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狗古代“汪星人”有多重要?“狗拿耗子”并非多管闲事猎犬人类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狗又名犬,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家畜,是古代的六畜(猪、犬、羊、牛、马、鸡)之一。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狗作为人类亲密而忠实的伴侣和助手,始终陪伴人类左右,不离不弃。现代社会,宠物狗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狗”被人们亲切的称为“狗狗”、“汪星人”,人与狗的关系愈加亲密。

从最初的蛮荒走向现在的文明,人与狗的友谊已跨越万年。那么,这些“汪星人”在古代有哪些作用?“狗拿耗子”,是多管闲事,还是确有其事呢?

据考古证实,从最开始的狩猎、祭祀、食用到守门、捕鼠、牧羊、使役再到后来的娱乐助兴,狗在古代人类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早期的狗

据考古研究发现,自人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开始,狗就和人类朝夕相处。

迄今为止,依据动物考古专家数据测量和形态观察的结果,可以判定狗的骨骼最早发现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尔雅·释畜》:“犬,未成豪,狗。”郝懿行《尔雅义疏》:“狗犬通名,若对文,则大者名犬,小者名狗。”

再从甲骨文的“犬”字来看

甲骨文中的“犬”字

甲骨文中,“犬”字正象狗之形,基本上是腹部内收、尾巴上翘,或左或右侧面“站立”。

商代金文中的“犬”字

同时期的商代金文,“犬”则是四肢着地,不再悬浮于空中了。

从上文所引资料,我们可以得知狗就是最初的“小犬”,从字形结构上看,犬与句成狗,马与句成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句与物称合在一起表示此物的幼小者。

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中,都发现了与狗有关的器物。

大地湾遗址出土的斗犬纹彩陶罐

图片中展示的斗犬纹彩陶罐,属于仰韶文化晚期的文物(距今约5500年至4900年),瓶子的腹部用黑彩绘了几条正在对吠的狗,狗的眼睛、耳朵、嘴和牙齿、尾巴都表现得十分有神。

新石器时代晚期狗形陶鬶(guī)(距今约4300~3800年)

上图中是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遗址出土的狗形陶鬶。鬶(guī),是一种炊、饮两用的陶制器具,食物做好后作为餐具直接端上筵席,整个造型看上去就像是一条正在仰头长吠的猎狗。

考古发掘证实,在古代,狗最初主要被用来狩猎、守门、食用和祭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就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凭借其敏锐的视觉和嗅觉,狗早期被人们用来狩猎。

田间狩猎、祭祀、食用

田犬|犬牲|食犬

田犬(猎犬)

《诗经》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巨作,其中有14首诗直接或侧面涉及狩猎,这些狩猎诗除了对猎手高超的技艺,英勇的品格进行了赞美外,还有几首诗直接对猎狗进行了赞美,从侧面说明狗作为人类的朋友,追逐猎物,尽职尽责,忠心守护,是捕捉猎物的好帮手。

我们从现存的画像上可以看到四肢开张、飞奔向前,为人类追击猎物的猎犬图案,这应该也是像“狩”“猎”这样的汉字部首属“犬”的原因。

南阳七一乡王庄出土的汉画像:狩猎图

上图中,猎人挥臂纵犬追捕目标猎物,聪明的猎犬采取前后夹击的战术,使狡猾的兔子无处可逃。《诗经·小雅·巧言》篇:“跃跃狡兔,遇犬获之”说的大概就是这种场景吧。

河南南阳草店汉墓出土的“田猎”画像石

上图体现了当时人们田猎的场景,左侧有有一个人手持长戟,正在放猎犬追逐一头鹿,鹿的下方还有一只兔子。右侧有一人正跪着弯弓对准鹿,最右边还有一骑马的人。

由于唐代包罗万象的文化,中原地区深受突厥等草原民族影响,骑马狩猎成为时代风尚。在以狩猎为主题的唐代壁画和唐三彩中,处处可见猎犬的英姿。

唐章怀太子墓室壁画的《狩猎出行图》局部

在上图中,猎犬依偎在猎手的怀里,等待着出击的时刻,尽显优越待遇。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架鹰逗犬出猎图》

