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令人气愤,你的信息很有可能被“内鬼”泄露!有这么一组数据,2016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数量21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千多人,其中行业内部的人员就达450多人。这些人大多从事银行、教育、工商、电信、快递、证券、电商行业,以工作之便收集客户信息,用来牟利。除了内部人员,公民信息也被黑客用技术手段窃取,或假借招聘、办理会员、送礼品、虚假网站链接等方式收集。
利益驱使下,贩卖个人信息俨然变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你知道你的信息被卖了多少钱吗?
黑市中,你的信息已经被明码标价,打包出售。手机定位一次为300元,包3次550元,包天800元,包周1200元;个人名下的车辆、房产等信息800元一条;个人银行流水明细,全年1200元至2000元之间不等,全国范围开房记录查询一次300元。
如何改善?近日,最高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司法解释,做了4件事:界定“公民个人信息”范围、细化量刑标准、加大财产刑力度、加重内部人犯罪处罚。
1
如何界定“公民个人信息”范围?
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行踪轨迹等全面信息
2
如何量刑?
行踪轨迹等敏感信息卖50条即可入罪
先看看,卖什么信息违法?《解释》按照个人信息的重要程度,将信息分为三类,敏感信息、重要信息、普通信息。敏感信息包括行踪、通信内容、征信和财产信息;重要信息包括住宿、通信记录、健康生理和交易信息;除了这两种,其他信息属于普通信息。售卖这三类信息,同时数量分别达到50条、500条、5000条以上,就是犯罪。
没达到数量难道就不属于犯罪吗?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缐杰说,办案部门对于涉案的公民个人信息,首先应当分类进行分析,如果每一个类型相对应的公民个人信息都没有达到50条、500条、5000条的,司法解释规定还要对其按照相应比例进行合计。
3
如何严打“内鬼”?
降低内部人员入罪门槛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颜茂昆解释,内部人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从重处罚,比如一般人提供50条高度敏感信息入罪,如果是从事金融、电信、医疗等部门的人员提供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高度敏感信息的,25条就够了,所以“内鬼”犯案,量刑标准减半处理。
4
对为推销购买个人信息如何惩处?
获利5万元即可入罪
根据司法解释规定,为合法经营活动而非法购买、收受敏感信息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具有利用非法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获利五万元以上等情形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
5
如何加大惩罚力度?
罚金最高可达违法所得5倍
怎么判?并非有人估计的按照售卖信息的数量定罪,司法解释明确,要综合考虑犯罪危害程度、违法所得数额以及被告人的前科情况、认罪悔罪态度等,依法判处罚金。罚金数额一般在违法所得的1倍以上5倍以下。
颜茂昆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具有明显的牟利性,行为人实施该类犯罪主要是为了牟取非法利益。因此,有必要加大财产刑的适用力度,让行为人在经济上得不偿失,进而剥夺其再次实施此类犯罪的经济能力。
国策君特地综合了公众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七种行为,平时生活中您要注意防范哦。
公共WiFi
旧手机
●存储有个人账户资料的手机,尽量避免转卖。如果确有出售必要,在转卖之前,务必做好彻底清理工作。
社交媒体
网络调查
●参与此类活动前,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填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简历
●一般情况下,简历上只提供必要的信息,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
各类单据
身份证复印件
●身份证复印件要保管好,不用的或作废的要处理好,不能随意丢弃。(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国策说工作室李红张姝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