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在成为全球最大芯片出口国,深度解读中国芯片出口的增长逻辑

芯片领域最新的“国际玩笑”来自日本。其背后是表面加速但实则回天乏力的美日“制造回流”。

日本晶圆厂代工商Rapidus今年8月中旬宣布,将在日本北部打造一条全自动的2nm芯片生产线。明年试产2纳米芯片、大后年(2027年)量产2纳米芯片。

“玩笑”的点在于,Rapidus称未来四年将为此投入约350亿美元,但作为一家成立于2022年8月的年轻芯片企业,即使Rapidus背靠日本政府、索尼、软银等主要投资方,要量产出2纳米芯片——350亿美元是根本不够看的。

建厂投入上,台积电在美国的两家代工厂总投入约400亿美金。

研发投入上,台积电2022年研发成本在55亿美金上下。

仅上述两者相加都大大超过Rapidus的350亿美元。

更何况,无论技术、设备、人才、经验——台积电都远比才成立两年的Rapidus家底丰厚。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Rapidus号称要靠着未来的三百多亿美金,就想在2027年量产2纳米芯片,不亚于天方夜谭。

source:pixabay

Rapidus的举动更像是日本大企业和日本政府共同打造的一场“政治正确”:

日本政府看起来只是想让人们知道——“放心,日本本土会拥有一家具备先进半导体工艺能力的半导体工厂。我们已经在做这件事了。放心。我们会确保供应链安全。”而企业则正好可以用“高技术”“创新”等人设向政府要补贴。

日本如此,美国加速“回流”的表面动作只会更快。但美国芯片产业最近也不太平。

source:giphy

先是美芯片巨头英特尔2024“流年不利”。

今年8月1日,英特尔宣布裁员15%。多家华尔街机构下调英特尔评级。

其二是台积电赴美建厂的道路至今未能如预期般顺利。

《星船知造》看来,台积电赴美之路的水土不服,问题当然不在台积电,而在于美国要让台积电迁往美国本土——

山姆大叔多年来重商轻工导致的产业空心化和本土制造业水土流失,让今日即使美国本土有巨额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短时期内也回天乏力了

口号、数据、和不可逆的空心化

从特朗普到拜登,再到特朗普,都在不断重复一个口号:重振美国制造。

这是一个在竞选中拉拢部分选民的有效策略。

1997年以来,美国制造公司和工厂减少了约25%。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及制造业出口在世界的占比也分别从90年代的12.7%和22%,下降到了2022年的7.3%和16.5%。

source:pixabay亚利桑那州

产业空心化如同一个在巨人身上缓慢生长的痼疾,一开始不痛不痒,而人们直到特朗普的上台和万斯的《乡下人的悲歌》两次登上亚马逊图书榜首才恍然大悟。

《乡下人的悲歌》第一次登顶亚马逊图书榜榜首是在2016年,特朗普竞选总统成功的第二天。第二次登顶,则在今年。

《乡下人的悲歌》用文字画面复刻了铁锈带民众如何深受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之苦——工业产业衰落把他们推向了贫穷、酗酒、药物滥用和精神崩溃。并从个体感受讲述了美国“大城市工业中心-区域工业区-地方工业园”曾经相对平衡的工业格局是如何被彻底打碎:

当美国不可逆地进入“脱实入虚”,放弃制造业而选择利润更高的金融产业后,工业城市迅速衰败,机器生满铁锈,“锈带”大量生成。

该书伴随的数据则是——2005年,美国制造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为4999亿美元,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跃升至1785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制造业外国直接投资占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40%。

source:三星官网三星位于得克萨斯州的泰勒工厂

拜登一上任,就迅速着手推进《芯片法案》,吸引全球芯片产业转移至美国,打造高端制造回流。

●2021年4月,走马上任不久的拜登,在白宫召开“恢复半导体和供应链首席执行官(CEO)峰会”,手举12英寸硅片,“敲打”来自台积电、英特尔等企业的19名高管:“(美国)在研发和制造方面已经落后……我们必须加快步伐。”

●2022年8月9日,法案签署成法律。

“芯片法案”主要政策包括

●约527亿美元的半导体产业资金补贴;

●在美国建立芯片工厂享受25%的减税优惠;

●约200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科研创新;

●为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提供资金;

●“护栏”规则,禁止接受美国芯片基金补贴的企业在未来十年内在其他国家扩大半导体生产能力,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

●建设20个地理上分散的“区域技术中心”,用于技术开发、创造就业等。

●英特尔:获得85亿美元的直接资金补贴和110亿美元的联邦贷款担保,用于在美国多个州的芯片工厂建设。

●台积电:获得66亿美元的直接资金补贴和50亿美元的低息政府贷款,用于在亚利桑那州建设三座半导体制造设施。

●三星:获得64亿美元的直接资金补贴,用于在德克萨斯州扩大芯片生产。

●美光科技:获得61亿美元的资金补贴,支持其在纽约州和爱达荷州的尖端内存制造项目。

钱花出去一堆,法案落地整整两年,实际效果呢?

