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15个问答,这些知识你是否知道?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7.12.29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电梯作为一种大众性的垂直运输工具,和汽车作为出行交通工具一样,不可缺少。作为一种自动化的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客观上不可避免。那么,遇到这类型问题我们改如何应对?

电梯使用常识:

(一)看到电梯有围挡在进行维修和保养作业时,禁止乘梯;

(二)请勿在电梯门区域停留,进出时注意观察轿厢位置,做到快进快出,不要低头玩手机,不要用手或身体阻挡电梯门,如需保持电梯门打开状态,应使用外召按钮或轿厢内开门按钮;

(三)任何情况下都禁止扒门和打开轿顶安全窗,以免坠落电梯井道;

(五)禁止超载运行,超载铃响时后进者退出;

(六)身体请勿倚靠电梯门,以免电梯开门时摔伤;

(七)不得在电梯内嬉戏、打闹、蹦跳,保持门地坎和轿厢清洁,勿乱扔果皮杂物,减少电梯故障;

(八)学龄前儿童应在成年人陪同监护下乘用电梯;

(九)携带宠物乘坐电梯时,应对宠物进行有效控制;

(十)禁止非专业人员拆卸和维修电梯,或用三角钥匙打开厅门,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十一)发生地震、火灾时切勿乘坐电梯。

遇电梯意外应该怎么办?

一:如何识别乘电梯是否安全?

乘客乘电梯,首先应看看电梯里有没有挂"安全检验合格"的不锈钢牌子;其次应看看电梯的注册号、注册机构、检验单位、检验有效期4项.过了有效期属无证运营.这是最要紧的,乘客遇见无证使用电梯的,可以向质量技术监督局举报。

二、被困在电梯里会窒息吗?发生困梯时乘客应怎么做?

电梯轿厢不是完全密封的厢体,在正常情况下,换气扇会保持工作状态,停电时,也可通过轿厢空隙实现空气流通。因此,不必担心被困在轿厢里会窒息。

电梯是运动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电设备,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故障。当电梯发生故障时,安全保护装置会使电梯停止运行,起到保护乘客安全的作用。当乘客被困电梯时,正确的应对措施是:

1、乘客应保持冷静,按压电梯轿厢内的紧急报警按钮或用手机等通信工具

2、乘客切勿强行打开电梯门,防止高空坠落或意外伤害发生,耐心等待专业救援。

三、电梯突然下坠怎么办?

很多人担心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突然下坠,但事实上,虽然“电梯下坠”是经常遇到的一种故障,但电梯并不是真的下坠了。“电梯下坠”一般有两种情况:1、电梯运行过程中急停一般这种都是因为运行过程中安全回路或者门锁回路断开,造成电梯停止,乘客会感觉腿发麻,其实是电梯紧急停止造成的。2、电梯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并自动回到基站复位

而被大部分人误解的“电梯掉下来”,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和买彩票中500万的概率差不多。

四:电梯运行不正常时,在轿厢内怎么办?

答:当您乘电梯,发现电梯有超速或梯速较慢,轿厢内有异常的焦糊味、有异常振动或晃动,刮蹭现象、有异常的声响时、应按下操纵盘上的红色急停按钮,电梯会自动停车;然后及时通报电梯维修人员,并等待维修人员开门放人。

五:电梯运行突然加快怎么办?

电梯的运行速度不论是上行还是下行,均应在规定的额定速度范围内运行,一般不会超速,如果出现超速,在电梯控制系统内是有防超速装置(限速器,当电梯的速度超过额定速度的115%,它就会动作),此时,该装置会自动动作,使电梯减速或停止运行。

六:电梯运行中突然停电是否有危险?

电梯运行中如遇到突然停电或供电线路出现故障,电梯会自动停止运行,不会有什么危险。因为电梯本身设有电气、机械安全装置,一旦停电,电梯的制动器会自动制动,使电梯不能运行。另外,供电部门如有计划的停电,事先会通知的,电梯或提前停止运行。

七:被困电梯,是不是应该积极自救?

实际经验告诉我们,盲目自救往往会带来更大的伤害,自救失败导致伤亡的例子并不少见。

在乘坐电梯时,除了由电梯故障引起的事故,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乘梯人使用不当造成的。

八:电梯下坠时“快速把每一层的按键都按下”有用吗?

如果电梯在运行而且楼层按钮有用的话,说明电梯根本就没坏。如果电梯故障会自动回到基站复位,这时候把每一个楼层按一遍没有太多作用,一些电梯会就近平层并开门,而大多数的电梯都是回到基站复位的,这时候一般是按不了楼层的。

九:“电梯自由下坠的时候尽量背靠墙壁下蹲”有用吗?

如果是自由落体的话,什么姿势都没用(参见下条);如果只是异常下降,这么做可以缓冲下免得关节错位。

十:在电梯坠下着地前一刻瞬间跳起,能否避免死亡?

