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翻译英文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汉语翻译英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引言

二、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的目的和意义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附加英文译释的目的的看法是一致的,即为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词语提供帮助,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当然,这个目的的实现是建立在高质量的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的基础上的。高质量的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词义和恰当地运用词语。

三、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问题及其负面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存在的问题,学者们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译释处理不妥。鲁健骥指出,简单化或生硬的对应、堆砌对应词、释义繁琐容易引起词语偏误。刘运同指出,教材生词语外语译释的失误之一是“当一个生词语第一次出现时,外语译释不是针对生词语的某一个意义,而是将该生词语的全部或多项意义一并列出”。卜佳晖指出:“教材对生词的翻译处理往往过于简单,求大同存小异,为便于学生理解而做的简化,导致了学生对词的细节不明而误用。”薛秋宁指出:“量词、介词等虚词的译注使用了大量的语法术语,致使译文冗长难懂,不仅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反而让人越看越糊涂。”徐品香指出:译释方式不妥是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存在的问题之一,译释方式不妥会导致词义理解上的混乱和使用上的偏误。

第二,译释不够准确。晏懋思指出:“译词未能准确体现被译词的意义;译词与原词的词性没有适当对应,不利于学生理解所学词语的特征。”卢桂芝指出:“生词语与英文注释语义不对等;词性标注出现失误。”余心乐指出:“译文未能正确或准确地表达被译词的社会与文化内涵;译文未体现被译词在上下文中的意义。”余心乐还指出:“译文不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薛秋宁指出:“译文不正确,不能准确再现被译词的意义。”徐品香指出:“译释不够准确是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存在的问题之一,译释不够准确势必造成词义理解出现偏差、错误,进而导致使用上的偏误。”

第三,语义信息不足。卢桂芝指出:“不区分概念义和非概念义等。”余心乐指出:“译文未体现被译词的语体风格。”薛秋宁指出:“译文生硬,传达不出词语的文化内涵;译注一味堆砌概念对应词,忽略词语的感情意义和语体风格意义,结果误导学生出现用词不当、不得体等偏误”。徐品香指出,对外汉语初级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忽略生词语的附属义”。

第四,用法信息缺失。晏懋思指出:“译词没有给出与原词不可分割的搭配;没有对使用范围加以限制。”余心乐指出:“译文未提供被译词用法方面的信息。”薛秋宁指出:“教材词语的译注忽略了用法方面的信息。”远征指出:“生词语对译没有充分考虑汉语词语的构成特征;生词语对译没有充分考虑生词语在句中的语法意义;生词语对译忽视语用规则。”徐品香指出:“忽略生词的附属义和用法是教材生词英译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往往会诱发英语干扰,导致语际负迁移,造成词序不当、搭配不当、词的缺失、词的冗余、句式误用等词语使用方面的偏误。”

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译释处理不妥、译释不够准确、语义信息不足、用法信息缺失。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理解词义和运用词语造成干扰和误导,影响其目的语词汇的学习。

四、对外汉语教材词语英文译释问题的解决对策

从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的英文译释应遵循语境定位原则、对比分析原则、多维性原则、准确性、易懂性、简约性原则和译释方式多样化原则等等,并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准确充分地传达汉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以达到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恰当使用汉语词语的目的。

五、对外汉语教材词语英文译释研究评析

参考文献:

[1]晏懋思.对外汉语教材中词语翻译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外语,1994,(1).

[2]卢伟.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文词语汉译英的原则与方法[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2).

[3]余心乐.谈谈对外汉语教材英文注释与说明的“信”与“达”[J].世界汉语教学,1997,(3).

[4]远征.浅谈对外汉语教材生词对译的编写原则[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7).

[5]薛秋宁.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译存在的问题分析[J].海外华文教育,2005,(1).

[6]张榕.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英文翻译偏误分析及解决方法[J].海外华文教育,2011,(3).

[7]王素云.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表编译中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1999,(6).

[8]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4).

[9]刘运同.论生词语的外语译释[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

[10]卜佳晖.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处理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11]徐品香.教材生词英译问题负面影响的解决对策——从词汇教学的角度谈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12]卢桂芝.有关对外汉语教材中生词语英文注释问题[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

[13]钱多,李雷.试论对外汉语初、中级教材生词的英文翻译问题[J].焦作大学学报,2007,(3).

关键词:笔译句式结构技巧

笔译的最终目的是方便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如果在翻译时所采用的方法不当,就会使所翻译的结果令人费解。英语与汉语表达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要区别对待。

一、英语与汉语句式结构上的差异

(一)英语语法固定,汉语语法多变

(二)英语句式注重静态,而汉语句式注重动态

英语句式比较注重静态,因此在英文中,名词化现象明显。在许多句子中,动词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名词化,如动名词的应用,这种形式在英文中被称作非谓语动词。当动词前出现所有物主代词或所有格形式时,动词也要名词化,如Doyoumindmeopeningthedoor?也就是说,英文句子通常不强调动词本身,而是将其看作某事或某种特定的活动。在英文中,动名词可以用作主语,而动词原型则不可以。另外,英语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种,在不及物动词应用时要在其后边加上适当的介词,如talkwith、arriveat等。总之,英语习惯通过多种形式对动词进行弱化甚至虚化,不强调动词本身的用法和意义。而在汉语中,由于中国人习惯强调动作带来的优势,因此动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在很多句子中会出现多个动词,表现磅礴的气势。汉语的句子结构通常采用主动式,主语通常为动作或事情的发出者“人”,而对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主语时,往往要进行省略,在英文翻译时要注意加上。

(三)英语句子以结构为核心,汉语句子以话题为核心

这主要表现在英语句子往往有十分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语与谓语作为句子的核心同样重要。所以英文句子像我们上文说的,格式较固定,有十分明显的主次之分。而在汉语中,往往以话题为核心,一般在句子中通常有信息单位话题和对话题进行说明的语言。按照汉语的说话习惯,说话者通常将信息单位话题即想要说明的对象放在前面,而将对话题进行解释说明的部分放在后边。汉语句子中,无论是名词还是名词短语,都可以作为话题,有时候这些话题可以省略。汉语句子有多个板块,说话人所表达的重点不同,用来做主语的话题也不同。

二、笔译技巧分析

(一)注意调整句式结构

上文我们分析,由于英语与汉语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在汉语中常常进行主语省略,而在英文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在进行汉译英笔译时,要进行主语的增添或者介词的增添。另外,在英语中,如出现可数名词,要注意冠词或复数的使用。对于一些暗含没有明确表达的句子,笔译者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增译。英语与汉语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一些句式上也有很大的区别。笔译员应该拓宽自己的知识水平,了解不同国家的说话习惯,在翻译时去掉或改变一些不适合翻译后语言的词汇或句子结构,使表达更加顺畅。如在汉译英时,由于英语中名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常将汉语中的动词转换为动名词来用,如眼见为实:Seeingisbelieving.

(二)注意使用合适的语态

在英语中,句子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并且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要远大于汉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笔译者要根据需要表达的重点和翻译后句子的构成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语态。有些时候,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做主语,但是根据说话习惯,我们要用被动语态来翻译。这时候要在翻译后的句子中加上经过、加以等词。当英语句子出现主语不确定或者固定句式Itissaidthat......,Itisbelievedthat......等情况时,在翻译成汉语时要按照主动语态来翻译。

(三)增加知识量,正确翻译词义

笔译质量的好坏与笔译者对词汇量的掌握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形容词的翻译有很多技巧。首先:一些词原来没有否定意义,但是在翻译过程中要翻译成其否定意义,如Thesethingsareinshortsupply.可以译成供应不足;其次:在一些句子的翻译时,要加上一些词来使表达更清楚,如IthinkEnglishiseasytolearn.我认为英语很容易学;最后:在很多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的句子中,要根据英语与汉语的不同说话顺序进行区别对待。总之,笔译者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在翻译时灵活运用。

三、总结

受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英语与汉语在句式结构,用词习惯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翻译时,笔译者要结合语言的语境以及思维习惯,对源语言的结构做必要的更改,使翻译顺畅。翻译是实现文化交流的必要手段,而笔译则是翻译的重要方式,如何加强笔译水平,使其为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是笔译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文报刊;翻译

2013年教育部下发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短文翻译已经正式加入到改革后的新题型,权重为总分数的15%。这对于英语基础本来就很薄弱的独立学院学生来说,简直是难上加难。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后的题型和学生考试的分数分布来看,英语翻译仍是独立学院学生相对薄弱的环节。由此可见,努力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大学英语翻译能力势在必行。

本文拟对当前笔者院校学生英文报刊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报刊翻译能力提出了几点策略。

