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雪球之后我发现不少的朋友都是凭借感觉在炒股,或者基于K线图线的技术面进行炒股,对于行业或者个股的研究不够深入,甚至包括某些所谓的大V;因此不少朋友往往对于一些行业会带有偏见,或者谈论的时候大家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最终会让大部分朋友错过一些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今天我是来填坑的,上次直播我说过对待影视传媒天花板以及未来的市场规模,千万别狭隘的以票房论影视传媒产业链天花板,也不要单纯的以600亿票房来论国内票房天花板,对标北美的电影产业链情况,国内的影视传媒产业链大有可为。如果没有深刻的产业链价值空间认知,那么终将把握不住大机会。那么今天主要就是来把这个问题的破解之道讲清楚的,让大家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电影衍生品是指根据影片里的角色人物、场景、道具、标识等开发的产品,包括玩具、服装、饰品、音像、图书、日用品等。此类产品主要依托的是电影上映所带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往广泛了说,还包括主体乐园;
1)电影衍生品产业没有纳入电影产业运营框架
2)IP消费意识以及习惯有待养成,产品的创作设计有待提高
正版的和设计性强的衍生品大都价格比较高,中国的大多数电影观众都没有消费正版衍生品的观念和意识,所以很多影院的衍生品都是摆在货架上养灰尘,观众并没有购买欲望。中国很多自主开发的电影衍生品的创意匮乏,只是电影元素的简单印刷,非常不具备购买、收藏欲望,而且质量欠佳,又没有售后服务,充满着伪劣产品的味道。
3)缺乏IP风险评估机制,衍生品产业链不成熟
专业运营电影衍生品的企业不多。2017-2018年调整的时候,2016年出现的许多影业公司组建的衍生品团队在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纷纷关闭。很多的团队解散、缩容。这是因为产业运营的难度造成的。还有就是对于衍生品的创意设计的人才,这一块还是非常少的。什么是电影衍生品?就是源于优秀的电影IP和标志性元素设计创意出来的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电影衍生品。最关键的一个是IP要有影响力,一个是针对这个IP以及它的关键性的要素要有设计创意的能力。
5)盗版冲击严重,阻碍产业链创新与创作
除了赠与他人,衍生品的消费者主要是因为对电影或是角色的喜爱衍生出的心理需求而进行额外支出,心理需求越强烈,越有可能购买更高价值的产品;归根结底,很多时候电影衍生品满足的是用户看电影衍生出来的心理需求;
1)非常稳健的收入模型确保整体收入
2)高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
3)通过并购不断补齐短板
4)经营方式上注重销售渠道建设以及价格体系构建,深度把控消费者消费心理
5)拉长销售周期,降低卖家压力,实现共赢
国内目前的衍生品开发、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这是很多全产业链影视公司采用的方式,这种方式开发的衍生品一般数量不大、品类不多,都是服务于电影本身的营销、宣传,作为电影宣传、上映期间的礼品、赠品存在。这种方式也适用于影视衍生品在各个平台的众筹。
4)衍生品金融化
北京文交联合目前在尝试通过类似于股票和证券的方式把文化艺术产品金融化,其中包括影视衍生品的金融化,不过这种新玩法的生命力如何还得打一个问号。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文化金融正成为大势所趋,“互联网+金融+文化”也成为影视衍生品雄起的特色之路。
先要有高质量IP再谈打造电影衍生品;尽管电影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在中国还相对较弱,但是作为电影工业体系成熟的标志之一,衍生品一定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电影会产生大家喜欢的IP,IP作用下的衍生品会在不同的场景里面带给观众更多的体验感和更多的愉悦。所以从大的衍生产业来说,不仅是玩偶这么简单的东西,衍生品产业是围绕IP形象能支撑起企业和工业体系整个运营的模式,这一定是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就发展衍生品而言,高质量IP是首要的核心。电影作为一个工业体系来看,核心是要拥有自己的IP。而能做好衍生品的IP,首先电影要非常成功才可以,再则电影中的形象能反复地系列化开发。但是这样的电影IP在中国非常少,因此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做衍生品,只有一些非常强、具有非常丰满艺术人物形象的电影才适合做,故事要场景化地变成主题公园,变成主题公园的秀,变成一个产品所蕴藏所代表文化形象背后的东西,才会持久不衰地运作下去。也就是说衍生品业务要发展好,首先要具备系列化能力的IP,能够持续高质量输出内容电影,同时电影的题材还需要是属于利于衍生品开发的题材类型!
综上可以看出,美国商业电影衍生品的整个产业链发展成熟,不仅产品种类繁多,而且包涵了各个消费层次,出品方式也多种多样,小到日常生活用品、纪念品,大到与国际时尚品牌的合作打造。
从我国电影产业链来看,目前电影衍生品设计、生产依然是电影上映后的一个环节,通常电影只有卖座才会考虑设计电影衍生品。而且,基于目前电影衍生品在电影产业链中的位置,其本身的价值容易被忽视。即使电影大热,电影衍生品也很有可能错过市场黄金期。
专业的衍生品公司的出现也尤为关键,能够整合片方和各种线下资源来做电影衍生品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成员组成一定是包括懂电影的专业人才、懂衍生品的专业人才、懂设计的专业人才,才能推动国产电影衍生品迈上新的台阶。
但好景不长,2017年末光线影业关闭了淘宝旗舰店,并裁撤了衍生品部门,这也说明这一产业的真正成熟还需要摸索与培育的过程,目前来看,大多数从业者对衍生品的开发并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法论,整个行业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其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视衍生品作为文创产品的一种必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整个市场有着不可小觑的潜力。虽然在当下产业顽疾无法迅速根除,但一些缺憾还是有可以优化的方向。
首先,在衍生品规划和生产无法有效前置的状况下,大量国产电影例如《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衍生品都选择了借助电商平台进行众筹开发的方式,从目前探索的结果来看,这种形式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国内衍生品市场,能够一定程度上获知受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量,减少品牌方的风险,还能让消费者有一种参与感,培养出对产品的感情,值得继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