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狲,高原铁憨憨的心酸秘史(全)

大家对网红兔狲应该不陌生吧,它是我们心中脸最臭但也是最萌的铁憨憨。然而,我们总天真地认为生活在人烟稀少地区的它们,一定坐拥净土,不受外界的干扰,小日子舒适滋润。

可是,我们真的足够了解它们么,也许这些臭脸天王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事实上,它们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很多。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篇CATNEWS上的兔狲综述,是兔狲爱好者的福利没错了。

猫猫们的确神奇又富有魅力,但是要守护它们却不简单。

2.为什么兔狲不容易被红外相机捕捉到?

3.腿这么短的狲爷,在积雪中该如何是好?

4.谁是兔狲的头号杀手?5.兔狲在野外最多可以活几年?本文翻译自CATNEWSSPECIALISSUE13SPRING2019Thebehaviourandecologyofthemanul

翻译:卓敏、fae、Lifei、鹎鹎、老王、任超

校对:刘大牛

编辑:阿飞

兔狲看上去圆滚滚的,但其实只是个毛茸茸的假胖子。它们头体长约49-55公分,尾长25公分。平均体重只有4千克左右。在食物充足的夏末,有的个体可涨到5.3千克。

兔狲的体型与家猫差不多,但是腿更短,毛也更密,这让它们看起来比较粗短(不,是可爱),有着轻微的性二型性,雄性体型比雌性稍大一些。

它们外观独特,颇具辨识性,头部宽而平坦,耳朵位于头部两侧而不是顶部——这个特征有利于在开阔地带捕猎时隐藏自己(画面感十足)。

兔狲的瞳孔是圆形的,与其它猫科动物迥异。在猫科动物中,该特征被认为与日行性和/或生活在开阔栖息地有关。兔狲皮毛可以是银灰色,棕灰色以及深灰色,随季节和环境而变化。同一只兔狲可能会在一年中呈现所有这些毛色。相比其它温带猫科动物,兔狲的毛发最厚实,冬毛更长更密,颜色也更浅,有助于在积雪时保暖并藏匿自己。

兔狲会在春季换毛,夏毛更薄、颜色更深,在多石的草原中是极好的伪装。静止不动的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一块石头;白色的腹部和下半身也能够平衡自身造成的阴影,更有助于伪装,天上的猛禽也很难发现它们。

在分类上,兔狲一度被归入猫属(Felis),不同于现在认为是兔狲属(Otocolobus)下唯一的物种。兔狲形态独特,与猫属和豹猫属(Prionailurus)的亲缘关系均较远。大约590万年前(第三纪中新世),兔狲从它与豹猫的共同祖先那分离出来。兔狲和豹猫,渔猫,扁头猫以及锈斑豹猫同属于豹猫谱系。目前,科学家认为有三个兔狲亚种,但只有两个(O.m.manul和O.m.nigripectus)是可信的。这两个亚种尚缺乏遗传证据,学界还没有正式承认。

在亚欧大陆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和沙漠草原,从伊朗西部至蒙古东部,都有兔狲出没,但总体而言分布广泛且零散。

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兔狲种群位于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和中国西部。亚欧大陆西部的兔狲分布区逐渐不连续且碎片化。兔狲分布区属大陆性气候带,干旱且温差大。据俄罗斯境内达乌尔的后贝加尔边疆区记录,气温变化幅度可达100℃以上(夏季48℃,冬季-53℃)。它们典型的栖息地包括高山草地和灌木草原,尤其是海拔450米至5593米之间的裸露岩石、沟壑和其它遮掩物较多的地方。

在短草草地、低洼沙地、沙漠盆地等开阔地带,兔狲极少露面。但如果这些开阔地带的猎物充足,兔狲也会把这些地方当作临时栖息地。兔狲不会出现在持续积雪厚度达15-20厘米的地方。比如在俄罗斯外贝加尔,最大积雪厚度(16-17公分)限定了兔狲分布区的东北边界。兔狲对栖息地非常挑剔,在其分布范围内,兔狲的密度并不均匀。