二、独立学院学生英文报刊翻译现状分析

(一)新闻标题翻译不规范

(二)选词时出现错误

学生在报纸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生单词,并且很多单词的含义多种,甚至个别单词的词性也是多种,那么学生要根据单词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进行选词。然而,一部分同学不能根据单词所在的句子给出正确的解释,经常选错词意或仅凭自身对单词的已知含义进行生搬硬套,导致翻译的不通顺或偏离了原文的真正含义。例如:新闻标题Chinamullsnewmeasurest0avoid‘middleincometrap’,其中mull是“思索”的意思,但很多同学却未经考虑,按mull的常规含义“碾碎”来翻译,翻译结果和原文含义相差甚远。再如:Swindle’smanyfacesnettedhim1.3myuan中,net应译为“捞到”或“净赚”,然而很多同学却误译为“罩住”。诸如此类的翻译错误都是由于学生选词不当而引起的。

(三)专业名词翻译错误

(四)正文翻译语句不通顺

此方面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报刊口头翻译测试时了解到,学生能够理解英文报刊上的英语句式,但由于汉语功底的薄弱,不能很好地表达出对应的汉语翻译,导致语篇缺乏连贯性,语法病句等情况出现。另一种情况则是:学生由于缺乏对中英两种不同语言结构的理解及翻译的方法和技巧的输入,学生在翻译时往往不能进行两种思维的转换,导致部分同学在把英文报刊内容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出现死译、硬译、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等现象。如:原句Atfirst,Isweptthefloorofmyhomeatleasttwiceaweek,usingalong―handledbroomsothat1wouldn’tbendmyback.被W生译为:首先,我是每个星期至少打扫我家的地板两次,由于使用长柄的扫帚,我不至于回想起以前。

三、提高独立学院学生英文报刊翻译能力的策略

根据学生在英文报刊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相应的策略:

(一)提倡多阅读汉语经典名著,加强汉语言文化修养

学生在英文报刊翻译的过程中,不光是要具备足够的英语功底来确保看得懂英文的句式结构、单词含义,还应把对原文的理解用通顺的汉语表达出来。因此,没有扎实的汉语功底是完不成英汉翻译这项任务的,学生在报刊翻译中出现译文的不连贯、语法病句等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汉语表达能力差而造成的,也就是学术界常说的“汉语失语症”现象(。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汉语言功底并不让人乐观,一部分人的汉语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翻译的需求。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学好大学国文课,平时多阅览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汉语表达能力及修养。

(二)介绍英语和汉语的语言共性和个性,传授必备的翻译技能

要想提高翻译能力,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提高翻译能力最基本的保障。英语教师在测试辅导时,应根据学生英文报刊的翻译成果,有针对性地多给学生介绍英汉语言的对比知识及一些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词义的选择、词类转译法、增词法、省略法、长句及难句的拆译法等。尤其是英语新闻标题的语法并不规范,不易看懂,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翻译中熟练掌握英语新闻标题的写作特点,并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去重新审视新闻标题。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中经常出现国内读者不太熟悉的有关信息、文化背景知识,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变通,并使其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

(三)结合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提高翻译的实践教学水平

以往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直接让学生或由教师本人大篇幅的进行课文翻译,学生不经过思考,死记硬背老师的翻译答案。然而,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翻译能力薄弱的问题。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适当的传授翻译的基本技巧及方法,还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翻译理论联系实际的练习机会。如:让学生划出英语精读篇章中出现的长句、难句,让学生先是进行生词的猜测或查阅,试着去筛词、选词,紧接着学生试着学会分析句型结构,再结合翻译的实际理论组织语言进行汉语翻译表达。教学中应尝试着多给学生翻译练习的机会,教师多进行辅导提示即可。这一过程的练习会帮助学生真正做到翻译理论联系实际,既不空洞,又十分有效。

(四)形成翻译分数等级差别,重视测试辅导手段的激励作用

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辅导测试时,应根据学生报刊翻译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分数,尽量让翻译好与翻译差的同学在分数上形成一定的等级差别,这样才能尽量杜绝一些同学在报刊翻译过程中的应付和偷懒心理。当然,在报刊翻译的过程中,很多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面对信息量大的新闻报刊会产生畏惧甚至厌烦的情绪,教师在对其进行测试辅导时应遵循“赏识教育”的原则,注重“情感”和“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和力量。教师应多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多肯定学生的进步,对待学生的翻译稿教师应抱着鼓励的态度。尽管翻译的成果有时会不尽人意,但只要是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教师都不应给予过多的批评,而是应多给予学生建议与帮助,让学生对待翻译练习能够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关键词:《普通语言学》中文版英文版言语对比

一、英语和汉语《教程》的语法对比

(一)词法层面

英语:Linguisticstructure,however,isnotthecentralconcernofphilology.(ibid.:1)

汉语:语言不是语文学的唯一对象。(同上:18)

在英语句中,“however”是一个表转折的连词,它可出现在句首、句中或句尾。在汉语句中,“however”的对应缺失。按照汉语习惯,对应的中文是:然而,语言结构不是语文学的唯一对象。

英语和汉语词性转换对比:

(1)代词副词

英语:Thethirdperiodbeganwhenitwasdiscoveredthatlanguagescouldbecomparedwithoneanother.(ibid.:2)

汉语:第三阶段开始于人们发现可以把语言互相比较。(同上:18)

在英语句中,“oneanother”作谓语“couldbecomparedwith”的宾语;在汉语句中,“互相”变成了状语,修饰动词“比较”。

(2)动词名词

英语:Thatdiscoveryusheredincomparativephilology,or‘comparativegrammar’.(ibid.:2)

汉语:这就是比较语文学或“比较语法”的起源。(同上:18)

在英语句中,“ushered(in)”是不及物动词,和介词in一起构成全句的谓语,意思是“预报……的来到;宣告;展示”。在汉语句中,相对应的部分“起源”是名词,变成了句子的宾语。

(二)句法层面

(1)英语:Thesciencewhichhasgrownuparoundlinguisticfactspassedthroughthreesuccessivephasesbeforecomingtotermswithitsoneandonlytrueobjectofstudy.(Saussure,2001:1)

汉语:环绕着语言事实建立起来的科学,在认识它的真正的、唯一的对象之前,曾经经过三个连续的阶段。(高名凯,1979:17)

在英语句中,介词before引导的状语放在句尾;在汉语句中,介词短语“在认识它的真正的、唯一的对象之前”放在句中,而没有按照汉语的传统习惯放在句首。

(2)英语:AlongwithBoppthereemergedstraightawayanumberoflinguistsofdistinction:(ibid.:3)

汉语:从一开始,跟葆朴同时,还涌现了一些杰出的语言学家:(同上:20)

英语句中的“thereemerged...”(存在有)句型,在汉语中可译为“有……”,对应的翻译为“……有一些杰出的语言学家涌现/出现”。但这样翻译不如原文那么连贯、自然。

(3)英语:Firstofallcamewhatwascalled“grammar”.(ibid.:1)

汉语:首先是所谓“语法”。(同上:17)

在英语句中,分句“whatwascalled‘grammar’”是一个主语从句;在汉语中,相对应的部分变成了“所谓语法”。翻译简洁明了,比直译成“所被称为语法”更符合汉语语言习惯。这样一来,英语的分句翻译到了汉语中,变成了词组。

(4)英语:Finally,wemayask,ofwhatuseislinguistics(ibid.:7)

汉语:最后,语言学有什么用途呢(同上:27)

“...ofwhatuseislinguistics”的陈述语气为“linguisticsisofwhatuse”,英文是一个宾语从句。而汉语译文中省略了“wemayask”,“of+疑问词+名词”的形式在汉语中难于体现。

(5)英语:Theessenceofalanguage,asweshallsee,hasnothingtodowiththephonicnatureofthelinguisticssign.(ibid.:7)

汉语:我们将可以看到,语言的本质跟语言符号的声音性质没有什么关系。(同上:27)

二、英语和汉语的语义层面的对比

(一)词的层面

英语:DataandAimsoflinguistics:ConnexionswithRelatedSciences(idib.:6)

汉语: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它和毗邻科学的关系(同上:26)

这是(第二章的)标题。由于种种原因,这里出现的问题对比起来相对严重。“Aims”本是“目标”,“relatedsciences”翻译成“毗邻科学”,乍看起来,非常正确。可是,后面出现的学科,如:民族学、史前史、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学等,它们应为“毗邻学科”。此外,英文中的标点符号为“:”,中文中的符号是“;”。

(二)词组层面

英语:Ondefiningalanguage(idib.:8)

