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止出境的64件国宝级文物之一——陶鹰鼎

级别:首批一级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名称:陶鹰鼎

质地:陶

时代: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

出土地:1958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

该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

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时期文物,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

这件陶鹰鼎(又称陶鸮鼎),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塑艺术品,整体造型为一只蹲踞的鹰,体态丰肥,两翼微微撑起,两足敦实有力,宽扁的鹰尾下垂落地,与粗大的双腿做成陶鼎的三个支足,构成“三足鼎立”。鼎的腹部塑为鹰强壮的躯干,器口开在鹰的背部,器身上部前段加塑鹰头,其尖喙和双目极形象。圆凸的眼睛正视前方,炯炯有神,增添了威猛之势。

在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中,以鸟类造型的陶器,目前仅见此一件,是原始制陶工艺的杰作。其设计巧妙,比例相宜,造型优美,形态逼真,制作精致,注重造型与实用的完美结合,至今仍是国内少见的珍品,是五千年前我们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同时,以陶鹰鼎为首的动物造型陶塑开启了商代鸟兽形青铜器造型之先河。

陶鹰鼎的主要优点并不在于通常所谓的“写实”和“逼真”,而在于经过作者艺术加工后获得的夸张和变形,既保持并强化了它们各自所固有的形神特征,又与陶器的工艺造型取得了和谐的统一,从而成为原始时代雕刻艺术不可多得的珍品,为其后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鸟兽形器奠定了很高的起点。

1957年的一天,太平庄农民殷思义在村东犁地,猛然一震,犁铧碰上硬物,他以为是地里的石头,就准备将石头挖出来,谁知挖开犁松的虚土,却是一件鸟一样形状的陶器,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陶鹰鼎。

不过,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挖到的是一件国宝,于是他随手带回家,做了鸡食盆。1958年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组成的考古队在华州区发现了著名的泉护村仰韶文化遗址。

考古队在泉护村遗址进行发掘的同时,还在附近作调查工作。太平庄是泉护村的西邻,两个村庄村连村,地连畔,殷思义见到考古队热火朝天的工作,就主动向来村里调查宣传的考古队员讲了自己曾挖出一件陶器,并将陶鹰鼎送交给考古队,这才使这件珍贵文物见于世人,最终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物资有限并没有对农民殷思义进行任何奖励,后来应该也没有追奖。

背后的故事:1993年5月12日,中国第一次申办奥运会,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挑选了一件文物赴瑞士展出,这就是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的仰韶文化陶鹰鼎。

在与北京奥组委、国家文物局签署9件出借文物的协议时,萨马兰奇对何振梁说:“这些文物都是无价之宝,保险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应保险的是必须绝对安全。"这是陶鹰鼎最后一次出国展出,2002年,它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THE END
1.黑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348考试大纲整理!含参考书第二章文物的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 第一节文物的分类和鉴定 一、文物分类的主要方法 二、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 三、文物鉴定的主要方法 第二节文物保护管理的法律与规范 一、中国文物保护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三、考古发掘过程管理的具体要求 四、中国文物出境管理规定 第三节文物保护...https://m.gaodun.com/kaoyan/1469986.html
1.56020文物出境许可申报人登录国家文物综合行政管理平台,填写文物出境申请信息;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处对文物进行实物审核,对许可出境的文物颁发《文物出境许可证》,并在许可出境文物上标明相应的电子标签,对不予许可出境的文物出具《文物禁止出境登记表》,并将不予许可出境文物发还申报人。 http://www.ncha.gov.cn/art/2021/4/1/art_2340_158431.html
2.中国文物出境展览走过50年——中国青年网本报电 (邱煜雯)日前,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办的“光辉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50周年纪念特展”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展览馆拉开帷幕。 展览由序厅、“光荣使命,破冰前行”“继往开来,走向世界”“踔厉奋发,时代新篇”和尾声组成,以数据、图表、照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回顾中国文物出境展览走过的50年光辉...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tour.youth.cn/xw/202308/t20230807_14701036.htm
3.归来中国国家文物局得知相关信息后,立即启动文物进出境记录核查、组织开展文物鉴定研究,认定这批文物艺术品大部分为中国出土文物,其所有权属于中国,且均未获得合法出境许可,因此依据相关国际公约向意方正式提出文物返还要求,同时提供了详细的文物鉴定意见和法律依据报告。https://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20190424guilai/
4.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家之路有多难?第二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通过组织所谓的“考古”,或是洗劫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对我国文物进行了大肆破坏和掠夺,导致大量中国文物流失到日本。此外,虽然国民政府在1930年制定了《古物保存法》,为文物出境增设了诸多条件,但由于战乱等原因,依然有大量文物被盗掘、劫掠、走私出境。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3_09_09_707922_1.shtml
5.多件重量级国宝文物首展上海,“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精彩亮点...“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聚焦敦煌莫高窟的文化、艺术、历史,以“文物+复刻经典洞窟+壁画彩塑”为形式,从敦煌研究院调集大批极具代表性、极具稀缺性的一二级珍贵文物及临本等,包括禁止出境文物,以及多件首次赴沪展出文物,并1:1原窟复刻莫高窟经典石窟群,实现观众身临其境的“在上海,看敦煌”。本次展览是“展品类...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07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