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因为大,所以跨区域的方言都不一样。
@i偏执怪人
赣榆属于北方方言区,东海、灌云、灌南三县和同为江淮方言片区的市区又有明显的差异。
在连云港
有一种态度叫借不就坑的年么,有一种武功叫霍你,有一种疼痛叫我祸诶,有一种程度叫海的了,有一种零食叫做旺葵。
宿迁地区大致有两个方言区片,分界线是以运河为界。
中原官话在西边。以宿豫区和宿城区为代表。江淮官话在东岸,以泗阳、沭阳地区为代表的。
宿迁话语气比较重,而且经常n,l不分,F和H不分!比如蜜蜂(hong)、放(huang)学而且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也多不分。判定是不是宿迁人用歇后语一测就知道。
有一种骄傲叫烧包,有一种漂亮叫窝俊,有一种女生叫小大姐,有一种味道叫得(dei)味,有一种决定叫岑怎着也得去。
在淮安,淮安话分成了涟水话、楚州话、淮阴话清浦话、金湖话、洪泽话......随便拿出一种就可以累死舌头!
@王六甲lucas
同样一句话用普通话讲和用淮安话讲那力度完全不一样比如你的淮安朋友本来普通话说的好好的讲到激动的时候一定要切换到淮安话才能表达情绪
盐城话并不是具体某一种方言,事实上盐城各县市方言都不一样,甚至于乡镇村庄之间,言语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村子之间说话都累……
@摄影学徒大森森
盐城方言总的说来属于江淮官话区,
有许多方言介于
中原官话及北方官话与吴语之间,
和普通话相比,
盐城方言语音特点就是有较多的入声。
在盐城
有一种突然叫冒里失咕的;
有一种不像样子叫弄得烂没睁眼的;
有一种称小孩顽皮叫五王八候的;
有一种吵闹叫鬼叽蛙喊的;
有一种凉快叫凉抽抽的;
有一种瞎岔嘴叫岔叽若炮的;
有一种脏叫支抠辣刮的;
扬州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
它的存在至少也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至今还有很多古汉语词汇,以及一些生动的、有意思的口头语。
络绉——拉倒
皮五辣子——泼皮
二显——呆
活德——丢人现眼
涩巴子——吝啬鬼
活流尸——瞎逛
洼乌哒几——泥泞
不得说项——没什么大不了的
有一种疑问叫做抓,有一种口头禅叫做微死了,有一种做事叫做摸蛆,有一种语气叫做绝对滴,有一种小孩叫做小泡子在。
苏州的方言俗称“苏州闲话”,光是市里就有很多的分类。向来以软糯著称,有“吴侬软语”的美称。但有时又很“刚”。普通话:江江和杠杠说,傻傻刚才说岗岗说他傻,杠杠和江江说,江江你傻。傻傻说岗岗傻,岗岗傻傻傻。苏州方言:刚刚搭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嗯内刚,刚刚搭刚刚刚,刚刚内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刚。
原本只想,娇嗔的说一句:亲爱的,我好冷哦。结果说成了:哎呀~囊歪个老郎啊,冻撒偶个咧!原本只想羞涩的说一句:讨厌,你吓死人家了。结果说成了:尼奏嗲!尼要哈撒偶的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拍南通人说话。南通南通、难通难通,非常形象。
南通话融合了吴方言、海陵方言以及其他方言所形成的一种岛语方言。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浊声母不分平仄,一律读成送气清音。舌头卷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听起来像唱歌一样……有人说它是全中国zui难懂的方言。
身边有朋友是泰州的,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还以为说的是日语或者是韩语。泰州这一片儿的方言似乎是自成一派。总之泰州话是一种非常魔性的方言。因为在泰州的各个市区方言又千差万别。
其实主要还是受上海开埠影响,泰州方言中开始融入一些外来词语,当年上海滩的一些洋泾浜英语流传过来,习用至今,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
泰州话其实听起来萌萌哒,姐姐叫“假假”,哥哥叫“果果”你鹅曾测帆啊?——你吃饭了吗?猴皋——睡觉、雅立——晚上偶猪你啊——打人穷举——啰嗦、瘸登——难看肉白——吹牛、哒寡——聊天跟啊在——今天、罢杯在——杯子爬爬凳——小板凳、席头——舌头刚桑——吵架、击棍——厉害么得聊狮——说某人无聊闷烫烟——不冷不热的水
镇江人习惯于把“理发”称之为“剃头”;“剃胡须”称之为“刮胡子”;去浴室“洗澡”称之为“下澡堂子”;去“酒楼”吃饭称之为“下馆子”;“坏孩子”称之为“小炮子儿”;“蚯蚓”称之为“曲蟮”;“慢一点”称之为“慢些个”;“等一会儿”称之为“和头”;“动作快”称之为“刷刮”;“揍你”称之为“甩你”;“漆黑”称之为“黑漆抹刮”;“小气”称之为“寿头”;“有一点”称之为“有点个”;“做饭过日子”称之为“开伙仓”;“麻痹大意”称之为“胡之麻汤”;“不值得客气”称之为“没得客气头”;
南京话,
洋气叫法是Nankinese,
正式一点可以叫我南京官话。
斯文一点可以叫我金陵雅言。
现在南京讲的大多都是南普。
图源:@Allen是只鸟
“n”“l”不分经常别人调侃,
普通话:刘奶奶找牛奶奶买榴莲牛奶,
南京话:牛lǎIlǎI找刘lǎIlǎI买牛粘刘lǎI。
而且很多人对南京话的印象,
都是"B字开头D字结尾",
其实南京话可是特指曾作为
中国官方语言的以南京语音为标准的国音,
清雅流畅、抑扬顿挫都是优点,
恩正南京话,从我说起!
写在最后
方言,是一个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也是民间世代相传的的历史佐证。每一个词儿,每一句话,都孕育着一方水土的百姓。江苏十三市,每个市区县都有着风格迥异的方言。我们在故土乡音中成长,也在异地他乡,凭着一句乡音觅得知己。方言是属于亲人的,属于故乡的,它带着亲情,带着思念,融入我们的血液,维系着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