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7.22北京
用“矛盾”来形容乌兹别克斯坦这个国家,应该再合适不过。
乌兹别克斯坦模特,明显的俄罗斯族血统
在今日的世界,亚洲重新成为焦点,西方认为“21世纪将是亚洲崛起的世纪”,而作为欧亚大陆中心地区的中亚,却仍然处于一种很混沌的状态,贫穷落后、黑暗闭塞。这和中亚的地缘位置不无关系,中亚顾名思义就是“亚洲的中部”,深居大陆中心,被层层包裹其中。
在一群内陆国中,还有一个更加“内陆”的国家,那就是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其实倒也不至于完全没有海,因为那里还有一个“里海”,虽然只是个大湖,而哪怕是里海,乌兹别克斯坦都不和它挨着,因此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除了列支敦士登之外的唯一一个“双重内陆国”,也叫“陆锁国”。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不靠海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最大的短板之一。
乌兹别克斯坦行政区划
乌兹别克斯坦的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600万,占到中亚地区的一半。乌兹别克斯坦虽然不大,却有130多个民族,民族混居的情况非常普遍,但乌兹别克人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里80%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剩下的则主要信仰东正教、天主教,还有极少部分人信仰佛教。乌兹别克斯坦作为双重内陆国,真的叫一个举目不见大海,而这种深居内陆的“大陆气质”也彻底塑造了乌兹别克斯坦人那种“保守封闭、自大自负”的国民性格。
乌兹别克斯坦人
许多中国人对于中亚的印象估计是有着美丽眼睛的女人和凶巴巴的穆斯林男人。中亚一直有“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民族大熔炉”之称,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混杂”。中亚地区同时处于中华文明、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和俄罗斯文明这四大文明的交界区域,既是中国一带一路的重点枢纽,也是俄罗斯的“后花园”,同时近些年来也一直被西方视作“打开亚洲”的关键,总而言之,中亚是世界格局的关键。那么,中亚的关键是什么?是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军队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几乎独占一半,而这里却也是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俄罗斯、伊朗等许多大国布局的国际战略。在乌兹别克斯坦,中亚的混杂性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各种文化混搭在一起:神秘的突厥情调、庄严的伊斯兰风格、典雅的俄罗斯东正教堂、粗犷的蒙古遗址、随处可见的清真寺,当然也少不了中国文化的影子,因为乌兹别克斯坦在历史上和中国接触频繁。
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凡提雕塑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的文化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撒马尔罕不仅是中亚地区的文化名城,更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古都之一。但与辉煌的历史比起来,乌兹别克斯坦的现状却显得有些狼狈,首都塔什干的城建水平类比过来,可能只有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样子。由于极度缺水,在乌兹别克斯坦上公共厕所甚至是要用钱的,大概1元人民币一次。
乌兹别克斯坦街头随处可见老爷车
但乌兹别克斯坦到底也是老天赏饭吃的那一种国家,它的资源很丰富,有所谓“四金”,即白金,也就是棉花;黑金,当然是石油;黄金,就是金矿;蓝金,则是天然气,靠着出口这“四金”,虽然说不上大富大贵,但至少是衣食无忧。
乌兹别克斯坦的金矿
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可以说是享誉国际,它一国的棉花产量就占到中亚地区的65%,全国大约70%的水资源都用来种植棉花,人可以渴着,棉花不能。更夸张的是,由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田实在太多,劳动力又不够,所以连城市白领、公务员、教师、医生、律师等职业的人都会被政府强制要求去棉花田“义务劳动”,每年至少有100多万乌兹别克斯坦人被强迫“义务劳动”。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
