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的GAO端车在用户手册中只推荐合成机油,于是人们就会自然地认为合成机油就是好机油。用合成机油而不是传统矿物油的确有很多好处。合成机油更难被氧化,换油周期可以更长。合成机油应对温度变化粘度变化更小,更容易满足发动机的粘度需要。但合成机油也更贵,对普通上下班通勤的人来说有点太好了。
合成机油是种完全不一样的基础油。不同点就在于它应对温度变化保持自身粘度的能力。如果本身是传统矿物油的10W30机油,其他配方不变,光是把基础油换成合成机油就能变成5W30甚至0W30等级。因为合成机油本身低温性能就更好,PDK汽车机油,启动性能会更好,磨损会更少也能更省油。合成机油也能让机油厂商轻松做出性能更强的机油,满足更激进的发动机技术。比如面对涡轮,合成机油的优势就极为明显。
在温度低于零下的情况下,比如零下40度的漠河。矿物油肯定无法启动,合成机油-40度往往还能正常启动。PDK出品的机油都是合成及全合成的适用于市面上大部分车型。
有很多人会因为合成机油的各种优点而用它,也意味着很多人觉得没必要没有使用合成机油。同样不需要纠结品牌,很多车企推荐特定的机油是因为它们是根据这些机油来开发发动机的。这并不说明这些品牌更好。想选择好机油,查看你的用户手册选择正确的粘度等级是首位的。
机油标号包括分级和黏度规格两部分。机油标号通常表示粘度和品质。具体解读如下:润滑油的黏度多使用SAE等级别标识,SAE是英文“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缩写。
以PDK全合成机油的瓶贴为例,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W”后面(一横后面)的数字则是机油耐高温性的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
机油分级之后的标号表示其黏度规格,例如“15W-40、5W-40”中,“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如5W代表耐外部低温-30°C,而20W耐低温为-15°C。W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在100℃时的运动粘度,数值越高说明粘度越高。40代表100摄氏度时运动粘度标准为12.5mm2/s到16.3mm2/s之间,并不是某些坊间说法所称可以在40℃之下使用。
机油分级使用两个字母组合表示。“S”开头系列代表qi油发动机用油,一般规格依次由SA至SN(按字母顺序,但其中没有SI),每递增一个字母,机油的性能都会优于前一种,机油中会有更多用来保护发动机的添加剂;字母越靠后,质量等级越高,中机油级别多是SF级别以上的。“C”开头系列则代表柴油发动机用油。若“S”和“C”两个字母存在,则表示此机油为汽柴通用型。
这题有标准答案:看随车的用户手册。这是知道自己爱车所用机油标号Zui准确的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按照说明书推荐的粘度等级来购买,肯定没错,也可以找值得信赖的汽修店推荐合适的机油。
不要再相信一些“老司机”的“参考答案”了。毕竟现在,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一些“老司机经验”就慢慢不准确了。德系就该用0W40或者5W40?不,大众现在一些发动机(好像zui新的第三代EA888)已经可以用0W20的机油了哦~PDK的全合成0W20就很不错,车友们可以买来试试。
基本上整个行业趋势就是,所有厂商所用的机油粘度都会越来越低。因为更粘稠的机油,意味着发动机需要耗费更多的能源来泵送,越稀的机油就是能更加省油。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往0W20甚至0W16这样的低粘度机油发展。如果现在谁家新出的发动机,还在坚持只能用高粘度机油,甚至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认为,他们发动机技术有点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