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那个一天送了60多单外卖的“密接者”
34岁的外卖小哥张军不想“火”。
11月2日送完最后一单外卖,张军回到和父母、妻子共同居住的家。被确定为密接者后,第二日凌晨4点,他和父母被送到隔离点——村里一个类似敬老院的地方,每人每天交60元餐费。
一单赚3.5元,去掉吃饭的钱,一天到手不到200元
张军2018年才开始送外卖。
此前,他当过两年兵,做过酒店管理,当过协警,在深圳富士康工厂穿过光缆光纤,也养过猪。那些工作都没干太久,只有外卖干到了现在。
在深圳富士康工厂时,张军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工作,去掉午休1个小时,要上12个小时班,加班到深夜一两点是常态。厂里一天的基础工资是150元,加班费每小时8-10元。张军住在厂区里,每个月很少休息,算上加班费,一个月收入四五千元。
因为担心交通安全,张军的父母不愿意让他送外卖。第一年,他没经验,经常摔跤。送餐遇上刮风下雨,顾客催得急,电动车打滑,他摔了好几回,摔一回就得歇半个多月。
他还记得摔得最严重的一次。那天接近午夜,张军在本地一处新楼盘附近送餐,路没修好,遍地是大大小小的石子。其中一颗绊了车子一下,张军就“划出去了”,摔得半个身子都是乌青。
他的外卖员身份属于“外包”,遇到这事,只能自认倒霉。张军说,一般如果没出车祸,没住院,没人给报销。即便是报销,手续流程也很麻烦,十天半个月也不一定能下来。他自称不可能天天纠结,去找人要钱,因为“还要生活”。
受了伤没法继续干活,但没有跑单量就没有钱,也没有保底工资,停工的代价他承受不了。
11月2日那天,他一共接了65个单子,一单赚3.5元,去掉吃饭的钱,到手不到200元。
站长杨媛对中青报·中青网表示,现在站点一共有40多个骑手。有人一天最多能跑八九十单,甚至上百个单子,这取决于天气和顾客。正常的天气,学生放假,单子就会多起来。
一家人还有十几万元外债要还
送外卖的同时,张军还有另一个身份,学生。
张军边学习,边打工。这次因“密接”被隔离,张军的网课没法上了,考试也需要后面再补。
他的妻子张美慧怀孕了,预产期在明年1月,如今待在家里。张军还得挣“奶粉钱”。
他因为送外卖结识了妻子。张美慧是“蜜雪冰城”饮品店的员工,总给这位外卖骑手出餐。之前,两个人喜欢一起开开玩笑。2020年5月20日那天,张军受一位女同事的点拨,花100多元,送了张美慧一束玫瑰花。俩人“莫名其妙”地好上了,今年9月领了结婚证。
此前的2016年,张军订过一次婚,加上各种金银首饰,花去了10万元彩礼钱,但这桩婚事最后“黄”了,对方还是嫌他穷。
“穷不是我的本意,但是我也改变不了别人的心理。”张军只能选择接受。
他和妻子张美慧相差12岁。一开始,张美慧的父母也反对这桩亲事。但后来见了面,感觉张军人挺精神,个子也挺高,就松口了。
结婚以后,张军和新婚妻子、父母,同住在两室的房子里。刚刚过去的10月,张军有天上大夜班,一直熬到半夜两点,感觉自己要感冒,他怕传染给妻子,就让她回了娘家。
于是,11月突如其来的“密接”,困住了3个人:张军和父母。
张军父亲张金和,今年64岁,平时收卖纸箱、旧书本。在张军看来,父亲比自己辛苦,需要每天爬上爬下,遇上没有电梯的住户,还需要上楼帮人把纸箱、书本搬下来。
张金和每天早上7点多出工,也是晚上22点后才回家。疫情反复,纸箱眼下没法收了。张军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好。
一场疫情,全家停摆。等待这一家人的,还有十几万元外债。
“热度过去以后,我还是一个普通人”
有人告诉他,你成网红了,可以开直播。张军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本来就是普通人,“一时的热度过去,以后我还是一个普通人”。
上热搜、当网红、让别人刷礼物——张军说没必要,他只是“照样过日子”。他表示,“人活一辈子,挣多挣少是我自己的事儿,日子过好过坏也是我自己的。别人救济,也救济不了一辈子”。
也有骂他的人,张军吓得把自己抖音、快手平台上的照片全删了,怕人网暴他,牵连到身边的亲人。
张军对中青报·中青网表示,全中国的外卖小哥很多,不止他一个。很多人一天送十五六个小时,只吃一顿饭,按时做一次核酸,他很普通,只是他们中的一员。北上广的外卖骑手一个月可能挣两三万元,在山西定襄,收入没这么高。
即使在县城实行封控管理的时候,张军也会遇到不讲理的顾客。
所幸,这座小县城的外卖站点,差评可以报备申诉,提前跟客服报备以后,不会罚钱。
“生活还得继续。”张军说。
至于隔离完,要不要继续跑外卖,张军还拿不定主意。他居住的小区仍是高风险地区,回不去。接着封下去,连养家糊口都难,更别说还债。
他当过两年兵,军人的底色和保家卫国的情结依然刻在他生命里。关于未来的生活,张军说,自己“相信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