中亚素来是多民族杂居之地,许多民族在此交融而形成新的民族,比如乌兹别克族。这是一个蒙古人和突厥人交融形成的民族,有意思的是,它也是世界历史上为数不多从游牧民族转变为农耕民族的民族之一。这就要提到著名的费尔干纳盆地。
乌兹别克人,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也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中亚腹地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流经乌兹别克斯坦,形成所谓的河中地区,而费尔干纳盆地水源充分、土地平整,提供了充分的粮食供给,孕育了璀璨的河中文明,这也就是乌兹别克斯坦人口远远多于其他中亚国家的原因,可是其他几个“斯坦”也不愿意看到这个“聚宝盆”被乌兹别克斯坦独占,因此一直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龃龉不断。
费尔干纳盆地位置
因为费尔干纳问题,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有着很严重的领土冲突和民族矛盾,一度爆发为大规模骚乱。
中亚自古就是我国的势力范围,古称“西域”,早在我国西汉时期便已经将其纳入统治。经过张骞出使、武帝用兵,到公元前60年,汉和帝终于在此置西域都护府。但尽管中国是最早在中亚拥有主权的国家,中亚毕竟离中原太远,鞭长莫及。今天的中亚五国,名字后面都有个“斯坦”,是波斯语“地方”的意思,中亚距离伊朗高原更近,波斯文化的影响远超中国文化。
公元前1000年,河中地区就被来自伊朗高原的游牧民族粟特人占领,此后又有粟特、吐火罗、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波斯萨珊王朝、蒙古帝国、俄罗斯帝国等许许多多的力量入侵中亚,彻底改变了中亚地区的民族结构和人口分布。
6世纪以来,随着唐王朝的不断强大,蒙古高原的突厥人被迫向西迁徙,他们由此侵入中亚,将中亚的原住民“突厥化”。与此同时,751年怛罗斯之战爆发,彼时刚刚崛起并走向鼎盛的阿拉伯帝国,也就是所谓“黑衣大食”,趁机入侵中亚,东西两大帝国在中亚交战,随后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帝国无力控制西域诸国。此后,中国对西域的影响力再不复从前,而中亚也开始伊斯兰化,一去不复返。
中亚最大的清真寺,哈萨克斯坦哈兹拉特苏丹清真寺
12世纪在波斯人、蒙古人、突厥人等各种周边民族的通婚融合中,乌兹别克人基本成型,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中亚民族。紧接着13世纪,蒙古人铁骑席卷欧亚大陆。蒙古人在1219年入侵中亚,并于1225年灭亡强盛一时的花剌子模。经历波斯化、突厥化和阿拉伯化的中亚,再次蒙古化起来,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所在的河中地区是当之无愧的核心地区,1259年蒙古帝国分裂为四大汗国,其中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瓜分了中亚。
此时,在中亚的蒙古人建立了一个以蒙古贵族为统治者,以波斯文字为主要文字,以突厥民族为主体民族,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杂糅政权”。蒙古人来得快去得也快,盛极而衰,1370年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地区的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帖木儿起兵,一举灭亡衰落的察合台汗国,建立帖木儿帝国,定都撒马尔罕,帖木儿今天已经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家名片,属于到哪都要提几嘴的那种。
塔什干的帖木儿雕塑
帖木儿这人挺有意思,他虽然是蒙古人,却皈依了伊斯兰教,从小在突厥部落长大,跟一个突厥人没有什么两样。1399年,帖木儿迎娶了正儿八经的蒙古黄金家族的公主,立志复兴蒙古帝国。正是帖木儿帝国奠定了乌兹别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的历史,这是一个波斯文明、伊斯兰文明、蒙古文明和突厥文明混合的“四不像”,他打败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了不少“兄弟”,比如金帐汗国,并且入侵了印度北部,1405年死在了东征明朝的路上。
帖木儿行乐图
帖木儿不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却怎么样都要当黄金家族的一员。而有意思的是,乌兹别克人的祖先昔班尼汗却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黄金家族成员,然而他却自认为是乌兹别克人。1428年,崛起于里海北岸的昔班尼汗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乌兹别克人的国家乌兹别克汗国,但是今天的乌兹别克人却把帖木儿当个宝贝,对昔班尼汗这个真正意义的老祖宗却不闻不问。
昔班尼汗
