公司完成。美国英特尔公司目前仍采取这种传统的芯片生产模式。

英国ARM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也是微处理器的标准制定者。ARM设计的芯片在全球手机和平板电脑芯片市场中占95%的份额,电脑芯片占45%的份额,家用电器芯片占35%的份额,智能卡芯片占30%的份额,网络设备芯片占17%的份额,汽车芯片占10%的份额。

ARM并不是把自己设计的集成电路交给芯片制造商,而是把它卖给其他设计公司,其他设计公司对其进行有限的修改,然后选择一家芯片制造商代工。尽管一些芯片上印着各种商标,但这些芯片其实都是ARM设计的,专利权益归属ARM。

芯片上有数以千亿计的电子元件,必须使用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DA。EDA在芯片制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芯片的功能和集成度,完全取决于EDA的设计能力。EDA基本上都来自美国的凯登、新思科技和明导三家公司。

中国台湾的台积电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市场占有率超过55%。美国的英特尔、格罗方德,韩国的三星,中国台湾的联电也是世界上顶级的芯片制造公司,这些公司拥有众多芯片制造技术专利。

2.芯片是在晶圆上加工的,一片晶圆可加工出数千块芯片

半导体材料很多,但应用最多的还是硅,因为硅的熔点是1415摄氏度,高熔点可以抵抗芯片加工中的高温工艺。

只有高纯度的硅才能制造芯片,我们把纯度99.99%的金叫纯金(4个9),但制造芯片的硅的纯度至少要13个9。材料是芯片制造的基础,不掌握硅的提纯技术,造芯片就无从谈起。

有了高纯度硅,还要把它加工成硅锭,这个过程也叫晶体生长。在硅熔炉里拉出硅锭后要截掉两端,就像吃甘蔗那样“掐头去尾”,然后再把硅锭磨成纯圆。接着,就要把硅锭切割出定位边,为接下来的工艺提供加工的便利。定位边有的是沿着硅锭纵向切去一小条,形成矩形平面;有的是沿着硅锭纵向开出沟槽。

之后,就可以制备晶圆了。晶圆就是把硅锭切割成一片片的薄片,就像切香肠一样,然后在每片晶圆上加工出集成电路形成芯片。

一片晶圆上要加工出数百块甚至数千块相同的芯片,封装前才把晶圆上的芯片切割分开。这就好比是印钞票,在一张纸上印出很多面值相同的钞票,然后再把它们切割开来。

晶圆(硅锭)直径越大越好,这样可以一次加工出更多的芯片。还有,晶圆直径大,上面不可用的边缘芯片与全部芯片(可用芯片与边缘芯片之和)的比率就低,可用芯片产出率就高,通俗地说,就是下脚料少。晶圆直径和光刻机的工艺制程一样,代表着芯片制造技术水平。目前,直径450毫米的晶圆已成为主流,而5纳米制程的光刻机已开始广泛应用。

晶圆切割下来后还要磨片,就是把晶圆表面磨成光学平面,确保光刻时能准确聚焦。为避免晶圆在运输中以及将来加工中受损伤,还要对晶圆表面进行氧化,氧化后的晶圆就可以打包发运到芯片制造商那里去了。

3.芯片是用掩模版“照”出来的,类似用底片冲印照片

最近,光刻机几乎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词,不少人误认为芯片是“刻”出来的。其实,芯片不是“刻”出来的,而是“照”出来的,这和用底片印照片一样。传统照相,把曝光冲洗后的底片在暗室里用放大机投影到相纸上,通过显影、定影就印出照片来了。光刻就是让光线透过掩模版,投影到晶圆上,被曝光的晶圆经过在化学药液里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集成电路图形。

掩模版的制备和光刻芯片的工艺相同,也需要光刻机,只是材质以及曝光法和蚀刻药液不同而已。

1955年开始,贝尔实验室的朱尔斯·安德鲁斯和沃尔特·邦德研发出芯片光刻工艺。1958年,美国仙童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光刻机。1961年,美国GCA公司开始批量制造商业化的光刻机。目前,世界上只有4个国家的7家公司可以制造光刻机,即荷兰的阿斯麦尔,美国的英特尔、超科技半导体、鲁道夫,日本的尼康、佳能,德国的速思微科。

掩模版是在石英基片(或玻璃基片)上镀上一层薄薄的铬膜,然后在铬膜上涂抹光刻胶。用EDA把集成电路图设计出来后,生成光刻机可识别的掩膜版图形文件,用电子束直接读取图形文件,对石英基片上的光刻胶非接触曝光,再经过一系列的化学药液处理,让曝光区域的光刻胶溶解脱落,暴露出下面的铬膜。接着,用化学药液把露出的铬膜蚀刻掉,就形成了透光区域,而受光刻胶保护的铬膜不会被蚀刻,形成不透光区域,这些不透光的图形就是集成电路图形,也就是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熔丝等电子元件和连接它们的导线。

