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地球科学各领域学科交叉研究
一、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
二、地球科学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三、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今,众多地质学问题仍有待利用学科结合的手段去攻克。例如,金矿的选矿离不开氰化物,而氰化物的使用必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尾矿污染甚至几千年都无法消除。能否利用化学方法提高选矿技艺是关键;近几年,国内外都有利用生物方法进行尾矿处理的实例,如2012年广东工业大学申请的专利:使用生物挂膜载体处理硫化铅、锌矿尾矿库废水的方法[3],对闪锌矿,方铅矿矿床(中国的铅锌储量居世界前列)的尾矿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多的催化剂或生物选矿技术有待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去发现并应用。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从研究如何开发并利用资源转向如何高效地使用资源并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这一领域更需要我们采取学科综合的方法开阔视野,多角度解决问题[4]。所以,作者提议,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地球科学,不仅从化学、物理、数学等角度去思考地质问题,也要从生物学、天文学、气象学、海洋学、人类学、历史学等角度去研究地球科学。这样的融合一定会让地球科学更加生气勃勃。同时这样的结合也会让地球科学的许多既定事实,融入到模拟实验中,并促进其他领域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地球科学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趋势和特点[J].地球科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3年网站首页.
[2]翟裕生,姚书振,蔡克勤.矿床学(第三版)[M].地质出版社,2011年10月.
[3]孙水裕,杜青平,黄绍松,林伟雄,许燕滨,宋卫锋,戴文灿,刘敬勇.一种使用生物挂膜载体处理硫化铅锌矿尾矿库废水的方法.专利号:201210163067,2012年11月21日.
作者简介:李国超,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生。(广州/510640)
摘要:研究表明,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是专业喜爱程度,专业类型和学习成绩等对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当前,案例高校本科生最满意的是学风与教学效果,其次是教师与教学资源,再次是教学与实践,最后是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为提升本科生满意度,高校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中应充分考虑本科生需求,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本科教学和实验设施完备度和使用率,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教育的艺术性以及加强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
关键词: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H高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以H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为例分析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二、研究设计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调查数据收集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其中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对象为H高校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满意度评价调查对象为H高校全日制本科生。
本研究调查数据处理采用了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其中,观点态度类变量均采用李克特五级正向计分法:“非常不满意”计1分,“不太满意”计2分,“一般”计3分,“比较满意”计4分,“非常满意”计5分,不能确定计0分。
四、研究评价
(一)信度检验
信度主要评价量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多以内部一致性表示。一般来说,如果是标准化测定量表,通常分别进行总量表和各个领域的评价,对包含各种条目的一般问卷,很难进行整个调查表的考评,一般就对某些条目或领域进行考评,并以此间接说明整个调查表的好坏。[3]本研究所用量表为李克特五级标准化测定量表,因此采用同质性和分半信度方法分别对总量表和各分量表进行了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操作步骤略,下同)。
经过检验可知,如表2所示,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总量表和各分量表信度系数均大于0.85,表明量表具有较高内部一致性,量表信度较高。
(二)效度检验
五、结果分析
(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性,而评价主体具有主观性,人口统计学差异很可能导致评价结果出现差异。此外,为针对各类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有必要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学生评价结果,以改善和提升各类学生教学质量满意度。
1.专业类型与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
案例高校不同专业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结果为:理工科生平均评分为3.41分,非理工科生平均评分为3.44分,结果如表4所示。
2.学习成绩与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
案例高校不同学习成绩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结果为:成绩优秀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44分,成绩良好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39分,成绩中等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38分,成绩较差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50分,具体差异还需通过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3.专业喜爱程度与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
不同专业喜爱程度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结果为,非常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80分,比较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51分,一般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28分,比较不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14分,非常不喜欢所学专业本科生平均评分为3.26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同专业喜爱程度本科生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要想得知两两间的具体差异,还需通过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综上可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样本结构中影响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专业喜爱程度,专业类型和学习成绩等对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不显著。
(二)案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整体分析
由表7可见,各结构维度中,案例高校本科生最满意的是学风与教学效果,其次是教师与教学资源,之后是教学与实践,最后是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具体而言,案例高校本科生对教学条件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均较为满意,对教学实践满意度较低,尤其是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情况;在教学条件方面,对非实验类教学条件满意度较高,对实验类教学条件满意度较低,尤其是实验器材配备和使用情况;在教学实践方面,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较高,对实践教学满意度较低,尤其是科技创新基地利用情况;对专业设置满意度较高,对课程设置满意度较低;对师资条件满意度较高,对教材选择满意度较低;对教师教学态度满意度较高,对教学水平和能力满意度较低;对教学内容满意度较高,对教学方法运用满意度较低;对高校学风建设重视程度满意度较高,对自身参与学风建设情况满意度较低;对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较高,对能力提升情况满意度较低;对学习能力提升情况满意度较高,对科研能力提升情况满意度较低。
(三)各结构维度教学质量满意度分析
1.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方面