1500年,奋六世之余烈的乌兹别克人终于灭亡了帖木儿帝国,开启了属于乌兹别克人的时代。占领了河中地区后,许多南下的乌兹别克人都在纷纷转变为农民,从一个土生土长的突厥语系游牧民族变成了农耕民族,从餐风露宿的游牧生活转向定居,这也为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口增长奠定了基础。乌兹别克人定居之后,又逐渐同化了当地的其他民族。
乌兹别克汗国
在中亚,民族文化就是一锅大杂烩,乌兹别克语本身就是融合了突厥语和蒙古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到了17世纪,乌兹别克汗国分裂为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和浩罕汗国,此时的中亚局势很复杂,北边是哈萨克汗国,而东边是蒙古准噶尔部和清朝,西边依旧是屹立不倒的波斯帝国。乌兹别克人夹在中间,很受气。
准噶尔部作乱西北,不仅对我国新疆造成巨大破坏,也屡屡入侵乌兹别克人和哈萨克人的地盘,1758年清军平定准噶尔之乱后,乌兹别克人一看,这个大哥惹不起,于是宣布认大清皇帝为“大可汗”,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但此时,一个庞然大物正在更远的北方悄悄到来,它就是俄罗斯帝国,也就是俗称的“沙俄”。1820年,沙俄在进兵中西欧失败后,将目光投向广袤的东方,中亚是他们的第一站。历史总是出人意料的相似,和当初唐朝因为国力衰弱无暇顾及中亚一样,此时的清王朝也江河日下,只想保有新疆而不愿意出兵帮助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等中亚民族抵抗沙俄入侵。
俄罗斯帝国扩张
1822年,沙俄率先从西伯利亚地区南下,灭亡哈萨克汗国,在中亚站稳了脚。此后又不断蚕食乌兹别克人的领土,从1830年一直持续到1876年,面对工业革命后近代化的沙俄军队,乌兹别克人的弓箭长矛毫无招架之力,1000多名沙俄士兵便打垮了2万多名乌兹别克骑兵,比起500年前亚洲游牧民族对俄罗斯的入侵,此时真可以说是攻守之势异也。
俄罗斯人
1861年,沙俄废除农奴制,为了彻底消化那些新吞并的土地,简单粗暴地迁入大量俄罗斯人口。1871年到1917年,大约有170多万来自东欧各地的俄罗斯、乌克兰移民迁入中亚定居,特别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因为农业潜力强,成为这些斯拉夫移民的首选。
值得一提是,1884年俄罗斯将棉花引进乌兹别克斯坦种植,自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因为棉花是一种很费水的作物,而乌兹别克斯坦又是一个很缺水的国家,这么多年的水资源滥用,导致咸海面积缩小了85%,也导致了对中亚地区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
咸海面积的缩减
1867年后,三个乌兹别克汗国浩罕、布哈拉、希瓦沦为沙俄的附属国,沙俄胃口不小,为了继续侵占我国西北地区,还撺掇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入侵新疆,要不是左宗棠力排众议,抬棺出征,后果不堪设想。
阿古柏
但最终,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内忧外患,沙俄还是在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走了我国新疆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得伊犁从中心城市直接变成了边城。紧接着1876年,俄罗斯帝国正式完成了对中亚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占领。
自此,历史兜兜转转,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拉伯人都没能最终问鼎中亚,反而是俄罗斯人成为了新的霸主。直到今天,中亚都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是不容许他人酣睡的卧榻之地。与此同时,殖民印度的英国殖民者也想北上,于是就和沙俄斗智斗勇,史称“英俄大博弈”,这场地缘斗争最终确定了以阿富汗为界,北边归沙俄,南边归英国的格局。
1904年,在塔什干的沙俄军官
沙俄对中亚的统治其实相当有限,更多是一种“宣称”,乌兹别克人依旧有很大的自主性。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为了争取境内少数民族的支持,列宁宣布实行“民族自决”政策。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中亚倒向了红军,同年,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出现了年花剌子模苏维埃共和国和布哈拉苏维埃共和国两个政权,他们都倒向了列宁。
1918年,整个中亚成立了一个所谓突厥斯坦苏维埃共和国,开始大跨步走向泛突厥化。1922年,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他虽然是一个格鲁吉亚人,骨子里却是一个“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者”,为了打击泛突厥主义,他在1923年将突厥斯坦拆分为五个国家,自此奠定了中亚五国的格局。
