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世界百年大变局    紧紧抓住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经历深度的历史性调整。中国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与世界关系也正在经历显著的历史性变化。基于对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刻把握和准确研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作出重大判断,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理解世界大变局的深刻内涵和发展趋势,深刻把握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之间的历史性交汇,有助于我们更好运筹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更好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而全面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世界百年大变局的基本内涵

所谓世界百年大变局,就是世界体系在历史延续基础上发生的带有长期性、趋向性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带来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一大批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群体性崛起,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更趋多元,世界体系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与此同时,大国战略博弈显著加剧,各种政治思潮的竞争显著增强,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增多。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一)社会信息化深刻改变世界面貌。21世纪以来,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为技术突破口的社会信息化进入全新阶段。一些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大国紧紧抓住此轮新技术革命的历史契机,通过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前瞻性布局进而极大实现了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在一些重要领域首次与发达国家站在了国家发展的同一起跑线上,首次获得了与发达国家同场竞技的机会,首次创造出了比发达国家更高的财富增长,这是当前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群体性崛起的重要技术性和物质性基础。伴随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格局、人类文明以及全球治理都出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结构性变化。

与此同时,社会信息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同样深远,它改变了发达国家内部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态。经济虚拟化和高技术的高门槛限定,使得普通民众越来越难以从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普遍受益,由此激发了严重民粹主义情绪,发达国家内部社会的裂痕越来越难以弥补,预示着自二战结束以来发达国家精英治理模式的显著式微。2016年美国中产阶级的比重首次跌到50%以下,长期引以为傲的保持社会稳定的“橄榄型社会”难以为继,由此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的普及,在消除普通民众与政治权力之间距离的同时,也极大降低了政治组织、动员和参与的成本,以街头政治、社区政治为代表的民粹主义运动蓬勃而起。西方发达国家来自国内的挑战开始超过来自外部的挑战,成为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的隐患,所谓稳定的西方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世界不稳定的一个根源。新兴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蓬勃崛起和发达国家的内部社会分裂,在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极发展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世界进入近代以来,地理大发现以及历次科技革命都直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21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的日新月异,现代交通物流技术的大发展,以及生产要素的全球性流动和重组,极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发展,日益形成一种商品大流通、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资本大重组、技术大发展、人员大流动、信息大传播的全新局面。在这个历史性进程的长期作用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和更充分的发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构建实现了联动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更高程度的发展和释放,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世界面临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问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更复杂,人类社会日益形成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同样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全球化的推动力量也正在经历历史性重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大国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和产业合作,已经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新生力量。部分西方大国鉴于自身在全球化进程中相对获益有所减少,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明显抬头,逆全球化态势明显上升。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同时,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竞争也在显著加剧。但是,着眼世界中长期发展趋向,世界性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的基本态势不会根本改变,各国各地区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基本态势不会根本改变,人类社会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强烈愿望不会根本改变,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的基本态势自然也不会根本改变。

(三)世界多极化加速深刻演变。自近代西欧工业革命以来,西欧乃至后来更大程度上的大西方一直主导着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世界经济重心加快“自西向东”位移。当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比重已接近40%,到2035年有望达到60%。尤其是,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积极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契机,以及不断加强在即将到来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中的前瞻布局,在部分领域显著提升了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如果说19世纪末因美国崛起而导致世界经济重心由西欧向北美转向,算是一次世界经济地理大变局的话,那么这次大变局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涉及人口之多、世界意义之大前所未有。世界经济格局的历史性变化必然带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历史性调整,大国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冷战期间美苏“两超对峙”的二元格局以及冷战结束初期美国“一超独大”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回顾历史,国际格局的非西方化和多极化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明显,近代以来持续五百年的“中心—边缘”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国际格局演变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伴随国际格局的显著变化,大国间的战略竞争显著加剧,大国关系由此变得更趋复杂。世界主要战略力量纷纷重新厘定自身定位、资源条件、内外战略,力求更好因应变局,维护利益、确保安全,在日益显现的多极格局中抢占比较有利的国际地位。大国的战略取向和政策推进普遍呈现强调自主、推陈出新、强势进取的特点,大国关系的合作面有所下降,竞争面显著上升。部分发达国家为了维护既有的经济主导地位,势必会通过内外政策调整延续已有的发展优势,甚至不惜对新兴国家采取防范、遏制甚至刻意打压。特朗普政府高举“美国优先”的口号,对内重振美国工业实力,对外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其目的正在于维护并筑牢美国在世界的强势地位。

