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十分可爱,尤其是它们的外形更是惹人喜爱。但是每一个动物都有自己的外形特点,即使是同一种动物,它们在外形上也会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要写出每个动物外形上最具特征的方面,我们平时就要注意留心观察,发现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在哪里,然后描写的时候抓住它们外形的特点进行描绘。如写孔雀,雄孔雀头上有美丽的肉冠,羽毛鲜艳美丽,有五彩洒金的尾羽;而雌孔雀就不同了,它们的肉冠很小,羽毛颜色暗淡,更没有漂亮的尾羽……这些都是外形上的不同,如果我们在习作的时候能够描写出这些不同的特征,那么动物的外形就独具个性了。
描写动物外形时,可以抓住动物的大小、头、眼、嘴、爪、毛等方面进行描写,但要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先整体、再局部、最后整体,这样概括写整体,给读者留下整体形象。然后选择其有特征的一两个方面详细描述,突出它与众不同的外形特点。
二、动察其行
在描写生活习性时,要时刻把动物置于生活场景中,在生活情景中描写它的生活习性,才容易把动物写活,给人以惟妙惟肖的感觉。
三、感受其情
小动物也有感情、情绪,这要靠我们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我们对动物的感情。我们要表达出动物的情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描写。
一是通过刻画动物的神态表现。动物性情各异,会表现出不同的神情和动作特征。如“大象正甩着长鼻子,慢腾腾地踱步。天鹅穿着雪白的羽绒衣,在湖面上自由自在地游着”。这里妙用“甩”“踱”“游”三个动词和“慢腾腾”“自由自在”两个副词,把大象的“温顺”和天鹅的“悠闲高雅”的动作神态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是要通过描述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的生活情景来表达它们的情义。比如,猫、狗等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小动物,也是家庭中惹人喜爱的宠物,它们之间常常追逐打闹,人们生活中也因有了它们而多了几分欢乐。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时代,孩子们少了玩伴时,这些可爱的动物们就成了他们的玩伴,常与它们玩乐嬉笑。抓住这些活生生的生活细节,写出这些情景的快乐,动物们的情感自然跃然纸上了。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安排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三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观察小动物、描写小动物。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整体把握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
一、从养护入手,培养观察习惯
学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学生们了解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痴迷昆虫的故事。我便引导学生利用星期天去捕捉一些小昆虫,或者购买一只小动物,进行饲养。不几天,班级里就有很多关于蜗牛、蚱蜢、蟋蟀、小花猫、小棕狗和小白兔等的交谈内容。学生的观察日记,也增加了那些昆虫和小动物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对昆虫和小动物的饲养和呵护过程中,滋生了对动物的关爱;在相互的交流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观察习惯。例如,有一个学生在她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喜欢蜗牛,黄黄的皮肤,很粗糙;软软的身体,很灵活;长长的触角,像天线;硬硬的外壳,似车轮!”还有一个学生用儿歌描写起了他饲养的小白兔:“红红的眼睛白白的毛,短短的尾巴长耳朵,身披一件白皮袄,走路样子轻轻跳!”另一个学生在他的日记里,出了这样一道谜语:“它有一身洁白的卷毛,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张乌黑的嘴巴,一条高跷的尾巴。只要见了我,就整天围着我转悠。请你猜一猜我养的是什么小动物?(小白狗)”
小学生在观察中,投入自己的真情。只要投入了情感,在他们的眼里,动物都是可爱的。
二、从相处入手,增进习性了解
是的,相处能产生情感,理解习性来自深层的认识。在细致的观察中,不知不觉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从朋友入手,谱写感人故事
