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舆论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斩断这一违法犯罪的产业链。
名义上卖狗,实际上卖枪
只要在搜索引擎输入“狩猎”二字,就会出现许多关于狩猎的论坛,其中有一家叫“中国狩猎论坛”的,拥有24万会员,是人气最高的一家。
此外,该论坛还有猎枪、预充气式气枪等讨论区,每天都有不少会员将买到的枪支拍照传至论坛讨论性能,还有人将自己制造或改装过的枪支照片发到论坛进行炫耀。
据悉,英文“gun”的发音与中文“狗”字相近,发布枪支买卖、交流信息时一般会用“狗”字来代替“枪”字,以防被管理部门屏蔽。
记者发现,一些有关“狗”群里,讨论较多的是双管猎枪和高压气枪,其中一款代号“秃鹰”的气枪很受追捧。一些发烧友称,正宗“秃鹰”价格高达数万元,威力十分巨大,能在100米内将一头200多斤的野猪一枪毙命。
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一名买家提醒说,“要求先付款再送货的卖家99%是骗子,能用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的卖家大部分是真的,因为到货后,需要你确认收货,他才能收到货款。”
化整为零送货,视频引导组装
面对严格管制,非法交易如何完成?记者调查发现,枪贩子手中的货大多是自行仿制,一小部分是从境外走私而来。
据了解,这一非法交易时常通过“障眼法”规避管制。
据枪贩子透露,他们一般会在淘宝等网站设有店铺,买卖双方谈拢后,就通过支付宝进行交易。记者发现,有的店铺表面上销售五金用品,但实际上从事枪支非法交易。
2012年10月,江西萍乡警方破获一起网络贩枪大案,缴获大量枪支。犯罪嫌疑人方某的淘宝店铺表面上只销售GPS、改装螺丝、机油滤芯等合法产品,实际是以此为幌子,通过支付宝进行枪支非法交易。
将枪支“化整为零”,分批送货。据了解,以前犯罪分子一般通过快递将枪支零件发往各地,如今变换手法,通过物流渠道分批将零部件发给买家,然后通过视频引导买家进行组装。
交易虚拟隐匿,亟待合力严打
近年来,公安机关多次针对网络贩枪进行严厉打击,但此类犯罪活动依然存在,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陈世伟认为,非法买卖枪支的利润堪比贩毒,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同时,互联网的虚拟性、匿名性特点,也给公安机关的侦查、取证带来了很大困难。
陈世伟说,有关定罪要求同时找到买方、卖方,但网络贩枪交易属于“非接触性犯罪”,做到这一点难度很大。因此,许多嫌疑人量刑较轻,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另一方面,不能仅靠公安机关单打独斗,要与网络、物流等单位形成联动机制,掌握此类犯罪特点,加强审核信息和收发货物时的监督,发现蛛丝马迹,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形成打击合力。
“对于枪支爱好者强烈的狩猎兴趣,国家可采取开设射击场、狩猎场的方式予以疏导、规范,将其保持在一个可控的状态。”孙元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