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南方+记者将继续对话刘站长,进一步了解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在文物进出境审核、博物馆文物鉴定、科技赋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一系列工作。
南方+: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广东管理处)在文物进出境审核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成基:广东省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等地联系密切。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口岸众多,便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增加了文物非法进出境的风险。
2016年至2021年9月底,我站共完成个人携带及展览文物进出境审核614宗10267件(套)。同时,对于深圳海关、广州海关、黄埔海关、拱北海关等查扣的疑似文物,我站都会积极协助鉴定,通过线上线下并行、图片鉴定与实物鉴定相结合的方式,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各口岸快速便捷通关。2016年至2021年9月底,我站通过网络对海关查扣的疑似文物进行图片鉴定共计529宗5145件,其中文物12件;现场实物鉴定共482宗38567件,其中文物16361件。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人员在广州综合保税区审核进出境文物。
我站不仅努力做好文物进出境中的各项实践工作,同时也积极参与完善全国性文物进出境制度建设。“十三五”期间,我站完成了陶瓷、金属器等8个项目的《文物出境审核规范》起草工作,以及《文物进出境标识使用规范》的编制工作。
2020年我站还受到国家文物局委托,牵头联合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浙江、天津管理处开展多项文物出境审核鉴定标准名单起草修订项目,目的就在于充分利用自身和多地管理处的长期实践经验,为文物出境审核提供相对统一的判定依据,共同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精益求精。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主办“国家文物出境审核标准制修订研讨会”。
南方+: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在助力广东文博事业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成基:广东省近年来有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抓关键,近年来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国有及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大幅增加。
2016年度省内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分别为201家和74家;2020年度则已增至247家和105家,因此各类鉴定需求也与之增加——面对各种门类的文物与混杂其中的现代仿古制品,如何挑选出真正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进行征集,如何确认藏品等级以更好地进行保护、展示、研究……除了省内各大博物馆自身的考量外,鉴定站也能从专业第三方的角度提供客观的参考意见,为博物馆藏品进行权威的“身份认证”。
五年多来,我站受省内各国有博物馆的委托进行了507宗111102件(套)藏品的鉴定工作,其中文物达84801件(套),一级文物42件,二级文物813件,三级文物3308件。此外,受广东省文物局、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和深圳市博物馆协会委托,我们也对拟申报注册的非国有博物馆藏品进行认定,确保省内非国有博物馆藏品数量和质量双达标。五年多来,我们完成了81宗共计52228件(套)藏品的备案认定工作,属于文物范畴的有25407件(套)。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人员开展博物馆藏品鉴定工作。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主办2019年广东省文博系统专业人员文物鉴定培训班。
南方+:在日常的文物鉴定工作中,如何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运用了哪些新技术助力文物鉴定和保护工作?
刘成基:文物的真伪鉴定与断代是一门大学问,想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需要经过大量的知识学习与长期的思维锻炼。为保证我站鉴定工作的专业性与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我站专门制定了各类鉴定业务工作规程并要求全体业务人员严格执行。
其次,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日常工作中的大量实践也有助于鉴定人员积累经验、提高鉴定水平。为了尽可能减少文物鉴定的主观性,我站在每次开展工作时都会组织三人以上的工作小组集体鉴定,根据待鉴物品类别,每一类安排两名或以上具有本项鉴定资质的鉴定人员共同参加鉴定工作。根据具体工作需求,还会邀请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省内外专家学者参与其中。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业务人员参与责任鉴定员资格考试。
近些年来,高科技检测手段极大地帮助了文物鉴定工作,更能进一步提升鉴定准确性。早在2004年,我站就开始积极引入热释光测年、拉曼及红外光谱分析等技术,使鉴定工作除了可以围绕材质、工艺、造型、纹饰等宏观要素进行外,还具备了微观角度的实验室数据支撑,两者共同发力、相互印证,令鉴定结果更具说服力。
2016年至2021年9月底,我站共计完成95宗233件陶瓷的热释光测年技术服务及数百件玉石器的科技检测分析工作,既是科技赋能文物鉴定的创新尝试,也为技术的不断改进完善提供了宝贵经验。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人员为热释光测试采样。
南方+:五年多来,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如何大力推进人才培养?
刘成基:文物鉴定能力是每位业务人员开展工作的“法宝”,也是我站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除了依靠业务人员自身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单位也在努力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与机会。站内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传帮带”“老带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指导在工作中同步进行,不断增强业务人员的实务能力。
我站还会不定期邀请行业内优秀的专家学者来我站开展业务指导与授课,近年来已相继举办了十余场讲座;同时,每年都安排专业人员赴全国各地参加文物鉴定及进出境审核培训班,此外还会精心组织多次外出调研学习活动,以此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我站授课。
今后,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将继续在有序推进日常业务工作的基础上,以打击文物犯罪、推进“文化惠民”为工作重点,同时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基层一线,助力中华文化传播推广和文明交流互鉴,为更多文物赋予“身份认证”、注入生机活力,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为“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开局起步贡献出一份力量。
【热点问答】
1.如何参与鉴定站的免费鉴定活动?
注:每周三上午8:30起可预约第二周周二的鉴定活动(节假日除外)。每周名额有限,报完即止。
答:可以,预约时填写当天到现场进行咨询鉴定的送鉴人信息即可;对于预约仍存在一定困难的老人,鉴定站每周二将预留少量名额为这些老人提供现场登记和鉴定服务。
3.携带文物/文物复仿制品出境,应如何申报?
3.家中收藏的文物失窃,应该怎么办?
4.怀疑自己被“套路拍”骗了,应该怎么办?
5.鉴定站可以为个人提供陶瓷鉴定的热释光测年服务吗?
6.有意将收藏品捐赠给文博机构,可否拜托鉴定站先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