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的救助站位于周家嘴路,B楼是临时救助区。晚上20时许,救助区域里暖烘烘的,一楼男区里的几位男性流浪者已经入睡,而二楼女区住着一位70多岁的老婆婆。工作人员介绍,她是来沪人员,平时街头拾荒乞讨,晚上露宿在国权路。经过救助站员工反复劝导,她终于愿意入站短居。
20时40许,四部巡查车从救助站驶出,沿着“小世界商区——控江路紫荆广场周边——大连路——鞍山商区——国定路美食街——五角场商区——大学路——国顺东路”的路线进行巡查。车辆行驶到紫荆广场后,工作人员开始下车步巡。
而记者在过道狭窄的自助服务厅中看到,老人虽然离去,但他的衣物、被子等个人物品仍然放置在窗台一角。
无处可去
老人与狗“蜗居”高架下
22时30许,虹口救助站开始巡查。当车辆行驶到汶水路、逸仙高架路时,工作人员熟练地下车,穿过马路,在一处配电站后的绿化带里找到一条隐秘的小路,继续往前走,找到了一处深蓝色帐篷。帐篷里居住着一名老人和他的狗,帐篷边摆着他们的行李。据了解,该名老人原本家在虹口,后来与哥哥一起动迁至浦东。然而哥哥去世后,他不仅无房可住,官司也没有打赢,只能无奈迁到杨浦。
面对工作人员再三询问是否需要住进救助站,老人拒绝并表示,自己在马路对面有地方住,在安顿好他的狗之后会离开。
两个小时后,工作人员再次返回蓝色帐篷,发现老人已经收拾好东西离开。
谢荣祥表示,目前虹口在国客中心、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168处安装了电子探头,经过几个月试运行,大大提高了出巡精度,确保能及时发现流浪者。除了“电子眼”,环卫工人也会帮救助站留意,大大弥补了电子眼的盲区。
“寒冬送温暖”
确保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安全温暖过冬
12月15日至17日期间,静安区民政局联合上海站管委办、区公安分局、区城管执法局等部门全面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确保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安全温暖过冬。
对遇到的流浪乞讨人员,工作人员积极劝导,引导其到救助管理机构或临时救助场所接受救助。
区救助站内准备了充足的矿泉水、方便面、面包等食品,配备棉被、棉衣裤、棉鞋、暖宝宝等御寒物资,为救助对象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