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非题(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题目后打,错误的打)(30分)
1、心理卫生保健要求:一是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二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2、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六大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3、与艾滋病人握手、谈话、拥抱、共同进餐、蚊子叮咬、共同办公不会传染艾滋病()
4、苍蝇主要传播痢疾、霍乱、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
5、健康行为一旦形成,便不会改变()
6、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
7、控制食盐等咸味食品进食量,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每天进食食盐量以6克为宜()
8、合理营养就是多吃鸡鸭鱼肉,少吃蔬菜水果()
9、吸烟对人体的记忆力不会造成影响()
10、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生活十六字诀()
11、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2、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偏食,饭前便后洗手()
13、预防沙眼病和红眼病的有效方法是毛巾、脸盆等每人专用。()
14、世界卫生日是4月7日()
15、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是中青年。()
二选择题。(30分)
1、健康是指(C)
A、没有疾病B、精神特好
C、身体没有疾病,心理健康,并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接种卡介苗,可预防什么病(B)
A、百日咳B、结核病C、腮腺炎
3、艾滋病主要侵犯人体的(C)
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免疫系统
4、碘缺乏可导致婴幼儿智力损害(A)
A、是B、否C、不知道
5、肥胖的.人是否容易患糖尿病(A)
6、肺的功能是(B)
A、咳嗽B、交换气体C、减肥
7、蟑螂躯体携带大量的(C)
A、细菌、病毒B、寄生虫卵C、以上均有
8、不吸烟、不酗酒、低盐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可预防(A)
A、高血压、糖尿病B、甲肝、乙肝C、肺结核、肺炎
9、合理营养是指(B)
A、吃饱、吃好B、平衡膳食C、适量进补
10、劳逸结合,每天需要保证几小时的睡眠(B)
A.6-7B.7-8C.8-9D.9-10
11、狂犬病死亡率极高,其病毒主要存在于狗、猫等哺乳动物的(C)
A、毛发B、四爪C、唾液和血液
12、什么是四害(A)
A、苍蝇、蚊子、老鼠、蟑螂B、苍蝇、蚊子、老鼠、臭虫
C、苍蝇、蚊子、老鼠、麻雀
13、下列关于保健食品的认知哪些是错误的(D)
A.是一种食品B.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食品C.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D.适用于所有人的食品
14、通常所指三废污染是(C)
A废料、废物、废食品B废铜、废铁、废钢材C废水、废气、废渣
15、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A、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B、食物、餐具C、共用马桶、毛巾
三、健康行为:(在下列你平时的行为习惯上打)(40分)
1、你洗手的习惯是:
(1)饭前洗(2)便后洗(3)饭前便后和外出回家都洗(4)偶尔洗
2、你刷牙的习惯是:
(1)每天早上刷(2)每天晚上刷(3)每天早晚都刷(4)偶尔刷
3、你认为正确使用毛巾和牙刷的方法是:
(1)一人一巾一刷(2)二人一巾一刷
(3)多人一巾一刷(4)全家共用一巾一刷
4、你认为在公共场所吐痰应该:
(1)随便吐(2)吐墙角(3)吐在路边花草中
(4)吐在纸巾上,然后扔到垃圾箱
5、你认为家中冰箱是应该:
(1)经常清洗(2)偶尔清洗(3)一年清洗一次(4)不需清洗
6、你家中切菜用的案板应该是:
(1)生熟食品各一块(2)只要洗干净就地可以(3)根本就不需要分开
7、被狗(猫)咬伤后您会怎么做
(1)打疫苗(2)不必特别处理(3)先用冷水冲洗,再打疫苗
(4)不知道
8、您开车时,一般会
(1)系安全带(2)不超速(3)不酒后驾车(4)不疲劳驾驶
9、发生火灾时,您会
10、下列哪些因素是目前影响我国公民患慢性病的主要行为风险因素
(1)膳食不合理(2)运动不足(3)吸烟(4)饮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深入的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升我园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结合我园本学期工作安排,经研究特制定以下方案。
二、参赛对象:
全园教师
20XX年4月19—20日
四、教学活动设计基本要求
1、活动的选材要新颖,本次活动主要以教师所教领域为主,其选材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满足幼儿兴趣需要,有效实现教育目标,可行性强。
2、活动的`准备要充分,教学具制作要精益求精。
3、活动过程要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差异,教学环节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3、教学方法要恰当选择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幼儿自主、合作、探究并重视体验过程,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五、评比领导小组