斯大林
可问题是,苏联简单粗暴的划分导致了许多问题,最典型的有两个,其一是民族归属,其二是资源划分。费尔干纳盆地80%的土地都归乌兹别克斯坦,可是重要的水源却不到30%。苏联还在的时候,大家都好说,毕竟都是一家人,苏联计划经济统一调配下,乌兹别克斯坦一开始成为工业区,就用石油和工业品向吉尔吉斯斯坦借水。然而,很快苏联又将乌兹别克斯坦设计为农业区,主要种植棉花,因此也不能向吉尔吉斯斯坦借水了,只能抽地下水,抽着抽着就把咸海抽空了。
而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导致了大量加盟国高层领导人被清洗,其中就包括乌兹别克斯坦,1938年之后,大量俄罗斯移民迁入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语被禁止教学,而俄语成为了官方语言。当时,乌兹别克斯坦60%的发展资金都来自莫斯科拨款,也建立了一定的工业体系,塔什干等几座大城市有模有样地发展了起来,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人无论如何怨恨前苏联,但必须要承认,没有苏联,乌兹别克斯坦可能还是一个大农村。
苏联政府鼓励生育,给生了许多孩子的母亲颁发“英雄母亲”的荣誉称号,而伊斯兰教也鼓励生育,因此乌兹别克斯坦人口在60年代后暴增。苏联有意识地在乌兹别克斯坦大力推广棉花种植,将其打造为苏联最大的棉花种植基地,产量占苏联总量的70%,招揽了大量来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亚美尼亚等地的农民进入乌兹别克斯坦,进一步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
可是,很快苏联走向了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官僚主义盛行、腐败问题屡见不鲜,在乌兹别克斯坦上瞒下骗的现象几乎是公开的。苏联每年给乌兹别克斯坦打300亿卢布,这笔钱一到账面就被分了个干净,社会极度不满。
乌兹别克斯坦的俄罗斯族
紧接着,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打响,由于毗邻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自然成为苏军的后勤基地,首都塔什干地位进一步上升。但是,大量极端思想也通过塔什干传入中亚,宗教思想和民族主义开始涌动,乌兹别克斯坦也成为中亚首个被“演变”的苏联加盟国。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他失败的政治经济改革,一夜之间将苏联推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经济崩溃、思想混乱、政治腐败,终于一发不可收拾。1991年,苏联宣布解体,此时,各大加盟国都各怀异心,而乌共的一把手卡里莫夫看到了机会。于是,他当即脱离苏联,宣布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成立,他也成了第一任总统。
卡里莫夫
本来,卡里莫夫并不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地方实力派,只因为他很会巴结戈尔巴乔夫,于是在1989年顺利上位,等到墙倒众人推的时候,又立刻站在民族主义这一边,他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民族主义者和泛伊斯兰主义者。1992年,他还去麦加朝圣,并公开支持泛突厥主义,可是这只是卡里莫夫的权宜之计,在他的左右逢源下,乌兹别克斯坦顺利度过了苏联解体后的阵痛期,没有像邻居哈萨克斯坦那样半死不活。
乌兹别克斯坦的卫兵
当时的乌兹别克斯坦不可谓不乱,内有塔什干派和撒马尔罕派的政治斗争,外有和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抢水、抢地问题,围绕费尔干纳问题,差点引发中亚大战。过去的苏联大家长不在了,也没有中央补贴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卡里莫夫还是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改革,当然不能像叶利钦那样搞“休克疗法”,乌兹别克斯坦虽然穷,但至少稳定了下来。
叶利钦和克林顿
由于是双重内陆国和农业国,乌兹别克斯坦没办法,它不可能不和俄罗斯搞好关系,也不可能不和中亚各国结交,于是只能打太极,靠吃苏联遗产过日子。乌兹别克斯坦的民族实在太多、太杂,甚至还有1%的人口是朝鲜族,这些人也是当年二战时被斯大林从远东迁过来的,如今已经超过4代,靠着这层关系,乌兹别克斯坦和韩国关系也不错。
乌兹别克斯坦的朝鲜裔家庭
1992年,《阿拉木图协议》生效,吉尔吉斯斯坦依旧负责供水,而乌兹别克斯坦提供石油,但是彼此之间关系还是很糟,时不时就断水。同时因为毗邻阿富汗,大量极端组织也在乌兹别克斯坦安插了组织,社会矛盾也很严峻。2005年,爆发安集延事件;2010年乌吉两国爆发边境冲突,20多人死亡,关系降至冰点。
