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食材种类丰富,这和不同时期的现状也有关,在食物资源丰富的时候,人们有更多选择。在困难时期,人们能吃掉任何可以找到的食物。这也影响了后世我们对食物的认识,或者形成一种文化。
就像在中餐里的确出现的一些食用猫和狗的习俗,都是人们在绝望的时候,绝望的解决方案。当然我们要强调的是食用猫和狗并不是所有中国人的喜爱,只是少数地区的文化,事实上任何文化都应该被尊重。
关于我们的饮食文化在国外问答论坛美版知乎上就有提问道“中国人吃狗和猫是因为便宜,还是他们认为比牛肉味道好?
其实说道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说过无数次,不是所有中国人都吃它们。像在国外却有老外捏造“中国人煮活狗”的谣言。我们不知道是有人故意散布谣言,还只是装傻。任何有右脑和左脑的人都知道皮毛在汤里味道不好,令人惊讶的是居然有人相信这种闹剧。
现在,让我们看看历史。其实我们食用狗肉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挖掘现场发现了狗骨头碎裂等证据,当时的人们可能用狗来帮助打猎,但显然也吃狗,多半是因为缺乏食物资源。
在商周这样的早期文明时期,狗肉只被上层食用,它出现在皇家宴会的菜单上。那时,狗和猪、牛一起成为最早的家畜之一。然后,在秦汉时期,吃狗肉变得最流行,尤其是在中原地区。
后来,到了唐代,狗变得不受欢迎。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猪肉和羊肉成为人们最常食用的肉类,首先出现在上层,所以当时的人们认为吃狗是一种低级的行为。换句话说,穷人吃狗是因为他们买不起其他肉。此外,吃狗肉的地区也从北部向南部迁移,实际上中国北方在过去一直是中心。
后来,吃狗在不同时期被禁止,但从未完全消失。现在,它在南方更受欢迎。但即使在一些最著名的吃狗肉省份,在家做饭或日常饮食中也不常见狗肉。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过去吃狗呢?人们开始吃狗,不是因为我们不喜欢吃牛肉、猪肉或鸡肉,而是因为在有限的选择中,狗是可以吃的。从历史上看,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国,所以像牛、驴、马这样体型较大的家畜太珍贵了,不能作为肉来宰杀。
在古代,中国人养狗不是为了宠物,而是为了吃肉,是的,也是为了守护和狩猎,而不是宠物。就像现在人们可以养一头牛来帮助耕种和提供牛奶。人们可以用一些鸡来做下蛋鸡,当需要的时候,人们可以把它们宰杀来吃肉。狗也是如此,它们是实用动物。
为什么现在还有人吃狗?这是部分文化,但我们仍然不认为味道是最大的动力。这有点像吃蜗牛、龙虾、鳄鱼等。例如,法国人用专门饲养的蜗牛做菜,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其他种类的肉,而是因为这是一种传统,他们喜欢蜗牛的味道。如果有人碰巧喜欢蜗牛作为宠物,他可能会感到震惊,看到蜗牛在菜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