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腹中,药中用大量附子振萎靡之阳非大剂量而不效,用五皮饮退下焦之水停,用补中益气乃宗仲景之法,《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加焦三仙消食导滞;加枳壳防止补益太过而生中满;大黄虫丸,活血破瘀,消癥除瘕。四方共谋合力,何愁疾之不愈。
【组成】羚羊角3g(先煎),霜桑叶6g,京川贝10g(去心),鲜生地15g,双钩藤10g(后下),滁菊花10g,生白芍10g,生甘草3g,淡竹茹15g(鲜制),茯神木10g。【用法】鲜竹茹与羚羊角先煎
〔组成〕羚角片钱半(5克)先煎霜桑叶二钱(10克)京贝母四钱去心(15克)鲜生地五钱(25克)双钩藤三钱(15克)后入滁菊花三钱(15克)茯神木三钱(15克)生白芍三钱(15克)生甘草八分(3克)淡竹
乳岩溃者,一切溃烂红痈。
补骨。主跌扑夹伤,筋伤骨损。
养血益气。用于气虚血少,心悸气短,盗汗失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
清热解毒,燥湿止泻。主治:适用于中、轻度湿热泄泻,症见腹泻急迫、泻而不爽、便稀色黄、腹痛、烦热、肛门灼热疼痛、口渴、舌红、苔黄腻等。
祛风散寒。用于风寒腰腿疼痛,四肢麻木、筋骨拘挛。
水病不限年月深浅,洪肿大喘,几不能度日,服防己饮愈后,百日内更服此方。
养心安神,适用于心阴不足所致的神经衰弱,症见失眠多梦,心悸。
治大人、小儿伤暑伏热,躁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并宜服之。
张某,男,42岁。患者平素性情暴躁,近因情志郁怒,致眩晕耳鸣。始则耳内轰鸣,阵发加重,闻声不清,继则头晕目眩,觉周围景物及自身转动,眼前昏花,甚则感天旋地转,头昏欲倒,不敢行立,闭目卧床后
患者,男性,18岁。于2013年6月19日在工作中被重物砸伤头部,左耳流血,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血性液,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行头颅CT检查示:颅底骨折,颅内积气。因病情危重,急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