(四)文明多样化呈现全新态势。自近代以来的相当长时期里,世界范围的知识流动总体上呈现出从北方向南方扩散、从西方向东方渗透。21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国家开始成为知识、技术、信息的生产源和传播源,在方兴未艾的新技术、新产业革命中不断崭露头角,同时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和一些转轨国家在制度上的不断探索,世界范围的思想、观念、制度、模式也呈现出日益多元的格局。曾几何时,发展中国家要学习借鉴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经验,要么去伦敦、巴黎,要么去华盛顿、纽约,而如今,众多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继续借鉴发达国家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也开始了更大规模的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以及不断推进彼此间的发展合作与知识交流,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

文明的多元共存和交流互鉴已成大势所趋。但也要看到,西方文明在世界仍居于主导地位,西方大国在规则、观念和价值观领域仍享有非西方世界无法企及的话语霸权。长期以来,西方基于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积累的实力和自信,将发展模式的特殊性上升为普遍性,将民族性等同于世界性,将地域性放大为全球性,进而建立起唯我独尊的话语霸权,这一局面的改变仍需要时日。

但是,当今世界仍面临发展赤字、和平赤字和治理赤字的现实。一是部分西方大国的全球治理“意愿缺失”或“能力不足”,难以拿出有效的治理方案,而美国大搞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更是直接损害了全球治理的有效性。二是全球治理体系和规则仍有待完善,如何提高G20的效率、如何推动联合国及全球经济治理三大机构的改革,以及如何创设新的更具代表性和合法性的全球治理平台,都是世界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二、世界百年大变局的主要特征

深入分析世界百年大变局的基本内涵与主要表现,可以总结出大变局的五点特征:

(一)世界大变局体现了认识世界大势的一种全球维度的大历史视野。把脉世界发展潮流,需要有世界维度的大历史视野。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不确定性显著增多的背景下,要清醒把脉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和世界发展大势,更需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和大胸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我们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冷静观察,善于把脉人类历史发展大势,善于发现世界演变规律,善于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把握整体、全局和本质,也需要把中国自身发展置于国际体系变迁大势之中,善于认识中国的历史方位和世界作用,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战略定力,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赢得战略主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提出,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担当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在当前复杂变化的时代具有举旗定向的重要意义。

(二)世界大变局的本质在于世界秩序的历史演进。现行的世界秩序虽然总体上有效,但其不公正、不合理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个世界秩序主要由西方大国创建,在很大程度体现了西方国家的价值理念和利益诉求。随着世界多极化和非西方化的显著提速,以及世界文明多样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秩序也正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深感不适。美国试图通过对外战略的重新布局,促使世界秩序继续朝着有利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方向发展,继续维护和巩固美国的“制度霸权”。世界秩序能否更加公平公正地发展,关乎各国的共同福祉,关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关乎人类对更加美好世界的追求。虽然世界秩序的根本性改变尚需时日,但世界经济格局、政治格局、治理格局和人类文明发展格局所呈现出的积极变化趋向,预示着人类社会发展必将更加公正、更加均衡、更加多元。

(三)世界大变局的根本动力在于科技革命的突破性进展和制度创新。近代以来,人类历史相继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相继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由此带来了世界经济的飞跃性发展以及国际权力格局的重塑。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太空技术、生物技术、量子科技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全面酝酿,由此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巨大发展,带来了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显著变化。与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相伴随的是,人类社会在思想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解放。当今时代,各主要国家纷纷以科技发展和制度创新为依托,以重塑国际规则为手段,推动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秩序不断演变和调整。

