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06版:数字经济-2024年05月24日
06
司晓
AI(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语言大模型ChatGPT到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变革性工具的不断出现,一方面是在不断挑战人类的智力高地,另一方面也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奇。除了技术领域的变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这些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生产力方向和广义情感陪伴方面的变化。
可以说,AI已经变成了一个专业团队的“智力平替”。这个时代是将人类智力成果以在云端的方式、通过大模型提供给用户。这也是从未来角度看,更长期稳定的趋势。
在当前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变量。人工智能是大国之间的竞争,也是分析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维度。
从就业和高校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对于高校的教育体系、培养模式、人才模型,都带来了颠覆性的挑战。人工智能能够给每个人提供一个“智力平替”,提供各种各样的虚拟助手,提供一个全能力的超级秘书。创业者除了自己去做这个大模型,本身调动大模型的能力也很强,一个人可以指挥“千军万马”。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教育领域的一个变革。之前,毕业生可能要先做一个“小兵”,一颗“螺丝钉”,听别人布置任务,但现在有的毕业生很可能在指挥“千军万马”了。这对于就业市场以及选拔人才的逻辑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同样,在AI时代,智力可以非常容易地被调用,而且人们可以自由切换身份。你可以告诉大模型,现在需要扮演一个家长,或者一个科学家,或者一个科幻作家,而另外一个AI站到科学的角度,对AI创作的科幻作品进行挑刺,确保里面不会有常识性错误。你会发现,你自己的身份可以切换,也可以让AI去扮演各种身份。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整个高等教育的逻辑也会发生变化,同样也会对就业和技能培训带来冲击。
在情感陪伴这个方向,还有一个类型,就是复活数字人。但是这背后涉及的不光是法律问题,还有很多伦理问题。面对一个以日为进化周期或频率的技术,如何让人工智能不脱轨、不威胁到人类,寻找这些底线性的共识,实际上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