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12.31上海
《心经》究竟讲了什么?能不能用两句最简单易懂的话概括?
想要简单,它还真能满足你。《心经》的特点就是简单,这也是它的神奇之处,它既是佛经中的极简主义,也是实用主义。
《心经》先是说:“人生为什么这么苦呢?因为我们总是有太多执念,我们向往一份稳定的工作,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一张永远完美的体检报告......而这个世界从来就不能为你保证任何稳定的东西,所以我们担惊受怕,心累又辛苦。那怎么样才能不苦呢?《心经》便提供了一个超级厉害的解决方案:“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放下无谓的期待,接受这些不稳定,勇敢面对眼前的变幻莫测,拥抱种种无法避免的痛,你会明显发现,一念之间,原本无法逾越的苦,变得没有那么苦了。
Opss,一不小心好像说了不止两句,所以想要浓缩中的浓缩,《心经》最后送出了一句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句咒语真是YYDS,如果你懒得想太多,那你干脆就什么都不要想,直接念这句咒语也行。(咒语是佛、菩萨所说的不可思议的神秘的语言,一般普通人无法理解,所以,不能翻译,你只要读或写出这个音就可以获得超越痛苦的力量。)
前天我们欣赏了一些关于《心经》的当代艺术作品,其实这都是已被古人们早就玩到出神入化的东西了。翻开中国书法史,历代抄写《心经》等佛经的风尚持续不绝。这是颇值得玩味的文化现象。书法与佛教结缘,大抵与抄经、译经、刻经有关。
▲遣唐使空海法师《心经》局部,早稻田大学藏
有学者考证,从后汉年间至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中国对佛教典籍的翻译基本结束,其间共出现佛经翻译家200多名,共译佛籍2100余种、6000余卷,成为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文化移植。这些浩瀚的佛教典籍以汉文字的形态呈现的时候,本身便是一道道惊艳的书法景观。
书法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佛教是印度灿烂文化的象征,这两种源于不同国度的民族文化,在东汉相遇,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佛教与书法如同一对同胞兄弟,形影相随、交融相长,诞生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艺术经典。其中,历代书家的《心经》书法作品,最为宏富,也最值得后人瞻仰。
为什么《心经》被抄写的频率最高?这其中有许多复杂原因。首先,《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仅以二百六十个字,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从此处出发,抵达彼岸。这犹如打通武术境界。再者,其富于感染力的内容、朗朗上口的韵律、短小精悍的篇幅以及译经者玄奘法师的传奇经历,均为其传播埋下伏笔。佛教中人、普通百姓抄《心经》自不必说,历代抄写过《心经》的帝王、将相、高僧大德、文学家、书法名家、文人士大夫也不胜枚举。
▲苏轼《心经》局部
历史上书法大家书写《心经》的墨迹传世颇多,我们说得着的著名书法家,季候都有书写心经的故事。王羲之、张旭、欧阳询、赵孟頫、吴镇、苏轼、董其昌、文征明、邓石如、刘墉、傅山、乾隆、康熙、吴昌硕、于右任、弘一法师、启功……可谓楷行隶篆草,洋洋洒洒。一人一风、一家一貌、一体一格,《心经》的书法之美叹为观止。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的《心经》:
▲欧阳询《心经》局部
▲文徵明《心经》局部
▲董其昌《心经》局部
▲傅山《心经》局部
▲溥儒《心经》局部
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心经》,甚深。书写,好美。
其实在当下,书写《心经》也一直是风尚。
比如很多明星都热衷于这种让自己安静的方式。巨星刘德华是娱乐界的常青树,就经常抄写不可思议的《心经》。2008年512大地震后,他带领助手,奔赴四川地震灾区一线,也曾抄写《心经》祭奠、超度死难的同胞们。
费勇老师在《心不累的活法——心经修心课》中说,《心经》是最短的经典,却有最实的方法、最妙的思想。我们不妨动手抄些《心经》,以明悟“最妙的思想”,获得真实不虚的佛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