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中饲养宠物,
尤其是猫、狗。
在日常生活中,
猫狗伤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被猫狗咬伤、挠伤后,
应该怎么处理伤口、接种疫苗?
一起往下看吧~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可由带毒的家养动物(狗、猫等)及野生动物(蝙蝠、狼等)咬伤后所致,病死率为100%。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长期的实践证明疫苗免疫是控制狂犬病发生和流行的最有效的手段。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用狂犬病疫苗研发技术不断发展,疫苗免疫保护效果持续提高,更多的生命得到挽救,充分显示了疫苗产品技术进步对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意义。
二、哪些情况要打狂犬病疫苗?
三、受伤后,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有哪些?
(一)5针法程序:
第0(注射当天,下同)、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5剂;(二)“2-1-1”程序:
第0天接种2剂(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1剂),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4剂(此程序只适用于我国已批准可以使用“2-1-1”程序的狂犬病疫苗产品)。
注意:
2.狂犬病疫苗和其他疫苗不冲突。接种之前、之中和之后,都可以正常接种其他疫苗(新冠疫苗除外)。
3.当严重受伤(达到III级,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达到II级),除了打狂犬病疫苗,还要打“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已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者,需推迟接种其他减毒活疫苗。
四、狂犬病暴露后怎样预防处置?
五、对于狂犬病高危人群,是否需要提前进行免疫接种?
狂犬病暴露高危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员及经常接触狂犬病动物的人,可按照暴露前接种程序接种疫苗。
暴露前基础免疫程序为第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持续暴露于狂犬病风险者,全程完成暴露前基础免疫后,在没有动物致伤的情况下,1年后加强1剂次,以后每隔3-5年加强1剂次。
六、家养猫狗接种过狂犬病疫苗,被抓伤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需要。动物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保护率并非100%,仍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
七、已经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再次暴露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1.再次受伤发生在打前一次受伤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过程中,按原程序打完剩余剂次即可;
2.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受伤,一般不需加强接种;
3.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受伤,于第0、3天各打1剂狂犬病疫苗,共2剂。(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再次受伤才需打被动免疫制剂)
八、传播狂犬病的动物有哪些?
动物传染狂犬病的风险分三类。
狂犬病高风险动物:犬、猫、鼬獾、貉、狼、狐狸等野生食肉哺乳动物,以及蝙蝠。被这些动物致伤后,一定要尽早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处置。
狂犬病低风险动物:牛、羊、猪等家畜和兔形类,以及啮齿类动物,如老鼠。这类动物理论上存在传播狂犬病的风险,但是传播风险低。被这些动物致伤后,一般无需进行常规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理。
狂犬病无风险动物:除哺乳动物以外的动物,如鸟类、鱼类、爬行类动物等。些动物均不传播狂犬病。
九、其他有关事项
(一)接种禁忌
1.狂犬病为致死性疾病,暴露后狂犬病疫苗使用无任何禁忌,但接种前应充分询问受种者个体基本情况(如有无严重过敏史、其他严重疾病等)。
2.即使存在不适合接种疫苗的情况,也应在严密监护下进行接种。
3.如受种者对某品种疫苗的成分有明确过敏史,应更换无该成分的疫苗品种。
(二)注意事项
1.由于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无需注意与其他疫苗的接种间隔。
2.暴露后免疫应遵循及时、足量、全程的原则,发生过敏者,可到医院就诊,进行抗过敏治疗,完成全程接种。
3.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可干扰抗体产生,并导致免疫接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