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旋风正迎面袭来,焦虑也开始普通大众中快速蔓延。
“打败你的不是AI,而是学会AI的人”“学会AI,年薪轻松百万”……
只要打开社交媒体,诸如此类的洗脑式宣传就铺天盖地,不少人受到这些信息冲击后,就会产生焦虑:“不会AI是否会被淘汰?”
正是这种焦虑情绪,给“李一舟”们带来了可乘之机。今年年初以来,各类AI培训机构大行其道,肆意收割着网友的“钱包”,也让“李一舟们”轻松赚到钱,有人甚至年入过亿。
与“李一舟们”类似的,还有另一种AI培训的商业模式,那便是AIGC培训证书。
“花2980元,学习50节线上课,便能获得一张认证的AIGC证书”“花598元,上4小时课,能获得认证的AIGC证书。”
在社交平台,类似的信息随处可见,证书的种类形形色色,宣传的口径更是惊人地相似。“零基础可学”、“交费包过”、“拿到证书便可升职加薪”……这些带有煽动性的话术不断刺激着网友的神经。
这些证书真的有用吗?这种收费方式是否合理?通过这类培训学习AI,实用性有多高?这些问题显然有待考证。
一、急于拿证的“小白”
对于大学刚毕业的林妙来说,AIGC已经不是“陌生领域”,密集出现的信息让她对这一领域充满了好奇。
但实际上,学文的林妙对这一新领域并不了解,可以称得上是典型的“小白”,她对AI的认知仅限于各种网络信息,“文心一言”便是她从网络上搜索到“最好用的AI软件”。
遗憾的是,除了用来搜索一些文字资料,林妙并不知道如何“驾驶”这一软件。
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李琳发现,自己的兼职机会越来越少,即便是接到一些工作,也大多是“半成品”,只需要在甲方已有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修改调整,费用也比原来大幅减少。
这让李琳产生了焦虑,“如果不学习AI,以后连兼职的机会都没有了。”
最初,李琳尝试购买一些网络课程,比如当时网络爆火的李一舟课程。同时,李琳也在网络上搜索一些AIGC信息。
学设计出身的王奇2023年10月份就有了考证的念头,到了2024年春节前后,王奇这种想法更为强烈。
脉脉高聘发布的报告显示,大模型引发的AI创业潮带来了AIGC新发岗位薪资的持续上涨,平均月薪从2023年1月的47015元上涨至8月的59638元,涨幅达26.85%。
聚仕猎头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AIGC行业人才招聘需求将提高15.7%。待遇方面,2023年,AIGC产业整体平均年薪为33.75万元,整体平均涨幅接近15%。
二、形形色色的培训证书
需求的火爆,催生了AIGC培训市场。
尤其是2024年以来,随着sora这个文生视频现象极应用的发布,“李一舟们”迅速火爆全网,形形色色的AI培训也很快充斥网络。
林妙尝试购买了几次课程,价格从99~999元不等,通过几次学习后,林妙打算考AIGC证书。
当林妙尝试通过不同方式搜索报名途径时,她发现自己无法找到官方的报名信息,但能搜索到不同的培训机构,“我无法判断这些培训机构的可信度,于是便试图在常用的社交平台寻求帮助。”
社交账号“兔兔老师”便是主动联系林妙的其中之一,其私信称“有一份《人工智能证书避坑指南》(以下简称《避坑指南》),想看的话可以发给你。”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林妙要了一份《避坑指南》。随后,“兔兔老师”给林妙发来了两份飞书文档链接,一份是《避坑指南》,另外一份则是《AIGC工程师证书报考指南》(以下简称《报考指南》)。
《避坑指南》介绍了“权威颁布机构及对应证书”,并重点推荐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颁发的《人工智能AIGC工程师能力证书》。
据“兔兔老师”推荐的资料显示,《人工智能AIGC工程师能力证书》由“工信部权威背书,助力求职加薪”,该课程由北京骄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帮助工信部推广,由哈工大、北科大、天大等高校老师授课,时长50课时,收费2980元。
“兔兔老师”还表示,购买后有24小时犹豫期,超过24小时不允许退款,“助教会帮忙,不用担心考不过。”
王奇收到的则是另一种证书信息。
联系到王奇的是名为“小龙女教AI”的社交账号,其推荐的是“AIGC岗位能力适应评测培训”,颁发的是《AIGC岗位能力适应评测证书》(以下简称《证书》)。
据“小龙女教AI”介绍,该证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颁发,在推荐资料中,重点强调,通过培训拿到《证书》后,可入“工信部尚工人才库”。
实际上,除以上两种证书外,“林妙们”还搜索了不同的证书信息,比如收费980元的《AIGC内容创作师(初级)证书》、收费888~5888元不等的《AIGC技术应用证书》等。
“几乎所有的社交平台,都能搜索到不同AIGC证书的推荐信息。”林妙发现,这些证书的宣传信息大同小异,基本都会宣称“零基础可学”、“学过指定课时后可过”、“证书保真”……
“兔兔老师”甚至告诉林妙,可以推荐身边人来考证,如果推荐成功,可获10%~15%的佣金。
林妙对“听筒Tech”表示,正是这句话彻底打退了她报名的兴趣,“感觉就像是为了拿佣金做的推广。”
李琳则有些哭笑不得,“我仅仅是在某社交平台的帖子中点了个赞,之后迅速撤回了,但可能大数据判定我是潜在学员,之后就收到了很多这一类的培训证书推荐信息。”
三、别为焦虑买单
这些AIGC证书信息带给“林妙们”的直观感受,就是一个字:乱。
现在,林妙和王奇均对这些证书持怀疑态度,“证书种类太多了,到底哪种可信?收费是否合理?如果交钱就能过,证书的作用是什么?这种证书拿到以后,找工作的时候,公司是否认可?”
同时,石云升强调,“AI工具的使用成本并不高,很多都是免费的。普通人并不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去购买工具,先将免费的用好就行。课程方面,也有很多免费的公开课,可以满足基础需求。”
另一位从业人员更是直言,“这些证书在业内被称为’韭菜‘证书,从业人员并不看重这些证书,网友们大可不必焦虑,也不要盲目去参加培训。”
至于收费,工信部表示,以上证书均委托给培训机构,具体收费信息由培训机构制定,建议网友理性甄别。
对于网友的学习焦虑,石云升表示,AIGC的技术壁垒较高,最重要的是沉下心来认真学习,试图通过“速成”吃到AI的红利,肯定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