(四)世界大变局是一个和平渐进过程。正如一战和二战所展现的那样,世界格局的变化大多伴随血雨腥风甚至是惨烈战争,世界秩序的解体和重构也多是在短期内完成的。尽管也面临着各种对抗冲突,但与过去不同的是,当前世界大变局总体呈现和平、渐进的过程。在世界分工高度发达、各国相互联系空前紧密的时代,新兴大国不会选择走传统大国争霸世界的老路,而是致力于以和平、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以全面参与全球化寻求与世界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以建设性的方式推动既有世界秩序的改革、发展和完善。

(五)中国是世界大变局中的重要力量。观察中国与世界关系,既要有“由外向内”的视角,看到世界大变局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要有“内外并举”的视角,看到中国自身发展本身就是推动世界秩序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从根本上决定中国外部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大国,中国发展是推动世界非西方化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尤其是过去7年多来的积极努力,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中国综合国力发展之快、世界影响之大百年未有,中国的世界贡献和大国担当也百年未有,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全面自信百年未有。回望100多年前,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遇不公正的待遇,中国作为战胜国却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而如今,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稳步推进,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有着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的历史性交汇,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背景。

中国的民族复兴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辅相成的。曾几何时,西方的理论家高喊“历史终结”论,欢呼资本主义就此一统天下,而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新时代中国道路的启发性、中国理论的先进性、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文化的可亲性更加突出。正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历经500年的演进,特别是十月革命后的曲折兴衰,尤其是苏东剧变后的低谷之后,又出现新的生机活力。

三、世界百年大变局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研判世界发展大势与中国的外部环境,需要坚持历史、全面、辩证的思维:既要看到当下世界面临的新变化新动向新特点,也要从长时段把脉世界中长期变化趋向和发展潮流;既要看到世界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也要看到世界发展的确定性、稳定性和积极性一面;既要看到国际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也要看到关乎世界大势的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既要看到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也要看到中国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对国际秩序的积极塑造。在世界百年大变局之下,机遇与挑战并行,但机遇仍大于挑战。

(一)世界大变局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国是当前世界大变局的重要角色,是决定世界秩序演进方向和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无论是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世界格局的深刻演变,还是国际秩序不断发展完善,中国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世界大变局有利于中国自身发展和世界地位的提升。当前全球化进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不断涌现。中国如能牢牢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机遇,站在新一轮全球化的潮头,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不断推动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就会在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中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指标不断跃居世界前列,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科技创新实现系列重大突破,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国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国家利益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拓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开展,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增强。中国发展已经跃上新的历史坐标,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心和能力。

世界大变局有利于外部环境的改善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延续。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许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在显著增强,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越来越难以单独主宰国际事务,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完全按照自己意图操控国际体系的决心和能力相对减弱。全球和区域合作向更多层次、更多方位显著拓展,各国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同居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积极把握世界大变局,有助于我们更好运筹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世界大变局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复兴。与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相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创新不断涌现,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与部分西方大国奉行“逆全球化”之势大为不同,中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主动全面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为国际社会发展贡献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义。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加快发展相一致,中国积极推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建设,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也通过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二)世界大变局给中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任何事物的大变化都会带来不确定性,进而给事物发展带来风险和挑战。世界大变局必然会给世界政治发展和世界体系演进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比如,世界格局的变化必然带来大国权力博弈的增强以及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强化;世界秩序的变化必然带来各国在国际规则上竞争的加剧;世界科技和产业的变化会带来一系列人类安全问题;经济全球化的不均衡发展会导致各国在发展上的矛盾,刺激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因素的膨胀。