唐代有许多善猎的胡人带着猎犬、猎豹、鹰鹞等活跃于猎场上,其形象被画家画成一幅幅壁画,被工匠们塑造在一座座彩绘狩猎俑中。

唐三彩胡人骑马袒肩抱犬俑

唐以后的其他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辽、金、元、清皆都继承了带狗狩猎这一遗风。

《元世祖出猎图》局部

图画中可见一只猎犬跟着人回头张望,作为皇家猎犬,这是产自蒙古草原和中国东北地区的细犬,奔跑速度极快。

清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一苍水虬

清代,善于狩猎的满族人非常喜欢猎犬,进而形成了清朝敬犬、爱犬的习俗。留存于今的清宫画作中,不乏以猎犬为主题的佳品。其中当以乾隆时期由郎世宁所作的设色《十骏犬图》最为典型。

除此之外,狗还用来祭祀。《说文解字》云:“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因此,“献”字用犬旁。《周礼·秋官》记载,周王朝有专门掌管祭祀用狗的“犬人”,这应该是最早的“铲屎官”了。

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这个商代的都城遗址中,专门挖腰坑埋狗的墓葬占有很高的比例,证明当时存在用狗随葬的风俗,这些狗都不能简单视作墓主人的生前宠物。

山东汉画像五里堡庖厨图

在汉代的画像石上专门有屠狗的画面,依据文献记载,在当时,一些特定的区域存在食狗的习俗。春秋时期的大力士朱亥,战国时期的荆轲挚友高渐离,汉初刘邦的名将樊哙,都是屠狗卖肉出身的名家。

据《居延汉简》中记载,马价十千钱或五千三百钱,牛价两千五百钱,羊价九百钱,胡狗价才六百钱。汉朝狗肉的价格远远低于牛、羊、马,所以汉人喜食狗肉。

直到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明令:“犬马口味不得献上”。

我国从虞舜时候起,历周秦至隋,大约2837年的用狗供肉食和祭祀的食狗风气才暂告停止。

除猎犬和祭祀之外,早期先民们在长期驯养实践中发现,有些狗在守卫家宅田园、防止盗贼和野兽侵害方面很有天赋,便合理利用其看家本领。

守卫宅舍、家产、放牧

吠犬|捕鼠犬|牧羊犬

《穆天子传》中有“乃献良马十,牛三百,守狗九十。”

证明,古人很早就利用守狗看家守院、警戒门户。人们称看家犬为“守犬”,因为这种狗善于吠叫,故又名“吠犬”;亦名“守狗”。

江苏邳州大墩子遗址所出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300~4300年)房屋模型

这件房屋模型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物,陶制屋子的四周刻画有狗,是目前江苏发现年代最早有狗形象的实物。

汉代喜狗之风盛行,《汉书》等史籍中常见以“鸡鸣狗吠之声”描绘社会的稳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就是当时人们的理想定居环境。

出土的西汉时期文物证明,祖先早已具有精湛的养狗技艺,培育出各种各样守卫犬,狗的品种已经形成。

汉代陶屋模型

上图中,汉代的一件陶制房屋模型前,有一只正在吠叫的狗,俨然是主人家的忠实守护者。可见,当时狗已担负起看家护院的职责。

古人不仅用狗看守家门,而且外出也带家犬。

如唐人张籍的《野老歌》中云:“西江贾商珠百解,船中养犬长食肉。”说明唐代在两广一带贩运珠宝的商人,乘船都带着爱犬,以起到警卫作用。

著名诗人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其中的左牵黄就是指他养的大黄狗。

苏东坡在海南儋州的时候,曾养过一只叫乌嘴的吠狗。狗曾跟随他迁徙广西合浦,过海南澄迈时,苏轼过桥,狗却偏偏不跟着,自顾自地下河游了过去,路人啧啧称奇,他因此还写下了一首咏狗诗。

宋代狗鸡谷仓

《三字经》中有“犬守夜,鸡司晨”。这件大约50厘米高的宋代青瓷谷仓,谷仓门的两侧,分别有一只狗和一只鸡的造型,就是取“鸡司晨犬守夜”之意。在古代农耕社会,劳动人民希望能够有个好收成,粮食能够安稳地保存起来,生活有保障,不难看出,劳动人民在狗身上寄托着看守粮食的美好夙愿。

春秋时候,出现了“相狗”的专业,即从外形、性情等方面观察狗的捕猎能力。

1974年,山东临沂县的银崔山西汉古墓中出土的《相狗经》距今二千多年,有二三百字的狗的特征的记载。伯乐和宁戚,他们不仅相马、相牛,而且也相犬、相禽。宁戚的《相六畜》包括相马、牛、羊、猪、犬和禽类,这是最早的相犬经验。

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多管闲事的行为叫“狗拿耗子”。有趣的是,在古代,狗,就是人们的捕鼠利器。在猫被驯化之前,捕鼠也算是守犬的“分内之事”。

