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与家人失联12年的四川宜宾人郑小芬,终于在市救助管理站的帮助下,找到了亲人。
流浪温州街头被发现救助9年因方言获寻亲线索
就在去年,郑小芬在医院住院治疗时,她无意间说出一些家乡方言,这让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发现了“蛛丝马迹”,当时判断可能是四川方言,一直负责对接郑小芬的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回忆说,因此他急忙找到了医院里来自四川的护工,让护工用方言与郑小芬聊天,证实了郑小芬说的家乡方言来自四川。
长期关心、照顾赢得信任心理辅导卸下心防
有了这线索之后,金兆奔表示,救助站工作人员长期的关心、照顾,尤其是心理辅导引入救助之后,很多长期滞留的被救助人员舒缓了压力,卸下了心防,使得寻亲等救助工作获得新的突破口。出院后的郑小芬正是经过多次的心理辅导,渐渐对站内工作人员产生了信任,说出了一些家庭地址、家中亲人的只言片语。
在有了明确寻找方向之后,市救助站跟四川方面取得了联系,经过多方比对、和郑小芬家人的确认,终于于今年1月份,帮助她找到了亲人。“知道我女儿还活着,我很激动,没想到还能再和她见面。”今年70多的郑小芬母亲一边抹着泪水,一边说道,但是刚好碰到疫情,市救助站一时无法将郑小芬送回亲人身边。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好转,郑小芬的母亲和家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于4月27日,开车从四川宜宾连夜赶到温州,骨肉相聚。4月29日上午,郑小芬的母亲、大哥、大嫂,还有她的2个亲生女儿等9位亲人来到市救助站,与郑小芬见面。
身世凄苦自小就有精神障碍家人终聚首
据郑小芬的二哥介绍,郑小芬的家来自四川宜宾农村,家里四个兄弟姐妹,郑小芬排行老三,家里种田为生。郑小芬自出生以来,本性老实,智力、精神方面有点缺陷,但是自理能力还是有的,原来也时常有走丢的情况,但总是能找回来。但大概12年前,郑小芬和丈夫来到温州塘下务工,而当时也刚生下二女儿不久,可能因为身体原因,她精神方面的问题突然恶化,变得愈加严重。走丢之后,除了报警之外,全家人还发动亲朋好友20多人,在她常去的地方寻找了一个星期,都未找到,因为生活、工作的原因,虽然陆陆续续也在寻找,却一直一无所获。2015年,郑小芬的父亲逝世,作为三女儿的郑小芬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在郑小芬走丢的这12年间,现年23岁的大女儿已经嫁为人妇,15岁的小女儿也已初中毕业,与父亲外出务工。根据郑小芬的原有身份证件,她今年也已43岁了。在被救助之前,她还在街头流浪了3年多。
郑小芬的二哥表示,真的很感谢温州市救助管理站,帮我们找到了妹妹,并把她照顾得这么好。“有生之年,还能再看到我的女儿,真的太谢谢你们了!”郑小芬的母亲老泪纵横,紧紧握着女儿的手。接下来,一家人准备将郑小芬接回老家休养,并带她到专科医院做进一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