在微生境选择方面,来自空中和陆地的捕猎风险对兔狲的栖息地使用影响极大。兔狲的天敌包括大型猛禽、赤狐、灰狼和家犬,以及人类。兔狲奔跑速度不快。最好的反捕猎策略是依靠极佳的伪装毛色,躲藏在(旱獭或者其它食肉动物的)洞穴或者岩石缝隙等隐蔽场所。

因此,兔狲只能使用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用栖息地的一小部分,对栖息地的选择很“picky”,这可能是兔狲密度极低的主要原因。兔狲依赖掩体和巢穴。巢穴常用来躲避天敌,也用于喂食、交配、产崽、育儿,在极寒冬季里还可用来保暖。有没有巢穴生死攸关,因此是兔狲的关键栖息地需求。

在蒙古,兔狲在冬季通常使用旱獭的洞穴,在夏天则利用岩石缝隙。在西伯利亚南部和哈萨克斯坦,兔狲更常利用其它同域食肉动物的洞穴。在伊朗,人们曾观察到兔狲利用老希腊桧树(Juniperusexcelsa)的树洞繁殖。尽管兔狲分布广泛,合适的巢穴似乎是兔狲出没的限制因素。

兔狲主要以小型兔类和啮齿类为食,其中超过50%是鼠兔。兔狲通常比这些小动物大上2-4倍,捕食野兔和啮齿类能最大限度提高狩猎成功率,并满足能量摄入的需求。

除鼠兔之外,兔狲还会捕食沙鼠、田鼠、仓鼠和地松鼠,偶尔也捕食小型鸟类、未成年旱獭、野兔、刺猬、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兔狲还会吃浆果,吃腐肉以及捕食刚生下来的盘羊。

兔狲喜欢在晨昏活动,捕猎也多在此时进行。这样的作息与大多数小型哺乳类重合,还尽量避开了猛禽等白天活动的天敌。但如果气温低得难以忍受,兔狲也会在白天活动。广袤的草原中会有许多布满岩石和沟壑的区域。这些地方小型哺乳动物数量丰富,也便于躲避天敌,兔狲常在其边缘觅食。到了夏季,高高的草丛和茂密的灌丛也能为兔狲提供很好的掩护。

兔狲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捕猎方式:

一是“隐迹潜踪法”,兔狲在寻找和靠近猎物时,会缓慢而隐蔽地移动,伺机捕杀猎物。

二是“浑水摸鱼法”,主要是在春夏草和灌丛较密的时候,兔狲在其中窜来窜去,惊起藏匿其中的啮齿类、小型鸟类和蚱蜢等,趁机扑食。

三是“守株待兔法”,埋伏在小型哺乳动物经常活动的洞穴外,通常在冬天用来捕捉鼠兔。在蒙古,人们经常看到捕食成功后的兔狲将猎物藏入巢穴/岩洞中以便安全进食,但也有人在俄罗斯观察到兔狲捕猎后就地食用。

兔狲是独居动物。雄性兔狲一般只在繁殖期与雌性相会,而后并不参与育儿。兔狲采用一夫多妻制,一只雄性个体的家域通常会涵盖1-4只雌性的领地。

蒙古的研究表明,雄性兔狲的家域高度重叠,这表明它们领地意识薄弱。然而,在繁殖季节,科学家仍观察到雄性身上有斗殴导致的伤痕,真的是个个都冒着火药味儿。可见,兔狲的领地行为会在繁殖季发生变化,并与交配权关系密切。不过蒙古的雌性兔狲很少出现领地重叠。这可能是因为它们领地面积较小、密度较低有关。此外,雌性兔狲要么青睐山峦绵亘,要么就是岩石峥嵘的环境,这也侧面减少了领地的重叠。