为了给我园幼儿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丰富我园的校园文化内涵,我园特举行一年一度的“”故事比赛。具体方案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体幼儿。
二、活动准备
音响设备、舞台布置、节目单、串词、主持人。
1、月26日——把参赛名单、参赛故事、参赛形式交到教务;
2、月12日(上午8:30)——初步审核各班“故事”节目;
3、月13日——整理“故事”决赛名单、主持稿;
3、月19日(上午8:30)——“故事”比赛;
4、月31日(上午8:30)——“故事”比赛颁奖;
四、比赛评分内容和要求
满分10分。[每班不少于2个,必须有一个形式新颖类的节目(歌舞剧、相声、小品、三句半等均可)]
1、形式新颖,主题突出。(1分)
1、音色、语音:声音响亮,吐字清晰,音色自然、优美;(2分)
2、表情:自然大方,能用相应的动作增强故事的感染力;(2分)
3、熟练程度:能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不停顿;(3分)
4、预赛时教师上台辅导幼儿扣2分,服装道具全部到位;(1分)
5、故事的处理:能根据故事的情节,处理得当;(1分)
6、师生同台、家长参与的加1分。
五、评奖标准
1、指导奖
年级组根据决赛结果设定指导奖奖项。
2、参赛幼儿
参加比赛的幼儿以年级组为单位,分数从高到低排列,选出: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
三等奖:三名;优秀奖:两名。
20XX年10月28日星期三上午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竞赛提高幼儿的安全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三、比赛事项:
地点:二楼音体室
主持:苏xx
评委:李xx
四、比赛规则:
1、以班级为单位,每班8选手。
2、安全知识竞赛分为抢答题、必答题、安全诗歌朗诵。
3、得分说明:
a.抢答题和必答题是个人能力展示题,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b、安全诗歌朗诵为必答题,每对以抽签的形式决定朗诵哪首儿歌。分值16分,评委将根据小组整体朗诵时的普通话是否标准(4分);朗诵是否流畅(4分);语音语调是否能抑扬顿挫进行评分(8分);
五、活动过程:
1、向幼儿和老师宣布竞赛规则。
2、竞赛开始
(1)选择题(二选一、必答题)
(2)判断改错题(抢答题)
(3)安全诗歌朗诵(小组表演)
3、统计各班得奖情况
4、给获奖班级颁发奖状
六、奖励
个人奖励。根据幼儿临场发挥表现评出“最佳安全好宝宝”5名。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思路:
区域活动时,几个孩子的嘀咕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他们围绕着一本旧挂历嚷嚷开了,看得出是这本已开始泛黄的旧挂历上秀美的风光吸引了他们。确实,长阳有着悠久的历史,秀美的风光,浓郁的风情,灿烂的文化,绵延八百里清江,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画廊,有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从小对孩子进行一写乡土知识的教育,我觉得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个主题活动。这是一个已被多次采用的主题,我们此次是希望打破以往单纯的教学形式,通过三个阶段:一、搜集整理阶段二、知识竞赛阶段三、知识运用阶段层层提高难度,环环相扣。不断鼓励幼儿在亲自的参与中去切实了解认识我们的家乡,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以新颖的方式与幼儿共同学习,了解清江文化,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产生自豪感,真正感受到清江画廊--我的家乡荣耀。
这是我的家乡(搜集整理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在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搜集与长阳有关的、照片、书籍、磁带、影碟、事物等使幼儿在亲自参与中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家乡之美。
2、指导和协助幼儿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让幼儿深刻体验到家乡的美,从而自然的产生一种自豪感。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重难点:
指导和协助幼儿给所有的物品进行分类活动的形式:
1、此活动延续的过程为两周
2、此活动不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要求幼儿爱平时的生活中做有心人,去搜集材料,内容可以是挂历、、书籍、音像资料、实物等。
4、及时协助幼儿将搜集到的物品进行分类。
5、鼓励幼儿课余多到这四个展区参观,可以对实物进行操作,组织幼儿品尝特色小吃,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进一步了解展品,并不断鼓励幼儿充实展区的物品。
6、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只协助幼儿分类,并请家长予以配合,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寻找、去发现。如果发现展区内的物品不够全面,教师应给予帮助。
"我爱我的家乡"知识竞赛(知识竞赛阶段)
1、通过竞赛活动,巩固幼儿在第一阶段所了解的知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在竞赛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亲子的快乐。培养竞争意识。
3、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活动准备:
记分牌四个、人手一套绘画用品、小奖品若干、巴山舞曲、布置竞赛环境、邀请幼儿家长参加
活动形式:
1、幼儿自由选择代表队(按颜色分类)
2、围绕展区的内容设置题面。表现形式多样:说、唱、跳、画、写。
活动过程:
一、总结第一阶段的活动
1、让幼儿分组简要讨论展区中的内容。