秋天,在班级家委会的组织下,孩子们去了“杭州野生动物园”秋游,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欢动物。回来后孩子们议论着自己秋游过程中的见闻,滔滔不绝地相互讲述着自己所知道的小动物。本着孩子对于动物熟悉和好奇,为了不打消他们的这一份热情,如何让幼儿真正地了解动物,走近动物世界?考虑到小班孩子对动物的认知水平比较浅显,他们对动物的外形特征、皮毛颜色等方面比较感兴趣。我们预设了“动物嘉年华”这一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看看、说说、找找、讲讲中来认识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动物,重点选择了容易亲近的小猫、小兔、小鱼、小乌龟这四种动物作为幼儿感知认识、体验和探究的对象,从而激发幼儿亲近动物,喜欢动物的情感。
二、主题活动目标
1.喜欢小动物,学习观察接近小动物的基本常识和简单方法,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学习饲养小动物,积极参与小动物的探索活动,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感知动物世界的千姿百态,感受动物的形体美和动态美。
4.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小动物的感受,喜欢扮演各种小动物进行表演。
6.安静倾听同伴讲述有关小动物的趣闻,愿意与同伴交流饲养小动物的经验。
三、可供选择的主题活动
四、主题网络图
五、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一)幼儿园资源
1.活动区设置。
(1)益智区
a.投放各种动物图片,鼓励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小动物的名字。
b.投放七巧板,引导幼儿发挥想像力,通过各种形式的七巧板拼接,创造出小动物的形象。其中,孩子们对小鱼形象最为喜欢。
c.收集生活废品,进行创意想像,鼓励幼儿利用生活物品大胆制作小动物。
(2)科学区
a.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带兔子、乌龟和小鱼等小动物放置在科学饲养区,让幼儿在饲养、观察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掌握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糖果屋加工区
a.提供塑料棒、小吸管、超轻彩泥、树枝、泡沫球、茶叶棒等,让幼儿尝试制作“动物棒棒糖”。
(4)美工区
a.提供颜料、画笔、棉签、卡纸,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动物涂鸦动物。
b.提供记号笔、宣纸、墨水,引导幼儿进行创意水墨画动物。
c.收集彩纸纸条,供幼儿进行撕贴画。
d.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引导幼儿塑造小鱼、小兔等小动物。
(5)表演区
a.提供小动物服饰、故事音频,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情景剧表演。
2.墙饰。
(1)主题墙
本次主题一共四个大模块,分别是以小白兔、小猫咪、鱼、乌龟为形象区分的四大模块,材料源于教室随处可见的废旧用品,从视觉效果上看,为发展孩子的创造力起到一定的作用。板块中不仅有孩子的作品呈现,还有活动掠影以及观察记录,为幼儿的学习提供直观、方便的素材,同时也展示幼儿的探究学习痕迹。
(2)展示区
将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小动物形象展示出来,供幼儿和家长欣赏。
(二)家庭教育资源
1.请家长协助孩子一起制作纸板海底动物,带来幼儿园供大家开展钓鱼游戏,增强孩子对海底动物的认识和喜爱,丰富知识量。
活动名称:我喜欢的小动物(科学)
活动目标:
2.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亲近小动物、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小动物的图片、玩具、照片等,在班级创设自然角,饲养乌龟、金鱼、小白兔等小动物。
2.请有饲养经验的饲养员或家长来园向幼儿介绍饲养小动物的经验。
活动指导:
一、以组织“动物联欢会”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幼儿:“我最喜欢小鸟,因为它会飞”“我最喜欢小白兔,因为它有长长的耳朵”“我最喜欢小花猫,因为它会抓老鼠”“我喜欢小狗,因为她会看家”……
二、老师请出小动物或拿动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有关动物的基本特征
老师:“大家看看图片上有什么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幼儿:“燕子的尾巴像剪刀”“乌龟的背上有硬硬的壳,像一座房子”“螃蟹有八条腿,是横着走路的”“刺猬浑身上下都长满了刺”……
三、请饲养员介绍饲养小动物的简单常识,让幼儿了解饲养小动物的基本方法
老师:“刚才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知道该怎么样照顾小动物吗?我们请饲养员叔叔给我们介绍一下。”
饲养员叔叔:“小白兔怕水,给它喂食时,注意不能让它沾到水;小金鱼的胃口很小,不能一下子喂很多的饲料,不然小金鱼就会撑破肚子;小乌龟冬天的时候会冬眠,只要两三天喂一次,把肉剁成小块,它最喜欢了……”
幼儿:“原来饲养小动物还有这么多的学问,老师,让我试试看,我也想照顾小动物!”