汉语:语言;它的定义(同上:28)

这是(第三章第一节的)标题,英文标题是介词词组,意思是“论定义语言”,中文的表述变成了两个分句,“语言”成了“定义”修饰语。

(三)句子层面

英语:Inordertoidentifywhatrolelinguisticstructureplayswithinthetotalityoflanguage,wemustconsidertheindividualactofspeechandtracewhattakesplaceinthespeechcircuit.(idib.:11)

汉语:要在整个言语活动中找出与语言相当的部分,必须仔细考察可以把言语循环重建出来的个人行为。(同上:32)

英文句的直译是:“为了分清语言结构在语言整体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必须考虑言语的个人行为和追溯语言循环所发生的一切。”在句法上,岑麒祥的译文和英文(直译)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

三、英语和汉语的专有词汇对比

对于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来说,英文版的语言学专有词汇太多,中文的译文也晦涩难懂。

(1)英语:Thelinkbetweensignalandsignificationisarbitrary.(ibid.:67)

汉语: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同上:102)

胡壮麟主编的教材《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中有关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这样描述的:“InSaussure’sview,languageisasystemofsigns,eachofwhichconsistsoftwoparts:SIGNIFIED(concept)andSIGNIFIER(soundimage).”(p.119)这样一来,人们通常把英语的“能指”表述为signifier,“所指”表述为signified,而不是相应的signal(指号)和signification.(指称)。(丁后银,2008:45)

(2)英语:...wherefactsofconciousnesswhichweshallcallconceptsareassociatedwithresponsibilityoflinguisitcsignsorsoundpatternsbymeansofwhichtheymaybeexpressed.(idib.:11-12)

汉语:……在这里,被称为概念的意识事实是跟用来表达它们的语言符号的表象或音响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上:32)

汉语里的“音响形象”常常被译为accousticimage或soundimage,Harris把音响形象表述为soundpatterns,体现了他对索绪尔所使用的概念的不同理解。

索绪尔所著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语言学方面的专有词汇很多,对于学生来说,读起来很费力。高名凯的中译本为学习和研究语言学提供了捷径。由于译文用词精干(缺乏描述),因此有时看起来很吃力。即使在同英文对比的情况下,有些内容仍需上网查询,方能理解一二。作为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以英文版的读本为准去理解《教程》是区别中英文两种版本的最佳途径。

(本文在构思、论证和写作过程中得到英语专业丁后银副教授的全面指点,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Ferdinand.DeSaussure.RoyHarris(trans).CourseinGeneralLin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刷馆,2001.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英文商标翻译;中文商标英译;功能对等;形式对等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国际贸易往来频繁,国内外商品大量涌入和涌出,作为其标记的英汉商标互译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富于影响力。一个成功的商标译名对开拓市场和创造企业财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拟从“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的角度来探讨英汉商标互译的方法及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原则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尤金奈达(EugeneANida)在其《翻译科学初探》一书中提出了“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等一系列翻译理论,在翻译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奈达强调译文与原文在效果上达到“对等”,即译文读者的理解与感受同原文读者的理解与感受基本一致。商标译文的功能在于使异地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同样的兴趣,引起其心理认同,激发其审美愉悦感而产生购买欲望。要达到这一目的,应按照奈达的翻译原则来指导英汉商标互译。

三、英文商标中译的方法

根据“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的标准,我们采用“音译法”、“意译法”、“意音结合法”和“创新法”来进行英文商标的中译。

(一)音译法

即在兼顾发音优美响亮及意义积极美好的同时,人们尽可能将商标的发音完整地搬入目的语中,这样有利于消费者联想起原商标名。如Omega-欧米加(表)、Sony-索尼(电器)、Nokia―诺基亚(手机)、Rolls-Royce-劳斯莱斯(汽车)、Ko-dak一柯达(胶卷)等,这些中译,虽然在汉语中毫无意义,却响亮好听,用字简单干脆,并且多用臆造词汇,看起来新颖独特,很吸引人的眼球。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对于一些音节较长的外国商标,在做中文翻译时,须压缩字数,尽量照顾汉语词汇双音化的特点。如Budweiser-百威(啤酒)、Colgate-高露洁(牙膏)、Gillette-吉列、Dove-多芬、等等。

(二)意译法

有些商标本身即是英文当中存在的单词,可以按本意直接翻译过来。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那些所含汉语意义明确,寓意优雅的英文商标。如BlueBird一蓝鸟(车)、Lark-云雀(香烟)、Apple-苹果(电脑)、Microsoft-微软(软件)、Crown-皇冠、Diamond一钻石等,都是词义美好,不失古朴典雅,又给人愉快想象和感觉的中译。

(三)意音结合法

即将意译法和音译法结合起来,这也是商标翻译中最常用的方法。由于此译法非常巧妙,凡采用此方法的,一般都比较成功,不过,它对译者的要求很高。如Cocaco|a-可口可乐,其通俗程度一目了然,意义美好联想丰富。MasterCard-万事达卡,英文的意思是“卡的主人”,而中文“万事达”则表示万事通达,不被任何事难倒。这就使人联想到“一卡在手,万事不愁”,让追求富贵吉祥的中国人求之不得,实在是精雕细琢的典范。此外还有Cannon一佳能(相机)、Pepsi-Cola-百事可乐(饮料)、Reebok-锐步(运动系列)、Tide-汰渍(洗涤用品)、Clean&Clear-可伶可俐、等等都是意音完美结合的例证。

(四)创新法

四、中文商标英译的方法

依据“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原则,总结出三条翻译处理方法。

(一)符合商标命名的根本宗旨

(二)兼顾外国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和审美心理

商标名称不仅要经受商标特点对商标翻译名称的约束,还要适应目的语消费者的民族心理、价值取向、、消费习俗等文化习惯和审美心态,这样才不会使商标名称的移植产生任何抗体。当商标名称所指的商品从原语国家或地区进入“风不同,俗相异”的异国他乡时,产生语言文化障碍和冲突的并不是商品自身,而是传递语言文化信息的商标符号,翻译中做恰当的修整和文化转换,使原文的形象效果可以在译文中以其他形象对应出现,使商标的隐喻形象达到等效传递,不失为商标文化的最佳移植。

(三)与世界接轨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音译和对译的传统翻译方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现代商标名称的翻译可以更灵活,不必以“忠实原文”为准则,而应注重译语的实际效果,尽可能使命名商标名称的英语符号与汉语商标名称产生同等的心理效应和效力,亦即最大限度地实现译语与原语的效能等值或语用等值。可以从名称意义对等、名称意义补偿及谐音寓意三方面考

虑:

名称对等部分包括传统的对译法,但其应用范围更宽泛,如“松鹤”喻指长寿,是汉语商标惯用名称,但对英语消费者来说,“Longevity”或“Longlive”更具同等心理效应。因此,名称与意义皆对等的商标可完全对译,否则可以其他形象对等出现。

名称意义补偿是指在揣摩和分析译语潜在消费者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译语语言的潜能和优势,对汉语商标名称的意义进行增加或补充。“雄山”是中国丝绸内衣的商标名称,其英语译名既不是“HeroHill”也不是“GreatHill”,而是在保留汉语商标名称基本意义基础上加了一个字母“O”,形成与“Hill”义近,与“Hello”形近的“Hillo”,这种组合形体在消费者心理增添了“远山的呼唤”等语义信息。

谐音寓意是指译语与原语商标名称音同或音近并携带原语商标名的语义信息。这种方法与其说是为产品的商标翻译,倒不如说在产品有商标名称前,商家已经将眼光投向国际市场,将具有美好象征意义的英语文辞与寓意极强的汉语紧密结合,为其产品策划出音义俱佳的名称。如Haier海尔,与higher谐音,象征着更高更好。Youngor雅戈尔,与younger谐音,象征着更年轻。Tide汰渍,既说明洗衣粉的泡沫丰富,又暗示这种洗衣粉是一种潮流和趋势。Whisper护舒宝,既有如耳语般的轻柔、细致的关怀,又指安全、舒适之宝。HISENSE海信,源自于highsense高度灵敏。Frestech新飞,源自于freshtechnology保鲜技术。

五、英文商标中译时应注意的问题

不管是运用哪种方法,“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原则都应该渗入到英标中译的方方面面。按照这两个原则,商标译名应做到“意美、音美、形美”。

(一)音美

是指译名发音响亮,节奏感强,乐感十足,朗朗上口,给人以听觉上的美的享受。如Vumon是一种抗癌药物,其化学名称为“鬼臼噻吩甙”,若取此中文译名,专业化较强,因而简洁地译为“威猛”,象征其药效。