美国《芯片法案》两周年——一颗先进处理器都没生产出来。

所有的实际成绩几乎都还是“承诺”和“预计”——

包括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预计,2032年美国在全球晶圆厂产能中的份额将从10%升至14%。而如果没有《芯片法案》,该比例将下滑至8%。

预测很美好,但实际情况是——台积电的美国工厂迟迟无法投产、许多美国芯片将被运送到海外完成关键工序、多个制造业项目被推迟或陷入停滞。

导致项目延期的直接因素之一,是多年产业空心化导致的“缺人”。

目前台积电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工厂的2200名员工中,约一半来自台湾。他们工作环境中语言上的障碍,以及与美国同事格格不入的工作方式,也让工厂效率大打折扣。

大环境方面,随着占美国人口三分之一的“婴儿潮”一代步入退休年龄,美国正迎来“大退休潮”。

麦肯锡数据,按照美国的巨额投资和筹划,未来将新增16万个芯片有关的职位空缺,但每年却只有约1500名工程师和1000名新技术人员加入芯片行业。到2029年,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缺口或将高达14.6万人。

缺口这么大,“不想干”的人却越来越多。麦肯锡报告称,由于缺乏职业发展等原因,2021年美国约有40%的半导体和电子员工有可能在3-6个月内离职,而到了2023年,这个比例超过了一半。

两难的局面难以解决:人才短缺和工作方式问题导致效率低下,但倘若从其他地区引进成熟劳动者,又和为本土创造工作岗位的口号相背离。

2022年4月,张忠谋在接受一档播客采访时提到,美国试图将半导体制造业转移到本土将是“一项代价高昂、徒劳无功的行为”。

美国晶圆厂建设涉及到的劳动力成本、许可证成本等,都更为昂贵。

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企业在大约650天内就能建起一家新工厂。而在美国,则要延长到900天;在美国,一家新晶圆厂的建设成本比在亚洲高40%;美国每年的运营开支比在亚洲的运营开支高出30%。

加上芯片制造必须以规模化来压低成本,无论是台积电在亚利桑那设厂,还是三星在在德克萨斯扩建工厂,为了满足美国“老大”的“本土造”需求,他们都必须借助自身在台湾地区和韩国本土的工厂,来消化和承担美国工厂的高成本。

这种“陪太子读书”的模式,也波及到芯片下游行业。

SocialMobile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莫尔科斯估计,美国本土芯片制造成本可能会上涨40%。这相当于每台iPhone增加100美元以上的新成本。

换言之,未来选择美国本土芯片的下游企业,要么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要么压缩自身利润空间。

真金白银的计算,最容易引发美国芯片产业链内部的不和。

特朗普把矛头指向了台湾在先进半导体制造领域的主导地位,称台湾“抢走了”美国的芯片业务。

特朗普这番言论,也确实道出了美国芯片产业数十年来产业外迁所造成的不可逆窘境。

上世纪美国在确立自己在半导体方面的优势后,首先将存储产业向日本转移。

之后日本凭借半导体材料、设备和小型有源和无源器件方面的优势,加上存储器市场的重要份额,很快成为了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索尼在八九十年代也凭借相机图像传感器技术成为全球前十大半导体供应商之一。

到了80年代,韩国看准了美国打压日本半导体的时机,开始借机上位。

芯片产业的第三次转移,是把偏向劳动密集型的代工和封测环节逐步转向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

以半导体芯片封测起家,借助美国的技术转移和市场需求,台湾地区逐步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并通过晶圆代工模式,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地区,最终拥有领先全球的半导体生产流程技术。

在数十年的产业迁移与相互竞争中,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呈现出不同区域高度专业化的特征:

总部在美国的公司在芯片设计、核心IP、EDA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美欧日企业在部分设备领域领先;

中国大陆、日本、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在半导体材料方面领先;

韩国、中国台湾企业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领先。点击下图可放大

本章节最后,我们还得看看特朗普的政纲。

由于上文提到的美国本土产业空心化问题,导致即便三星等企业想要唯美国马首是瞻,对真正落地美国本土也依然有心无力——拜登的《芯片法案》虽已一掷千金,但实际效果乏力。

那么,特朗普的情况呢?

