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律师出国需提前3日报司法局律师称无依据
律师出国、参加各类交流活动和论坛研讨会,应提前3日报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协——日前,成都司法局出台新规,对律师活动作出上述要求。这瞬间在律师界引发反弹:多名律师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该规定并无法律依据,且有司法行政机关“扩权”之嫌。
是“报备”还是“报批”
这份落款为成都市司法局的文件,全名为《关于进一步做好近期律师行业安全稳定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11月25日,成都市律协公布在其官网。
其中第四条规定为:加强对涉外活动的指导。具体内容为:律师出国(境)、参加各类交流活动和论坛研讨会、本所接待国(境)外人员,应提前3日报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和市律协。
该规定让众多律师深感疑惑——成都当地的一名律师表示,从字面上来理解,第四条规定即:只要律师出国(境),就要报司法局和律协。“就连因私出国都要上报,依据在哪里?”
律师毛立新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司法局作为律师的行政管理部门,对律师出台一定的行业规定是可以的,但首先应具合法性。
毛立新认为,可以明确的是,该规定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但如果司法局只是想通过此举来掌握律师动态,即仅仅是“报备”这样一种形式的话,未尝不可。但如果还需进一步“审批”,那肯定是超越其权限的了。
不过,《通知》并未明确,第四条所述的“报”是指“报备”,还是“报批”等含义。
“根据省上一份有点久远的文件形成”
此外,这条规定还引起是否有必要的争议。
可供类比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出国(境)是受报备制约束的:根据中组部、公安部此前下发的文件,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应按照组织、人事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毛立新表示,对公务员出国规定报备、审批制,是因其有可能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此举是有必要的。但律师并不掌握国家秘密,从这一点上来说,《通知》似乎不具必要性。
此外,律师和律协、司法局的关系,亦不同于公务员和机关单位的关系,“司法局也无权作出这样的要求。”
11月30日下午,成都市司法局律师工作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其中第四条规定是“根据省上的文件精神形成的”。
当被问及《通知》第四条中“报”的具体表意时,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这要依据“省上的文件”来解释。“省上的文件距现在有点久远了,具体的名称和规定,我得查一查才行。”
澎湃新闻还注意到,《通知》在律师的网络言行和代理“重大案件”方面,也作出了相应要求。
针对律师的地方性规定
此前,全国多地针对律师群体的部分规定,也曾在业内引发争议。
今年9月,陕西省律协要求,律师在办理重大、敏感案件及群体性案件时,不得以发表公开信、鼓动助推舆论炒作、组织网上狙击、围观、声援等方式制造舆论压力和社会影响;未参与办理的其他律师,不得组织、参与、支持任何形式的声援团或以在网上聚集、围观、声援等方式制造舆论压力和社会影响。该规定被视为针对“死磕派”律师的约束。
再之前,贵州省遵义市司法局曾要求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办理重大案件时向主管司法局报告,其中特别指出拟做无罪或改变罪名辩护的案件需报告。在引来众多质疑声后,遵义市司法局后撤回了该规定。
编辑:张雷
关键词:司法局;通知;成都律师
为减少和控制重新违法犯罪,确山县司法局从对接、教育、监控、安置四个方面入手,牢固把握住每个关口,加强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等特殊人群管理,确保了全县特殊人群无重新违法犯罪现象发生,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平安。
2014-07-1516:00:00
西平县司法局按照“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总体要求,深入到所包村委,开展丰富多样的“送法下基层”活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在乡村干部大力配合下,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整理出存在问题,梳理出头绪。
2014-07-0915:42:00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睢县司法局开展了“送服务进村、带真情上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活动。该局一是紧扣群众需求,组织全县500多名大学生村干部以及各村委3000多名有多年生产经验的乡村“老把式”,带领群众发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