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养猪业面临饲料上涨、猪价下跌和疫病发生风险高等多重压力,猪场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做好转型升级、降本增效工作。而猪场安全,特别是猪场疫病的有效防控是发展之第一要务。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非洲猪瘟流行毒株呈多样性,临床表现也更加复杂,当前又是高温雨季,非洲猪瘟防控压力山大。非洲猪瘟检测预警是科学防控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就当前猪场如何做好非洲猪瘟检测预警进行详细介绍,供养猪从业者参考。
01
流行情况更加复杂
1.1病毒污染面广,流行毒株多样
2018年下半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迅速传播到我国主要养猪地区,该病毒已在我国定植,其污染面非常广。2020年下半年,北方非洲猪瘟疫情形势较为严峻,部分地方去产能明显。当前处于雨季和高温高湿季节,南方部分地方疫情多发,养猪户损失惨重。
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我国流行的非洲猪瘟病毒绝大多数属于基因∥型强毒株(Georgia2007毒株);但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军事兽医研究所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多家研究单位的公开报道,2020年下半年,国内猪群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已明显呈多样性,经典强毒株和变异株共存,变异株包括基因缺失株、自然变异株、自然弱毒株等。
1.2非洲猪瘟强毒株临床表现
1.3非洲猪瘟变异弱毒株的临床表现
2020年6月到12月期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对中国北方7个省份进行了非洲猪瘟病毒监测,总共分离出22株病毒,均为基因∥型,其中11株病毒在EP402R基因(编码CD2v蛋白)上有不同形式的变异或缺失,并且表现非红细胞吸附(non-HAD)。非红细胞吸附变异株相比典型强毒致病力降低,但仍具有明显的残留毒力,较高剂量接种猪可引起亚急性、慢性病程和部分死亡,较低剂量感染则主要引起持续感染和慢性病程,具有很强的水平传播能力。这些变异株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排毒量较低,也不规律,早期诊断困难,为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带来全新的挑战。面对非洲猪瘟弱毒株的防控,猪场需科学认识、放弃幻想、严防死守,避免无妄之灾。
02
核酸检测方案优化
根据当前非洲猪瘟流行的情况,在样品采集、检测重点、检测方法、检测质量控制等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严格控制。
2.1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最好是将病毒挡在猪场外面,猪场应减少场内外人员、物资进出的频次,强化人员、车辆、物资等的管理,有效消毒,严格检测。
2.2猪场内也要做好环境的检测,对圈舍、走道、药房等区域采样检测。每周对猪群进行病原和抗体检测。猪群转群、分娩、免疫、温差过大等应激会促进非洲猪瘟病毒的复制,因此可以在猪群受到应激刺激后第2-3天内及时采咽拭子、尾根血、胎衣液等样品检测,以提高检出率。
2.3对可疑猪,按检出概率高低排序,依次采集深部咽拭子、淋巴结(微创采集)、前腔静脉抗凝血(EDTA)或尾根血、口鼻拭子。对分娩母猪,应采集脐带血、胎衣;对死胎和流产胎儿,应采集淋巴结、脾脏等组织样品。在采样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交叉污染。
2.4提高样品检测的准确性。(1)非洲猪瘟荧光PCR检测室应分为试剂准备区、样品处理区和核酸扩增检测区,各功能区间需物理隔离;(2)要规范处理样品,棉拭子要加生理盐水震荡浸泡,如果做混检,混样数量尽量不要超过5个;(3)要选择敏感的核酸提取试剂盒,不同的提取试剂盒差异比较大,现在多采用磁珠法,用核酸提取仪自动提取;有条件时最好每次加一个阳性对照,对核酸提取的过程进行监控;(4)采用荧光PCR扩增试剂盒检测,可用P72单重荧光PCR,P72-CD2V双重荧光PCR或者P72-CD2V-MGF三重荧光PCR方法;可以适当增加荧光PCR检测的循环数,提高其敏感性;(5)一定要严控实验室污染,移液器用带滤芯的枪头,各区间的加样器不要混用,扩增检测后的PCR管严禁开盖,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定期用84消毒液和酒精对实验室消毒。
2.5检测结果要和猪群生产数据、临床表现结合起来。非洲猪瘟的检测只针对采样时的状态,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个过程;也可能因为采样质量低,实验室检测不规范,检测试剂盒不敏感,操作失误等出现假阴性;而实验室污染则可能出现假阳性。因此,当检测结果与猪群临床表现和生产数据等不相符时,要注意重检复核。
03
非洲猪瘟抗体检测
华派生物研制的“非洲猪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2016年留存的近2000份猪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伪狂犬等常见猪病的阳性血清检测也均为阴性,可见该试剂盒特异性强;对阳性质控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100%,对标准阳性血清检测最低稀释度可达1:6400,灵敏度高;批内和批间检测结果变异系数小,具有很好的重复性。该试剂盒的研制为非洲猪瘟的防控,特别是变异弱毒株的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