(二)意美

意美是指译名应该具有意境美,实际上指的是文化内涵的美,是原文、译文二者之间文化异的跨越和消除。因此,英文商标的翻译需经过文化的同化、吸收、转移等过程成为切合中国大众风俗习惯,符合其消费心理的译名。首先,尽量采用吉祥喜庆的字眼。以b、f、l、h开头的音节都可以译成宝、福或富、利、喜等。如,Marlboro-万宝路、Wonderful-万德福等。其次,多用具有优美意蕴,符合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字词。如Whisper-护舒宝,照顾女性舒适安全地度过生理期,Safeguard一舒肤佳,保护和嫩滑你的皮肤,Tide-汰渍,帮你摆脱衣服上的污渍。

(三)形美

形美讲究商标译名简洁明了,朴实通俗,要求易读、易看、易懂,尽量采用美好的字眼,避免生僻难写,笔画繁琐的选词,这样才能易于被消费者接受,便于他们记忆。如,

“麦当劳”比“麦克唐纳德”更适合MedonMd's,而Budweiser译成“百威”就比译成“百德威瑟”简明干脆得多。其次,多用美好字眼,尤其是翻译女性用品的商标时。例如:Arche-雅倩、Pantene-潘婷、EsteeLander-雅丝兰黛、Hazehne-夏士莲、Channel-香奈儿、等等,都是好看好写,符合中国大众欣赏品味的译名。

六、中文商标英译时的常见问题

(一)汉语拼音化

目前国内许多译者往往简单地把汉语商标译成汉语拼音,商标汉语原文包含了许多美好的象征、含义、风俗和情感,可是,拼音替代的英语名称只具备符号功能,美好的寓意荡然无存,使活灵活现的商标变得索然无味,令英语本族语消费者根本欣赏不到这些商标的内涵。如:爱妻牌洗衣机给懂汉语的人以美好的印象,丈夫买回这个品牌的洗衣机,以表自己深爱自己的妻子,一心要免除妻子的洗衣劳苦;译成AiQiWashingMachine,却只给英语本族语者一个冷冰冰的符号,让人看后难以产生购买的欲望。

用汉语拼音音译商标还会恰巧造就出不良的英语词形,引起英语读者的误解。如:一种口红,商标叫“芳芳”,国人看到会与“花容月貌”、“香气袭人”等联系起来,可音译成汉语拼音“Fangfang”后,英文读者一定会生恐惧之感,因为fang恰好是一个英文单词,义指狗的长牙或蛇的毒牙,于是,他们想象的并不是一位涂了口红的少女,却是条张牙舞爪、毒汁四溅的恶狗或毒蛇,由于这一败笔,口红的销路可想而知。

(二)汉英对译

汉英对译是指用汉语对应的英语作为英文商标来使用,这种翻译方法看似忠实原文,实际忽略了文化背景的差异,最容易导致文化误读。一种出口干电池的商标叫“白象”,英译成“WhiteElephant”,应该说是百分之百地正确。殊不知awhiteelephant是条固定的英文短语,意为“沉重的负担”(aburdensomepossession)或“无用而累赘的东西”(useless)。

要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我们就应充分了解东西方文化内涵上存在的差异,避免拼音现象的发生。在英汉对译时摆脱文化误读现象,深入了解英语短语的用法及搭配原则。

七、结语

在当今经济发展飞速,商品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为了使商品成功并且快速地占领市场,商家在商品的命名及其品牌翻译方面下足了功夫。商标翻译不仅仅是译名的文体,还涉及到出口商品的形象及商业机会。一个商标的译文优劣有可能决定着带此商标的商品的国际命运。作为一门综合学科,中英文商标的命名及翻译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商标的命名和互译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朝着更加简洁、形象,更加注重内涵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著章,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2]贺川生,商标英语[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7

[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4]陈全明,论进口品商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J]中国科技翻译,1996(5)

[关键词]英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意义被动句

一、英语中习惯使用被动句

英语中的被动句比起汉语使用频率要大很多,在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的句子就是被动句,一般来说由“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也有少量“get/become+及物动词过去分词构成”而后者多用于口语中。在连淑能的《英汉对比研究》一书中,英语中使用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施事的原因

人们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使用主动句,但是当主动句的施事由于以下原因而不需要或不可能指明时,英语往往采用被动句。

2.句法的要求

英语重形合,注重句法结构和表达形式当主动式不便于表达时,出于造句的需要或修辞的考虑,往往采用被动式。

3.为了修辞的考虑

适当的使用被动句可以使表达方法灵活多变,避免句型单一,达到一定修辞效果。

4.文体的需要

文体的需要主要指在一些科技文体、新闻文体、公文文体和论述文体中,被动句的使用能够使内容更客观、直接、公正和正式。

二、汉语中被动意义的表达

1.汉语被动式的使用受到限制

在古代汉语中,被动式是用“为”字或者“为……所”结果来表示的,被动意义一般借助主动式来表达。到了近代,才有了“被字式”,“被”字是从“遭受”的意义演变来的。因此,“被字式”常被称为“不幸语态”,主要用以表达对主语而言是不如意或不期望的事。按照汉语的习惯,如果句中无须指出施事,主动意义与被动意义又不至发生混淆,一般就不用结构被动式,而用意义被动式。

2.汉语中的被动

汉语中除了使用“被”字,构成结构被动式外,还可以使用其他词表达被动,如“让”、“给”、“叫”、“挨”、“受”、“遭”、“蒙”,这些词也大多表达不如意或者不期望的事。

除了这些外,我们还常用“为……所”、“是……的”、“的……是”、“加以”和“把”字句,表达意义被动。

三、英汉被动句在中文翻译中的体现

被动与主动的逻辑关系而言,汉英并无差异。最根本的差异在表现手段以及更深层的思维方式问题:汉语是用词汇化手段来表示被动性,这时汉语语法的本体性特征。

下面以王科一翻译的《傲慢与偏见》前十章为例,对英语多用被动,汉语多用主动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被动结构共170个,习惯用法49个,其中有“betreated”2个、“bedelighted”5个、“bedetermined”3个、“bediscontented”2个、“beacquaintedwith”3个、“beobligedto”6个、“bereserved”1个、“bedisappointed”1个、“beamused”2个、“bereceived”1个、“berecovered”1个、“bemistaken”1个、“besatisfied”3个、“besurprised”2个、“bedeserved”1个、“beaccomplished”4个、“bevexed”2个、“bediposed”1个、“beconvinced”4个、“beguarded”1个、“beannoyed”1个、“beengaged”1个、“begrived”1个,前十章中使用被动句共121个。

王科一的汉译中,带明显被动结构的句子4个,占全部英语被动句汉译的3.3%,其他意义被动句19个,占全部英语被动句汉译的15.7%,而英语被动句汉译成主动句一共98个,占全部英语被动句汉译的81%,英文中使用被动句的频率比中文大出很多,英文被动句汉译时,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处置式

“把”、“将”在词性上属于介词,因为它总是引出一个句词作为它的宾语,因此具有介词的句法功能。这时它所构成了动词的所谓“处置式”。

Heisconsideredastherightfulpropertyofsomeoneorotheroftheirdaughters.(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做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

2.显性被动式

显性被动的结构手段是利用“被”、“叫”、“让”、“给”、“受”、“使”这类词作谓语动词构成句子。

…itwouldbequiteamisfortunetobelikedbyhim.(被他看上才叫倒霉呢。)

3.半隐形被动式

“半隐形被动式”指几个可能是由被动位于转换而来的句结构。如“是……的”。

…acircumstancemoredeeplyimpressedontheirmemoriesthanthattheirbrother’sfortuneandtheirownhadbeenacquiredbytrade.(可是却几乎忘了他们兄弟的财产以及他们自己的财产都是做生意赚来的。)

4.完全隐形被动――主动式

(1)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

NetherfieldParkisletatlast.(尼日斐花园终于租出去了。)

――原句主语仍作主语,省译“被”字。

这种译法形式上与被动句没有区别,但实际上主语和谓语是逻辑上的动宾关系,而不是主谓关系。这种寓被动意义于主动形式的句子是汉语的一种表达习惯。

(2)原句中动作的发出者提前

Iwasverymuchfaltteredbyhisaskingmetodanceasecondtime.(他第二次又来请我跳舞,我真高兴死了。)

(3)增加逻辑主语

Shewillbetakengoodcare.(人家自会把她伺候得好好的。)

这种译法仍然是把原句的主语译成宾语,只是原句没有施动者,这时,我们适当加上“人们”、“人家”、“有人”等词作主语。

(4)将英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汉语中有些句子可以不带主语,因此,当无需说出行为主体时,可将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Mymother’spuroisewillbeanswered.(就如了妈妈的愿了。)

