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强调要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
在全省加快构建“大旅游”格局、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发展战略下,恩施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挥“土、硒、茶、凉、绿”特色资源优势,做强生态旅游康养产业,不断推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恩施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恰逢免签政策窗口机遇期。2023年以来,我国不断扩大免签“朋友圈”,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免签政策,随着入境便利化措施不断落地,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客源尤其是国际客源日益丰富。为增强国际吸引力,各地掀起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热潮,纷纷策划营销活动,扩大全球知名度。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恩施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是大势所趋。
“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现实选择。恩施州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是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最亮的底色。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恩施州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重大使命,这就要求恩施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路径之一就是凭借壮丽秀美的喀斯特地貌、巍峨迤逦的山水风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等特色优势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抓手,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恩施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和短板
有资源但缺乏世界级吸引力。恩施州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三张世界级名片。同时,凭借独特的生态和气候优势,2023年被授予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利川苏马荡、巴东野三关等多个避暑胜地全国知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文化资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相比,在吸引力方面存在差距:从产品体系看,州域内观光产品较多,休闲度假产品较少,生态文化产品缺乏;部分旅游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相对缺乏世界级吸引力;冬季旅游产品不丰富,同一季节的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且旅游体验深度不够。从文旅融合发展看,恩施州虽然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但对这些文化的研究和挖掘还不够深入,导致文旅项目中文化元素的呈现较为浅显,难以让游客深刻领略到文化的精髓,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有客源但缺乏世界级引流。近年来,恩施州旅游频频出圈,成为不少外地游客旅行的首选目的地。2023年接待游客8590.57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20.69%,客源增长较快。从客源市场结构来看,客源市场半径已扩大到海外,不少外籍旅游团到恩施州游览,外籍游客量呈增长趋势。但对标世界级引流标准,恩施州客源国际市场份额有待稳固和提升,市场营销受众面有待扩大。市场开拓迫在眉睫,需要从产品、价格、渠道、推广等方面拓宽客源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
有服务但缺乏世界级体验。旅游服务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旅游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服务质量的竞争。淄博烧烤之所以能够持续爆火,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离不开系列配套服务尤其是“软服务”,比如便捷的“烧烤专列”、新增的21条定制烧烤公交专线,这些举措让游客感受到了淄博人民的“好客精神”。恩施州现阶段的旅游服务在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对标世界级体验,“硬设施”有待加强,“软服务”亟须提升。
恩施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路径思考
以优化资源为根本提升竞争力。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优化定位,如发挥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世界级山水观光旅游优选地;围绕凉爽气候,着力打造世界康养旅居之都;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着力打造全国户外运动示范区;全面建成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着力打造武陵山区文化体验旅游核心区。旅游目的地要实现从国家级向世界级转变,最重要的还是文化创新,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对各类旅游资源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进行深入解读,对州域内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精品旅游线路的串联,盘活沿途资源,提升州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以擦亮品牌为依托扩大影响力。要拥有世界级吸引力,就离不开品牌的营销推广。擦亮品牌,就需要实施新媒体传播工程,构建品牌传播矩阵,加强事件营销、话题营销、圈层营销和客源地精准营销。开展“直尕思得恩施要得”旅游形象口号宣传,将其打造成享誉全国的文旅IP。借助联合国旅游组织、驻外机构、国际友好城市等强化国际推广,策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IP活动,举办国际旅行商大会,支持旅游企业参加境外促销和重要旅游展会,加强与国际知名旅行商的战略合作,稳步开拓东南亚、欧美等市场,逐步开拓澳洲、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