兔狲们使用多种信号进行交流;喷洒尿液或者蹭脸颊,留下气味,为同类留下暂时的信息。

声音也是一种高效的交流方式,它们会发出一种类似鹅鸣的奇怪叫声。这种远距离的隔空喊话与气味标记一起,很可能是兔狲吸引配偶以及宣示领地的方式。

与其它体型类似的物种相比,兔狲的家域显得十分广大。在蒙古,雌性个体的家域达7.4-125.2平方公里,平均每只占据23.1平方公里;雄性家域则达21-207平方公里,平均98.8平方公里。研究表明,岩石嶙峋的适宜栖息地是影响兔狲家域大小的主要因素。

在俄罗斯达乌里地区,兔狲的家域显著小于蒙古的邻居;这里的兔狲平均家域面积只有27.4平方公里(雄性)和10平方公里(雌性)。

由于兔狲分布稀疏、行踪隐秘,观察和监控难度大,目前还没有对其种群密度的细致评估。英国研究人员罗斯在蒙古开展为期3年的无线电颈圈追踪、监控和观察记录。他估计当地每100平方公里有4-8只兔狲。相比同域其它食肉动物,该密度低得可怜。

但俄罗斯达乌里地区的兔狲密度则高得多。2014年,奈登科等人在1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捕获了16只兔狲,相当于1只/平方公里。

低种群密度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栖息地特化、竞争压力以及猎物丰富度。

兔狲的生境选择特化,仅占其分布区中10%-30%的山地草原,这限制了该物种密度增长的潜能。天敌的捕食以及对猎物的竞争进一步限制了兔狲种群密度。在蒙古的研究区域,沙狐(Vulpescorsac)密度约为40-60只/100平方公里,赤狐密度为15-25只/100平方公里,灰狼密度则是3-20只/100平方公里。同一区域内还徘徊着相当高密度的猛禽。这些食肉动物或者捕食兔狲,或者影响兔狲栖息地的选择,直接和间接地限制着狲口密度。

猎物密度也影响颇大。如果小型兽类唾手可得,那么兔狲就能获得更好的营养补充,从而提高幼崽的出生率和存活率。

但实际并非如此。

成年兔狲会离开自己的出生地。蒙古的数据显示,兔狲大约在4至5月大时迁居他处。离开出生地后,这些亚成体会进行探索性的扩散,然后在出生地5-12千米外定居并建立家域。大范围扩散迁移在成年兔狲中也很常见,不管是雌性还是雄性。这种突然放弃旧有家域并乔居他处的行为最常发生在八月至十月。有些个体笔直移动到18-52千米之外,往往穿过正常情况下不入狲眼的生境。

有观察记录到一只成年雄性个体在找到新的家域之前,进行了2个多月的探索之旅。这条环形路线长达170千米,包括两次泅渡大河。离弃家域的行为如此高发(29只兔狲中50%的成年个体),可能说明这正是兔狲生命史的一部分。

在俄罗斯达乌里保护区,科学家也观察到兔狲的大范围移居。兔狲搬家的原因尚不清楚。有可能是旧有家域经历了某种失调,或者猎物逐渐枯竭,故土渐渐不再宜居,迫使原住民迁徙,在更优裕的新土地上建立家园。

对圈养兔狲的光照实验显示,兔狲的繁殖周期完全取决于昼长。在繁殖期间,雄性追逐雌性的热情似乎远高于狩猎和摄食。有记录显示,一只雄性兔狲在14天的繁殖期内体重下降了1050克(繁殖前体重的22%),而另一只雄性的体重则在24天内下降了800克(繁殖前体重的19%)。(对,为了妹子,我可以饿死我自己。)

交配一般会发生在旱獭的洞穴或是其它的裂缝洞穴中。这可能是为了防止捕食者的突然袭击。雌性的妊娠期一般66-75天,每胎平均产仔3-4只,但最多可产下8只幼仔。野外幼仔夭折率很高,独立生活之前的平均死亡率达68%。