这一点,从出土的一些汉画像上可以得到证实。

山东省博物馆展出的“狗拿耗子”汉画像

四川三台汉代金钟山崖墓群一号墓“狗拿耗子”浮雕

上图中,这幅浮雕侧重表现的便是一只口衔老鼠的狗。

《吕氏春秋·士容》中就有一则“良狗捕鼠”的故事。讲的是齐国有个擅长相狗的人,费时一年,才帮邻居买了一条好狗。邻居一直想让狗捕鼠,可未见成效,经询问,才知此狗能够猎取獐、麋、猪、鹿这类的野兽,老鼠它根本看不上,想让它捉老鼠的话,需要把它的腿束缚起来。后来,邻居拴住了狗的后腿,狗这才开始捉老鼠。

《三国志·魏书》中,曹操曾将丁斐比喻为“善捕鼠”的盗狗:“盗虽小损,而完我囊贮。”

这些都说明,“狗拿耗子”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事,并非多管闲事。

后来,随着猫的驯化和繁殖,狗的捕鼠的作用才逐渐退居次要位置。

随着狩猎业迅速向前发展,人们捕捉野兽的能力越来越强,在暂时不缺食物的情况下,人们将捕来的兽仔豢养起来。逐渐发现家养动物可以通过放牧自己长大,同时性情也会逐渐变得温和,最初的畜牧业便产生了。

由于狗生性机警、反应灵敏,还能和野兽进行英勇斗争,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利用狗看管羊群,这样的狗被称为“牧羊犬“。西域的放牧先人们把驯养动物的场景刻在了岩石上,反映古代游牧民族文化的岩画中就有很多描绘牧羊犬牧羊的场景。

版画家孙宗礼先生的牧放图(新疆米泉白杨河古代岩画)

图中一名放牧者和一条牧犬,步行在畜群后,牧人右边拿一根鞭状物,作驱赶羊群状,左手叉腰作吆喝状,一条牧犬也尾随畜群一起前往,这是一幅很完整的古人早期西域游牧生活面貌的写实画。

内蒙古阴山岩画中的狩猎图和放牧图也很多,图中一般都有牧羊犬的形象。狗作为当时放牧者的助手,可以协助放牧者防备食肉猛兽的袭击。

供军事警戒或使役:警犬|役犬

在数十处先秦时期的车马坑中,都发现了颈部系铜铃的家犬,一般以1车2马或4马配1狗的组合出现,这可能是当时战争中形成的车马狗组合。据考证,当时还设有专门管理犬的名为“多犬”和专门管理马的名为“多马”的武官,这大概是“效犬马之劳”的来由。

在古代,狗经过训练可以直接参与战斗或警戒守营,这种狗称为“战斗犬”。春秋战国时期有的诸侯国曾设“犬营”,也叫“狗附”,这是军营警备的一种重要设施。汉代戍边军队多从西北民族地区引进一种叫“胡狗”西域种狗,用来担任军营守夜警戒。唐宋时期在军营中驯养警犬的地方,名曰“犬铺”。

古往今来,军犬,都被作为巡逻警戒和破敌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军犬、警犬在现代军事和公安保卫上担负着传令、警戒、侦察、巡逻、搜捕工作。

《论衡》云:“亡猎犬于山林,大呼犬名,其犬鸣号而应其主。人犬异类,闻呼而应者,识其主也”。

狗聪明通人性,在关键时刻甚至能救人于危难之中,民间也流传着很多义犬救助主人的故事。

在古代人们曾驯狗使役,《晋书》记载,吴人陆机旅居京师,久无家书,他派自己的老黄送信,“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唐朝诗人李贺的“犬书曾去洛”的诗句指的就是这件事。

《元史》记述:“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所辖,狗站一十五处,元设站户三百,狗三千只,以狗供役之驿站也。”

北方地区常年苦寒,冰雪积年,在包括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在内的北方少数民族中,其养犬、役犬的历史由来已久,图中数犬牵拉的“冰床”是人们冬季出行、渔猎的主要交通工具。

直至今天,在冰天雪地的北国地区还仍然驯狗拖役,而且也是一种颇受人们欢迎的竞技活动。

供娱乐助兴或玩乐:斗犬|宠物犬

历代王朝为发展养狗业,设置了狗官和饲养狗的机构。

近年来,不少饲养宠物狗的年轻人都以“铲屎官”调侃自称。虽然此官不算“官”,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从周代开始,就有官方的“铲屎官”了。

