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大英博物馆》热点事件+故事背景+名言金句+模拟作文+相关时评

《逃出大英博物馆》是由短视频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联合拍摄、制作的短视频系列,共有三集,主要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从大英博物馆逃出后在沿途邂逅中国记者并请求其帮助自己逃回中国的故事。一开始记者并不相信玉壶精所说的话,随着剧情的发展,渐渐开始相信,缠着自己说要回国的女孩,真的是大英博物馆中所藏文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视频爆火的背后,蕴含着网友们深深地爱国之情和对文物回归的期盼!尤其是第三集,一声声的家国永安,让每个看的人都热泪盈眶!好的文化作品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今天为大家带来:

①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②该话题的优秀作文金句、素材、范文

1

故事背景

据英国媒体报道,2023年8月16日,大英博物馆储藏室内一批“用于学术和研究目的”,且未在近期公开展示过的“小件文物”被盗。这批文物包括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9世纪的黄金首饰、宝石及玻璃制品。

8月26日,大英博物馆董事会主席乔治奥斯本表示,目前还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件文物丢失,“估计大约2000件,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非常临时的数字。”博物馆馆长哈特维格·费舍尔已于25日辞职,并承认该机构没有对文物失踪采取“应有的行动”。

流失文物为何归国路漫漫?

据报道,迄今中国流失文物的回归途径主要有三种,即购回、捐回和追索。据统计,从1949年至2019年的70年间,中国通过各种途径,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共15万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近几年在各方努力下,又有多批次流失文物回归。

愿我们的文物,早日回家!

2

作文金句

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那句“回家”一定是共同的呼唤。

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

或许对文物来说,在走回家园之前,它们得首先走出逼仄的展柜。用久违的名字代替陌生的编号,以鲜活的历史记忆,抚去表面的锈迹斑斑。

历史浩瀚,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自己遗忘了什么。幸而,文物可以帮我们忆起一二。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说过:“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文物是文明的印记,它们的最佳归属就是回到故土。

岁月失语,为石能言。(冯骥才)

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北岛)

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木心)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

拂去历史的烟尘,从文化的根底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张涛甫)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以艺术手法呈现了流落海外文物处境,更将我们深切的民族情感凝聚于此。

这集不到3分钟的短片中,贡献了颇多金句:“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从哪来的回哪去”“你要带我回中国吗”“这么大的柜子只住两个人”……这些台词单看平平无奇,但在这个特别的故事设定里,每一句话都能读出背后的深意:那是流落海外的孤苦无依,也是迷失他乡的无路可走。从这个角度来看,《逃出大英博物馆》似乎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能量,用晓畅直白的语言,将一个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通过一个小切口表达出来。

从制作上,我们也看到了这部剧对自媒体短剧审美的提升。《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客观来讲,该剧本身也存在一些短视频的普遍问题,但这都无法掩盖其从创意到剧本、从妆造到动作、从构图到光影上的用心,还有远赴英国拍摄等台前幕后的付出,这些都经得起大众的审视与琢磨。

从故事上,这种拟人化手法的呈现,也让人找到了更多共情的着力点。网友代入后的各种解读,无疑拓宽了这部剧的涵义,让这部剧不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的共鸣。《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以艺术手法呈现了流落海外文物处境,更将我们深切的民族情感凝聚于此。

#自由创作的时代需要有更多带着自身思考、肩负社会责任的媒体从业者出现,让“流量之花”开在文化价值深处。

《逃出大英博物馆》系列短视频不盲目追逐流量热点,其用精细化的制作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逃出大英博物馆》从多个方面展现了其制作的考究与精良,如作为女主角的“玉壶”的拟人化形象身着与玉壶同色的翠绿色汉服、头戴翠绿色发饰,脸上还带有出逃时留下的斑驳污迹等细节之处,此外,“玉壶出逃”这一情节设定与国人内心深处对国家文物的情感深深相应。