我们在翻译英文作品的过程中,要善于把英文被动句转换为中文习惯的句式,比如意义被动句,无主句和主语省略句。但是,具体什么情况下,用哪种方法来翻译英文的被动句,这应该和我们的中文修养以及积累有关。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英文的句式结构,有坚实的英语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中文语言文字功底,这有这样,才能在翻译英文作品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社科著作翻译

一、功能对等理论内涵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A.Nida)在其著作《翻译科学初探》中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动态对等是“与原文最自然的贴切”(Nida.2004),注重读者反应,以最贴切的自然语言再现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程度一致。同时,奈达指出:“所谓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再现源语的信息”(谭载喜,1984:10)。奈达后来用功能对等代替动态对等,但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功能对等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强调翻译不是原文的字面意义和语序,而是原文的思想和目的,不仅是语义的对等还包括风格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因此,要求译文读者对译文与原文读者对原出的反应基本一致。这也是功能对等理论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

二、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实例翻译

总结

社科著作文本翻译既要准确再现原文信息,也要注重读者的感受,这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一致的。译者应结合翻译实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力求原文与译文对等。

[1]黄忠廉等.翻译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介词在英语中的重要地位,但介词的种类繁多,用法复杂,一个介词还往往有多种意义,本文将从介词具有动词的的特点,介词的构成等几个方面,剖析其用法,希望能为英语学习者熟练掌握其用法有益。

一、英语介词的双重作用

由于英语使用名词—尤其是由动词转化过来的名词—的机会较多,而名词与名词之间常常需要介词连接,故英语中使用介词的现象比比皆是。据美国着名语言学家Curme统计,英语介词有280个之多,英语的介词构成分为四类,包括简单介词(如in,at,toby,等)、合成介词(如onto,outside,without等)、双重介词(如alongby,inbetween等)以及成语介词(如apartfrom,infrontof,onbehalfof等。其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是简单介词at,by,in,for,of,on,to,from和with。据有的学者统计,这9个介词的使用率占所有介词的92%。与英语相比,现代汉语中介词的数量不多,只有约30个,且多数是从动词转变而来的。很多介词具有动词和介词的双重作用,而动词的特点又更突出一些。因此,在英译汉时碰到介词短语的翻译往往要将介词翻译成汉语里的动词。

二、英语介词在翻译中的实际应用

(一)介词在英文的灵活性

余光中曾说:介词在英文里的用途远比在中文里重要,简直成了英文的剂。英文的不及物动词加上介词,往往变成了及物动词,例如lookafter,takein皆是。介词片语(prepositionalphrase)可当作形容词或助词使用,例如afriendinneed,saidinearnest,所以英文简直离不了介词。中文则不然,“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两个片语不用一个介词,换了英文,非用不可。”因此,在英译汉时碰到介词短语的翻译往往要将介词翻译成汉语里的动词。

(二)介词在英文中实用性

1.英语中表示地点、方位或有动态延伸意义的介词可以用来表示汉语中的动作、行为,说明在该地点的动作或状态特征

我们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上学。Ourchildrenareatthesameschool.

我非常了解他,因为我们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Iknowhimquitewell,forweareinthesameoffice.我发现他在图书馆里看书。Ifoundhimathisbooksinthelibrary.

Heisservinglifesentencesforthemurder.他杀了人,被判死刑。

2.英文中起定语或状语作用的介词短语表达汉语中的动词含义。从语义角度上说,我们可以把介词后面的名词看成是介词的宾语,从而体现介词的动态含义

I’veneversetgreatstorebytheringonmyfinger,northenecklaceroundmyneck,northerefrigeratorandthecolorTVsetinmyhome.

对于我手上戴的戒指,颈上挂的项链乃至于家里摆设的冰箱、彩电,我从来都不怎么重视。

Sincewearethroughwiththecustomsformalities,shallwegotothehotel现在办完了海关手续,我们去旅馆吧

Throughtheforest,theyfoundthesmallvillage.穿过森林,他们找到了那个小村庄。

Whataretheyafter,fameorposition他们在追求什么,名誉还是地位

3.英语动词+表示目的、方向的词短语常用来表达汉语连动式结构

他邀请我去他家吃午饭。Heinvitedmetohishouseforlunch.

我们热烈欢迎你们参加这次会议。Wewarmlywelcomeyoutothemeeting.

下了班老张骑上自行车直奔菜市场。LaoZhanghurriedtothemarketbybikeafterwork.

4.be+具有比较含义的介词结构,常用来充当汉语中的谓语结构或其他动词结构,表达比较的含义

数学比班上其他同学学得好。Iamabovetherestoftheclassinmathematics.

这我理解不了。Itisbeyondme.

我智力比不上他。Iambelowhiminintelligence.

和他争论简直有辱我们的身份。It’sbeneathustoarguewiththisuglydirtydevil.

加拿大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CanadaisChina’ssecondlargesttradingpartner,nextonlytotheUS.

他无权签合同.Itisbeyondhispowertosignthecontract.

5.be+介词固定词组可表示汉语动词结构,充当谓语动词

Dorothy’sclothesarealwaysingoodtaste.多罗西的穿着总是很有品味。

注意恶狗伤人!Beonguardagainstdogs!

我们是黔驴技穷了。Weareattheendofwit.

6.with(without)+宾语+宾语补足语,可进行状态描写

Heremainedsilentwithhisheaddownallthetime.他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

Livingwithoutanaimislikesailingwithoutacompass.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海没有指南.

Themasterwaswalkingupanddowntheroom,withtheironrulerunderhisarmandabook,inhishand.老师胳膊下夹一个铁戒尺,手里拿着书,在教室里踱来踱去。

三、灵活应用英语介词对翻译的重要意义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而且还是一门技能,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英语介词的特点、构成,搭配用法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翻译技巧和写作水平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准确地理解英语介词,更加熟练地使用英语介词,能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翻译能力。所以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应把英语语法课中的介词作为教学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爱民,刘宁.英语介词“By”的用法研究(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11)

关键词:汉语成语超额翻译欠额翻译

汉语成语是汉语民族在劳动实践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经过千锤百炼而提炼、总结出来的思想结晶和语言精华,是中华民族历史,社会和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对文化的传承、记载和反映。汉语成语一般结构严谨、形式简练、含义精辟、形象生动,具有完整性和固定性的特点。完整性是指成语的含义并不是各个词义的简单叠加,而且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可分割,不能被孤立地分开、截取使用,因此我们在使用成语的时候不能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固定性是指成语的形式和结构都是固定的,不能被更改、替换,即使是同义词替换也不行。另一方面,由于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因此成语折射出汉语民族所特有的历史地域、民俗典故、宗教心理、价值观念等文化信息,使成语本身蕴涵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翻译汉语成语的过程中要想准确完整地传达出原文的文化内涵几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这样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便成了汉语成语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拟从语义信息和文化背景的角度,探讨汉语成语翻译过程中的理解表达及超额欠额现象。

二、汉语成语翻译中的超额和欠额现象

超额翻译(over-loadedtranslation)通常是指译文承载的信息量大于原文的信息量,增加了原文没有的内容;而欠额翻译(under-loadedtranslation)指译文承载的信息量少于原文的信息量,即译文没有完全、充分地传达原文内容。这种信息的超出或缺失在汉语成语翻译过程中普遍存在,因为许多成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内涵、民族色彩,文化上的差异在所难免地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可能超出或丢失某些东西,造成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

1.语义信息的超译和欠译

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Leech将意义划分为七种不同的类型,除了表示逻辑、认知和外延的理性意义,作为语序、强调手段的主题意义和表达说话人态度的情感意义之外,Leech还区分了和语言运用社会环境有关的社会意义,以及与其它语言成分共现时所产生的内涵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这些意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在翻译中很难把握,通常是造成超译或欠译的原因,如成语“望子成龙”,一般意译成holdhighhopesforone’schild,但汉语中“龙”的意义就没有充分表达出来。因为龙在中西文化中代表两种完全相反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象征着吉祥,汉语中与“龙”有关的成语一般都含褒义,如“龙马精神”、“龙凤呈祥”、“乘龙快婿”、“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而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却是一种长着翅膀口中喷火的动物,令人感到恐怖,通常代表邪恶。因此在这里,我们没法将这个“龙”转译成dragon,造成反映意义的欠译。