对中国来说,世界大变局带来的最为突出的风险和挑战是:随着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不断增加,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秉持冷战思维和霸权情结,不断加大对华的竞争与遏制,中美关系甚至更大范围的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变得比以前更加复杂。这是当前我国外部环境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也是我国面临的最大外部威胁因素。我们要高度警惕两个可能的陷阱:一是中美地缘战略竞争的“修昔底德陷阱”,二是中国同西方意识形态对抗的“冷战陷阱”。美国为了赢得同中国世纪竞争的优势,不惜刻意给中国贴上“战略竞争者”“修正主义国家”的政治标签,其重要目的之一便是试图丑化中国国家形象,离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从而把中国拖入与大西方的冷战对峙。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和战略应对。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由大向强的关键节点,中国也正在全面靠近世界舞台中心。这一特殊时期,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又是与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同步交织的相互激荡期;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重大安全风险凸显期;既是外部环境的塑造期,又是提能力、补短板的关键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可期,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接近奋斗目标,前进阻力和风险压力就越大,就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四、中国应对世界百年大变局的基本方略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既要突出“随势”“顺势”,又要强调“谋势”和“塑势”,不断拓展战略远见,坚持战略底线,提升战略自信,强调战略运筹,主动塑造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在世界百年大变局中把握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一)高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继续彰显中国的国际道义精神。我们要秉持大历史的视野,认识到世界秩序变化的积极性、稳定性一面,看到世界经济重心日趋多元的大势,看到国际权力格局更加均衡的发展,看到世界秩序正在经历历史性的深度调整,特别是要看到一大批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不断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中国要继续高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继续深化与各国互利合作之时不断改善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继续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不断彰显中国外交的道义精神。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既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也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追求和愿景。其目的,就是要以合作共赢超越西方国家秉持的零和博弈思维,其实质就是要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推动各国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在当今世界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的今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人类社会破解世界难题、携手共创美好未来提供了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力量。

(二)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核心利益。21世纪初叶,中国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这一理念告诉世人,中国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发展,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中国希望通过和平发展主动向世界承诺,中国不走欧洲大国殖民主义的老路,不走德意日法西斯军国主义的老路,不走冷战期间美苏称霸世界的老路,也不走中国过去闭关锁国的老路。中国希望通过自身和平发展的历史经历,超越几百年来西方大国“国强必霸”的传统崛起模式。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但绝不意味着中国会牺牲重大核心利益,绝不意味着中国会拿国家核心利益做交易。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外部环境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凡事从最坏处准备,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预案做得更周密,注重“托底”“守底”“保底”“筑底”,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至少在出现重大风险之时扛得住、过得去、打得赢。中国外交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是在保持战略自信的前提下坚定捍卫自身利益,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划出“底线”,斗出“红线”,向美方清晰表达中国的利益边界,明确传达中国捍卫尊严和利益的决心,减少美方对中国战略走向的误判以及对中国战略决心的低估。

对和平发展道路理念的新发展,表达了中国对世界的善意期望,希望中国的和平发展能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希望其他国家能够理解和支持中国的和平发展事业;同时也向国际社会清晰传达了中国的战略底线,希望其他国家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而不致于出现对华战略误判。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也要有“底线思维”,体现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一贯承诺,体现了东方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责任担当,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体现了21世纪中国外交的应有风骨。

(三)善于下“先手棋”,争取及时主动破解大国崛起面临的战略困境。在大国关系层面,我们要积极运筹中美俄大三边关系,加强与欧盟及周边大国的战略互动,更好维护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平衡,形成对我更为有利的战略态势。在对美外交周旋中,也要争取维护中美关系斗而不破的大局,尽力避免中美矛盾的继续升级和扩散,特别是要尽力避免出现中美全面冷战或局部热战,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目的,在经济上希望从中美经贸关系中获得更多好处,在战略上也有延缓中国大国成长的一面,但也要看到,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在双边多边层面、在地区和全球层面,都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或关联利益,双方走向完全对立既不符合美国利益,也不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因此当前中美竞争也不太可能走向当年美苏全面冷战的对立格局。

在亚太和周边地区,当前亚太地区秩序的走向尚不明朗,各大国的战略竞争将会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胶着状态,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善于下好“先手棋”,秉持和践行“亲诚惠容”理念,继续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利益和情感交流,增加对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不断推进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不断提升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我们需要注重加强地区多边合作,通过多边来部分化解、制衡美国的双边影响力,通过多边来塑造地区安全秩序进而规约部分国家的挑衅行为。