《逃出大英博物馆》为自媒体创作者树立了良好的作品典范,为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文艺作品的出现提供可能。《逃出大英博物馆》站在热点话题的风口、抓住时机,用自身的才华和对中国文物深沉的爱拍摄出具有深刻价值的文艺作品,为更多自媒体人提供新的创作思路。

自由创作的时代需要有更多带着自身思考、肩负社会责任的媒体从业者出现,他们身扛“长枪短炮”、手握一支代表社会国家人民利益的话筒,他们不为追逐流量,而是将流量用于文化传播的有益之处,用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情怀和对媒体行业的热爱,让“流量之花”开在文化价值深处,为文艺作品创作的旅途开拓更加广阔光明的道路。

——红网

逃出大英博物馆,每件漂泊的瑰宝都刻在中国人心底

刚刚上线一集,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就成为全网爆款。不少观众表示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里走出来。”

没有特技加持,也没有复杂的故事线,却因立足现实引发强烈共情。短片采取拟人手法,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出逃寻乡的故事。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偶遇在海外工作的中国记者,当听到熟悉的中国话那一刻,她激动不已,“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我迷路了。”“你要带我回中国吗?”

虽然总时长不到3分钟,但剧中的诸多小细节已掀起网络热议。为什么小玉壶的脸是脏兮兮的,还惊奇于一个柜子(屋子)可以住两个人?因为英国从未善待瑰宝,很多文物在陈展时随意挤在一起,有的甚至没有保护罩,任由往来游客触摸。为什么小玉壶向男主郑重强调自己“是盏”?因为在遥远的异乡他国,鲜有人了解中国文物细腻而灿烂的背景,更无从记住那些“刻在心底的名字”……

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在被称为“赃物大教堂”的大英博物馆里有约2.3万件中国文物,其中约2000件长期展示。它们大多数来自侵略战争的疯狂掠夺,以及清末民国时期盗墓贼的销赃和清皇室的私卖。维克多·雨果就曾在书信中写道:“胜利者装满了口袋,携手回到欧洲……而我看到的,是一次偷窃行为,和两个小偷。”也正如短片所影射的,由于管理混乱,这些艺术瑰宝并不能发挥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反而要面临被偷盗、被损毁、被挂上电商平台的命运。

再放眼全世界,在47个国家至少218家博物馆中,还收藏着167万多件中国文物。据统计,仅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便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流散出境。那些背井离乡的瑰宝,在颠沛流离中记录着令人唏嘘的故事,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

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那句“回家”一定是共同的呼唤。从1949年至今,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各种方式追索流失文物,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特别是近年来,我们致力于为建立更加公平正义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国际规则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2014年青铜器皿天全方罍器身回家,2018年西周青铜虎鎣抵乡,2020年流失整整160年的马首铜像正式归藏圆明园……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回归之路展现了民族复兴的历程,更见证了中华儿女守护文化基因的坚定。

(2)链接考试

材料一:一位奇石资深收藏家邀请朋友到他家欣赏新近寻得的宝贝。可找遍身上也找不到奇石室的钥匙。他的孙子大约5岁,见他着急的样子,在一边偷着乐。朋友问小孩“是不是你藏了爷爷的钥匙啊?”小朋友一下严肃起来:“我才不动他老人家的宝贝。”这位奇石收藏家很是尴尬地说:“别理那小子。他曾摔坏了我不少宝贝,为了防止他再搞破坏,只能给柜子上了锁。”

材料二:一位父亲领着7岁的儿子去探望一位老人,儿子在房间里东瞅西瞄,突然发现一个古瓷碗很是别样,小孩对老人说,想拿回去用它来吃饭。老人有收藏癖,为这宝贝在古玩市场花了不少钱,刚买来珍藏在家里。父亲听到儿子话,惊讶得眼睛快掉下来了,赶紧呵斥儿子。岂料,老人几乎是想都没想,一边责怪父亲,一边随手把那只古瓷碗从博古架上取了下来,递给孩子让他带回去。孩子的父亲坚持不要。但老人坚持让小孩把碗带回去。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