四、提供条件,让幼儿与小鸡、小兔、小乌龟、小鱼等小动物接触,鼓励幼儿与小动物玩耍,给小动物取名,培养幼儿亲近小动物,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名称: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语言)
1.能集中注意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
2.体验故事主人公失去小猫和得到小猫的心情,产生喜欢小猫的情感。
活动重点: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
能集中注意倾听故事,体验主人公失去小猫和得到小猫的情感。
1.挂图18号,磁带及录音机。
2.《小朋友的书亲亲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提问:你喜欢小猫吗?你喜欢什么样的小猫?你家有小猫吗?
2.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卡罗尔,她非常想要一只小猫,那么,她后来有没有得到小猫呢?我们来听个故事。
二、教师讲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谁?
三、教师出示挂图,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开至“什么样的都有。”
提问:第一只猫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
第二只猫是什么样子的?
叔叔是怎么样送猫的?
2.教师讲述故事从“打这以后”至结束。
这些小猫在卡罗尔家里干什么?
为什么要把这些猫送走?
送走猫的时候,卡罗尔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最后卡罗尔还有猫吗?它是谁?它为什么没被送走?
卡罗尔看到伯洛时是怎么样的?伯洛呢?
你喜欢伯洛吗?
四、幼儿阅读
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亲亲小动物》。引导幼儿看看画面上有几只可爱的猫,说说它们长得什么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根据《小朋友的书亲亲小动物》上的图画讲述故事。
活动名称:小猫学本领(健康)
1.幼儿掌握走、跑、跳、爬、平衡等动作技能。
2.幼儿能大胆创编动作,发展创造想象能力。
3.幼儿能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并形成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1.弓形门、垫子、塑料圈、平衡木、小鱼、塑料小篮。
2.录音机、磁带。
一、幼儿扮演小猫,做热身操
1.幼儿听音乐做小猫走路进场。
2.小猫醒来了,小猫来做操: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蹦蹦跳。
二、提供各种器械,引导幼儿探索多种玩法,体验游戏的乐趣
1.小猫练本领:
(1)师:小猫已经长大了,该练习更多的本领了。妈妈看谁最勇敢,想得方法多,掌握得本领多。
(2)小猫自由地选择弓形门、垫子、塑料圈、平衡木等器械练本领。
(3)小猫互相观摩同伴的玩法,并选择有创意的动作练习:走、跑、跳、爬、平衡等动作技能。
2.游戏:小猫钓鱼。
(1)玩法:小猫勇敢地过草地(垫子)、走过独木桥(平衡木)、钻过山洞(弓形门)、跳过山沟,到河边钓到一条鱼又拿回起点的篮子装好,重新出发。
(2)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自创各种走、跑、钻、爬、过桥等动作,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三、听音乐做歌表演《走路轻轻》
活动名称:龟兔赛跑(体育)
1.幼儿练习跳跃和手脚着地爬的动作,提高四肢力量。
2.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
1.场景布置:比赛的跑道和环境。
2.活动前学习《龟兔赛跑》的故事内容。
3.奖品:五角星。
一、扮演角色“乌龟”,学做模仿操
师:乌龟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像妈妈这样趴着,我们一起锻炼身体吧!
二、基本部分
1.自由爬行:小乌龟分散练习手脚着地爬。
师:乌龟赛跑中,小兔子比赛输了很不服气,他还要和我们乌龟进行比赛。宝宝们,我们现在来练练本领。我们怎样才能爬得快了?
教师观察幼儿的爬,帮助幼儿掌握手脚着地爬的动作要领。
2.游戏:龟兔赛跑。
幼儿分组扮演角色进行比赛。
规则:每组中的参赛赢者可为本组赢得一个五角星。比赛结束后看哪组的五角星多,那组就获胜。
互换角色进行比赛。
三、游戏:我像谁?