又如成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Manproposes,Goddisposes.),但其实这里汉语中的“天”和英文中的“God”是不能等同的:“天”指中国人信奉的天神,有时候又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泛指万物的主宰者,并不指哪一个具体的神仙;而“God”是基督教中的上帝――世界唯一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和“天”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译文“Manproposes,Goddisposes.”里,一方面丢掉了中文“天”的含义,造成欠译,另一方面又增加了西方基督教文明里God的内涵,造成超译。

“世外桃源”(Shangri-la)也是如此,Shangri-la一词源出JamesHolton小说LostHorizon中假想的喜马拉雅山山谷名,那是一个偏僻怡人的理想乐园;而“世外桃源”则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与世隔绝、不受战祸的安乐美好之地。因此将“世外桃源”翻译成Shangri-la,造成其源语内涵意义欠译的同时,也导致译语内涵意义的超译。

再如成语“红运当头”(haveaspateofgoodluck),中华民族崇尚红色,用红色象征喜庆、欢乐和吉祥。因此,包含“红”字的词语一般都有繁荣昌盛、受欢迎之意,如“红得发紫”、“红极一时”、“红光满面”等,而英文red却不具备此意,所以在翻译时也只好采取意译的方式,形成欠译。

另外还有许多其它的例子如“鱼米之乡”(alandofmilkandhoney)、“未雨绸缪”(castananchortowindward)、“害群之马”(blacksheep)、“掌上明珠”(theappleofsomebody’seye)、“守口如瓶”(ascloseasanoyster)、“繁文缛节”(redtape)等,都由于词语内涵意义、社会意义、反映意义或搭配意义的不同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超译与欠译。

2.文化背景的超译和欠译

英国人类文化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种复杂的集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其在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是一个包含广泛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自身独特的文化渊源,尤其是汉语成语,要想在翻译时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如实地、恰到好处地传译出来,绝非易事,欠额或超额翻译在所难免。

比如成语“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天运》,说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人东施看见了,觉得姿态很美,也学着她的样子,却丑得可怕。所以“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因此,不管是将其意译成imitateawkwardly,还是TungShihimitatingHsiShih(杨宪益译),无疑都会要么丢失原文背后的文化典故,要么使译文晦涩难懂。而如果采取地道的英文表达法,将其全部道来:Zhungzi’sstoryofthebeautifulXiShi’suglyneighbor,whoseendeavorstoimitatethehideousthatpeopleranfromherinterror.(DavidHawkes译),则又如讲述一段故事,损坏了“东施效颦”作为汉语四字成语的结构特点和概括力,是典型的欠额翻译。

“名落孙山”(fallbehindSunShan――failinanexamoracompetition)也是如此,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范公《过庭录》:宋朝孙山考了末一名回家,有人向他打听自己儿子考中没有,孙山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婉言应考不中。fallbehindSunShan――failinanexamoracompetition是采取直译加注的方式,但在源语的风格、文化背景和民族色彩方面都有所欠缺。一些包含有典故的成语如“三顾茅庐”(makethreecallsatthethatchedcottage――repeatedlyrequestsb.totakeuparesponsiblepost);“叶公好龙”(LordYeprofessedtolovedragons;professedloveofwhatonereallyfears);“退避三舍”(givewaytosb.toavoidaconflict);“请君入瓮”(makeapersonsufferfromhisownscheme),“愚公移山”(thedeterminationtowinvictoryandthecouragetosurmounteverydifficulty);“塞翁失马,焉知非福”(Misfortunemaybeanactualblessing.);邯郸学步(learntheHandanwalk――losetheabilityonealreadyhasintryingtoacquireanewtrick;attempttowalklikeaswan)等,它们都存在同样的欠额翻译情况。

还有一些成语采取归化的译法,就是以译入语的文化为归宿,尽量依照译入语的文化习惯来处理汉语成语的翻译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比如“致命要害”(Achilles’heel),“画蛇添足”(tocarrycoalstoNewcastle),“说曹操,曹操到”(talkofthedevilandhecomes),“足智多谋”(aswiseasSolomon),“不辞而别”(takeaFrenchleave)等都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其优点在于以英文中现成的形象和比喻来转达汉语成语中相同或相似的喻义,通顺简练易懂,但它们都存在欠额与超额同时并存的现象:欠缺的是源语的文化背景,超出的是译入语的文化背景。

三、结语

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的汉语成语恰到好处地翻译为英语绝非易事,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欠译或超译现象。综上所述,为了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传达成语及词汇本身概念之外各种不同的联想意义,译者首先应充分理解成语的内涵,尤其是文化内涵,其次通过大量翻译练习和实践,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根据不同情境、具体的上下文及读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再现原文的风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原文的忠实,同时也增强译文的表现力。

[1]EugeneA.Nida.LanguageandCulture――Contextsin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杰弗里利奇.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词汇方面—出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在这一方面,由于中外之间存在很多文化差异,使得汉语和英语在互相翻译过程中没有互相对应的词语,这就造成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出现在翻译里。人们总是会通过译借、音译、语义再生等方法创造新的词语,来弥补汉英语言之间一些词汇的缺失。如汉语“中国功夫”译为“ChineseKungFu”,“中国香港”译为“ChineseHongKong”,“四书五经”译为“ThefourbooksandtheFivethrough”,等等,这是中国特色式英语与其他地方英语(美式英语、澳式英语等)不同的地方。相互之间创造新的词语,以便于交流和协调。

2.句式方面—特殊句式难以表述。汉语有许多特殊的句式,用英语翻译有一定困难,甚至会偏离句子原意,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翻译成英文就成了“Thesunbeyondthemountainsglows,theYellowRiverseawardsflows(太阳在山后落下,黄河随后流入海中),失去了诗句原本存在的艺术性。再比如,“我们的感情覆水难收”翻译过来就是“Cryingoverthesplitwaterisnouseforourlove”,很难再从英文句子中找到原话的意境。

二、经贸英语中的中国特色式翻译研究

1.汉英直译。直译是指将汉语中的表层意思直接翻译成英语(反之亦然),一般处理没有文化或意识色彩的中性词。汉语中的一些术语、名词,在国外也有相同的概念或表现方式,而一些在中国存在的特定的名词或概念,在西方虽然没有相同的概念,但在中西两者之间有着比较明确的相对应的关系,有着比较相近的规律,相互之间可以转换。这需要翻译人员具备较高的灵活性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一些相通的规律,就可以实现同一概念两种语言的直接转化。这些词在翻译时只需要找到对应词就可以了。如“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基于自愿平等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翻译成英文就是“PartyAandPartyBthroughfullconsultation,voluntaryequalityandhonestyandcreditprinciplebasedon”。

关键词:标识语;英译;翻译原则

一、标识语英译错误案例分析

1.汉语拼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借鉴我国首部地方标准——北京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中国人名、地名专名、公交站名中的地名专名和通名采用汉语拼音标注;地名通名通常采用英文直接翻译,如:街、大街译为Street(St);小街、巷一般情况下译为Alley;路译为Road(Rd)。但三亚的一些标识语却存在汉语拼音和英文直译混淆使用的现象。

例1:三亚市一处道路指示牌上把“鹿回头公园”译成“Theroadturnsheadthepark”。“鹿回头”作为地名专名需采用汉语拼音标注,故正确的翻译应为“LUHUITOUPark”。

例2:三亚市区一路牌把“解放路”译为“JiefangLu”。按照国际惯例,地名通名通常采用英文直译。故此处应改为“JIEFANGRoad”。

2.拼写错误。英译标识语不仅要符合国际惯例,而且应该遵循准确性原则,严禁出现英文单词拼写错误等。例如:三亚市某菜市场内将指示牌“水果区”翻译成“Dfuitarea”;“淡水鱼”译成“Fleshwaterfish”。这显然是由人为疏忽导致的低级拼写错误,应改为“fruit”和“freshwaterfish”。

3.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是指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翻译,即一味按照字面含义和句子结构生搬硬套。译者对原意的错误理解将导致标识语无法实现其信息传递功能,造成误解。例如:三亚某宾馆洗手间的“小心滑倒”译成了“SlipCarefully”。译文偏离原意,完全没有起到警示客人“地面很滑,小心摔倒”这一作用。应改为“Caution!WetFloor”或“Caution!Slippery”等。

二、标识语翻译原则

公共标识语对受众的社会行为起着指示、提示、限制和强制的作用(吴小忠,2010)。指示性标识语的目的是为交际对象提供信息服务。提示性标识语可以起到提示或告知作用。

限制性标识语则有限制、约束交际对象行为的功能。强制性标识语更倾向于以强制的方式来发出命令。

基于以上社会功能,公共标识语的英译必须遵循以交际对象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到中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及两国的文化差异。掌握标识语的翻译原则将有助于标识语实现其社会功能并促进公共标识语英译规范的建设。