特朗普今年的20条竞选政纲《2024年共和党政纲让美国再次伟大》(2024GOPPlatformMakeAmericaGreatAgain)中有一条尤为醒目:

第五条政纲提出:“停止外包,让美国成为制造业超级大国。”

但无论从美国制造业“无成熟产业工人可用”、拜登政府《芯片法案》雷声大雨点小等任何一个角度推断,这一政纲都接近天方夜谭。离谱程度比日本2nm芯片更甚。

特朗普发表政纲不久,一个打脸动作就发生了。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近日表示,美国原定于8月1日生效的对电动汽车、电池、电脑芯片以及医疗产品等一系列中国进口产品加征高额关税的部分举措被推迟。

今天,中国芯片出口额增长迅速。中国芯片产业正发展出自己的优势。

中国芯片的增长逻辑

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将在今年成为全球最大芯片出口国。

2023年中国大陆芯片出口占全球芯片出口总量的比例已达到26%。

2024年前7个月,中国芯片出口额高达6409.1亿元,同比增长25.8%。如果继续保持这个速度,2024年中国的芯片出口量全球占比可能突破30%,进而成为全球最大芯片出口国。

与其它行业相比,芯片出口额仅次于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8158.8亿元),增速则遥遥领先。无论出口额还是出口增速,芯片都在汽车(4628.6亿元,+20.7%)之上。

中国成熟制芯片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更在国际市场上扩大了影响力。中国产芯片的应用范畴已远超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领域。

为什么中国芯片出口金额大幅增长?先从芯片大致分类和我国芯片产业特点说起。

芯片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逻辑芯片,即运行智能手机、计算机和服务器的处理器;

微控制器MCU,一种集成化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模拟芯片,包括射频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

具体来看,我国逻辑芯片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已有不少关键技术突破。包括华为海思、中芯国际都已实现7nm芯片技术突破。

存储芯片方面,虽然全球存储芯片市场集中度非常高,主要是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合计占据了全球存储芯片市场70%以上的份额。但我国也已突破“零自制困境”,纵向对比来看,2017年以前中国存储芯片还是“零自制”,目前占到4%左右份额。

模拟芯片方面,2023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到约3026.7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93%。其增长速度主要得益于我国下游应用优势——模拟芯片下游包括消费电子、通讯设备、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庞大的下游市场反哺下,国内模拟芯片自给率同样不断提升,2023年国内模拟芯片自给率达到15%左右。

另一方面,尽管美国试图锁死中国14nm以下工艺,但目前我国已具备量产14nm、12nm芯片的能力。中芯国际也已完成了7nm芯片研发。

先进制程芯片基本在手机处理器等少数领域应用,而在工业、汽车、军事等领域,更注重成熟制程芯片的可靠性。28nm及以上的成熟制程芯片,占据了75%以上的应用市场。

目前中国成熟制程芯片已占据全球三分之一产能。

中国成熟制程芯片能走向全球,背后是中国制造的合力——

首先,中国芯片用更高的性价比,打破了过去美国、韩国等借助垄断构建起的高定价。

比如,韩国彻底主导存储芯片的时代,1TB的SSD移动硬盘可以涨价到1500元。而随着中国在存储芯片领域的突破,如今1TB移动硬盘已经降价到100多元。

其次,由于美国近些年通过设备出口管控等手段限制中国先进制程芯片发展,中国把更多产能投入到成熟制程之中。

据SEMIWorldFabForecast预计,2024年中国将有18家新晶圆厂开始生产。这些圆晶厂,都将聚焦在成熟工艺上。中国目前芯片产业链分布均匀,芯片设计、晶圆制造等高技术门槛的环节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中国芯片产业的集聚效应也较为显著,已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三大聚集区。

长三角最为集中,发展也最为迅猛。2023年长三角集成电路产量为1641.26亿块,同比增长8.57%,占全国比重约47%,其中江苏集成电路产量就占全国总产量的30%。

正是在中国成熟制程芯片已然崛起、大踏步迈向全球的大背景下,欧盟与美国一直在讨论如何限制中国成熟制程芯片出口。

欧美给出的理由则是“解决依赖性”。

但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星船知造》看了下今年上半年我国芯片出口数据,发现欧美的“受害者”姿态不过是个幌子。

点击下图可放大

如上图,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1-6月,中国出口芯片主要出口贸易伙伴为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地区、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

上半年中国芯片产品贸易累计出口765.9亿美元,而出口欧盟和美国的金额,总计26.2亿美元。要说欧美对中国芯片形成依赖,还为时尚早。但中国芯片在其它地区广受欢迎,让山姆大叔坐不住了。