玩法:幼儿模仿动物的样子,请老师或同伴猜他扮演哪种动物。
七、主题活动反思
(一)主题内容具有生活性
动物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事物,也是小班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本主题内容的确定,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探究活动,推进主题活动的延伸与拓展,丰富和拓宽幼儿的新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课程回归生活”的理念。
(二)活动过程突显主体性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好奇心是幼儿探索活动的前提和创造力发展的起点,幼儿的好奇心是基于对事物认知的兴趣,此时教师的角色应向促进者转变,把孩子作为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尊重幼儿的选择和质疑,为幼儿提供自主观察,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引导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得有关主题活动的经验,帮助幼儿在充分展现个体潜能的过程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
一、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营造新颖激趣的环境
二、富于儿童化的语言,激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三、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幼儿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的灵活性,善于把幼儿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判断幼儿是否注意,若出现意外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果是由于教材内容太深,幼儿无法接受而表现出注意力分散,课堂气氛呆板,教师则应立即降低教学要求,结合孩子日常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创造性地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如果由于所授课的内容太浅,孩子们容易纪律松弛,则应适当增加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根据幼儿心理特点灵活进行教学的技艺。
四、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与需要,培养幼儿注意事物的广度
众人都知道小时候就去过喧闹的街道静心读书的故事。如果有条件,幼儿教师可以经常性地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去,引导他们去观察周围世界,有益于培养孩子们在干扰环境中的有意注意。但在生机勃勃、五光十色的大自然中,孩子们会感到眼花缭乱,不知看什么好。如果教师无计划、无目的地指指点点,幼儿就无法形成强烈的有意注意,以致一无所获。所以为了唤起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有意注意,教师在每次外出活动前,要把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对孩子们讲清楚。到了野外,要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对话激发幼儿观察事物的注意力。也可以在自然界中开展有意注意不受干扰的游戏活动。如幼儿教师将一个班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开展游戏活动,欢呼声、笑声接连不断,则另一组要求静心识记“卡片标示”(卡片上有图、有文、有字母)。游戏结束后,检测幼儿在游戏干扰活动下识记的标示的多少。两组轮流交替性开展此项游戏活动,不受外界干扰培养幼儿的注意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耐心和毅力。
五、有意让孩子玩一些需要集中注意的游戏,培养幼儿注意事物的专注度
阿飞刚上幼儿园那会儿,老师也向我们反映说他注意力不集中,总爱惹小朋友,一会摸摸这个的头发,一会儿又拽那个的衣服。后来,我查看了一些育儿书,书上说,玩一些需要集中注意的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度。我试了试,效果不错,阿飞不但喜欢玩,而且开始坐得住了。
1.玩拼图
2.找不同
给一幅彩色动物图片,上面有长耳朵动物,如兔子;短耳朵动物,如熊猫……让宝宝找出不同类型的动物。这个游戏也可以改成找有烟囱的屋子和没有烟囱的屋子……阿飞在寻找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事物不同的特性,注意力很容易就集中到需要观察的地方。
3.美术创作
我用深色粗笔画一些有趣的脸蛋图。某些简单的线条,比如眉毛、头发等,改用浅色粗笔画,让阿飞用深色的粗笔在上面描摹。当阿飞能顺利完成后,就改为临摹,图画则改为横线条、竖线条等简单的线条图。有时我们还进行比赛,看谁画得好,不过,获胜者经常是阿飞哦!
六、数字训练,提高幼儿有意注意的专注度
小樱上幼儿园以来,老师都反映她学习认真,反应灵敏。我想,这跟我对她的训练有一定关系。我是一名数学老师,我认为专心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小樱从小就在我的引导下进行数字训练。
1.数字变位
按顺序贴出1~20等数字,让孩子观察并认识这些数字,然后让她转过身去,把个别数字交换位置或者取走,再让她转回身来,迅速说出哪个数字变了位或者已被取走。
2.找数字
在空白纸上不规则地写0~20或0~100数字。先任意指定一个数字要求孩子迅速、正确地找到并用笔画掉。如画去5、10、15;再指定画去某数前一个或后一个数。
3.计数法
要求孩子跳着画,如2、4、6…到100或到1000;要求孩子倒着画,如100、99、98…0或1000、998、997…;要求孩子按手腕的脉搏计数。
一、常规教学
1、让幼儿入园后能够和老师相互问好。
2、让幼儿熟悉老师和本班教室。
3、教育幼儿入厕、喝水要排队。
4、让幼儿了解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养成幼儿上下楼梯的良好安全习惯。
5、教育幼儿多吃饭、不挑食,教育幼儿入餐时不说话,养成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6、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座位,并教育幼儿要养成轻声起、轻声座的良好习惯。
7、让幼儿养成一种自觉午睡的习惯,睡觉时不说话不打闹。
8、能安静地听老师上课。
9、大小便时能自觉的叫老师和阿姨。
二、安全教育
1、教育幼儿不要随身携带玩具及锐利的器具来园,更不应该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伤害。
2、教育幼儿滑滑梯时头不能朝下滑,不能从下往上爬滑滑梯。
3、上、下车要排队,不在车上吃东西不带尖锐的器具及物品上车。
4、教育幼儿上、下车应等车停稳,上车以后赶快找位置坐好。
三、语言活动
1、故事《小乌龟上幼儿园》愿意倾听故事,体会听故事的乐趣。整合教材:p1—p6.