1.准确性原则。标识语的英文译写应当符合英语规范和国际惯例。应当根据使用环境,选用符合中文内涵的英文词语。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词语的中文,应对所指事物或概念进行分析,参照英语国家对同类事物或概念的指称用语,根据国际通用译法,选择使用相应的词语。如:道观DaoistTemple。英语中有多个对应词语的中文,应对所指事物或概念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根据英语的使用习惯选择最能贴切表达该事物或概念的词语。如:“通道”在表达“地面通道”时,译作Passage,表达“地下通道”时,译作Underpass。

2.通俗性原则。标识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根本的社会功能是向受众传达必要的、有用的信息。因此标识语的翻译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相对于只解释原文的含义,更应该注重文本的语境意义,以通顺易解的文字向交际对象传递信息,使公示语的翻译达到理想效果。

3.文化对等原则。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仅保证语义对等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坚持文化对等原则。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及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标识语的翻译不仅要保持源语言中的信息,而且要顾及文化差异。为使交际双方沟通顺畅,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约定俗称的语篇规律。缺乏必要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必然会导致交际对象的误解,从而无法实现公共标识语的社会功能。

公共标识语的翻译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国际化程度及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尤其对国际化旅游城市而言,其翻译水平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及文化交流程度的提升。国内的公共标识语翻译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不符合国际惯例;不遵守英语语言习惯和缺乏跨文化意识等。因此,只有了解公共标识语的社会功能并遵守其翻译原则,才能真正发挥其促进国际化建设进程的积极作用。

[1]Austin,J.L.HowtoDoThingswithWords.U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62.

[2]李玉良,于巧峰.汉语标识语的英译原则[J].上海翻译,2008(1).

【关键词】译文西化汉语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翻译作为国与国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译文西化现象在所难免。本文探讨译文西化与汉语规范化。

一、译文西化的表现形式

译文西化亦称欧化译文,指译自外文(特别是英文)的汉语受外文的影响或采用外文的表达方法。译文西化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无节制地延长汉语句子。这是人们在翻译中模仿印欧语句子的结果。译者最初的动机可能是图方便图省事,因为顺着译比理解原文后再按汉语的习惯去写要容易得多。但“食洋不化”,模仿外文结构,久而久之,渐成风气,损害汉语的传统。

(二)滥用代名词、连词、介系词。在现代汉语中,代名词做受词时常常省去,但在英文里却被保留。如果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仍然保留这些代名词,那就变成西化句。

(三)不恰当地使用插入语。插入语本是西方语言的特色。在英语里,插入语是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这种插入语与汉语的习惯很不符,因此,最初模仿是很少的。可以说是一种“变质的欧化”,但现在在汉语里也变得司空见惯了。

(四)广泛使用汉语被动语态。被动语态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在某些文体中,使用被动语态几乎成了一种表达习惯。但在汉语里,“被字式”曾被称为“不幸语态”,主要用于表达对主语而言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自从西方语法进入以后,其使用的范围日益扩大,但大多数被动意义不用“被字式”,而用主动式。如果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过多地使用被动句,同样也会陷入西化的阴影中。

二、译文西化的原因

(一)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一百多年来,科技方面的新发明基本上都是在欧美产生的,如engine(引擎)和motor(马达)。互联网的横空出世,一举解决了“全球一体化”的时空束缚,使人类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几个世纪以来,英美政治经济相继在世界占主导地位,加上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几乎成了“美国化”,英语自然成了全球通用的语言,因此英语也就大量的进入汉语语言系统,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维。

(二)文化交流的失衡。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和采纳不可忽视。同时,在任何形式的文化交流中,各文化之间的参与都不是平等的。由于经济发展的强大失衡而造成的文化失衡,使得强势文化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取得优势,成为语言的“借源”。弱势文化则可能失去自身特色,甚至可能被同化。

(三)心理意识的作用。社会心理、价值取向属文化的深层结构。进入网络时代的人们,所崇尚的生活更快更新,通过与外国人直接接触或借助媒体,对外来知识了解得越来越多,他们产生了求新、求异、求变心理,体现在语言方面则是简单实用,甚至直接将英语拿来使用。

(四)国民英文素质的不断提高。国民对英文的接触、了解越来越多,素质不断提高,其表象的方式甚至思考的方式不免渐受英文意识的影响。这一点,在高级知识分子之间比较显著。例如,我们可以听到这样的句子,“给一个演讲”、“谢谢你们的来”等,这些都是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的词语。

(五)媒体的负面作用。现代人离不开报纸和电视。分秒必争的新闻,尤其是必须从速处理的外电译稿,在文字上自然无暇仔细推敲。自从电视流行以来,大众和外面的接触,不再限于报纸。读者变成了观众或者“观听众”,和文字的接触,更是疏远了一层。古人要面对文字,才能享受小说或传奇之趣,今人只需面对电视,故事自然会展现眼底,文字不再为功。汉语文字功底薄弱,自然更容易受外来词语的影响。

(六)民初之中文式微。民初以来,西方文化借英文及翻译大量输入,却正值中国文化趋于式微,文言的生命已经僵化,白话犹在牙牙学语的稚龄,力气不足,遂有消化不良的现象。可以这样说,梵文对中文的影响似乎至于词汇,英文对中文的影响已经渗入文化。

(七)汉语灵活表达的特点。王力曾指出: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所谓“人治”,就是句子比较不受形式的约束,是一种“无逻辑、无语法这些基本特点”的灵活的语言。汉语本来就是一种非形态语言。语素的随意碰撞和黏合,可以组成丰富的语汇;词组的随意堆叠和包孕,可以形成千变万化的句子格局。汉语这种富有弹性的组织功能,为主体意识的驰骋与意象的组合提供了充分的余地,但也因而容易受到其他语言的侵扰。

三、译文西化对汉语的影响

四、汉语的规范化使用

综上所述,我们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规范化的汉语。

(一)规范大众传媒的导向功能。随着电脑的普及,及博客、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和网络语言的出现,群众语言生活走向平民化、走向多元化,汉语词汇讹化严重。为了保证汉语的规范使用,笔者认为,广播、电影、电视等应严格语法规范化标准,避免使用未经规范的语法句式,率先垂范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对网络语言应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应及时规范汉语的使用。加强青少年汉语学习,不能让毫无章法的“洋泾浜汉语”取代优美的母语。青少年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欧化汉语泛滥的环境里,他们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强,在大面积学习英语和双语的情况下,他们的英语素质不断提高,接触中文的机会在减少,这会逐渐形成“洋泾浜汉语”。为了保证汉语的规范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有关部门有必要大力推广规范化汉语,特别应夯实年轻一代的汉语功底。

(四)应敢于突破。汉语要发展,要规范化,就必须适应社会现代化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汉语应敢于突破。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小篆,这都是突破和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汉语应在和计算机的结合上取得突破。

有人担心,译文西化会对汉语的纯洁性带来严峻的挑战。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在英语的围困下,翻译腔盛行,必将或多或少地破坏汉语的语言特征,影响汉语的纯洁性。但事实上,我们应抱着对语言发展负责的态度对待译文西化带来的汉语纯洁性问题。一个新的词语,一种新的语言现象,不论素雅,在易懂、简洁、必需的原则下,符合汉语的个性和使用习惯,有利于交流,就应将其保留,这是语言发展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骆卫星.论外来语对现代汉语的冲击[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2)

[3]彭炫.“欧化”与翻译——读王力先生《欧化的语法》有感[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王力.中国语法学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5