掩模版好比是投影仪里的LCD或DLP显示屏,光源光线把显示屏上的图像投射到幕布上,不同的是,光刻机的光源光线通过掩模版投射到晶圆表面的光刻胶上,和传统照相用底片冲印照片一样,一块掩模版可以“照”出成千上万的芯片来。

现在,我们就看看芯片是怎么被“照”出来的。

为满足不同工艺需要,掩模版有两种类型。如果掩模版上的集成电路图形是不透光的,而背景区域是透光的,则称之为亮场掩模版;反之,如果掩模版上的集成电路图形是透光的,而背景区域是不透光的,则称之为暗场掩模版。用亮场掩模版光刻就叫负胶光刻,用暗场掩模版光刻就叫正胶光刻。两种光刻工艺完全一样,只是用的光刻胶和化学药液不同而已。为节省篇幅,我们仅以亮场掩模版为例介绍晶圆的光刻过程。

光刻机光源的光线照射掩模版,掩模版上的集成电路图形是不透光的,光线只能透过背景区域对晶圆上的光刻胶曝光。光刻胶本来是可溶物质,但曝光后就变成了不可溶物质,通过化学药液把可溶物质溶解掉,再经过清洗,集成电路图形就凹陷在光刻胶里。

上文已述,晶圆表面有一层氧化层保护膜,集成电路图形就是在这层保护膜上形成的,现在,还要用化学药液蚀刻掉这层保护膜。曝光后的光刻胶是抗蚀刻的,能保护其下面的氧化层,此时的蚀刻只去掉集成电路图形下面的氧化层。

蚀刻后,就可以把晶圆上剩余的光刻胶剥离了。这时,集成电路就永久留在晶圆表面了。但这只是集成电路图,还不能称其为芯片,因为此时还不能形成“PN结”等电性功能,必须经过离子注入、扩散等若干工艺后才能形成芯片。

为提高芯片产出的合格率,高端光刻机不再给整块晶圆一次性曝光,而是对每块集成电路依次曝光,所以,光刻机的英文就是“Stepper”,其本意就是“一步一步曝光”的意思。

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理查德·费曼提出了芯片三维制作理论,就是在一块晶圆平面的垂直方向,向上叠堆多层集成电路。对多层集成电路而言,就要对一片晶圆进行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光刻。晶圆加工的每一道工艺还细分成若干道子工艺,而且每道工艺完成后都要检测,检测晶圆常用的原子力显微镜检测灵敏度高达1埃(0.1纳米)。

5.芯片加工区无人无灯光,一个病毒也不允许存在

芯片制造代表世界上最顶尖的科技水平,不但对技术和设备有很高的要求,对车间环境要求也极高。

芯片加工区的工作人员从头到脚全身防护,有的防护服甚至自带呼吸系统,就像宇航员一样,以防人体新陈代谢的脱落物和呼出的气体污染芯片。而光刻、蚀刻、离子注入等工艺是在真空下进行的。别说尘埃,就是病毒也不允许存在,因为一般病毒有100纳米大小,而芯片上的电子元件仅有几纳米,一个病毒就让整块芯片报废!

在晶圆加工过程中需要大量高纯度水,要求25摄氏度时水的电阻大于1800万欧姆,一个芯片厂每天要用几万吨高纯度水,水的净化费用在芯片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

所以说,就是弄到芯片制造的全套技术和设备,加工环境不达标,照样造不出芯片来。

为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加工瑕疵,确保芯片品质的一致性,芯片制造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基本做到了车间无人无灯光,按一下按钮,晶圆便自动进入工艺加工区,从一个工艺区到另一个工艺区自动完成,工作人员听到信号把加工包装好的晶圆取走就是了。

可能有读者会问:晶圆加工好了究竟是个啥样子?