存活幼仔会在4-5月时独立,并与母亲分开。蒙古的颈圈跟踪显示,雌性亚成个体会在10个月大的时候进行交配和繁殖。圈养个体的寿命约为9年,最长可达12岁。但6岁之后繁殖能力显著下降,极少有雌性个体会在8岁之后继续生育。野外个体的寿命可能可以达到6年。天敌捕食是兔狲死亡的主因。绝大多数捕食导致的死亡发生在1至4月,植被盖度和猎物数量均处于低谷。这一时期兔狲暴露在天敌面前的机率大大增加。

在蒙古,大型猛禽的捕食占已知死亡案例的38%,而家犬和人类的捕猎则占53%。狼也是众所周知的捕食者,而獾和赤狐偶尔也可能会因食物竞争杀死兔狲。

在伊朗、俄罗斯和中国,均有家犬捕杀兔狲的记录,而这似乎也是兔狲的主要威胁。蒙古兔狲种群的根据观察显示,活过第一年的成熟个体大约有50%的几率存活至3岁。

圈养的兔狲(特别是幼崽)对病原体(尤其是弓形虫)具有独特又显著的易感性。由于弓形虫在野外的发病率较低,兔狲很可能对这一寄生虫天生易感。

在俄罗斯赤塔地带和蒙古中部发现过两例兔狲弓形虫抗体。不过,奈登科等人还在16只兔狲样本中记录到支原体、甲型流感病毒和猫白血病病毒的抗体。野生兔狲还易受猫免疫缺陷病毒FIV的攻击。该病毒不会致死,但是与免疫耗竭有关。有意思的是,兔狲体内携带一种独特的病毒种类,与非洲猎豹和豹的FIV类型关系最为密切。

兔狲天生分布稀疏。它们依赖独特的栖息地与猎物,而且很容易在开阔地上被杀死,这使得兔狲在栖息地破碎与退化面前更加脆弱。

兔狲的分布与人类活动范围重叠的可能性高,更易受到干扰,更容易因此死亡,同时也更难将其分布区纳入保护地。巢穴、岩缝以及其它孔洞是兔狲生存繁衍的关键资源。对洞穴的依赖意味着,旱獭和小型食肉动物等穴居物种的减少,会构成对兔狲的威胁。