首先,你跳不起来,因为需要克服电梯下坠的重力;

其次,即使你跳了起来,迟早还是要落地的;

第三,就算理论计算存在一丝希望,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知道该何时起跳?

最后,出现电梯失控下坠(自由落体)的情况,不管你跳不跳,能不能跳,基本你都死定了。

十一:电梯的钢丝绳是否会断

电梯用的钢丝绳式电梯专用的,国家有专门的规定和要求。钢丝绳的配置不只是为承担电梯轿厢和额定载重量,还考虑到了曳引力的大小,因此,钢丝绳的抗拉强度大大的大于电梯的载重量,它们的安全系数都在12以上,一般电梯都配有四根以上钢丝绳,一次电梯钢丝绳是不会断的。

十二:电梯出现什么紧急情况可拨打110

十三:电梯报警时应说清什么内容

十四:电梯出现什么情况可以投诉?

当电梯出现关门夹人、轿厢内无检验合格证或合格证过期,电梯有异常噪音或声响,异常振动或抖动,轿厢内有异常焦糊味,电梯速度过快或过慢,维修保养不及时,电梯轿厢内无通讯或报警装置等,均可进行投诉。

THE END
1.携带宠物乘梯注意事项1.尽量抱着宠物进出电梯,电梯门无法感应牵绳,容易夹住绳后运行; 2.如果无法抱着宠物,务必注意牵绳不能太长,进出时宠物随人快速进出; 3.如果宠物在电梯门将关闭时蹿出电梯门,立即按开门按钮,实在来不及则需将绳子扔出电梯门。 二、携带宠物乘自动扶梯 ...https://amr.sz.gov.cn/xxgk/qt/ztlm/tzsbaq/aqxzs/content/post_11520519.html
2.乘坐电梯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在携带宠物的情况下要更加小心谨慎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无障碍 关怀版 登录 视频加载失败,可以 刷新 试试 00:00/00:00 推荐 已经到底了 乘坐电梯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在携带宠物的情况下要更加小心谨慎新派网 2024.11.15 07:45 分享到 热门视频 已经到底了 ...https://www.sohu.com/a/826933711_100024676
3.家用电梯日常使用10条注意事项别墅装电梯,复式楼装电梯,跃层楼房装电梯等是现在业主家里比较流行的新鲜的一个垂直交通工具,方便老人上下楼,方便婴儿小推车等,意墅家用电梯专家温馨提示各位爷爷、奶奶、宝爸、宝妈等一定要正确的使用家里的小电梯。 一、注意超限过载 电梯不能超载,当电梯报警时,就应该主动退出,等下一趟再乘,电梯超载是很危险的...http://www.esecurechina.com/news-det/24
4.警惕!男孩手里的跳绳卡入电梯随后一幕令人后怕如此多的电梯事故 还不能引起你的注意吗? 请注意以下几点 安全乘坐电梯! 如何正确乘坐电梯 1.进电梯时,要检查身上一些过细的物品是否被夹 电梯门开关的时候,对于一些细小物品很难感应到,因此发生的事故也很多。 特别是书包带、宠物绳、裙摆等小东西一定要注意。 http://m.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g9Bh7MO7NsiWQlzkqNYl210518
5.文明礼仪篇之二:文明礼仪基本常识(4)未经允许,请不要携带宠物进入商场、饭店、公园、学校、影剧院、体育场、游乐场等公共场所。请不要携带宠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养宠人应以正确合作的态度承担因管理宠物不当而引发的一切后果,如抓伤他人、咬伤他人或损坏公物等。 (四)餐桌礼仪文明 ...https://www.hbdjk.com/p/161949.html
1.校园简报18、小美在等候乘坐公共汽车时,应该站在(B),依次排队。 A、机动车道上 B、站台或指定位臵 C、非机动车道上 D、人行道上 19、妈妈告诉农村来的大舅,上街要注意安全,搭乘出租车时,可(C)“打车”。 A、翻越隔离设施 B、在道路中央 C、在出租车停靠点 D、在禁止停车路段 ...https://www.zz42.cn/details/426
2.关注安全乘梯06.如何携带宠物乘坐电梯? 根据永大观察,宠物特别是宠物犬正在填补人们各自生活中的空白,成为不同人群渴求爱与宽慰的来源之一,也成为人们情感释放、缓解压力、感受亲情的特殊渠道。携带宠物犬乘坐电梯时,应注意些什么呢?在此,永大提出六项安全指引: 1)带宠物犬乘坐电梯应尽量避免用梯高峰期,应让犬只佩戴专用嘴套,避...https://www.yungtay.com.cn/ServerSt_gzaqct.html
3.非常实用!新冠肺炎100问适合收藏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主要是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包括办公室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学、同事,同一交通工具的乘客等,以及其他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患者的陪护人员、同乘电梯人员等。 13.密切接触者应注意什么? 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459755
