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能气炸中国人,这大概是西方媒体最魔幻的一次污蔑了东北网国际

图说:8月8日,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圆明园四大兽首在广东肇庆展出。此图为工作人员整理牛首。

中国政府给那些盗贼“下订单”?

“西方文物比中国文物失窃情况更严重”

“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品如何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被肆无忌惮地盗走?这是一个阴谋吗?这是对多年前宝物被掠夺的复仇?史上最大胆的艺术犯罪浪潮背后是中国政府吗?”总部位于美国的GQ杂志以这样一长串十分抓眼球的问题作为其8月一篇报道的导语,引出一系列文物失窃案:2010年,瑞典卓宁霍姆宫中国馆藏品失窃;一个月后,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被盗走56件中国藏品,2013年,该博物馆22件文物再度被盗;2015年,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22件珍贵藏品在7分钟之内被盗。GQ强调,这些盗贼的目标都很明确——中国馆。报道援引瑞典警方的话称,盗窃行为看上去是“精心谋划的”,怀疑是“按外国政府指示进行”。

“世界各地博物馆发生失窃案由来已久,西方文物比中国文物失窃情况更严重。”蒋迎春对记者说,被收藏在各地的中国文物很早以前也被盗过,只是数量不多。现在数量增多,主要原因是来自东方的市场需求增大,导致中国艺术品价格提高。“中国艺术品回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增加导致中国人购买力激增。海外的中国艺术品过去主要由欧美人收藏,现在更多是中国人收藏。”

为证明失窃案与中国有关,GQ语焉不详地提到一个细节:KODE博物馆失窃后,挪威方面得知其中一些被盗文物“在上海机场展出”,“挪威官员担心破坏与中国的微妙关系,什么也没做”。

对此,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就算文物在国外失窃后流到中国境内,那么在侦查期间完全可以申请调回,或者通过国际刑警组织进行协调,但对方却没有这样做”。还有一种可能是,很多中国文物都是成对的,甚至一套好几件一模一样,不能随意认定在中国展出的就是欧洲国家博物馆失窃的文物。

对于这段带有浓浓“酸意”的文字,蒋迎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经济发展了,中国人更热衷于艺术品的收藏肯定是个趋势,而且爱国主义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应该提倡和推崇,这一点没有什么需要遮遮掩掩的。”

国际艺术品界严防中国学者、收藏家?

“没有一个博物馆对中国文物回流有警惕”

“2009年,北京宣布向欧美各个机构派遣‘寻宝队’。”GQ描述说,“一个8人团队抵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当该小组就展出的艺术品进行询问并讨论时,刘阳穿过博物馆长廊,寻找可能认出的物品”。GQ声称,刘阳以热衷于对中国丢失的宝藏进行编目而“恶名昭著”。这次中方参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后没有发生事件,然而不久之后,“狩猎”便在欧洲开始了。

“我记得那次美国媒体从机场开始就跟踪我们。”刘阳对《环球时报》记者谈及此事时显得十分无奈。“其实就是一次普通的学术考察,我是想为圆明园文物的研究补充资料,却被媒体写成了‘官方派来的调查员’。”

“这么多年下来,我们跟很多西方博物馆合作过,比如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也有一些大学博物馆邀请我们协助他们做研究、做文物修复。这些都很正常,从来没有一个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回流有抵制或警惕。”蒋迎春这样对《环球时报》记者描述海外博物馆对中国同行的态度。

“国际收藏家的态度则更特殊,这些人都是真心喜欢中国艺术品的。他们并非对中国人有偏见,而是对中国收藏家资金迅速充裕、常花大价钱让西方收藏家难以竞争的现实有点沮丧,他们绝不会认为中国人会去抢、偷。”蒋迎春说。

如何看待海外流失文物引发的争论?

中外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

中国文物流失的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国家文物局2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用“世界上文物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来形容。据介绍,流失文物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等西方列强从我国劫掠的文物,以及斯坦因等人以“文化考察”等名义在我国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盗窃盗掘的文物;二是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从我国盗窃、盗掘和掠夺的文物;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被盗窃、盗掘并走私出境的文物。

“这是最朴素的民族感情,7岁的孩子都懂,我们这些学者能不痛心吗?”赵榆说,2000年左右,他到法国的图书馆去查《圆明园四十景图》,还要申请、付钱,“自己的东西被人家抢走,要去看一看还得花钱,当时眼泪就下来了”。

即使文物回归困难重重,中国的努力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据国家文物局向《环球时报》提供的数据,2008年以来,国家文物局成功追索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例如2008年,通过民事诉讼从丹麦追索156件出土文物;2011年和2015年,通过执法合作促成美国政府分两批返还36件走私文物;2015年,通过外交谈判促成法国政府返还32件被盗文物等。