芯片生产属于微观世界,加工好的晶圆被光线折射得斑驳陆离,肉眼是看不到上面的集成电路的。如果把加工好的晶圆放在显微镜下观看,它就像一座城市,上面的每块芯片就是一个巨大的街区,上面的电子元件就是建筑,导线就是建筑之间的空地,而芯片之间的切割线就像是城市的街道。

从上文论述可知,芯片是对晶圆加工而成的,一片晶圆上可有数千块芯片。芯片封装公司首先要把加工好的晶圆切割成独立的芯片,把边缘不能用的芯片剔除,然后对每块芯片进行测试,把测试合格的芯片封装在保护壳内,并焊接好引脚系统,然后再进行最后检测,检测合格后投入市场。从晶圆到芯片封装到最后检测,芯片在整个生产过程的合格率在78%左右。

一般人是看不到芯片本身的,看到的是芯片封装外壳,因为芯片太纤薄,必须密封保护起来,并引出引脚后才能与外部电路连接。

芯片生产所需材料都是高科技材料,材料费用占芯片总成本的38%。芯片生产的设备昂贵,使用寿命短,设备折旧占芯片总成本的35%。

以上讲的是芯片生产的工艺流程,这只是概念上的流程,实际生产要复杂得多。在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加工出数千亿甚至上万亿个电子元件,还要把它们用导线连接起来,让它们按设计要求协调运行,其工艺复杂、精密程度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THE END
1.中美「围剿」英伟达,万亿AI芯片市场难独霸很明显,AI 算力芯片市场是一块大“蛋糕”。 但目前,英伟达却占据全球数据中心 AI 加速市场82%的份额,而且以95%的市场占有率垄断了全球 Al 训练领域的市场,成为这轮 AI 混战中最大赢家。而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公司赚的盆满钵满,市值超越1万亿美元。 http://www.bianews.com/news/details?id=166077
1.全球芯片排名前十的巨头在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全球芯片排名前十的巨头在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些公司不仅在半导体领域内占据了领先地位,而且还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高通科技(Qualcomm):高通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技术开发商之一,其旗下的Snapdragon系列处理器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中。高通不仅专注于5G通信...https://www.0zlw2vgr.com/xue-shu-jiao-liu/335292.html
2....光刻机+芯片+华为+第三代半导体+先进封装!公司产品可用于光刻机...①光刻机+芯片+华为+第三代半导体+先进封装!这家公司主要产品可用于光刻机半导体设备,荷兰光刻机制造商ASML为公司主要客户,华为等厂家为公司封装芯片的终端用户之一;②芯片+鸿蒙+人形机器人+算力+信创!这家公司拥有AI加速卡芯片;③芯片+光刻胶!公司进入泛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行业。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29156
3.VIP机会日报芯片股持续爆发栏目从产业角度多维梳理解读焦点...《风口研报》:提前挖掘“超预期”,捕捉下一个市场“风口”! 11月6日19:56《风口研报》 追踪到“国芯科技日前接待了机构调研” ,随即发文梳理相关调研内容,指出:公司不断突破汽车电子MCU中高端产品的技术壁垒,持续加速基础软件、工具链、方案商等汽车电子产业链生态圈构建;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4.61%,创下历史新...https://cn.investing.com/news/stock-market-news/article-2556653
4.个别芯片被炒至10倍,缺芯这么严重?九大半导体巨头财报解密供应链现状...此外在牵引电机驱动、电池管理和逆变器领域,瑞萨的 MCU 市场占有率也超过 60%。电动车销量大增也是瑞萨订单大幅度增长的原因之一。 瑞萨为了追求产品先进性,首先在汽车 MCU 中采用了 28 纳米工艺,并且内嵌 Flash 闪存。 瑞萨自己拥有庞大的产能,但是不能生产此类先进芯片,因为逻辑电路与 Flash 闪存电路差异较大,做...https://www.d1ev.com/kol/146123
5.小安科技:为百万台共享电单车装上“车载电脑”作为国内最早专注共享电单车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小安科技“摸着石头过河”,相继推出了适用于共享电单车、即时配送电单车、智能电单车等应用领域的数十款产品和软件系统,以及共享电单车智能化的全套解决方案,服务全国500多家共享电单车企业,连续3年市场占有率超过60%。 https://www.wuhan.gov.cn/sy/whyw/202308/t20230803_2241894.shtml
6.2023年芯源微研究报告涂胶显影打破国际垄断,单片清洗扩展高端市场目前已 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实现国产替代,公司陆续获得了中芯国际、上海华力、青岛芯 恩、武汉新芯、北京燕东等多个前道大客户的批量重复订单,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3)后道先进封装领域:公司生产的后道涂胶显影设备和单片式湿法设备部分技术 已领先...https://m.vzkoo.com/read/2023022126f20299cd3309bea0399952.html
7.台积电被曝将获苹果A13芯片订单,未来全球市场占有率或超60%台媒Digitimes援引产业链人士的消息称,近期苹果确认了2019年A13芯片全数交给了台积电。此前,台积电拿下了华为、高通、联发科、超微、NVIDIA等公司的大笔芯片订单。2018年上半年,台积电全球市场占有率达56%。随着客户群及订单规模的扩增,业界预计,2019年台积电全球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六成。 https://36kr.com/p/1722890698753