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方面,平均评分为3.35分。单项指标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设置契合社会需求情况、教师与其他人员(教辅、行政和工勤人员等)比例合理程度、课程设置契合社会需求情况、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满意度、课程结构合理性、教学管理制度合理性、课程安排合理性、课程设置契合学生需求情况以及本科生教学经费投入情况等,如图1所示。
图1课程和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满意度评价图示
2.教师与教学资源方面
在教师与教学资源方面,平均评分为3.47分。单项指标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重、专任教师占师资队伍比重、图书馆藏书量、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设施(非实验类)完备度、生师比合理程度、教学设施(非实验类)使用情况、实验器材完备度、实验器材使用情况以及高校教材选择情况等,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案例高校本科生对非实验类教学器材配备和使用情况满意度均高于实验器材配备和使用情况,反映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存在注重课
图2教师与教学资源满意度评价图示
堂教学而相对忽视实验教学等问题。另外,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实验教学,本科生对设施配备情况满意度均高于使用情况满意度,反映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和实验设施一定程度存在使用率较低等问题。此外,案例高校本科生对高校高职称和专任教师占比情况满意度较高,对生师比情况满意度较低,反映我国普通高校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同时,应注重适当扩充教师规模,以更好适应和满足学生需求。此外,案例高校本科生对图书馆藏书量满意度较高,对教材选择情况满意度较低,反映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材多是统一的“规划教材”和“推荐教材”,较少配备针对在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等问题,这是导致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质量水平不高、个性发展不足和培养规格类似的重要原因之一。
3.教学与实践方面
在教学与实践方面,平均评分为3.36分。单项指标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师课余解答学生疑问情况、教师对待作业和考试态度、学生课堂讨论情况、教学内容更新情况、教学内容交叉和融合情况、教师对学生学习关心程度、教师教学方法运用情况、师生课堂互动情况、本科生操作能力培养重视度以及教师运用科技创新基地培养学生情况等,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在教学方面,案例高校本科生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当前本科生对高校教师教学态度满意度较高,对教学内容更新和融合情况满意度较低。此外,教师对本科生学习关心程度有待提升,教师
图3教学与实践满意度评价图示
4.学风与教学效果方面
在学风与教学效果方面,平均评分为3.48分。单项指标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高校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本科生学习能力提升情况、高校学风建设保障制度合理程度、本科生思想品德提升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程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高校学风营造情况、本科生参与学风建设程度以及实际操作和科研能力提升程度等,如图4所示。
由图4可见,案例高校本科生对所在高校学风建设情况满意度较高,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较低,提
图4学风与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图示
醒高校应注意处理好学风建设与教学效果间关系。学风建设是高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等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体现,其主要目的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忽视教学效果,学风建设活动将流于形式。具体而言,案例高校本科生对高校学风建设重视度以及学风保障规章制度建设情况满意度较高,对学风营造情况和自身参与学风建设活动情况满意度较低,表明我国普通高校对学风建设重视程度较高,注重通过制度建设等促进良好学风形成,但实际效果不容乐观,其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学生参与,学生参与程度不高,高校学风建设活动就难以转化为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效果方面,本科生对知识掌握和品德提升情况满意度较高,对能力提升情况满意度较低。其中,实际操作和科研能力提升情况满意度在该分项中平均评分最低,表明我国普通高校即使本研究所选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和重知识教学而轻科研训练等问题,这是导致当前本科生以及今后研究生科研和探索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研究结论
(一)普通高校课程和专业设置中应注重考虑学生需求
课程和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高校教学模式革新主要通过课程和专业变革以实现。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主要从体制、市场和就业考虑,重视按目录设置,专业课程及其体系往往孤立、被动地受制于预置专业方向,不能通过课程组合的变化实现灵活、自主的专业人才培养,在学科理性、职业现实和学生自主三方面关系上顾此失彼,不能有效应对职业市场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有自身独特的兴趣、需求和理解事物的方式,反对正规教育中将学生视为无生命的对象,认为教育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特点,鼓励学生在学习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做出自身决定,实施“个性化教育”。应秉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倡导的教育理念和原则,普通高校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中应注重考虑学生需求,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个性化自主学习。
(二)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教学和实验设施配备与使用情况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教育的艺术性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通常包括教师教法、学生学法以及教与学的方法。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本科生学习兴趣,降低知识掌握难度和提升知识理解深度等,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提升思想,同时提升教育体制的生机和活力。当前多数本科生具有自主学习热情,应通过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激发本科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灵活运用讨论、问答和辩论等方法组织教学,鼓励本科生通过共同探讨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本科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合理运用发现、探究和读书指导法等方法,以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将本科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以培养本科生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情感以及创新品德等,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设计能力、自学能力、查找信息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等,应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普通高校应适时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同时设置为限制性选修课。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基地等的作用,尝试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鼓励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基地等开展科研活动,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此外,积极开展本科生科技竞赛、本科生科研探索训练,鼓励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和发明创造以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建科研团队等措施以激发本科生创新和实践热情,促进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4]本科教学质量现状调查课题组.工科本科教学质量现状调查报告――三校学生满意度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71,73-74.