2、提出任务。(师:小朋友们都很能干,在这里都一定了解和认识了许多关于清江、长阳的知识,你们看到这些丰富的展品,都有些什么感受?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3、在幼儿表述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我们的家乡长阳的确很美、那我们每个小朋友就更应该关心、爱护自己的家乡)
二、"我爱我的家乡"知识竞赛
师:今天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中间,我们一起来向他们表示欢迎。他们要和老师一起来考考小朋友,看看那么究竟了解家乡有多少。
活动反思:
本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提出设计方案的要求。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符合实际的活动方案,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先复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随后提出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由于学生是第一次自主设计,因此把这一设计活动安排在小组内进行,各小组在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便学生设计出各种与众不同的方案。在交流时,首先请各小组汇报设计的方案并说一说设计时的想法,结合他们的想法加以引导。学生在交流汇报后,我把每一种方案的设计都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方案中的共同点,从中发现设计的基本特点。
有些学生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来说,十分抽象,也难于理解。
小百科: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中蜘蛛先生的表情变化理解故事的内容。
2、感知故事中的问答式结构。
3、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改变生活,创造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蜘蛛先生要搬家》、四张、蜘蛛一只。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角,交代故事名称,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我们一起去小舞台看演出,小姑娘和小男孩要给我们讲故事(PPT1),故事的主角是谁呢?瞧,主角出场了,是谁?(PPT2)
2、请你猜猜它是先生还是位**,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官帽、胡子、八只脚穿了四双不同颜色的鞋子。)这只蜘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和我们以前看到的蜘蛛有什么不同?
3、蜘蛛先生的故事开始了:你说谁呀,我说蜘蛛先生呀。
二、由故事引出,讲述故事情节。
1、翻开第二页,引出故事情节。
PPT3:蜘蛛先生怎么啦?(引导幼儿观察蜘蛛先生的表情是忧虑、担心,引导幼儿观察蜘蛛网破了)
它的家破了,蜘蛛先生就决定要搬家。
2、PPT4:蛛蛛先生为什么要搬家呢?
(引导幼儿观察和扫把**的裙子缠在了一起,及观察为什么说是位**,及其蜘蛛先生的表情痛苦)
3、PPT5:刚才蜘蛛先生很痛苦,那现在蜘蛛先生的表情呢?(开心)
你来猜猜他为什么这么开心?(他决定要搬家了)
蜘蛛先生是什么时候搬家的?为什么?
4、了解蜘蛛先生搬家的路线。
(1)后来他有没有找到家?那蜘蛛先生搬家经过了哪些地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P11、13、15、17页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画面(屋顶、电线杆、树枝上、玩具屋顶、墙角边)
(3)具体蜘蛛先生是怎么搬家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演示:用线拉着蜘蛛
①蜘蛛先生是怎么搬的?用八只脚,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地爬到屋顶。
②爬到屋顶以后呢?它是怎么到过去的,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动词?(荡)。
③最后呢?(最后就荡到了玩具店的屋顶上)
④蜘蛛先生找到盖房子的地方了吗?那在哪里找到的?
5、PPT6:蜘蛛先生用什么盖房子的?那他吐出的丝是什么样的?
那他现在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很开心呢?(让幼儿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是最开心的。)
6、PPT8:蜘蛛先生的房子漂亮吗?你来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说说。
三、通过PPT画面和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1、鼓励幼儿想想你们讲的和老师讲的是不是一样?
2、那这个故事和我们以前的故事有什么不同?(一问一答的形式)
四、幼儿和老师结伴,再次完整讲述故事。
老师问,老师带着幼儿回答,一问一答讲述故事。(允许幼儿讲的和书上有差别)
五、幼儿续编故事。
PPT9:蜘蛛先生以后还会不会再搬家呢?为什么?(鼓励幼儿以后续编故事情节,结束活动。
1、通过欣赏画面的构图、设色,提高审美情趣。
2、探索用中锋画丝瓜、侧锋画叶子的方法,尝试表现画面的疏密结构关系。
3、创作结束后能主动清洗国画用具,自觉排队、不拥挤。
1、幼儿认识过丝瓜。
2、课件:齐白石的作品《丝瓜》,丝瓜系列作品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1、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
教师:你见过的丝瓜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绿色的,细长条,上面有深色的、细细长长的筋脉)
2、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丝瓜》。
3、师幼共同讨论丝瓜的创作方法。
(1)教师:我们可以先画什么?后画什么?叶子用什么笔来画?可以几笔画成?丝瓜用什么笔来画?大概要几笔?筋脉怎么画?
