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艺术金融;发展;政策因素;制约
一、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撑体系
三、缺乏托管机制
艺术品金融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对质押品的保管,但与商业银行所接受的普通抵质押品不同,由于艺术品门类众多,对一些古玩艺术品保管的专业要求非常高,是一项专业的技能,银行对某些艺术品没有保管能力,需要由专门的机构来承担。所以,在艺术品质押融资中,对质押的艺术品存在哪、如何存,银行需要根据质押物的不同情况,邀请艺术品专业机构,对质押品的存放条件(包括光线、湿度、温度和人为因素等等)进行调查和评估,以此来确定质押品是由银行方面保管,还是由专业的第三方保管。尽管这样,在保管、运输过程中,还可能会对某些艺术品造成破坏等不可预测的情况发生,银行方面还必须考虑到某些环节出错后的应对措施,以及确认责任的承担人,这就又牵涉到安保和保险系统问题。但目前,这类关于艺术品存放条件的调查评估、存放机构选择、安全、意外损坏的赔偿问题等等,都没有一个完善统一的管理标准和体系,给艺术品质押业务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四、缺乏质押艺术品的交易变现及处置机制
完善的艺术品交易体系是艺术品质押融资的重要保证。“在成熟的艺术品质押融资市场中,一旦借款人不能到期偿还贷款,银行应该能够通过专业化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或收购公司将艺术品变现,从而收回贷款。”[2]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如果艺术品抵押贷款发生风险,银行将抵押品通过拍卖公司进行拍卖变现的难度很大。究其原因是由于目前艺术品消费仍属于一种小众化形态的高档消费方式,加上由于受艺术品鉴定和估值难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质押品拍卖流拍或者拍卖成交价偏低等情况。目前我国拍卖市场的整体成交率还不到50%,如果银行采用其他的变现方式,还需要银行付出更多精力找买家,如选择典当、画廊和艺术品商店出售等形式将质押的艺术品变现,但因为我国的艺术品市场还很不成熟,没有形成一个持续的、大众的消费市场和产业链,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将为此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开展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的积极性势必受到影响。所以,只有建立完善的艺术品变现、处置机制,才能有效地缓解银行对未来债务人不能履约时抵押资产变现难的担心。
五、缺乏监督和风险补偿机制
艺术金融由于是以艺术品为质押标的而向银行贷款融资,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在该制度的成长初期,对银行来说风险是多发且不易控的。就政策层面来说,由于目前艺术品市场的各项制度还没有健全,缺乏对艺术品本身身份、艺术品交易人等信息进行统一登记、归档的信息平台[3],如艺术品档案登记制度、传承、出处、著录等档案专业制度尚未完善,也缺乏对艺术品市场统一管理的监管机构,使得银行存在质押品信息不对称、交易不透明、好坏难辩,真假难分,这也是艺术品作为质押物,给银行形成的潜在风险。
就行业规范来说,如以上所说的目前我国的艺术品金融活动还缺乏鉴定机制、评估认定机制、托管及集保机制、抵押艺术品的交易变现和处置机制等,都是其潜在的风险。这些制度的缺失,可能会给银行造成评估价值与变现价值差距过大的风险、艺术品在托管期间的损害风险、拍卖时流拍或者拍卖成交价偏低的风险等等。由于艺术品的特性决定了银行接受艺术品为担保标的质押融资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为此,银行不得不采取提高融资贷款的门槛、加大审核力度、控制授信额度,对贷款的用途及还款期限做出严格限制等多种举措来防控风险。对于融到资的企业来说,低授信额度只能让他们拿到很少的贷款,却要负担利息、评估费、担保费等额外费用,这些手续费也占据了所获贷款额的一部分[4],造成了艺术品质押融资的各项运行成本高昂。但目前,政府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统筹艺术品市场各种资源的平台,也没有相应的风险补偿和风险分散机制对银行的此类业务损失给予适当补偿,以鼓励金融资本与艺术品投融资交易活动的结合,提高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见丽.中小型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障碍分析.学术交流,2011.7.
[2]史跃峰,赵黎明.金融资本与艺术品市场的融合―潍坊银行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剖析.中国金融,2011.22.
[3]王征.艺术金融―中国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中华文化论坛,2012.2.
[4]刘沛佩.谁来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阵痛”买单―兼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多方参与制度构建.科学学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