总而言之,随着栖息地的破坏和碎片化、猎物数量下降,以及与牧民、家犬和流浪狗的接触,兔狲分布区中的土地发生越来越显著的变化,都可能威胁到该物种的生存。

THE END
1.“兔狲特展”省博展出生活报讯(记者王雪莹/文张清云/摄)“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一百零八期“兔狲特展”,于8月28日在省博展出。据悉,此次展出的这件兔狲剥制标本,制作于上世纪40年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及珍贵的科研价值。 兔狲是种看似呆萌,却性格凶猛的猫科动物。它们十分善于捕捉鼠类,因此受到草原牧民的保护和喜爱。兔狲现见于我国内蒙古...http://epaper.hljnews.cn/shb/20180829/376959.html
2.心痛!“狲大娘”因病死亡3月18日晚,西宁野生动物园发布消息称,兔狲长公主——狲大娘——于2024年3月17日因病死亡,初步诊断为子宫蓄脓。 据了解,“狲大娘”为网红雄性兔狲“狲思邈”与雌性兔狲“狲尚香”于2021年5月7日所诞的雌性兔狲,为国内第一只人工繁育成活的兔狲,填补了国内空白。 https://m.gmw.cn/2024-03/19/content_1303689396.htm
3.兔狲动物百科兔狲分布范围广泛,多以啮齿类动物为食,偶尔也会捕鸟类,蜥蜴,旱獭等较大体型的动物为食,它们主要生活在灌丛草原或荒漠,戈壁等一些丘陵山地地带,一般兔狲可以长到65厘米左右,重达5千克左右,人为养殖的兔狲体重会突破到6千克左右,它们全身被毛发包裹,看上去可爱的外表实则是肉食性的捕猎高手。 https://web.phb123.com/bk/donwu/qpsl510.html
4.兔狲种类,图片简介兔狲(学名:Otocolobusmanul)是一种生存在中亚的猫科动物,为猫科兔狲属的唯一物种。兔狲居住在海拔4000米(13000英尺)的亚洲草原上。它在夜晚活动,捕捉的猎物有啮齿目、鼠兔和鸟类。分布于自亚洲中部地带向东至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青海、内蒙古、河北、四川、西藏、新疆等地,多见于沙漠、荒漠或戈壁地区。该物种...https://m.zupu.cn/citiao/35575.html
5.兔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兔狲主要在荒漠、戈壁及草原地区,林中、丘陵及山地也有分布,常独居于石缝中、石块下或占领旱獭的巢穴。夜行性,但晨昏活动频繁。以旱獭、野禽及鼠类为食。视、听觉较敏锐,避敌时行动迅速,叫声与家猫相似,但较粗野。每年多在2月份交配,4-5月份繁殖,每胎3-4他,有时多达6仔,与环境的食物资源情况大有关系。 http://lyj.hunan.gov.cn/tslm_71206/lykp/syjs/201512/t20151227_2620114.html
1.兔狲,一个神奇的猫科动物兔狲,一个神奇的猫科动物动物馆长 河南 1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美国主播模拟中美旷世大战,精锐尽出,谁才是真正世界老大? 史料科普 1822跟贴 打开APP 又一战略要地出现,由我国实际管辖,为何让菲律宾垂涎三尺? 史图记TNT 227跟贴 打开APP 司马南:德国含血饮恨 中国到那一步咋办? 司马南频道 1298跟贴 打开...https://m.163.com/v/video/VNGLID7F8.html
2.兔狲(食肉目猫科兔狲属动物)兔狲分布于亚洲中部地带向东至西伯利亚一带地区,能适应寒冷、贫瘠的环境,栖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区,[1]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野兔、鼠兔等。兔狲体形粗短,体重2~3千克,大小似家猫,叫声较家猫粗野,视觉和听觉发达,夜行性,腹部有长毛和绒毛。[2]看形态特征 中国的种群数量难予估计;西藏现存数量约有2000-2500...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420071
3.兔狲意思兔狲解释【意思解释】可可西里珍稀动物---兔猻兔狲体型与家猫相似,体重2—3千克,身体粗壮而短,耳短而宽,呈钝圆形,两耳距离较远。尾毛蓬松,显得格外肥胖。 兔狲视觉、听觉较为敏锐,避敌时行动迅速。叫声与家猫相似,但较粗野。每年早春发情,夏初产崽,一般每 https://www.zuowenku.net/cidian/351111.shtml
4.兔狲多少钱一只?售价高达30万(濒危物种)杂谈兔狲是一种比较出名的动物,前段时间关于著名的兔狲狲思邈意外去世的消息吸引了不少人注意,也使得不少人知道兔狲这种动物,那么兔狲多少钱一只呢?兔狲是一种濒危物种,可以说是有价无市,据说兔狲的售价高达三十万元一只,价格可以说是非常昂贵的了。兔狲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类动物是不能被个人购买的,并且也不能出售...https://www.wkfco.com/zatan/34361.html
5.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之兔狲兔狲是食肉目、猫科、兔狲属的动物。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栖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区,能适应寒冷、贫瘠的环境。 行走的表情包兔狲在网络上早有耳闻,2019年从银川到张掖的火车上,行驶在戈壁中,在甘肃段,夕阳下,我看到一只小型猫科动物在追捕一只兔子,胖胖萌萌的样子特别可爱,回来翻了兽类手册,怀疑是兔狲,因为...https://m.douban.com/note/805168334/
6.全球连线神奇生物在哪里?——俄罗斯:兔狲兔狲。 点击观看视频↓ 兔狲是一种生活在亚洲中部地带 向东至西伯利亚的猫科动物。 ↑这是10月6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拍摄的兔狲。新华社记者白雪骐摄 深受人们喜爱的兔狲是莫斯科动物园的标志 兔狲全身覆盖着浓密细长的毛, 肚子和尾巴上的毛更是厚实, https://www.hubpd.com/#/detail?contentId=2882303761517888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