优秀范文

让文化得以传承,让文物历久弥新

张俊杰

宝刀赠英雄,胭脂送佳人。老人博古架上的古瓷碗是珍贵的文物,但孩子是未来和希望,是保护和传承文物的生力军。只有将文物交到孩子手中,孩子才能在耳濡目染中了解文物,才能培养起来对文物的兴趣,进而在幼小的心灵中生出保护文物和传承文物的信念。

也许,老人这看似轻而易举地一交,却在文化意义上完成了一种高层次的传承。这正是我国当前对待历史文物的态度,让文物走进大众,让文化得以传承。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完成《史记》后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藏是为了传,“藏之名山”的目的是在适当的时候传给可传之人。《史记》在后世流传这么广,如果史圣地下有知,也该含笑九泉了吧。一代伟人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从这个角度来讲,孩子才是古瓷碗合适的传承人。老收藏家把古瓷碗交给到孩子手中,既传递出文物和文物背后的文化,也传出对孩子的美好祝福与期望。

俯瞰历史长河,回首历史沧桑,总有一些东西历久弥新。文物不是尘封的古董,文物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灿烂的文明,只有把文物背后的文化和文明传承好,让文物真正成为唤醒人们历史记忆的火种,传承下来的文物才能历久弥新。

--END--

1.安徽男生高考672分,家长奖励一万去旅游,男孩却被扣在机场,母亲:我没生过他

2.洛阳一女大学生因军训照走红,多家公司求签约却被拒绝,原因超直接!