(2)教师小结:用大白云中锋两笔画丝瓜;用提斗侧锋三五笔画出一片叶子;用大白云中锋画主藤和缠绕藤;用小勾线笔浓墨勾画叶子种丝瓜上的筋脉。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运用大小不同的毛笔来绘画,能注意画面的疏密关系。
5集体欣赏、交流幼儿作品。
教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侧重从叶子的浓淡变化、丝瓜的形态和构图来评价;知道水多色淡、水少色浓的特点。
预设教育目标:
1、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2、发展幼儿的观察思考、操作实验、分类归纳的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用电的安全意识,了解电与人类的关系。
预设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电的简单原理,知道电需要电源、电线等。
2、知道电对人类的巨大作用,但用电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3、能积极的参加探索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爱思考,多动脑。
4、提供实验材料,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5、能合理布置画面,独立设计绘画内容。
6、能够比较准确的按音乐的节奏做各种稍复杂的基本动作。
7、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
8、能手脚交替的在攀登架上爬上爬下。
家长工作: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一些有关电的知识,学习正确使用常见的家用电器。
2、向幼儿介绍一些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教育孩子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3、请家长协助收集有关电器和安全用电的.、VCD影片和书籍
学习范畴:
1、日常生活:安全用电、了解电器、爱护电器。
2、科学:灯为什么会发亮?电池的用途、电路的三要素、谁能让电流通过、串联和并联电路、有趣的摩擦生电
3、美术:手工制作:花灯、电器、绘画:美丽的灯、我喜欢的小动物、线描画:树林、
4、音乐:歌曲:值日生、胡说歌、勤快人和懒惰人,小树叶
5、社会:各种各样的灯、发电厂发电的方法、电的本领大、我家的电器、电是怎样传到家里的,电的本领大、我认识的电器
6、语言:诗歌:“落叶”、散文欣赏:秋天的雨、谈话:最喜欢的灯、“发明大王”—爱迪生
7、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学习解答口报加法应用题、看图学习2的加法、数学智力卡活动
1、能够在音乐猜谜游戏中收获成就感,体验到与他人互动、参与集体游戏的乐趣。
2、通过欣赏音乐,发现“︳XX︳XXX︳”的节奏组合。
3、能在掌握音乐节奏的基础上,联系生活经验对歌词进行大胆创编。
1、经验准备:幼儿有生活经验,对身边的小动物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森林音乐会背景图一张、《动物猜谜歌》节奏图谱一份、种小动物若干,勾线笔一支。
一、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隆重的音乐会,很多小动物都想去参加,不过想参加音乐会可是有要求的,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不能直接说自己是谁,得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别人猜。
二、采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利用歌曲中的后半段旋律带领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2、完整范唱,幼儿学唱歌曲。
3、引导幼儿复述谜语。
4、幼儿学说完整猜谜歌词、练习节奏。
5、练习按歌曲节奏说唱出谜底。
三、幼儿尝试进行创编歌唱活动。
1、了解歌曲特殊的演唱方式。
2、教师示范创编谜语,学习创编记录。
3、多种形式练习歌曲2遍。
4、幼儿分组完成创编活动。
(1)交待任务,幼儿操作
(2)各组展示结果。
四、活动延伸
今天,大家都很能干,用谜语歌唱出了那么多小动物,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小动物,你们回去了再用谜语歌唱唱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吧!
1、通过活动初步感受京剧的韵味,尝试用互动合作的方式进行节奏练习,提高节奏感和节奏表现力。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用语言节奏记忆互动节奏的方法。
3、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同伴间互动合作的能力,体验同伴间合作的默契与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麻团的过程;学会单圈链条式交换舞伴的方法;教会一幼儿合作磨米浆。
物质准备:制作麻团过程的MV;剪辑好的'小花旦"的音乐;幼儿围成圈坐好;人手一手花。
1、观看"好吃的麻团"MV引入
2、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结构。
(1)听一听:这首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说一说:刚才听的音乐有几段?磨米浆要用哪段音乐比较适合?哪段适合把粉团揉好后拌均匀揉成团呢?哪段音乐听起来有炸东西的样子呢?