关键词:武术选修课;分组教学;实验研究
引言
作为一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学科,武术与其他体育选修课相比理应受到更高的重视,而在大学里实施武术选修课的分组教学模式,也会使武术这门学科得以发扬光大。从2012年的亚运会开始,武术被正式的编入比赛项目之中,这就足以表明武术的地位的稳定。而我国为了使大学生继承这项运动项目,采用了层次分组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武术教学过程的影响因素
而武术和其他的传统体育课有许多的不同,目前现状就是我国的体育类型的高校都设有武术专业课,而其他很多的高校都只是认为这个体育选修课可有可无。而那些武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不会选择担任武术教学工作。所以现在的许多武术选修课的所谓专业老师并没有达到武术体育专业学生的水准。所以武术老师面临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学生们更有效更有兴趣的去学习武术这门选修课程。
二、异质分组教学的研究
异质分组教学的步骤就是先将选择武术选修课的学生们进行体能等各方面的综合检测,然后将学生们根据测试结果的分层进行分组。而学生们所关心的最终成绩就会和他们所被分到的组别进行挂钩,这也体现出了这样的分组教学模式的公平,使学生们不再因为成绩才去死板的学习。
以学生的质素进行分组,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也应该随之分层。例如一项较难的教学内容,对于高素质层的学生就是简单易学,而对于较低素质层的学生来说难度就太大,这对两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大影响,并直接作用于课程学习积极性。当老师在制定教学内容大纲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而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老师在教学“飞脚”这一基础动作的时候,对于较高质素的学生组来说,需要要求他们达到武术专业的专业水平;对于普通质素的学生来说,需要要求他们能够大概的掌握整个动作;对于较低质素的学生来说只需要要求他们可以在观看老师的演示之后能够模仿动作,从而提高身体的柔韧度。这样的分层教学能够使得不同质素的学生能够掌握到应该学习的动作。
除了教学内容应该分层,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分层,才会使得教学的过程有更高的效率,所以教学方式的分层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分层之前进行的检测同样也会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得老师能够正确的对待和同学的关系,从而保证老师真正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入的教学。例如对较高质素的学生层,教师就可以严厉一些,这样对于他们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提升;而对于较低质素的学生层,教师就应该以鼓励为主,使学生能够不失去对武术学习的兴致。教育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果学生能够得到来自老师的正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这样的一个评价内容也会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主动。普通的考试考核模式使得学生总在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而异质分层所注重的更多是平时的学生表现,这样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学习最终的结果更为重要。
三、结语
作为我国包含文化底蕴的项目之一,武术的传承一直都是国家推崇的重要内容。而武术教育也能够提高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实行异质分层的教学模式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意识到武术学习的意义。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异质分层教学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如果高校中武术选修课的教师能够采用异质分层的教学模式,必定能够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武术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也会使武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1]梁晓明.高职院校武术选秀额按层次分组教学的实验研究[J].科技资讯,2010(29):200-201.
[2]舒健智,杨红亮.高校武术选修课中“分层次分组”教学探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6):91-92.
[3]田桂菊.高校武术普修课按层次分组教学的尝试[J].体育学刊,2014,11(4):710-711.
