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演唱会回暖,去哪个城市听歌成了年轻人间交流的高频话题。抢到票的歌迷感慨着终于又能见到喜欢的歌手了,但也有不少人因为手中的票发起了愁。5月8日,潮新闻记者帮接到了一起集体投诉,250余名消费者在大麦、猫眼、票星球上购买的演唱会门票遇到了“退票难”问题。
据了解,这些消费者购买的是将于5月21日在上海开唱的梁静茹世界巡回演唱会门票,该场次门票起售日期为4月23日,单价499元到1599元不等。目前,已付款的门票订单状态显示为“预订成功”,但尚未出票。
这样那样反正就是怎样都不能退
康女士是维权群内最先找到潮新闻记者反映情况的消费者,她是一名孕妇,5月6日意外摔伤后行动不便,手里也有正规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我拿着证明去找大麦的客服要求退票,但两次沟通下来都被拒绝了。”
“连续投诉十多天,才终于有结果”
“既然和购票平台沟通不了,那我们就只能通过投诉维权。”周先生说,他们从上个月底开始陆续向市长热线、消费宝、黑猫投诉等渠道反映情况。
但除了该场演唱会外,其他演出的售票页面依然标注着“票品售出后不支持退换”。
售出后不退不换,这合法吗
眼前的投诉是解决了,但演唱会预购期动辄一个多月,不让退换的情况下发生纠纷的概率极大。潮新闻记者查询黑猫投诉平台发现,关于大麦的投诉记录多达1.5万余条,其中大多数投诉都集中在“退票难”,而标注为“已完成”的投诉还没超过2000条。针对猫眼、票星球的投诉,大多也是关于退票纠纷。
那么,售票平台页面标注“不退不换”的行为,合法合规吗?
潮新闻记者也帮网友们向浙江永大联合律师事务所陈嘉颐律师进行了咨询:平台方在购票页面写明“不支持退换”的条款可能会因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的规定而被认定为无效。
该条第二项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格式条款无效”。平台方作为提供条款方,在门票尚未出票的情况下,单方限制购票方的退票、换票权,可能被认定为不合理加重购票方责任的情形,从而导致该条款无效。
陈嘉颐还指出,尤其是当购票方发生了不可归责于自身的事件(如身体抱恙)时,平台方应为其提供合理的退换票渠道;当购票方在购票流程上发生了瑕疵(如错误填写身份信息)时,平台方亦应为其提供合理的更换方式。
在杭州经营着一家LiveHouse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有时候会组织一些收门票的音乐派对,一般是不能退票的,实在来不了的只能让购票人自行转卖。“我们准备场地、邀请歌手、宣传要垫付很多费用,这些钱后续都要从门票和其他收入中开支。”该人士表示,“如果开放退票,我们的经营就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音乐派对规模较小,基本上不存在“黄牛倒票”的问题,虽不能退票但允许转卖,而大型演唱会却处处是“黄牛”。为了避免有不法分子大量囤票,目前国内的演唱会均需要实名认证,门票一旦绑定身份信息后便不可修改。这样的做法从根本上杜绝了“倒票”的可能性,也堵死了普通消费者修改购票人信息的通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广播电影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珍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就必须要完善实名制退改制度,为票品创造正规的流通空间,以解决消费者购票前置而观演不确定的矛盾,从而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对此,陈嘉颐认为,平台在办理退换票时应加重购票方表明自己是过失而非故意的证明责任,否则可能会导致黄牛、代购的情形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