周秦官制中,狗官称“犬人”或“校人”庖人可掌六畜,六兽、六禽,已为国家制度。汉朝养狗业兴盛,皇宫设“狗中”和“狗监”的官职,扩大养狗的规模。

正如郭宝钧先生在《中国青铜器时代》一书中所说:

“殷周去古未远,斗鸡、走狗、驰马、射鱼本为狩猎畜牧时代的遗习,尚有若干残余保留在文娱项目中,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实用功能,中国古代的狗也逐渐扮演了助兴娱乐和宠物的角色。

走狗是赛狗之称,是古代斗狗的一种娱乐活动。为了取乐,人们将鸡和狗训练为斗鸡和斗狗,“博戏驰逐,斗鸡走狗”很受民众欢迎。

汉代斗狗俑

至汉代,赛狗习俗在今山东临淄一带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

作为“爱狗人士”的代表人物之一,汉武帝在上林建立“犬台宫”,文武百官定期观赏“斗狗之戏”。

东汉时期的汉灵帝更是嗜狗如命,《后汉书·孝灵帝纪》记载:“又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意思为汉灵帝在西园与狗玩耍时,为其戴上了进贤冠和绶带,就像现代人给宠物狗穿衣服一样。

自晋代以来,上层社会开始以驯养和搜求异域名犬为乐,而西域国家也常以名犬作为国礼进献给中原王朝的统治者。

南北朝时代,皇宫里为豢养的狗赐名为“狗夫人”或“郡主”,享受与人相同的诰封。

隋唐两宋,已经开始大规模养狗的记载。在唐代,“萌萌哒”的宠物狗多次出现在史料记载中,受到优待的不只是猎犬,还有成为贵族生活新宠的观赏犬。

唐代《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闲暇的日常生活,其中有两只小巧精致的宠物狗。

唐代皇帝专门为狗兴建一座华丽宽阔的“狗坊”。杜甫曾有诗言:“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李白也曾写下:“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到了宋代,养狗为宠的行为已从唐朝时的宫廷贵族扩大到富有的平民家庭。

南宋佚名《秋葵犬蝶图》绢本设色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词人周密所著的《癸辛杂识》中,宋代出现了宠物市场,还有关于给宠物犬做美容的趣事。《夷坚志》记载,还有人贴过《寻狗启事》。

南宋毛益《萱草游狗图》绢本设色日本大和文华馆藏

到了明清时期,养狗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贵宾犬哈巴狗等著名犬种。清代皇室非常重视狗,“撸狗”的民俗已经达到了高峰。

例如,雍正会找裁缝,给狗做冬装,还要亲自检查验收狗狗的衣物,足见其对狗的喜爱程度;慈禧专门下令设置了“养狗处”,曾在整个宫城里养了一千多只狗。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唐·李白

总结:

盘点完了历朝历代的“人狗情缘”,我们可以得知:狗,作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在古代人类生活中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依然在各个领域发挥自身的作用。

它们不仅能为我们看守家门,还可以陪伴我们,还能做导盲犬、医疗犬、救生犬、警犬……“汪星人”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人们喜欢“云撸狗”,“汪星人”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减压药物,有些“铲屎官”人甚至把狗当作亲人或孩子,依靠宠物的陪伴来解除孤独,放松心情。