作者简介:雷娜(1985-),女,汉族,河北无极人,教育学硕士,河北中医学院公共课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与训练、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曲维忠(1974-),男,汉族,河北青县人,本科,河北中医学院公共课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与训练。
赵春捷(1977-),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马娜(1977-),女,汉族,河北沧州人,硕士,河北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热词:科普读物科普出版写作技巧
科普出版工作者肩负着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的历史使命。优秀的科普作品,可以促进公众更及时、充分地理解科学。
那么,怎样掌握好优秀科普作品出版的要点呢?下面总结归纳为三点。
一、科普出版需要不断更新观念、知识
科普,顾名思义即“科学+普及”的结合。科普的首要属性自然是科学性,因而,怎样强调科学性也不为过。
二、科普出版需要提高讲道理的艺术
科普作品的本质是讲道理,把科学知识的道理普及开来,这个讲道理的过程需要讲究一定的艺术。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
2.亲民艺术:科技与科普的最大不同点,在于表达形式。科技的表达形式要严谨专业,而科普则要最大限度地把这个形式转化成读者能接受并喜闻乐见的形式。转化的好与坏,有高下之分,也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多数情况下,广大读者偏爱便捷的通俗读物,也就是说,读者习惯轻松阅读、轻快阅读、轻灵阅读,即所谓“轻阅读”。成功的科普读物,应当融家庭味、生活味、现代味、人情味、文学味等“五味”于一体,做透亲民的功夫,方可赢得公众的青睐。
3.更新观念的大出版艺术:在信息化、知识化的新形势下,科普作品的写作、出版都必须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保持开放的胸怀,才能做好科普大出版这个事业。这个观念的更新,应该贯穿在出版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多领域、多方面。例如:提倡创作题材的广泛性和个性化;鼓励科普创作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多元化;提倡创作协作(行业专家+文学家联合创作);顺应阅读潮流,开发多媒体出版,等等。总之,只有与时俱进,提供良好的出版大环境,才能蕴育出好的产品。
三、科普出版呼唤高超的写作技巧
科普创作要掌握一定的创作技巧并非难事。在创作阶段,编辑可以主导科普作者注重以下写作技巧:
1.使用讲故事式的创作手法:通过讲故事的手法来创作科普作品,可以在写作上增加人文成分,赋予作品以生命力。这种深入浅出的表现形式,一方面使内容更感性、情感化,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建立平等交流的平台,同时也能从浅显的故事中说明道理,达到深入浅出的科普目的。故事越生动,越贴近主题,越能从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激发公众的阅读欲望。例如,许多人都看过医学科普专家洪昭光教授的科普书,诸如由于贮存大白菜的故事引发老俩口争论,一位博导与学生之间的争吵等有趣的“段子”,让读者轻松地理解并接受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医学知识。这就是优秀科普作品的魅力,引人入胜。
2.纯熟地运用口语:口语化也是有效拉近读者与作者距离的创作方式,以口语化为载体,更能有效地传达科学信息。还是以洪昭光教授的科普作品为例,他的科普语言技巧纯熟,通俗到老少咸宜,无论读者有什么样的教育背景都基本能听懂的境界。例如:他在表达合理膳食理念时只用了两句话、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总结健康用了四句话:“一个中心,两个基石,三大作用,八项注意”。这种将科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浓缩演绎,让人读之难忘。
3.恰当地运用知识链接和形象的比喻:不是就事论事单纯的讲述,而是做一些知识上的横向链接或者恰如其分的比喻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也不失为一种科普创作技巧。例如:讲心理学中心理放松方面的医学知识,就可以增加人文知识。“先生曾因对中国人口问题发表了不同看法,受到批判,压力巨大,而他却念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何等超脱和胸襟!马老一直活100岁才去世,等到了他的学术研究成果被社会接纳为主流观点的那一天。”如此写来,相信读者一定会印象深刻。再如:在描写骨质疏松时,如果用骨细胞、骨皮质、骨小梁等术语等去解释、分析,读者会不得要领。但是如果用春天时的糠萝卜比喻骨质疏松(外皮硬实、瓤却糟了),听众立即心领神会。
1.1医学科普内容层面
1.2读者对象的针对性
有的放矢、量身定做,选题要对准“靶心”,即针对读者对象的需求进行策划。鉴于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年迈多病,需要普及老年病的防治知识,所以医学科普的读者对象往往以老年人、妇幼为主。但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加强,竞争的日益激烈给中青年尤其是中年人带来精神心理方面的压力,中青年人群也需要医学保健知识。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时期,如果能够为他们普及系统的医学科学知识,将会对社会文明发展、人类健康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宇宙、天文、地理、生物等科学一样,是神秘、奥妙、精彩的,同样对青少年充满了魅力,如果针对他们策划选题,编辑出版一系列图文并茂或图解图注的医学科普图书和画册,再带有拼图或人体解剖组装玩具,这样既满足了青少年求知欲的需求,又启发了他们奇思妙想的探索精神,寓教于乐的同时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可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人们对医学知识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要将医学科学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与健康教育导向的思想层面、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进行考量,这样才能扣准读者的需求,选好题、出好书。
2选题创新的切入点
2.1观念新
编辑观念创新是医学科普编辑选题策划的前提和起点。传统的科普作品强调科学知识本身的传授,而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媒体时代,绝大多数读者乐于通过轻松活泼乃至娱乐化的阅读方式接受科学知识,也就是说具有科学普及和休闲娱乐双重功效的科普作品才会受欢迎。因此,要用流畅的、文学的、大众化的语言,使作品内容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因此,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最佳的创新结合点,以新制胜。
2.2落点准
2.3书名妙
俗话说,看人看脸,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可见书名的重要。好的书名可以达到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效果,会引人注目。一本医学科普图书的好书名,多是运用了修辞手段的结果。修辞手法的运用,会使书名更加鲜明、生动、出奇制胜。医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也要多考虑书名,以挖掘新的切入点,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