尾声

区域专业化带来的集聚效应,让各个国家、地区的企业难以舍弃其巨大的成本等优势,也使得彼此之间依赖加深。也正是因为如此,当美国试图表现出自己正增强对全产业链的掌控力时,各方对成本与利润的计算所形成的“回流”阻力反而愈加凸显。

以及今天美国产业空心化导致的熟练工人短缺问题,又反过来成为了加剧空心化的关键原因。

在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和《芯片与科学法》两周年之际,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美国已宣布的造价过亿美元的项目中,近四成进度滞后或暂停。

芯片产业,正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领域。

主要参考资料:

[1]为转型提供资金英特尔宣布裁员15%新华社

[2]量产2纳米芯片,日本晶圆厂能行吗?半导体行业观察

[3]IntelfinallyannouncesasolutionforCPUcrashingandinstabilityproblems—claimselevatedvoltagesaretherootcause;patchcomingbymid-August.Tom’sHardware

[4]《芯片战争》克里斯·米勒

[5]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减少本土成熟制程发力.第一财经

[6]美国制造芯片,成本将飙升半导体行业观察

[7]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中商产业研究院

[8]赶超与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与优化对策齐鲁学刊

[9]前7个月出口金额大增25.8%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步前行证券时报

[10]2024年中国芯片市场驱动因素、芯片主要细分市场及行业未来发展投资前景趋势

[11]每年超500万STEM毕业生,全球领先!——读懂中国经济新优势人民日报

[12]2024年中国存储芯片产业链图谱研究分析中商产业研究院

[13]美国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复兴研究中国银行纽约研究中心暨纽行战略及研究部

本文基于访谈及公开资料写作,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2023年美国芯片法案最终“护栏”规则与半导体行业出口管制1017...作为一家极具影响力的跨国企业,中国市场占英伟达20-30%的市场份额,英伟达在其公告中表示,本季度已向中国销售了4亿美元的受影响芯片,出口管制新规可能导致中国公司无法购买英伟达的相关产品,这可能会对英伟达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给中国甚至全球供应链带来不确定性因素。https://www.ccpit-sichuan.org/newshow.aspx?id=12957
2....中国芯片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芯片出口国。1...美国对华芯片限制反而激发中企突破,中国芯片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芯片出口国。 1.芯片限制 美国对华实施芯片限制,旨在阻挠中企发展,但激发了中企的芯片突破决心。 2.中企突破 中企在芯片设计方面取得领先,如海思的麒麟芯片,与苹果A系列、高通骁龙相媲美。 3.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资金和...https://www.yoojia.com/article/5281616920913502448.html
3.拜登政府持续扩大对向中国出口半导体的限制,这些半导体可以用于...拜登政府持续扩大对向中国出口半导体的限制,这些半导体可以用于人工智能和芯片制 造。美国的围剿行动正倒逼国产芯片行业快速布局,国产芯片自主化正不断加快。这从一个侧面反映( ) ① 竞争与冲突是当前中美间关系的基本内容 ② 经济与科技的较量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4468274
4.100%出口,中国芯片如此强大了?半导体/EDAEETOP一句话要点精读:在国内芯片领域,很多企业芯片大比例出口,是不是就说明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芯片行业里的“出口复进口”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成因是什么?笔者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总分析。 日前一篇小文《晶晨半导体全景图,科创第一股》,在IC朋友圈关注度较高,特别在关于出口销售模式的一节,提到晶科主要客户在...https://www.eetop.cn/consumer/6943432.html
5.美无限期豁免韩企对华芯片设备出口禁令西安新闻网美无限期豁免韩企对华芯片设备出口禁令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 张旺】韩联社9日援引韩国总统办公室的消息报道称,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将被允许无限期向其位于中国的工厂提供美国芯片制造设备,而无需获得美国的单独审批。韩联社称,这对韩国芯片制造商来说是一个急需的安慰,因为这一决定消除了两家企业在中国生产芯片面临的...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3-10/10/content_6787548.htm
6.进出口业务模拟实训(精选8篇)13.进口付汇核销单-交单(进出口企业)14.收汇核销(外汇管理局) (1)信用证开证申请 (2)入境货物报检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技术报告 (3)进口货物报关单 (4)进口付汇核销单交单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技术报告 项目 六、半导体芯片来料加工实训项目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13oiw3x.html
7.突发!14nm以下,所有中国芯片公司或纳入出口管制?当地时间4月16日,路透社曝光美国国会参议员给美国商务部的信件,内容为对所有14nm以下的任何中国芯片公司实施出口管制。 来源:路透社 4月16日,路透社爆料,在给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的一封信中,美国国会代表迈克尔·麦考尔(Michael McCaul)和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表示,要求将获得美国许可才能将使用美国技术...https://www.eet-china.com/mp/a48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