THE END
1.蚂蚁庄园小鸡答案.docx不能,留神余震2023.5.11运动肯定要超过30分钟,才会开头消耗脂肪吗?不是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中,“曲”的正确读音是几声?一声2023.5.10玫瑰花茶为很多人所宠爱,泡玫瑰花茶的水温多高为宜?80℃左右炎炎夏日,易拉罐装的带气饮料、啤酒等,长时间存放在车里可能会?爆炸2023.5.9想带宠物猫―起乘火车出行,较为...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52934893.html
2.古人出行有啥代步工具?小编带您穿越千年去探寻→古人出行有啥代步工具?小编带您穿越千年去探寻→ 华美的马车、精致的花轿 都是古人的代步工具 它们或穿行在寻常巷陌 或奔驰在通衢(qú)大道 …… 仔细看!下面的诗句中 哪一联提到了图中唐太宗乘坐之物? A.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B.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330/16/44585064_902685762.shtml
1.小鸡宝宝考考你想带宠物猫―起乘火车出行较为安全稳妥的方法是...这是蚂蚁庄园5月9日小课堂的问题,答对即可获得一份180g小鸡宝宝饲料作为奖励。那么大家知道5月9日蚂蚁庄园正确答案是什么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5月9日蚂蚁庄园今日正确答案吧! 小鸡宝宝考考你想带宠物猫―起乘火车出行较为安全稳妥的方法是 1.想带宠物猫―起乘火车出行,较为安全稳妥的方法是...https://app.ali213.net/mip/gl/836547.html
2.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2022支付宝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汇总高度酒能杀死生腌食品中的寄生虫吗?并不能 2022.10.19 不小心被蜜蜂蜇伤,怎么处理更有效?用肥皂水清洗 为什么拍照时开闪光灯容易“红眼”?眼睛血管反射 2022.10.18 公鸡打鸣声音这么大,会震聋自己吗?当然不会 古人之所以能“飞鸽传书”,主要是因为信鸽有?超强的归巢能力 ...https://cratn.com/shouyougonglue/2036.html
3.web.peonygh.com/nodenews/305771.htm从行业看,受国庆假期带动,与居民旅游出行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在60.0%以上高位运行,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此外,住宿、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仍低于临界点,但景气...http://web.peonygh.com/nodenews/305771.htm
4.山东博物馆公告山东博物馆2018年国庆假期开放安排三、轻装出行,节约安检时间 我馆规定严禁在馆内吸烟或使用明火,请勿携带食物、饮料、宠物、易燃易爆物及危险品入馆。请自觉遵守博物馆相关注意事项,以免延长安检时间,给您造成不便。 四、咨询请到大厅服务台 入馆后中央大厅东侧设有服务台,为观众提供人工咨询、便民服务(提供轮椅和婴儿推车)、语音导览设备租用等服务...https://www.sdmuseum.com/art/2018/9/28/art_270324_5057.html
5.古人旅行那些事儿古人出行带什么? 古人可不像现代人那般潇洒,背个包就走,旅行动辄数月,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行李里要准备各种生活用品。北宋科学家沈括游历后作的《梦溪笔谈》中提到,出远门的行李很重要,除了衣服、铺盖、炊具外,笔墨纸砚、酒器、茶盏、斧子、锄头、刀子等都不能少,尤其古代客栈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夜壶也必须自带...https://m.yunnan.cn/system/2022/10/17/032317680.shtml
6.低碳出行倡议书600字(精选15篇)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饭盒、筷子等,买东西自带购物袋,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节约学习用纸,能省则省,提倡一纸多用,废旧纸张注意回收,不能随意丢弃,污染环境,打印时应尽量双面打印;爱惜粮食、节俭文明用餐、尊重劳动、杜绝浪费,营造和谐文明的用餐文...https://www.unjs.com/fanwenku/382279.html
7.古人狩猎带猎豹出行?这件陶俑成为古丝路文明互鉴的独特印记古人狩猎带猎豹出行?这件陶俑成为古丝路文明互鉴的独特印记 西安博物院馆藏的带豹狩猎俑,通高35.3厘米,马长34厘米,1991年出土于唐高祖李渊孙女金乡县主墓葬。它造型十分独特,是唐代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精美的陶俑之一。 戳图看视频 马上胡人高鼻深目,满脸胡须,头向左后转。其身后蹲伏着一头猎豹,猎豹伏在圆垫上,...https://www.hndnews.com/p/624363.html
8.古代驴友不容易夜壶也得随身带厦门晚报电子报[厦门晚报]古代有旅游图书可以获取旅游信息,如路程书、舆地图、游记、地方志……大名鼎鼎的《山海经》就是出行宝典之一,作为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不仅记载了几十种旅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和解决办法,还记录了百余种野菜野味,简直就是古人旅行指南手册。 另一种简便省事的办法就是参考前人游记,这类作品模山范水、专门记游,...https://epaper.xmnn.cn/xmwb/20230428/202304/t20230428_5558765.htm
9.说说中国古代人出游那些事儿除了客栈之外,也可以住庙里,庙里不是免费的,香火钱你总要意思意思的,当然,也有直接收钱的。如果你身无分文,对不起,您只能住在桥下了。 古人的出行跟现在比起来可谓真的是艰难困苦得多啊,但是他们依旧在前进的路上,拥有更多便利条件的你,为何还不出发呢?https://www.360doc.cn/article/503199_1043883085.html
10.古代有春运吗?古人出行难不难?古代有春运吗?古人出行难不难? 2024年的春运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预计今年春运出行人次将创历史新高,达90亿人次!“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 1980 年的《人民日报》上,但其实自从有春节就有春运现象了,过年了,在外的官员和商人等都要赶着回家过年。现代人出行有汽车、火车、飞机等,那有没有想过,没有这些交通...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2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