THE END
1.多部门联合向文物犯罪“亮剑”文章2023年8月公安部发布的A级通缉令中8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员,目前已有7名相继落网归案。同时,公安机关始终把追缴涉案文物作为打击文物犯罪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查找文物流向、追缴涉案文物。 走私文物出境,作为境内文物犯罪产业链的最后一环,一直以来都是打击重点。近几年,缉私部门与刑侦部门携手打击走私文物犯罪,也取得...http://www.mzyfz.com/html/1996/2024-04-16/content-1618599.html
2.最新规定:哪些近现代大师书画作品不准出境解释根据《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41人,代表作不准出境者158人https://mini.caixin.com/m/2023-05-28/102059713.html
3.关于摄影现象的一些另类看法(1)当时我满怀期望等待着下文。我本以为:《人民摄影》花了这么多的篇幅来介绍方大曾,接着就会有大量的讨论和评论文章接踵而至。但,接下来的是沉默、死寂般的沉默、令人不寒而栗的沉默、让人看不到任何轮回一去不复返的沉默! 我当时感到疑惑、感到痛心、感到不知所措。当我知道了前面的说法后,我那双喝酒过多的醉眼...https://www.xitek.com/papers/xitek/xitekoldpaper/A7.htm
4.中国评论新闻中评观察 ■中评社社评 ■中评社专论 ■新闻分析 ■评论员文章 更多>> 社评:“习拜会”给特朗普2.0的警示 中评社香港11月19日电(评论员 冬日)刚在秘鲁利马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举行的“习拜会”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这… 社评:两岸媒体在新变局下应发挥先行作用 中评社香港11月18日电(评论员 林艶)第五...https://gb.crntt.com/?fullver=1&eqid=bc09212100000d3300000006643344b3
5.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的微博五星卡里的中国梦丨倪汉克:向中国捐赠文物150余件 L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微博视频 小窗口 4 4 ?19 10月13日 12:00 来自微博视频号 ?收藏 转发 评论 ?赞 c +关注 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 10月12日 15:30 来自微博网页版 转发微博 @警民直通车-上海 发布了头条文章:《...https://weibo.com/shanghaicrj
6.海南省博物馆曾如任职沈阳故宫博物院、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海南管理处、《黎锦》副主编、海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系列丛书《民族精粹》主编并执笔之一、负责中国南海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参加海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在普查中作为专家之一。独立撰写海南省博物馆专题展《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文本撰写工作,并为...https://www.hainanmuseum.org/hnbwgcms/info/1267
7.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庞雅妮作中国文物出境展览主题讲座[本站讯]近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庞雅妮研究员做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跨文化交流视野下的中国文物出境展览”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教授主持,相关专业老师、山东大学博物馆工作人员、历史学院本科生及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https://www.view.sdu.edu.cn/info/1021/104420.htm
8.[正点财经]深圳海关破获特大文物走私出境案CCTV节目官网CCTV[正点财经]深圳海关破获特大文物走私出境案2021-12-24 10:10:31 [正点财经]鲜花“上网” 居家买花逐渐兴起2021-12-24 10:10:31 [正点财经]云南:部分...[正点财经]动态清零保常安 辽宁大连:一旅客持变造核酸检测证明乘车被拘留2021-12-24 09:34:31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https://tv.cctv.com/2021/12/24/VIDE5F0VXC7hSn2vaBE1cvMC211224.shtml
1.光明时评加强保护,使文物焕发新生重要信息转载文物保护法于1982年11月颁布实施,2002年第一次修订。此次再次修订,将我国文物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上升为法律,是对文物法律制度框架的进一步完善,推动文物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这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将有助于进一步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石。https://www.scsqw.cn/gzdt/zyhy/content_163395
2.2024高考最新作文素材时事评论文章5篇(全文)2024高考最新作文素材时事评论文章 第1篇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最经典瞬间回顾 2016年里约奥运会已经闭幕,还记得那些经典的瞬间吗? 最励志瞬间:中国女排力克巴西 里约奥运女排1/4决赛,中国女排苦战五局淘汰东道主巴西队,胜利的时刻女排姑娘们哭了,郎平哭了,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也哭了。这场堪称中国军团在里约“...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mpfr3bb.html
3.光明网评论员:限制名家书画出境,落笔在文化保护光明网评论员:近日,国家文物局网站公布了《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修订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单,其中张大千、丰子恺、刘海粟、齐白石、关山月、李可染等41名现代大师书画作品一律不准出境;制定了陶瓷、雕塑、扇子、织绣、玺印、烟壶、漆器等7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 https://m.yunnan.cn/system/2023/05/30/032608337.shtml
4.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八桂先锋网整合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沿线等重要文化资源,强化文物和非遗真实完整保护传承,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主体功能区,系统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重点基础工程,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https://www.bgxf.gov.cn/staticpages/20220817/newgx62fc4244-118133.shtml
5.文化市场执法考试题库(含艺术考级艺术品文物版权等方面...A、《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B、网络出版服务单位自登记之日满180日未开展出版服务的,由原登记的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注销登记,并报国家新闻出版...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答案:A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102.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应当具备()条件...https://m.renrendoc.com/paper/229850214.html
6.()是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它发行广泛且传递...以下属于禁止出境物品的是___。 A. 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手稿 B. 珍贵文物 C. 濒危的和珍贵的动物 D. 用筹码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以下属于物品的...【单选题】人们对某人某事的评论,称为(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面不起源于总腱环的肌肉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社会舆...https://m.shuashuati.com/ti/a24679f2e7db44bcbefaac3d8b587c5b.html
7.山东博物馆本馆新闻山东博物馆2019年度报告在文物鉴定方面,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契机组织举办大规模的公益性文物鉴定活动,为300余位市民鉴定文物2000余件,积极引导民间收藏文化。配合公安、海关等部门组织开展涉案文物鉴定48次,鉴定可移动文物及其复仿制品1529件、不可移动文物9处;文物进出境审核5次,审核文物及其复仿制品105件;开展文物拍卖标的审核5次...https://www.sdmuseum.com/art/2020/1/9/art_270328_9341.html
8.文化走出去,“百物看中国”,将中国文物资源转化为高质量的世界...“我爱中国文化,希望这样高质量的中华展览能够多来匈牙利。”不久之前,“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在匈牙利塞克什白堡市圣伊什特万国王博物馆闭幕,匈牙利观众“依依不舍”。 作为上海博物馆首个文化“走出去”品牌——“百物看中国”系列文物艺术出境大展首展,自去年6月24日在匈牙利的另一个城市塞格德的...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78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