2001年,911事件爆发,紧接着小布什政府发动全球反恐战争,首战即是阿富汗战争。事实上,乌兹别克斯坦不可能置身事外,也因此和美国搭上了关系。美军也由此在乌兹别克斯坦驻军,搞了一个阿巴德空军基地,每年给乌兹别克斯坦打20亿美元。可问题是,中亚是俄罗斯的后花园,乌兹别克斯坦又不能太冷落俄罗斯,于是就只能端水。
今天,主要有三种文化传统主导着乌兹别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一种是作为表面的宗教文化,一种是作为民族象征的突厥民族历史,还有一种是作为内在精神的前苏联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乌兹别克斯坦平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0%,是作为普遍曾经由游牧文明执掌的中亚地区唯一的农业国,也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它的问题就是中亚的典型情况。事实上,最早只有乌兹别克族,苏联为了平衡一家独大的情况,迁入其他民族,就有了130个。
2016年,卡里莫夫去世,乌兹别克斯坦的强人政治也宣布结束,可是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民族、资源、宗教、地缘政治、外交等等问题,剪不断理还乱,这种国家的短板太大了,根本无从发展。中亚五国普遍政局都不怎么稳定,社会治安也只能说过得去,隔三岔五都需要担心军事政变、地方骚乱以及外国干涉。
乌兹别克斯坦的蒙古族
对了,由于人口较多,乌兹别克斯坦依旧保持着强烈的男尊女卑思想,女性地位很低,没有离婚的权利,虽然法律上废除了一夫多妻制,但是民间屡禁不止,富人普遍有3到5个妻子。
在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感受就是矛盾,这里有着辉煌灿烂的文明遗址,也有着触目惊心的贫穷与落后;这里有着美丽的女人,却也有着男尊女卑的社会顽疾;这里的人们虔诚地信仰宗教,却也诞生了无数的极端思想;这里有着世界上最恢弘壮观的清真寺,却也有着让人不堪入目的贫民窟;这里实现了全民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却也有难以杜绝的腐败与暴力。
乌兹别克人有高度的民族自豪和爱国情感,有些时候甚至过了头,许多去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外国游客,特别是中国人和俄罗斯人,都会被他们“数落”,说乌兹别克人曾经统治了中国和俄罗斯,但其实历史上根本无所谓“乌兹别克斯坦”,这片土地一直被不同的民族占领。
近些年来,乌兹别克斯坦注意到了另一个大国的存在,那就是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对华不可谓不友善,但也只能说是“友善”,因为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明显把希望放在了美国而不是和它距离最近的两个大国中、俄身上。但是中国还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吉乌铁路不仅是中国主导下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这一对老冤家的合作,更是一项千古的大工程,它将自中国到中东与南欧的原本可能长达3000公里的路程缩短到900多公里,实在是大大利好,这也是乌兹别克斯坦为数不多地“走出去”的机会。
得益于苏联模式的延续,乌兹别克斯坦和其他中亚国家一样,虽然经济很拉胯,但是教育水平很高,全民教育的普及率达到了95%。3600多万人口,却有67座大学,2023年乌兹别克斯坦18岁至24岁人口中,大学入学率高达15%,比例相当之高,可问题是乌兹别克斯坦并没有那么多成熟的产业,所以陷入了越穷越生的困境。
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还是无法摆脱俄罗斯的英雄,虽然官方语言是乌兹别克语,但其实那只是乌兹别克族的语言,乌兹别克斯坦的130多个民族,通用语言其实还是俄语。近些年来,随着中亚地区“去俄罗斯化”,乌兹别克斯坦人的第二语言也从俄语渐渐变成英语,甚至是中文,但这无法根本去掉俄罗斯文化和苏联制度对乌兹别克斯坦深入骨髓的影响。
由于多民族杂居,乌兹别克斯坦的混血情况非常普遍,希腊血统、蒙古血统、突厥血统、塔吉克血统、斯拉夫血统、阿拉伯血统、波斯血统等等的血统混杂一起,使得乌兹别克斯坦人看起来有一种既东方又西方的感觉。
许多人会觉得中亚五个斯坦都是一样的国家,除了名字不同,但其实,中亚面积可是超过400万平方公里,接近半个中国,如此之大的一个世界,怎么可能处处相同,乌兹别克斯坦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这个国家可以说是中亚的异类。这个古老的国家有着辉煌的历史,却也有着在进入现代时的种种阵痛,无数往事雨打风吹去,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
至于未来会如何,那就是乌兹别克斯坦人自己的历史使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