[5]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6]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THE END
1.mouth是什么意思,mouth怎么读,mouth翻译为:口;出入口;传闻mouth mouth是什么意思,mouth怎么读语音: 英音[ma?θ] 美音[ma?θ] mouth 基本解释 n.口;出入口;传闻 vt.装腔作势地说;喃喃地说,心不在焉地说,言不由衷地说 vi.装腔作势说话 所属分类: CET4TEM4考 研TOEFLCET6 使用频率: 星级词汇:https://fy.tingclass.net/w/mouth_
2.mouth的现在分词怎么变化mouth的中文翻译 英语单词mouth有以下两种词性: 1、mouth用作名词时,基本意思是“嘴,口”,引申也可指“入口,开口”,还可作“需要供养的人”解。 2、mouth用作动词的意思是“不出声地说,言不由衷地说”。 mouth怎么读 英音发音音标:[ma?θ , ma?e] ...https://m.xhwx100.com/article/10686.html
3.两只眼睛英语的读法沪江英语3.眼睛,鼻子,嘴,用英语怎么读 眼睛,鼻子,嘴的英文:eyes, nose, mouth eyes 读法 英 [a?z] 美 [a?z] nose 读法 英 [nz] 美 [no?z] mouth 读法 英 [ma?θ] 美 [ma?θ] 短语 1、catch one's eye 引起注意 2、close one's eyes 闭上眼睛 3、cry one's eyes out 哭肿眼睛,痛哭流涕...http://m.hujiang.com/en/p1383758
4.2016高考英语核心考点轻松阅读:词类高考复习指南高考英语university中的u读作 [ju],European中的eu读作[ju ],皆以半元音[j]开始,故其前应用a,而不用an。 (1)表示所属的类别 这种用法表示人或事物的身份、性质等,此时的a可以不译出。 My father is a manager and my mother is a doctor. 我爸爸是经理,我妈妈是医生。 (2)表示泛指的某人、某物 ...https://yy.chazidian.com/show-221262/
5.put是什么意思put怎么读put英译汉put是什么意思、put怎么读 put汉语翻译 vt. 放, 摆, 安置, 移动, 发射, 投掷, 写上, 表达, 使从事, 使受到, 驱使, 赋予 vi. 出发, 航行, 发芽 n. 掷, 股票出售权, 笨蛋 a. 固定不动的 【计】 发送文件 【经】 期货买卖, 卖方选择权; 放 ...https://www.dancihu.com/yinghan/p/put324345.htm
6.噱的意思噱组词噱字组词怎么读读音拼音是什么?摆噱头(耍花招) 〖funny〗∶滑稽 很噱头 相关词语、组词(噱组词、噱字组词、噱怎么组词): 噱头笑噱发噱 《新华字典》下载网址:http://www.hydcd.com/softdown.htm 更多内容请查看【汉语大辞典】。关于噱怎么读、噱字怎么读,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谢谢!http://www.hydcd.com/zidian/hz/5998.htm
7.常用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be是;he他;she她;me我;we我们; these这些;Chinese汉语; 2.[e] e在闭音节中: bed 床; red红色的; leg腿; spell拼写; hen母鸡; then那么; when什么时候; pen钢笔; ten十; dress女裙; let让; 3.[i?] ere组合; here这儿 4. [] ere组合 ...https://www.meipian.cn/2yt39r4g
1.《探索fine”之音与mouth”发音新探索》作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时,fine可以表示转晴、变纯、澄清等意思,也有使精细、精炼的含义。当需要罚款时也可以使用fine这个词汇。关于fine的读音,英式为[fa?n],美式为[fa?n]。在句子中,fine可以作为定语或表语使用。它还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分别是finer和finest。当fine表示天气好时,通常会用it作为主语...http://m.nuomici.cn/C021FD337329.html
2.here怎么读英语(here怎么读)专题5、发音:英 [h(r)]、美 [hr]含义:adv. 这里;这时;在这点上。n. 这里。int. 嘿;喂(用于引起注意)用法 here主要表示空间位置“这里”,与静态动词连用时意为“在这里”,与动态动词连用时意为“向这里”“到这里”。 Here怎么读 1、here的读音:[h(r)]。清辅音/h/的发音方法:1)张开嘴巴,让气流自由逸出...http://www.yuntuisong.com/zhuanti/52104.html
3.初一仁爱版英语作文范文(汇总19篇)在英语中如何拼写中国人的姓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做规定“一律按汉语拼音的写法。姓和名分开,姓在前,名在后”。现举例说明: (1)如果是单姓,名又是单字,则姓与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字母用小写。如:LiLei李雷。 (2)如果是单姓,名是双字,则姓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名的双字合在一起...https://www.77cxw.com/fl/1454486.html
4.怎样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精选6篇)生写的能力,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不论是任初中课或高中课),都坚持每周用一 课时让学生默写单词,要求 学生根据汉语解释,写出词的拼写形式,词类,音 标。当堂同桌交换批改,教师抽查,记入平时成绩,半期与 家长见面。要求默 写正确率达到96%,对默写错了的,要立即订正5遍。从初中第一册开始,逐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q0pt1.html
5.cottonmouth是什么意思cottonmouth怎么读查字典(chazidian.com.cn)在线英汉词典为您提供:cottonmouth是什么意思,cottonmouth怎么读,关于cottonmouth的例句,关于cottonmouth的谚语,关于cottonmouth的名言,cottonmouth的同义词,cottonmouth的反义词等信息。http://www.hanyucidian.cn/w/cottonmouth
6.有声用英语怎么说有声用英语怎么读?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学习英语的人来说。在本小节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正确地用英语表达“有声”这个概念。 1. 什么是“有声” 在汉语中,“有声”一词可以指代多种含义,比如说音响、声音、发音等。但在英语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些含义。比如说: ...https://www.68jy.net/zixun/mszhishi/193208.html
7.八年级英语说课稿(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英语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英语说课稿 1 各位评委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目标八年级英语教材上册Unit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https://www.fwsir.com/ziliao/html/ziliao_20151105104443_318267.html
8.喃喃怎么读,喃喃什么意思,喃喃造句,喃喃解释,汉语词典辞典修订版状声词:(1)形容低声说话的声音,如:「喃喃细语」。元.杨讷《西游记.第一三出》:「吃得醉薰酣,语喃喃。」(2)形容读书的声音。《全唐诗.卷八零六.寒山诗》:「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 英语mumblemurmuringmouthgrumblingmurmurousa murmur of thanksmutter to oneselfbabble on and on ...https://chaxun.study163.com/ciyukBW1d2k3gp/
9.英语词汇的记忆策略12篇(全文)根据英语单词的汉语谐音进行联想记忆,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汉语词汇,这是有效的记忆方法之一。那些通过音译过来的英语单词自言不用说是很容易记住的,比如:coffee(咖啡),sofa(沙发),chocolate(巧克力),lemon(柠檬),mango(芒果),lichi(荔枝)等。此外,如:vase(袜子),tongue(烫),toe(脚趾头),knee(你),pea(屁)等。当...https://www.99xueshu.com/w/ikeyhf5t3ro8.html
10.bored怎么读悲伤的Unit3watch—watched看wash—washed洗clean—cleaned打扫play—played玩visit—visited看看do—didlastweekend上一个周末go—went往gotoapark—wenttoapark往公园goswimming—wentswimming往游泳gofishing—wentfishing往钓鱼read—read读gohiking—wenthiking往远足Unit4leranChinese—learnedChinese学汉语singanddance—sang...https://www.qhi-logistics.com/a/news/NEWS/112273.html
11.像拼音怎么写3. 拼音怎么写读 呵 『呵』 拼音:he 部首:口 笔画:8 读法:ā,ɑ,hā,hē,kē, 笔顺25112512 五笔编码ksk kskg 以上是呵字的读音、笔画等简单信息,下面是呵的意思在字典中的详细解释。 ◎ 详细解释 呵 hā 【动】 弯〖下〗〖bend;stoop〗 https://www.xuexi88.com/zhishi/217076.html
12.咼是什么意思咼的拼音咼怎么读汉语字典《淮南子·說山訓》咼氏之璧。 又《正字通》音戈。姓也。南唐咼拯,宋咼輔,明咼文光。 「咼」字说文解字 《卷二》《口部》 ·咼 口戾不正也。从口冎聲。苦媧切 【咼】字的英语单词 chat, jaw, gossip, talk; mouth 咼怎么读 咼是什么意思 咼的解释...https://www.zidianwang.cn/zidian/54BC.html
13.小学生学习英语学习nose,hand,face,mouth等身体部位的单词的时候,我就和他玩指鼻子指眼的游戏,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孩子愿意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四、坚持天天学习 除了复习预习的内容以外,教会孩子26个字母以后,坚持让孩子每天拼读5—10个单词,一是练习26个字母的认读,一个是练习单词,温故而知新嘛。天天听英语,我买...https://www.ruiwen.com/ziliao/english/7294366.html
14.小学英语单词(合集15篇)4.难以读准单词,且受汉语拼音干扰。 五、思考与对策 (一)、通过调查分析小学英语单词记忆难的原因: 1.缺乏对单词记忆的正确态度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好玩,有部分学生平时很少花时间用在英语单词的复习上,没有及时巩固,遗忘性很大,不到一个月就忘得一干二净。不远的将来,单词势必成为这部分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https://www.unjs.com/article/sy/ch/20240605161910_8228127.html
15.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英语真题及详解【解析】句意:我找不到我今早上买的杂志了,Jack在读杂志呢,你要不要去看看那是不是你的?one代指前面的magazine,由于只是一本,本题答案为C。 9. My mind wasn’t on what he wassaying so I’m afraid I ___ half of it. A. missed B....https://www.jianshu.com/p/664415586e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