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塑造,一方面要推动国际规则存量改革,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既有重大国际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大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大国际机制中的代表权和发言权;另一方面积极为国际社会提供增量,携手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发起组建了一系列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特点的国际组织及合作机制。我们在继续深化上合组织的合作、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以及拓展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中阿合作论坛机制的同时,近年来推动重启亚太自贸区建设的新进程,与拉美国家搭建了中拉合作论坛机制,实现了多边机制在发展中国家的全覆盖。中国倡导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创发展中国家组建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我们不断推动国际机制的创新和完善,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话语权和影响力在稳步上升。

中国将如何认识和对待现有国际体系?西方有人担心,中国会在现有国际秩序之外另起炉灶。中国多次强调,将继续做当代国际秩序和公认国际关系准则的维护者,同时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体系的变革和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种改革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中国参与国际多边体系的重要努力方向,就是要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中国的发展利益,同时携手各国共同为国际体系建制度、立规则、定方向,推动世界更为有效地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提升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毫无疑问,中国已经由国际体系的学习者和参与者,日益成为国际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塑造者、建设者甚至是引领者。

(五)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这是改善和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一环。中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同样也需要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关系到中国现代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关系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予以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发挥好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的双重作用,也可以更好增进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利益交融,更多地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和声誉。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中国进口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大型国际会议上相继提出若干重大对外开放新举措,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需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化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实现中国复兴与世界发展的携手并进,在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的历史性交汇中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中国外交研究所所长、教授罗建波

THE END
1.大变局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压力与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重要战略机遇期与重大风险期两种状态并存,光明前景与严峻挑战两种趋势同在,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特征。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世界经济重心与政治博弈中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https://cq12380.12371.gov.cn/Item/542451.aspx
2.领导干部如何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研判当前国际局势及其发展态势的一个重大论断,对我们认清我国的外部环境,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深入全面理解这个大变局,对新时代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至关重要。 一、大变局的寓意何在 ...http://www.xianswdx.cn/action/view.php?aid=2199
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应对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代表时首次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重要论断。2018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https://www.jingjidaokan.com/icms/null/null/ns:LHQ6LGY6LGM6MmM5Y2Q1OTA2ODc1MWRiMzAxNmI3ODE4NmEzMTVlZGIscDosYTosbTo=/show.vsml
4.大变局中的机遇:全球新挑战与中国的未来收藏单位 馆藏地 在架状态 索书号 中国科学院大学 雁栖三层北区流通阅览书库 在架上 F124/138 中国科学院大学 玉泉中文流通书库 在架上 F124/1381浏览量 问图书管理员 馆际互借 点赞 收藏 访问借阅管理系统 分享 相关推荐Link大变局中的机遇 :全球新挑战与中国的未来 作者:郑永年 ISBN:9787521732528 ...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967398f641865477bf41681034c30fdb
5.董振瑞: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研究述评世界东方和南方一批新兴经济体的涌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代表的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所开创的发展新道路和新局面等十个方面,并且深刻地指出:当下世界发生的由多种具体变局汇合而成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现状的基本面和发展的主流方向是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要求的,因而是有利和有益...http://www.nxdsw.net/fdlsxwzy/202008/t20200810_201409.html
1.桂工讲坛第1493讲在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2.世界格局之变 3.科技革命之变 4.现代化发展模式之变 二、大变局中机遇与挑战同生并存 1.大变局催生新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积存了不少问题和弊端 (2)大变局孕育着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之机 (3)全球治理体系明显滞后 (4)大变局孕育着中国引领时代、塑造时代之机 ...https://rwszjyjxb.glut.edu.cn/info/1015/2612.htm
2.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中国人民还需要继续艰苦奋斗。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同时,全球深层次矛盾突出,不稳定性不...https://m.huanqiu.com/article/9CaKrnKn3ss
3.观察2019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科技创新驱动社会变革发展中国家能否加大科技创新合作,跳出存量博弈的泥沼,着力创造全新经济空间?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原副会长王珍对本刊说,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尤其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唯不断创新才能跟得上潮流,把发展的希望定位在创新上,是有远见的正确选择。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战略机遇期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国经济“稳定...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40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