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茶叶贸易和茶文化交流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平台,为中国茶叶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升茶叶产品整体品质带来了机遇。本文在梳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茶叶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发现中国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国茶叶出口的发展对策。
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茶叶贸易现状
1.1中国茶叶整体生产和出口情况
中国是茶叶消费和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茶叶种类,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在世界茶叶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南方山区,是当地经济发展和解决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近年来,中国茶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逐年递增,由2010年的146.25万吨,到2019年的279.34万吨,近十年来,中国茶叶产量翻了将近一倍,总体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从2016年以后,随着“一带一路”的逐步实施,“五通”项目的逐渐落实,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更加广阔,中国茶叶出口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由表1可知,中国茶叶出口的地区比较集中,主要在亚非市场。中国向前五大主要出口国或地区出口茶叶合计14.39万吨,占2019年茶叶总出口量的37.74%。按出口金额计算,前五大出口市场出口金额总计为108.64千万美元,占2019年总出口额的49.96%。摩洛哥是中国茶叶的第一大出口目标市场,但从中国出口到摩洛哥的茶叶数量和金额对比可见,中国销往摩洛哥的茶叶基本属于中低端茶产品。这一现象印证了中国茶叶出口长期以大宗散装原料茶为主,凭借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等条件占据优势。
1.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茶叶生产和贸易状况
1.2.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茶叶生产状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达到65个,茶叶生产量在全球生产总量中占比较大。以2018年为例,全球前十位茶叶出口国中,有7个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表2可知,2018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茶叶产量位居第一,全年茶叶总产量261.6万吨,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44.67%。第二名是印度,产131.16万吨茶叶,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22.4%,比中国茶叶产量少了近一半。第三名是斯里兰卡,产量为30.3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19%。孟加拉国排在第七位,产量为8.21万吨,仅占全球茶叶产量的1.40%。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产茶国家,产茶量存在很大的数量差距;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主要产茶国产茶总量为486.45万吨,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83.07%,说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生产在全球茶叶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表12019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排名前20国家(地区)
1.2.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茶叶进口状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众多,茶叶消耗量也大。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茶叶进口总量为62.2万吨,占全球茶叶进口量的35.79%。巴基斯坦是全球最大的茶叶进口国之一,2018年,巴基斯坦茶叶进口量19.2万吨,比2017年增长1.7万吨,同比上升9.58%。巴基斯坦人消费红茶最多,采购英国立顿红茶粉最为普遍,中国在制作茶粉工艺上技术并不成熟,有待加快茶叶制作技术创新。其次是俄罗斯进口总量为15.3万吨,同比下降6.2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茶叶消费上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为中国的茶叶出口提供了宽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表2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茶叶生产国茶叶生产状况
表3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茶叶进口国进口状况
1.2.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茶叶出口状况
据统计(如表4所示),2018年全球茶叶出口总量达到185.3万吨,茶叶出口前10名的国家中有5个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茶叶出口国出口茶叶总量是106.7万吨,占全球总出口量的57.58%。2018年中国茶叶的出口量跃居第一,同2017年相比,出口量上升2.66%,说明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的茶叶出口贸易有所发展。除中国之外,其他四国的同比增长率都有所下降,说明其他四国的出口市场趋于稳定,出口市场逐渐达到饱和,中国的出口市场还有进步空间。
表4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茶叶出口国出口状况
由此可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茶叶生产量和茶叶出口量在全球茶叶生产和出口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同样作为茶叶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相互之间会产生激烈的竞争,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主要茶叶出口国增加交流合作,打造和谐共进的茶业贸易环境十分重要。
1.3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茶叶出口现状分析
从古丝绸之路时期开始,茶叶就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要的贸易商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由表5可知,在“一带一路”倡议从2013年提出后,中国茶叶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和金额均保持上升态势,2014—2017年中国茶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在中国茶叶总出口额中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占中国茶叶总出口额的1/4。
表5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情况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
2.1出口茶叶的附加值低
中国茶叶的种植模式分散性强,种植品质参差不齐,生产模式主要以小规模家庭种植为主,人工采摘,茶叶生产成本较高、质量标准化程度较低。中国的茶叶出口量稳居世界前三,而中国茶叶的出口主要以多次少量的方式出口到全球,大幅度增加了中国茶叶的出口成本。在世界主要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只有中国没有现代化的茶业出口拍卖市场,不利于对茶叶分批分级定价和提高茶叶的市场价值空间。
2.2市场占有率不高,出口发展不均衡
2018年,全球茶叶总出口量超过180万吨,其中近1/2的茶叶出口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茶叶进口需求巨大,但中国茶叶在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均在10%以下,许多不到5%。中国出口的茶叶种类,主要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其中绿茶出口占据绝大多数比重,达到80%,出口结构明显失衡。“丝绸之路经济带”周边国家主要消费绿茶,“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国家主要消费红茶,而中国绿茶的出口发展相对充分,相比而言,红茶的出口发展不足。