8....思特威: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供应商,市场占有率为35.7%...市场数据显示,Mate70的备货量已经超过了Mate60。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公司和产品: 光弘科技:华为电子产品的代工商,代工量达到了104%。 欧菲光:提供摄像头模组和屏下指纹等元器件,市场占有率达到97%。 福日电子:提供手机的ODM生产服务,市场占有率达到105%。 思特威: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供应商,市场占有率...https://www.yoojia.com/article/4458972873635504911.html
9.2022年中国十大芯片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容大感光:目前光刻胶产品涵盖的主要领域为平板显示、发光二极管、半导体芯片等 上海新阳:专注于半导体行业所需功能性化学材料产品及应用技术的研发创新 ③电子特气企业 昊华科技:六氟化硫龙头 华特气体:国内氟代烷烃龙头,光刻气通过ASML认证 金宏气体:国内超纯氨市场占有率超过50% ...https://www.eimkt.cn/index/article/article/id/1425.html
10.国内2021年营收超1亿的芯片设计公司汇总2021年底,中国半导体协会发布了最新的行业数据,2021年,预计有413家企业的销售超过1亿元人民币,比去年的289家增加124家,增长42.9%。2021年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已经由去年的2218家增长592家,达到了2810家,同比增长26.7%。下面一起来看看销售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芯片设计公司: 1、华为海思 海思是全球领先的Fabless半导体与...https://www.nodpcba.com/news/3096-cn.html
11.汽车行业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深度研究:架构趋势格局系统内核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又由于有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市面上载操作系统内核产品并 不多。目前 QNX 具有一定先发优势,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 60%,长期来看很有可能会形成 QNX 和类 Linux 两 家独大的局面,且两者会是长期共存关系,QNX 和 Linux 市场份额占据 90%以上,竞争格局高度稳定。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31900552548139560
12.汽车毫米波雷达芯片厂商盘点毫米波雷达的核心芯片主要来自国外厂商,几乎呈垄断格局。从 MMIC 芯片国内外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来看,目前国际市场主要被恩智浦、英飞凌、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芯片设计公司占据。 相比国外企业,车载毫米波雷达在国内仍属于起步阶段。国内毫米波雷达芯片公司因为起步晚,芯片核心技术积累少,目前尚未形成规模。 https://www.smartautoclub.com/p/69622/
13.2022年该缺芯的车企还是缺芯:十大汽车半导体巨头财报告诉你真相...2 季度一个重大收获是与雷诺建立战略同盟,为雷诺供应先进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利润暴增可能是意法半导体 SiC MOSFET 的价格上涨造成的。 意法半导体车载 SiC MOSFET 市场占有率超过 60%,还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基础,有向特斯拉提价的底气。 07 全面开花的安森美 ...https://auto.ifeng.com/quanmeiti/20220214/1703193.shtml
14.逆袭2大国际巨头!科创板最硬核的芯片企业来了根据高工LED数据显示,过去2年,中国市场每年新增的MOCVD仅250台,按照中微2018年106台的出货量,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40%。 2018年,中微半导体为了抢占2大国际巨头的市场份额,开始策略性降价。2018 年下半年起,中微公司的MOCVD 占据了全球新增氮化镓基LED MOCVD 设备市场的60%以上,确立市场“霸主”地位。 https://m.cls.cn/detail/360280
15.英飞凌NXP瑞萨等十大汽车芯片厂,怎么看2024行情呢?德州仪器以微弱优势超过瑞萨排名全球第三大汽车半导体厂家,德州仪器在电源管理IC领域拥有绝对的压倒性优势,汽车电源管理领域估计市场占有率超过60%,电动车对电源管理IC需求旺盛。2023年汽车业务收入达59.6亿美元,增长了19%,占其总体收入比例显著提升至34%。 在德州仪器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德州仪器财务长Rafael Lizardi表示...https://www.elecfans.com/d/2454321.html
16.智能驾驶全产业链梳理根据数据, 车载 CIS(CIS:CMOS 图像传感器)市场,安森美占据龙头地位,市场占有率高达 60%,韦尔股份旗下的豪威科技占有率也在不断提升。 索尼和三星作为手机 CIS 的 龙头,进入车载市场较晚,正在快速切入。 DSP 芯片作用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DSP 芯片头部厂商主要是德州仪器(TI)、模拟器件公司(ADI)和摩托罗拉...https://www.eet-china.com/mp/a30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