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了身边从事不同行业的直男:「你看小红书吗?」得到的回答出奇一致——
在国企上班的程序员执着地将它定义为「女生才看的软件…」
身为人民教师的兄弟则认为「这些软件的内容大同小异吧。」
在小红书搜索「男人」,有341万+篇笔记和71万+件商品。
「男士」,256万+篇笔记,70万+件商品;
「男生」,142万+篇笔记,8万+件商品。
乍一看,这是一个女性专属的APP。但是深入了解过后,有关男性的数据同样有存在感!
这些刷小红书的男人在看些什么呢?是怎样的契机让他们开始打开这个软件?这种用小红书的习惯又是如何成就如今这种人传人的盛况?
「当你不说话时,衣着就是你对世界的态度」。在小红书搜索男生穿搭,竟然有高达23万+篇笔记!和镜面话题女生穿搭的68万比例呈1:3的惊人比例。
例如当下翻红的日杂风,几乎不挑年龄、身材甚至价位,在博主们协力总结下,让任何人都能通过翻看笔记、轻松驾驭。
不同职业背景的人也在用穿搭打破大众对这个职业的刻板印象。IT男的衣柜不只是格子衬衫,他们也可以很潮。金融男偶尔也会挣脱西装的束缚,走一波不费力的时髦睡衣风。
他们更不局限于年龄,爷爷辈的穿搭有岁月沉淀的味道,时髦也可以从娃娃抓起。
在一个以用户自发产出内容的平台,当同类型的内容频繁出现,我们总能轻易观察到当下的流行趋势。
露营是怎么一步步侵占首页,进入我们的愿望清单的呢?
一是受疫情影响,居家隔离的困顿期过久,人们对户外活动有着前所未有的渴望。二是天气渐暖,林木茂盛,气温适宜,每一次呼吸都在感受大自然的召唤。
翻阅笔记,关于露营无非三类内容,有开门见山干货满满的新手必备露营装备,也有资深玩家结合个人经验总结得出的露营地推荐,当然也不乏单纯记录美好生活的露营VLOG。
小红书内容创作者的容量之大、范围之广,每一种个性都能在小红书中找到同类。
虽说露营是大热,但大热中也分小众。有从零到一全程亲自动手参与感拉满的实操型装备党,砸最贵的装备,挑战最难的营地,甚至亲手改造露营房车。也有那些仅仅只想感受露营氛围的体验党,他们不想动手也不想入装备,只想感受一个露营风格的民宿,体验过即可。
在电影《90年代中期》里有这么一段对话
「你能理解我们为什么玩滑板吗?只是踩着一块木头,这对人的精神有什么帮助?你知道么?」「只是为了保持积极的态度,即使生活很残酷!」
高光时刻属于对热爱的坚持,属于熟能生巧后的无限创造力,也属于发生于网络时代的共鸣。
相比于滑板这类街头运动,还有不少人偏爱极限运动。
在崎岖的冰壁悬崖上,穿着布满刚刺的鞋和镰刀,砍出向上的每一步,这是攀岩与寒冰的双重刺激。
不满足于普通冲浪的选手们开始瞄上了风筝冲浪,手持的「风筝」借助风的力量,推动脚下的桨板在水面滑行,前行中感受风与水的力量交织。
潮玩爱好者从来都接受平和理性的讨论,发文科普潮玩文化,解析潮玩盲盒是如何让年轻人逐步上瘾。仔细阅读,可以得出结论。
首先,潮玩萌动的外表与夸张的色彩配比,直击那些奉行「颜值即正义」的收藏家。其次,物以稀为贵和同款不同色都为潮玩赋予了一定的收藏性。第三,物品本身给玩家带来陪伴价值,而在平台上发布笔记或与其它玩家进行交流经验更是由爱好引发出的社交价值。
如果说女生的终极梦想是梦幻的衣帽间和化妆间,顶配的电竞房就是男孩子的梦想。酷炫的灯光设计随着鼠标键盘的移动敲击而闪烁,触手可及的零食饮料搭配最爱的游戏,全屋立体环绕式潮玩展示柜…试问有哪个男孩子能够抵挡这个诱惑。
小红书「潮流入侵企划」将围绕「潮流」本身进行深度挖掘,探索服饰穿搭、品牌、艺术、运动、音乐,以及由此延展到生活中的内容呈现形式,为这群期望被更多人看到和认可的潮流作者提供成长和发力的平台,挖掘优质的潮流内容生产者,让有生产优质内容的博主有机会快速成长。
平台属性决定了内容和人群的丰富性。作为创作者,每个人都能表达;作为读者,每一种个性都能找到同好。通过平台的属性也能从大众的笔记趋同中发现时下流行,也因内容创作者与读者人群重叠,大众热点下不乏小众特性,而每一个小众玩家也都能找到同好。
女人可以剃寸头撸铁,男人也可以化妆做美甲。所谓的性别偏见与刻板印象不过是外界的杂音,是内心深处给自己设置的壁垒,是杂念也是噪音。
没有人应该被噪音左右,不管是怎样的生活方式和个人喜好,无论新潮或怪异,每个人都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勇敢做自己,活出真我,定义属于自己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