2.3茶企缺乏品牌概念
由于历史因素和国民消费习惯,中国市场上的茶叶大多属于中低端产品,加工程度不高,中国茶企不擅长做品牌,终端市场同质化严重,出现很多大品牌、小品类的状况,比如说知道绿茶,却普遍并不知道哪个绿茶的品牌做得最好。中国茶叶品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知名度有限,多数茶企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程度不高,“大国小茶”成为中国茶叶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在阻力。
2.4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增加
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成为我国茶叶在出口时面临的突出外部环境问题,近年来,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所涉范围扩大、指标数量不断增加、指标水平更加严格,部分发展中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持续抬头。如2019年摩洛哥发布“从中国进口的茶叶中适用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列表”通报,对输摩茶叶主产区绍兴市的茶叶出口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当年绍兴市茶叶出口数量和金额比同期下降一半。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发展对策
3.1创建良好的茶叶出口文化环境
3.2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开发高附加值茶制品
我国茶叶生产整体投入产出率不高、茶产业链条较短,因此需要深入挖掘茶产业资源利用可能性,提高科技研发投入和加工水平,充分衍生茶叶产业增值链条,从食用、日用、药用等多领域深入挖掘茶叶增值潜力,促进茶叶产业复合式发展。
3.3建立茶叶拍卖市场
3.4建设维护茶叶品牌
3.5对标国际先进,加强质量安全标准
借助国际标准化组织茶叶分技术委员会联合秘书处落户我国浙江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茶叶标准制定,推动制定我国优势茶叶的国际标准,促进我国茶标准的国际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建立茶叶国际事务处理、技术性贸易壁垒解读、市场风险评估、信息发布与对策研究等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畅通沟通渠道,反映我国企业的现实诉求,深入研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茶叶合作发展的机制路径。加快建立更严格的质量安全国家标准,接轨国际先进标准,通过“标准应对标准”的技术途径,提高我国茶叶行业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韧性。
参考文献:
[1]张菲,姜爱芹,杨芳琴.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分析[J].茶叶科学,2019,39(02).
[2]梁娟娟.中国茶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3]许咏梅.中国绿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伊朗乌克兰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6国为例[J].茶叶,2018,21(03).
[4]刘霞.“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茶叶贸易转型路径探究[J].智库时代,2018,15(04).
[5]袁祯清.“一带一路”背景下茶叶出口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农产品加工,2019,23(06).
[6]李潇,贾卫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7,13(07).
范艳萍.“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21(05):1-3.
近年来,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增长乏力,年均投资流量仍没有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前水平。2021年全球经济从疫情中逐渐复苏,全球FDI强劲反弹,上升至1.48万亿美元;2022年全球FDI再次下降12%,至1.29万亿美元,下行压力将持续。[1]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预计,2023年全球FDI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
我国的外贸发展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在国际物流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还存在挑战,需要不断地深化数字化技术,培育数字贸易的新模式以及新业态,强化5G网络的应用,鼓励中西部地区企业进行经营模式和渠道创新。
数字经济的核心在于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丰富的数据资源,既改变了生产管理方式,也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在全球化深入推进的当下,数字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日益紧密,数字经济提供的工具平台成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优化供应链管理和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以猫咖为例,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万物互联所构建起的交易新模式为新型乡镇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人们不仅能够通过猫咖了解当地的风俗特色,还可助力当地的动物救助产业治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同时将当地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促进人民文化认同感的提升,增加人民收入。
直播浪潮兴起之际,电商领域的供需格局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日益显现出复杂化特征,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多维度因素浮出水面,分别涵盖认知构建、需求驱动、价值评估及情感共鸣等层面。鉴于此情境,供给侧亟待加强服务效能,实现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悉与把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产品电子商务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广东省主要出口大类农产品为活动物及动物产品、肉类及水产品制品等,养殖效率、成本等影响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劳动力价格高,会影响农产品价格,因此要推广自动化机械种植与养殖,加强有关种植和养殖机械的推广使用,提高种植、养殖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尤其是提高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用机械替代人工,降低成本[2]。
从全球来看,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国际社会纷纷投入到减少碳排放和向清洁能源过渡的努力中。中国在提出“双碳”发展目标后,便积极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需要坚定不移地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前列。
跨境电商作为全球贸易的新兴模式,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势能,已然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引擎、企业拓展市场的新途径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助力。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从2018年进出口总额从1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38万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有生力量。
作为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健体休闲、宣传展示、聚焦体验等于一体的以商业交易为主要目的的多业态、多功能、多元化综合体,城市特色商业街一般多设计在城市交通繁华的临街区域或人口比较稠密的商业区块,是通过特色化、时尚化风格设计环境布局招揽目标人群,用于从事商业活动而形成的综合城市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