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受阿巴嘎旗政协主席宝力道巴特尔的委托来拜访您的。”
——“我家住在内蒙古工业大学院内,来的时候知会一声,我让人下去接你们。”
道尔吉苏娃是位已年过八旬的老人,但却能够语言清晰、有条不紊、从容不迫的讲述当年的情景,就连具体的年月日都能说出来。
道尔吉苏娃1935年出生于镶黄旗,9岁时就跟着母亲,在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的王宫生活了四年,结婚后随着丈夫调任到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工作。她的丈夫巴拉吉尼玛曾先后在阿巴嘎旗劳动人事局、旗政府办公室担任局长、主任职务,她本人当时则是在阿巴嘎旗蒙古族幼儿园当保育员老师。
道尔吉苏娃回忆那时的情景时讲到:
当时医护人员十分稀少,还经常下乡就诊。交通不便,又是土路,通信也不像现在这样方便,而且牧民居住分散、劳动力少,成为牧民时常病痛缠身的主要原因。那个时候,让我们去哪儿工作我们就得去哪儿,这就是我们的使命。多少年来,我们就这样经历和战胜了无数苦难,可到现在为止,也不曾对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一转眼我就在旗医院外科当了32年的护士。
在她32年的工作经历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道尔吉苏娃老人不追逐名利,没有私心,不卑不亢,一心一意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祖国、为老百姓所付出的一片赤子丹心。
1960年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灾荒时代。
听老人们说,在牧区没有一点肉,人们从大锅里分一点米汤和半拉馒头,忍着饥饿继续在生产生活中忙碌。赶着羊群,送往边境,去偿还那些为国家解放所欠下的债务。小孩子们饿得哭闹时,就将羊尾巴生切下一块儿让他们吸吮,那时是大饥荒,实在饿得不行就捡树叶熬茶喝。
说起此事时,道尔吉苏娃回忆道:
——“1960年闹饥荒是怎样的你们是不懂得的,我可是亲身经历过的。当时派我去上海,参加了首次救助孤儿行动。如果不将这段历史讲给你们,你们又怎会知道呢”道尔吉苏娃老人语重心长的讲到。
次日,分给锡林浩特100个孩子,西乌珠穆沁50个孩子,阿巴嘎旗70个孩子,我们就坐着旗里派来的两辆大车,从早晨出发,到下午4点才到旗中心。
当时,我们阿巴嘎旗在人民生活如此贫穷的情况下,在旗中心西北方向的杨树院里(苗圃一带)给盖了两排四角硬的土房。那个时候,旗里还没有砖角的土房呢,房子里都是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两边准备了长长的被褥,还有专门的保育员和护士室。
我们接来70个孩子以后,我和李莲志(音译)负责专门看护,白天不必说,晚上还要起来两次,把饼干泡在水里来喂,把苹果汁榨出来喂,就这样艰苦工作了一年,这期间孩子们也经常感冒、咳嗽、发烧、呕吐等等,各种各样的难题接踵而来,还有一次传染“红眼病”,我们眼睁睁看着就失去了8名孩子,就这样,每次失去一个孩子,我们就会把他埋在杨树根下,失声痛哭一场,然后继续回去工作,如此反反复复重复了8次,孩子们虽然小,但终究是一个生命啊,这种人间的生死离别真叫人难受.....
一年后,孩子们开始显现出可爱机灵的模样,有哭有笑,有的还在院子里玩耍。这时旗委政府就号召牧民来收养这些孤儿,随后就有骑马的、骑骆驼的、赶牛车的、步行的人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抱养这些孩子,我可是亲眼见证了阿巴嘎故乡人民的心有多么淳朴善良啊!
牧民们解开胸前的扣子,一只手将孩子抱在怀里,另一只手紧握缰绳,就这样渐渐远去....真情所流露出的爱意是与众不同的,现在我们的牧民们仍然将这些孤儿视为己出,还宠爱的称他们为“国家的孩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严重缺粮时期,上海的孤儿日渐增多的灾荒年代。国务院、全国妇联提议,在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乌兰夫同志的帮助下,从上海前后领养了3000名孤儿,送往草原母亲的怀抱中,而道尔吉苏娃老人就是这首批接来220名孤儿的草原母亲之一。
现在阿巴嘎旗究竟有多少“国家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现状如何?问到这些问题时,道尔吉苏娃老人说到:
——我旗有60多个“国家的孩子”,现任旗财政局局长阿日贡的母亲阿拉腾其其格就是一个“国家的孩子”,还有塔格塔、额尔豋、朝克图等等,有些名字额吉也想不起来了,但看见他们本人的话还能认出来,除了几个特别的,其他的孩子都是在蒙古阿爸额吉的手上健康成长的,现在这些孩子都已经结婚生子,自己做了父母亲,幸福的生活着呢。
眼前这个把自己毕生的智慧与力量奉献给事业,将祖国的孤儿送往光明的未来的道尔吉苏娃老人,在谈起自己的家庭时,眼中却不免泛起了泪花,她时而沉默,时而低声的告诉我:
额吉今天已是一位孤寡老人,4年前丈夫离开了她,5个月以前又失去了唯一的女儿,她不时望着对面柜子上摆放着的穿着一身军装的女儿的相框。
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已是阴阳两隔。她就这样反复说着,又不停的哭着。在一个母亲的心里,孩子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也许在可怜的道尔吉苏娃老人心里,始终难以忘怀的都是当时接上海孤儿时跑向自己怀抱的6岁女儿的画面吧......讲述这个场景时,道尔吉苏娃老人眼里的热泪喷涌而下。
照日格是道尔吉苏娃老人的女儿,毕业于北京的一所外语大学,是内蒙古公安厅一名优秀的干警。她62岁时,不幸得了一场病,久病后离开了人间,现在,只有唯一的孙女与道尔吉苏娃老人相伴,已在呼和浩特市结婚工作。在与老人聊天中得知,老人已将她女儿生前使用的首饰、用品以及存款全部托付给了这个孙女。
道尔吉苏娃老人每月有4000多块钱的工资,2000给保姆,剩余的作为自己的生活费用,过着平淡简单的日子。
“前几年,这些国家的孩子还带着我前往乌兰夫纪念堂参观过”。老人自豪地说。
道尔吉苏娃老人是将上海220名孤儿抱在怀里,给予他们母爱,赐予他们第二次生命的人,她真正是一位充满人间真情、母爱无疆的伟大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