2、儿歌
(1)、《小花狗》让幼儿学会念简单的儿歌。
一只小花狗,蹲在大门口。
两眼黑黝黝,爱吃肉骨头。
(2)、《一排鸭子》增强幼儿的说话能力和协调能力。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
伸伸脖子,吃吃青菜。
(3)、《找朋友》初步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整合教材:p7
小鸡小鸭找朋友,叽叽喳喳,
小方小圆找朋友,嘻嘻哈哈。
(4)、《我上幼儿园》让幼儿能理解儿歌的内容。整合教材:p12—p13
第一天上幼儿园,我是毛毛虫,
缩在椅子上,等着妈妈来。
第二天上幼儿园,我是花蝴蝶,
飞来又飞去,去找朋友玩。
(5)、《小白兔》让幼儿能跟着老师念儿歌。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四、常识活动
1、认识动物:狗、大公鸡、小猫、小鸭。
2、让幼儿了解这些动物的名称以及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健康活动
1、认识水果:西瓜、苹果、香蕉。
2、让幼儿了解这些水果的名称,告诉幼儿应多吃水果有益身体健康。
3、《传球点点名》愿意在集体环境中表现自己。整合教材:p28—p29
4、《我上幼儿园》能通过形体动作感受和表现不同的情绪。整合教材:p12—p13
5、幼儿模仿操:《早上空气真正好》锻炼幼儿的身体健康,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六、社会及科学活动
1、《嗨,你好》让幼儿学习跟别人打招呼,初步感受爱上幼儿园的快乐。整合教材:封面
2、《一起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知道许多动物也一起玩。整合教材:p8—p11
七、艺术活动
1、美术:《手指印》能够用手指画的方法画出手指印。
2、歌曲:《找朋友》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
3、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幼儿感受歌曲的快乐。整合教材:p20
4、律动:《小手拍拍拍》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xx年9月份)
5、教育幼儿多吃饭、不挑食、教育幼儿入餐时不说话,养成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10、教育幼儿午睡时,教幼儿脱简单的衣服和裤子、并把鞋子摆放整齐后再上床睡觉。
11、教幼儿大小便时,怎样脱裤子、并让幼儿学会自己入厕。
1、故事《小手和小脚》理解故事的内容,尝试简单的看图说话。整合教材二p1—7
(1)、《小老鼠》让幼儿学会念简单的儿歌。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2)、《小兔子乖乖》培养幼儿念儿歌的兴趣。
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
快点开开我要进来,不开不开就不开。
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
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
就开就开我就开妈妈回来了,我就把门开。
(3)、《动一动》让幼儿念儿歌,并且能够跟着儿歌做身体活动。整合教材二p14—15
动动头来动动脚,扭扭屁股扭扭腰。
小手跟小脚问声好,小脚高兴得到处跑。
(4)、《大拇哥》让幼儿感受用手指表示的儿歌。整合教材二p36
大拇哥,二拇弟,三姐妹,四小弟。五小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5)、《猴子上学》感受音乐节律快慢的变化。
五只猴子在学校,树上叫叫,树下跳跳。
一只不小心,摔了一大跤,还剩几只猴子跳。
四、数学活动
1、《认识1》:教幼儿认识数字“1”
2、《圆贴贴》:认识图形。数学书p1
3、《三角形》:认识三角形,以及分辨三角形。数学书p4
4、《图形与空间》:让幼儿认识基本的正方形。数学书p3
5、《图形与空间》:让幼儿能分辨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数学书p1—4
1、《手和脚》让幼儿了解人的手和脚的用处,感受手脚并用进行活动的乐趣。整合教材二p10—13
2、《从头忙到脚》根据图形标志做动作,学习有序地排队进行活动。整合教材二p16—17
3、幼儿模仿操:《早上空气真正好》、《来来来、小动物、真可爱》锻炼幼儿的身体健康,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力。
1、《猜猜我是谁》:让小朋友们认识小动物,以及认识人的身体器官。整合教材p22—27
2、《认识新朋友》:培养幼儿正确团结友爱的精神。整合教材p30—31
3、《百子图集》:让幼儿学会看图观察,给幼儿讲解简单的中华文化。整合教材p36
