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期的学员有过补考七八次的情况,光补考费就又花了1000多元。”
记者丨赵博宇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收到多位学员反映,称遍知教育通过宣传“兼职赚钱”“发展副业”等名头推销职业培训课程。而当学员完成对应课程的学习后,却并未实现其宣传中的接单变现。
3连call的推销
“老师在上课时候提到了各个平台目前的变现方式,按照他的说法,很多平台只要达到千粉就能开始进行商业化变现,每个平台能做到小几百的收益,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李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接触遍知教育课程之前,她曾尝试做过自媒体,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此次老师的讲解,又让她重燃起了信心。
“课程老师告诉我,只要报名课程就会给予后期接单和做自媒体账号的扶持。”李颖提供的对话截图显示,课程老师多次向李颖保证,报名课程后可为学员对接一家头部视频平台独家资源,直接进行接商单收益变现。
但当北京商报记者询问机构对“接单涨粉”的保证能否写入合同时,该老师则表示“没有”,并称“这些都是‘大白话’,谁家合同写这个”。
通不过的考核
实际上,不仅是AI写作课,遍知教育旗下配音课同样使用了“兼职赚钱”等噱头进行营销。学员王鹏在2022年6月报名了遍知教育配音课,课程学费为2980元,课程要求学员在上完课后参加考核,通过可接单。
王鹏称,课程老师当时告诉自己,如果考核未通过可以补考,但从未透露补考要另外付费。直到结束课程学习开始考核,王鹏才意识到这一点。“如果考核不过,要自己掏补考的费用,一次200元。”
“考核差不多一个月一次,共有四道考核题,基本都是录音之后由机构那边评判,十几天后出考核结果。”王鹏称,按照机构老师的说法,自己没通过是因为语气停连不到位。“每次考核都是几十个人一起参加,但通过的只有几个人。”
从王鹏提供的评分标准来看,考核按用声技法、普通话、有声语言技法等不同的小项目赋分,学员需达到80分才能通过,加入上述头部视频平台配音工作室的接单群。“我同期的学员有过补考七八次的情况,光补考费就又花了1000多元。”王鹏说道。
同样未签订合同的还有另一位学员徐琦。工作在广东的徐琦在2023年12月上旬报名了遍知教育的“0经验商业配音实战训练营”,学费为1998元。
“按照老师的说法,高价班的学员接单前需要通过考核,但商配班不需要额外考核,只需要完成课程就能接单,相应的,商配班学员接单获得的报酬也会比高价班低一些。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班,当时老师都向我们保证了学完就能接单。”徐琦称,自己看中了商配班的性价比,由此开始为期七周的培训课程。
从徐琦的课程表来看,商配班共有17节课程,包括录播课和直播课,课程内容包括了备稿、训练唇舌口腔、了解不同类型的商业配音等。
接不到的商单
在课程结束后,徐琦收到了课程老师发来的接单手册。按照手册上的方法,徐琦开始尝试在平台上接单,直到这时才发现接单难度很大。
“就算我们提交了音频作品,也从来没有被商家选用过,甚至有的任务都已经过了截稿日期,也没有选中通过任何一个人的作品。”徐琦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之前的课程老师从来没有透露过,接单是这种五选一的模式。
不仅任务难抢,平台上商家发布的任务单量也少于徐琦的想象。对此,课程老师仅解释为商家目前的需求比较少。
职业焦虑下的商机
从配音再到AI,学员们之所以报名遍知教育课程,大部分都是出于自身发展副业或拓展赚钱机会的需要。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些培训机构利用了职场人群的职业焦虑,达成推销课程的目的。
营销和欺诈有边界
而回到遍知教育的售课模式来看,在推销课程时以接单变现为噱头,吸引学员报名,上完课后却接单困难,这一行为是否属于诱导消费?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志峰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一般的诱导消费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并不违法。
“营销本身存在的意义就是促使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消费。但如果对所售产品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则属于法律禁止的违法行为。如果这种宣传营销行为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处分了自己的财产,则可能构成欺诈。”孙志峰说道。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围绕学员如何选择付费课程的问题,孙志峰建议,学员一方面应明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确保所选课程与自身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如与培训机构沟通、试听课程、查阅其他消费者的评价等对课程进行深入调研,以全面了解课程的质量和适用性,尽可能降低自身风险。
除了学员自身学会规避风险外,平台同样应承担起对课程的监管义务。孙志峰分析表示,知识付费课程对于消费者及平台而言,是一种可交付的商品。由此,平台对知识付费产品具有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对不符合平台规则的内容应尽审慎的注意义务。
根据《电子商务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八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有关规定,平台对于商家具有资格审核义务,平台的资格审查义务主要表现为对商家基本身份信息和交易主体资格,包括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营业执照等的审核义务。此外,若平台知道或应当知道商家侵权行为,未采取有效措施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编辑丨林琴
图片丨视觉中国、壹图网、一点即拍网站截图、受访者供图、课程老师对话截图、抖音@李一舟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