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前两讲的精彩授课之后,“名家领读经典”系列课程转眼进入了第三讲,本期的主题为《特朗普时代的世界大变局与中国机遇》。主讲嘉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文木教授善用简单的事例、朴素的语言阐述观点。他从秦始皇谈到三国,从中印谈到中日,从历史谈到地理,从平面谈到立体,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张老师深入浅出地点出世界的本质就是斗争,斗争的原因在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发展的无限性的内在矛盾等。
听课感想:
除此之外,“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是这堂课留给我最深的一个印象。毛泽东之所以伟大,是他在中国被蚕食被侵略的废墟上,建立起了全新的国家,这个国家拥有新的机器,新的理论,新的制度,并且这些新的东西并不是只考虑当下能否顺应民意顺利推行而不具发展性,也并不是只考虑到能否形成历史性的链条而脱离了社会环境,这一套全新的东西是各方面兼顾的,既顺应当下,能够顺利推行,由具有发展性,高瞻远瞩。用老师的话来讲,这是毛泽东从革命的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和智慧。没能经过实际检验的理论,无论其看起来可行性多好,也许将其置于土地上就完全背离了当初的预估。因此戈尔巴乔夫虽然坦荡通途,但却是空想家,没有经验。毛泽东经历千难万险,但这种挫折带给了他“可行”的智慧。这对我们的启发是,永远不要满足于理论上的逻辑,多到实践中锻炼自己。
在中国的对外关系方面,张老师提出要“勇于战斗”,只要敢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这也是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大国,有能力正面应对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问题。随着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亚投行的运转,中国很难不成为世界规则的制定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的发展势头越旺,遇到的阻力就越大,目前萨德问题、台湾问题、中日钓鱼岛争端都需要解决,中国要直面问题,“敢于斗争,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张老师现场曾经说过,为什么王明、张国焘这么厉害,却老是做出错误的决定,因为他没有扎根到土地里。而毛泽东为什么就能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因为毛主席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他了解中国最基本的东西。人只有扎根到土地里,从最基本做起,了解了土地里是如何长出庄稼,才能有能力去接管土地以上的东西。同样,我们做人也是这样,只有我们脚踏实地,先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在工作之余努力充实自己,我们才有可能有更大的平台,才有可能站的更近地去仰望星空。
这次课可以说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从三国的诸葛亮,到中国的汉中为什么分给陕西,重庆又是怎么来的;从中国革命的几次失利,到毛泽东地位的确立;从中国的“福”字,到“一口田”的实际问题;从中国对南方战乱为何打到边界线就回来,到朝鲜战争最大的意义是什么;从曾经的古巴导弹危机,到如今的萨德系统;从美苏争霸,到中国的不断崛起。老师深入浅出的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一个成熟的党,我们的党为何能走到今天,而且还走的这么好。说实话,这些问题是我曾经考虑很不全面的,甚至是有些偏差的。可以说,老师不仅帮我学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我觉得更重要是纠正了我的错误。这是本次课程最重要的作用,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张老师这次的讲课是我几次课程中收获最丰富多元的一次。结合生活,引经据典,调动军事、地理、历史知识,让课程通俗易懂,就像他说的那样:知识分子应当“少文厚重”,不把那些晦涩的思想奉为圭臬,而是结合实践分析解决问题。从中我收获了很多:国际形式的严峻说到底都是为了争夺饱腹生存的资源,斗争不可避免,故我们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设定目标要适当,太大的目标就像橡皮筋会伤害自己,这对于人生和国家都是一样的;要懂的去结交朋友,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比表面经济收益要有意义。从这些我可以感受到我们党和国家强大的生命力,我党是成熟的党,我们追求幸福的道路是恰当的。老师的讲课真的培养了我作为国政人的一种国际关怀。从分析国际关系中得到自己的教训,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自己以及自己的国家,反思和进步,成为更优越的人。
邵丹丹: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的张老师,借助自身丰厚的文化知识底蕴,为同学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视角。他生动地阐述了人为什么要斗争以及怎么斗争和谁斗争的问题。从中国本土文化入手,以“福”为依托,一口田揭示了人的生存本能要求人类要斗争,但是也要善于斗争,学会节制,不能野心太大,以至消化不良,走上自我灭亡的道路,这也就是中国为什么不扩张不称霸。此外,张老师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明的,正确的党,令同学们深深信服,赢得了满堂掌声。
张安:张文木老师的讲解从历史出发,分析当今国际局势,很有启发性。课上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所说的“学问是在担当中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中国的土壤生出的理论才是能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要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国家的发展,以资源为基本,就会对国际形势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虽然现在周边的形势复杂,但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可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