4、《保护小手和小脚》: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的小手和小脚。整合教材p34—35
5、《动动手动动脚》:让幼儿知道手、脚共用的用处。整合教材p20—25
1、美术:《手指印大集合》手工:《小鸟》
2、歌曲:《拍拍手、碰碰脚》用小手小脚跟着音乐做动作。
3、律动:《小猫叫》让幼儿学会简单的律动。
内容:曲谱
拍拍手碰碰脚
1=4/4555656|555656|5.5.4|345-0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拍一拍碰碰碰
555656|555656|5.54|3210|
2224|33451|21765432|111—||
一步一步往上爬呀滚呀滚呀滚下来呀碰碰碰
小猫叫
一、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1.创设观察情境。心理学表明,有新异性的东西,学生会马上被吸引,他们会瞪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全神贯注的去观察,并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因此,教师可创设一些有新异性的观察情境。
2.开展观察活动。小学生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比较好奇,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经常在班内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例如在班里开展种蒜苗活动,活动当天学生们都兴致勃勃的从家里带来了大蒜以及小盘子、空瓶子、花盆等用具,接着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按照所教的种蒜苗的方法亲手把剥好的蒜种在了水里、土里,并放在了班内的窗台上。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让学生每天观察,记录蒜苗的变化,蒜苗的生长,还可以画一画,也可以拍照片配文字记录,此项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每天一到校,各小组成员就会迫不及待的跑到窗台旁,伸着脖子仔细的瞧,拿出笔迅速的记,积极性特别高。学生们写道:“今天是种蒜苗的第五天了,我们有了欣喜的发现,大蒜的衣服被撑破了,露出了雪白的肌肤,头顶已经能隐约看到一点绿了,真希望它快快长。”“经过几天的疯长,蒜苗终于露出了真面目,我用尺子量了量,足足有8厘米高了,虽然不高大,但是很壮实,充满生机。”这样的活动不仅加强了课本与课外知识的融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通过观察积累了写作素材,激发了内心情感,让习作充满真情实感。
二、指导学生观察方法
小学生智能发展处于相对较低的阶段,观察事物时往往比较粗略,条理性不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结合课文或利用实物,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
1.全方位观察。在教学《燕子妈妈笑了》这篇课文时,当学生明白了只有向小燕子那样仔细观察,才会有新的发现这一道理后,随即对学生进行了观察方法的指导训练,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西红柿和黄瓜的实物,让学生像小燕子一样仔细观察,找出他们有什么不同。学生瞪圆了眼睛认真的看着,小手举得高高的:“西红柿是圆的,黄瓜是细长的。”西红柿是红色的,黄瓜是绿色的。”“西红柿的皮光光的,黄瓜的身上有小刺。”“西红柿是酸的,黄瓜甜丝丝的。”同学们调动各种感官畅所欲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了观察方法:可以用眼睛看,可以用手摸,还可以用嘴巴尝、鼻子闻,可以看事物的外面,也可以观察事物的里面。
2.按顺序观察。在教学《我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时,班里的一位同学把自己家的小白兔带到了教室,全班同学都兴奋不已,都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个开爱的小家伙。我让学生按照先整体后部分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先看整体观察小兔子的毛色个头,然后再观察头部、四肢、尾巴的特点,让学生把看到的按照一定的顺序具体说一说。最后,让学生把了解到的小兔子的生活习性在班里说一说,并让学生按小组上讲台上和小白兔亲密接触一番,进一步观察它、熟悉小白兔吃食玩耍时的样子。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及喜爱之情写下来。有了观察方法的指导,有了直接的感受,学生的习作精彩纷呈,表达了真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