对海外流失文物所引发的争论和研究,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刘阳认为,学术界一定要系统地研究每一件文物流出国外的来龙去脉,进行更多考证。“现在国内很多人一提到中国的文物出现在欧洲,就认为一定是被抢走的;而西方一些媒体则总在宣扬中国强大了,要来抢回文物了。这些都是不严谨的。”刘阳表示,与此同时,中西方艺术品界之间一定要做到尽可能多地沟通交流、交换信息,而不是一见面就有一种“你欠我、我欠你”的感觉。

THE END
1.为什么海外流失文物大多是顶级的精品?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这些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我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 一直致力于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这项调查工作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为何这些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最有看头呢?据我国 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 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 中国文物...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1117/21/9795028_1139608754.shtml
2.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庞雅妮作中国文物出境展览主题讲座[本站讯]近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庞雅妮研究员做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跨文化交流视野下的中国文物出境展览”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教授主持,相关专业老师、山东大学博物馆工作人员、历史学院本科生及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https://www.view.sdu.edu.cn/info/1021/104420.htm
3.海南省博物馆曾如任职沈阳故宫博物院、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海南管理处、《黎锦》副主编、海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系列丛书《民族精粹》主编并执笔之一、负责中国南海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参加海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在普查中作为专家之一。独立撰写海南省博物馆专题展《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文本撰写工作,并为...https://www.hainanmuseum.org/hnbwgcms/info/1267
4.内蒙古博物院革命文物管理部开展“加强文物保护传承红色基因...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8月14日,内蒙古博物院革命文物管理部开展了“加强文物保护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学习课堂,赵晓峰部长进行了授课。 赵晓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总则、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出境进境等内容进行...http://www.nmgbwy.cn/Image/info/10931?PageIndex=11
1.圆桌国宝文物“出差忙”,博物馆如何创新发展艺术评论澎湃新闻存在这种现象,一方面可见观众观展热情高涨,对国宝和明星文物关注度高,原本束之高阁的文物真的“活起来”了,另一方面,展览策划时也要注意不过分追逐明星展品或者大的IP,更要立足学术与研究,多角度多维度解读、策划展览,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 “中小博物馆办展难”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42969
2.博物馆入境展览流程和申报工作向海关的申报内容主要涉及海关对暂时进出境货物的监管、税收征管。海关通过风险管理、信用管理等方式对暂时进出境业务实施监督管理。了解海关监管的规章制度十分必要,这是文物入境展览与境内展览申报流程中的重要区别之一。 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博物馆条例》(国令...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498.html
3.博物馆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该法第四章“馆藏文物”对博物馆的核心馆藏文物进行了规定,第六章“文物出境进境”对博物馆的出境进境展览进行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根据《文物保护法》制定,对《文物保护法》相关条款进行了细化,目前已历经4次修订。本文主要介绍以上两部法律中的四个要点,分别是:...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564.html
4.“国宝”漫漫回家路文娱二“放错地方”的文物能否放回去 杉蓓扬戈是赞比亚妇女历史博物馆的创始人,不仅在当地一家媒体工作,还服务于多个国际组织。她说,过去几年,非洲的一些博物馆就一个重要问题讨论过很多次,那就是怎么去看待“属于原住民社区的物品”,特别是那些被“放错地方”的物品,如何在错误场景中向观众正确阐释,如何澄清过往的事...https://www.workercn.cn/c/2023-04-23/7813327.shtml
5.隐秘二十年,金沙首揭幕后传奇②禁止出国的文物,如何一览其风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出境展览。”目前,我国已发布三批禁止出境的文物名录,这其中就包括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金仗杖以及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等。 《再现金沙》还原场景 为补足这一缺憾,多是做一些复制品带过去。但很多时候,顶多达到形似,因为毕竟...https://sichuan.scol.com.cn/m/ggxw/202105/58156504.html
6.人文聚焦华盛顿的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帛书就被藏在这里 《纽约时报》近日刊文,让楚帛书曲折离奇的身世第一次为西方媒体公众知晓:北京大学教授李零追溯了抗战期间帛书如何被盗,收藏者妻女如何死于日本侵华的逃难途中,美国间谍又如何将文物偷渡出境,最终卖给美国的博物馆和基金会。 https://www.whb.cn/zhuzhan/xinwen/20180611/200559.html
7.粤鉴之路行走南粤,他们为博物馆文物提供“身份认证”值此之际,广东省文物鉴定站联合南方日报、南方+策划推出“粤鉴之路”专题系列报道,采访回顾一代代“粤鉴人”为守护国家文物安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贡献,传承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粤鉴之路”。 近年来,“到博物馆去”已成为社会新风尚,随着文物博物馆改革的持续推进,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1/18/c7082028.html
8.全球最大规模古埃及文物出境展,还能带猫来看?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超95%的文物首次来到亚洲、2020年全球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永恒之城”萨卡拉考古成果首次系统展示……今年7月19日,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系列第四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将拉开帷幕。这将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75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