4.商务礼仪知识(精选15篇)2、在楼梯的引导方法。当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上下楼梯时,接待人员应该注意客人的安全。 3、在电梯的引导方法。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 https://mip.oh100.com/peixun/shangwuliyi/476567.html
5.乘电梯的安全常识9篇(全文)9带宠物搭乘电梯时,应注意什么 切忌使用过长的细绳牵领着宠物搭乘,应用手拉紧或抱住,以防细绳被层、轿门夹住,造成运行安全事故。 注:是否允许携带宠物乘梯应遵守使用单位规定。10乘坐电梯应该注意穿着 乘客穿着宽松、拖曳的服饰时(例如长裙、礼服等),要注意整理好衣物,尽量站在轿厢里侧,避免被层、轿门夹住,造成...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rdu0hm2.html
6.安全乘坐电梯的注意事项.docx注:是否允许携带宠物乘梯应遵守使用单位规定。 6、乘坐电梯应该注意穿着 乘客穿着宽松、拖曳的服饰时(例如长裙、礼服等),要注意整理好衣物,尽量站在轿厢里侧,避免被层、轿门夹住,造成人身伤害。 7、搬运体积大、尺寸长的笨重物品搭乘电梯时应注意什么? 搬运家具等大件物品时,应遵守电梯使用单位的有关规定。 正确...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5981686.html
7.职场电梯礼仪职场乘坐电梯的礼仪及注意事项 与客人乘坐电梯的礼仪: 伴随客人或长辈来到电梯厅门前时,先按电梯按钮;电梯到达门打开时,可先行进入电梯,一手按开门按钮,另一手按住电梯侧门,请客人们先进;进入电梯后,按下客人要去的楼层按钮;行进中有其他人员进入,可主动询问要去几楼,帮忙按下。 https://mip.jy135.com/zhichang/947645.html
8.带狗狗乘坐电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至于带狗乘坐电梯应该注意的事项,最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养小型犬的主人,可以抱着它乘坐电梯,或者带笼子携带;而对大型犬乘坐电梯,应该配戴宠物专用的嘴套,牢牢牵好狗绳,避免伤人。下面总结出几条经验,仅供参考。 1、选择不是人流高峰期的时候带狗出来。 http://m.diantijob.com/news/hangye/73598.html
9.电梯使用安全知识培训(精选8篇)17、请自觉爱护轿厢内设施,以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 18、乘坐自动扶梯时 , 乘客应面朝扶梯的运行方向,手握住扶梯两侧的扶手,脚应站在踏板四周黄线以内,防止裤脚边卷入运动的缝隙中。 19、儿童乘坐自动扶梯需由成年人陪同,并由成年人拉住小孩,严禁在扶梯上蹦跳、打闹。如携带宠物 , 必须抱着。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924mhyb.html
10.技术岗网上测评智力题6、一楼到十楼的每层电梯门口都放着一颗钻石,钻石大小不一。你乘坐电梯 从一楼到十楼,每层楼电梯门都会打开一次,只能拿一次钻石,问怎样才能拿到最 大的一颗? 7、U2合唱团在17分钟内得赶到演唱会场,途中必需跨过一座桥,四个人从桥 的同一端出发,你得帮助他们到达另一端,天色很暗,而他们只有一只手电筒。一 ...https://blog.csdn.net/AlphaGQ/article/details/77771706
11.“彩虹伞·安全小卫士”自护知识竞赛预赛题目及答案A、千万不要乘坐电梯。 B、要走安全通道。 C、楼下着火,楼上的人应关闭通向走廊和阳台的门窗。 D、楼上的人应在室内或阳台上待援,不可以往楼下的火场里跑,但可以找个合适的机会跳楼逃生。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马路时要注意观察交通信号灯的变化。 https://www.dzwww.com/2013/aqxws/xgxw/201308/t20130830_8827710.htm
12.电梯使用管理制度(通用25篇)九、携带宠物乘坐电梯时,应对宠物进行有效控制; 十、禁止非专业人员拆卸和维修电梯,或用三角钥匙打开厅门,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十一、发生地震、火灾时切勿乘坐电梯。 电梯使用管理制度 2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规定,服从政府部门的'管理。 2、电梯作业人员必须经地、市质量技术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培训...https://www.ruiwen.com/guanlizhidu/5299470.html
13.事故案例吓人!狗绳被电梯门夹住,女子紧捉不放连人带绳被拉起撞...对于众多养宠人士来说,一根宠物牵引绳已是出门必备品,但是带着宠物一起乘坐电梯时如不多加注意,可能就会造成人或宠物受伤的电梯事故。 2022年7月18日,一名身穿白色上衣的女子牵着狗只返回小区家中,期间狗前人后步入电梯,未料电梯门突然关上。该名女子吓得紧捉狗绳不放,同时尝试不停按键打开电梯门,但为时已晚...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1/11/c8495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