(3)做一做: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磨米浆和炸麻团。
3、"磨米浆"咯,尝试合作磨米浆
(l)学习"磨米浆"的节奏。
师:你们仔细听老师要往石磨里放什么呢?磨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
(2)学习"磨米浆"的动作。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学习怎么合作磨米浆的。重点引导幼儿学习会在念"白糯米"时白拍,"石磨里面放糯米"互拍。"咻"字时右手握拳,在同伴身上相互"磨"米浆,第二个"磨"字时自拍。
(3)配上音乐"磨米浆"。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旋律,和同伴玩互动节奏游戏"磨米浆",要求幼儿要有节奏感。
4、"换伙伴磨米浆",尝试交换舞伴
(1)引导幼儿说说换伙伴的方法。
教师:谁能用一句话教大家换舞伴的方法?
(2)幼儿尝试换伙伴磨米浆。教师引导幼儿用单圈链条的方式交换舞伴。
(3)幼儿配上音乐交换舞伴。引导幼儿能在鼓点处拉手,间奏结束部分找到新舞伴,做好继续进行互动节奏游戏的准备。
(4)幼儿交换舞伴磨米浆2-3次。教师根据幼儿交换舞伴的情况,及换新舞伴后互动节奏游戏的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
5、"做麻团p各",引导幼儿完整表演。
(1)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学麻团在油锅里翻滚的样子。
(2)完整游戏,听音乐完整表现磨米浆、炸麻团的情景。
活动反思
幼儿对本次活动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并愿意在集体面前说话。能做到别人发言时不插嘴。幼儿在谈感受时词汇丰富。
活动内容接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能积极参与。但材料的利用率还不太高。
设计意图:
寒冷的冬季,是各种花草树木枝叶枯萎凋谢的季节,而“梅花”却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生长特别旺盛。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为了培养孩子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特设计了古诗《梅花》的教学活动。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1、PPT课件。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
二、PPT欣赏梅花,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2、启发幼儿用“梅花”说一句话。
小结: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大班语言教案及反思《梅花》含PPT课件
三、启发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朗诵古诗边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用吹画、点画的形式制作梅花。
活动开始,通过谈话,引起了幼儿对梅花的兴趣。在欣赏梅花的及课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点:颜色、形状还有花瓣的数量等。多数幼儿对古诗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师引导下,大多数幼儿朗诵的较熟练,并且还能够用“梅花”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通过朗诵,使幼儿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挠的品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延伸活动中还预设了吹画、手指点画等操作活动,不仅增加幼儿对梅花的印象,还会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能跟着音乐节奏尝试模仿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体验泡茶、喝茶的快乐,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件、图谱、泡好的茶。
重点难点
能跟着节奏模仿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在圆圈上交换舞伴做动作。
一、情境导入
1、这是什么地方?虞山上茶园里的茶叶成熟了,我们一起去采茶吧!
2、看,这些都是我们采来的虞山绿茶,想不想泡一杯尝尝?泡茶的时候要用什么呀?
二、分段学习舞蹈动作
1、找朋友:茶壶和茶杯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一见面就高兴地跳起舞来。
(1)教师邀请客人老师示范舞蹈。
(2)刚才你们看到小茶壶和茶杯是怎么跳舞的?师生共同回忆并学习动作。
(3)、幼儿随音乐两两相对当茶壶和茶杯做动作,提醒幼儿要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踏步拍手。
2、了解小茶壶和茶杯外形特征
(1)刚才你们谁是茶壶谁是茶杯啊?他们长的一样吗?小茶壶是什么样的,小茶杯是什么样的?
(2)幼儿自由表述。
(3)提问:你们能不能把自己变成小茶壶和小茶杯呢?怎么变呢?
(4)幼儿自由探索,相互交流模仿动作。
(5)看看老师是怎么变的。教师分别随音乐示范表现小茶壶和茶杯。
(6)教师小结:茶壶:壶把→壶盖→壶嘴茶杯:伸右手→伸左手→单腿跪下
(7)幼儿尝试模仿。
3、探索倒茶和接茶动作
(1)教师:小茶壶要给小茶杯倒茶了,我们来看一看下茶壶是怎么倒茶的。教师随音乐示范倒茶和接茶的动作。
(2)幼儿两两合作模仿
(3)提醒幼儿注意小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4)幼儿再次听音乐模仿
三、完整表现音乐
1、请幼儿自由结伴,听音乐完整表现动作。
2、交换角色表演。
四、加大难度,在圆上交换朋友做动作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茶壶在内圈,茶杯在外圈。提问:现在小茶杯喝到茶了,可是他还想喝其他茶壶里各种味道的茶,怎么办呢?
2、在圆上教师示范,幼儿尝试交换舞伴的动作。小茶壶听到我说“走”的时候,你们就前走一步,换一个朋友。
3、幼儿在圆上随音乐完整表现动作。
4、交换角色做动作。
五、结束部分
刚才我们一起泡了很多虞山绿茶,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