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夕,国民党为何退守台湾,背后是哪个高人指点?

1948年末,国民党政府内忧外患。在军事、经济、外交各个方面,蒋介石都遭遇了致命的麻烦。

他如同被四面夹击的困兽,试图着做最后的挣扎。

他想是负隅顽抗?还是答应中共的和平谈判?抑或是撤退?如果撤退的话,撤退到哪里呢?

在蒋介石举棋难定之际,国民党内部的一个“神秘高人”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撤退到台湾,等待时机再反攻大陆!

这位高人是谁呢?蒋介石难道没有别的退路了吗?

当时具体的情势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蒋介石会力排众议采纳了他的方案呢?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

淮海战役总前委:从左至右依次是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和谭震林

1948年11月2日,经历52天的垂死挣扎后,辽沈战役以中共大捷谢幕。

国民党不仅失掉了东北领区,而且近五十万的军队被中国解放军强力瓦解。

辽沈战役后,中国国共两党在军事力量上,优势方彻底颠倒。国民党仅剩290万的总兵力。

此时,中共总兵力不断上涨,总计300万人。

1948年11月6日,紧接着打响了淮海战役,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决战交锋,战局以徐州为中心展开。

而徐州正是蒋介石政府根据地——南京的门户。

随着国民党精锐部队在南线战场上败退,蒋介石最后的军事部署也被击垮了。

12月25日,新华社发布公告,中国共产党刊登了《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批战犯名单》,位居第一位和第二位就是蒋介石和李宗仁。

同时,经济上问题也出现了。

1948年8月19日,为了支撑崩溃局面,国民党发行了金圆券。

但随着金圆券的滥发,到年末时,新币也迅速贬值。国民党财政濒临崩溃。

在外交方面,前往美国寻求帮助的宋美龄遭到了拒绝,美国早已对蒋介石失去了信心。

祸不单行,在国民党党内,新桂系也开始发难。

新桂系首领之一的白崇禧向蒋介石提议,和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谋和”,李宗仁、甘介侯等党内高层,立即表达了支持态度。

其实白崇禧“谋和”之心是假,借这个由头行缓兵之计是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架空蒋介石,拥兵自重,实现“南北分治”。

白崇禧明确向蒋介石提出了五项要求,其中包括“总统下野”。也就是,逼供蒋介石下台。

关于继任总统的人选,白崇禧指出,“总统下野后,由李副总统继承大任”。

1948年12月30日,白崇禧通电全国,主张和中共“谋和”。很快,党内陆军中将张轸起义,响应通电。

面对新桂系军阀的步步紧逼,1948年底蒋介石开始“慎密考虑引退问题”。

据蒋经国回忆,蒋介石认为“在内外交迫的形势之下,必须放得下,提得起,抛弃腐朽,另起炉灶,排除万难,争取新生。”引退是可以的,“退”不代表失败,“退”是为了“重定革命基础”,“图新”。

1949年1月21日,在政治棋盘上,蒋介石最终作出下野的决定,正式宣告引退,代理总统由李宗仁担任。

不过,新桂系军阀并没有如愿以偿。

然而,国民党该何去何从呢?这依然是萦绕在蒋介石心头的难题,举棋难下。

“国民党第一支笔”陈布雷建议蒋介石:“罢兵弭战,同共产党举行谈判,早日结束内战,国民党或许还能坐拥半个江山。”

蒋介石回答:“日前战局确实不利,但不必悲观,即使谈判也保不住半壁江山,只有背水一战,成败在天了。”

其实蒋介石并不是对情势乐观,是不甘心同中国共产党和谈罢了。

根据经验主义,当时党内参谋大多主张西撤论——党内朝大西南方向撤军。

理由是:以四川为中心的大西南,北侧是秦岭,东侧是长江三峡,南面横断山脉。天然屏障众多,地势凶险,在军事上易守难攻。

利用地形优势,居高临下进行防守。休养生息后,适时从重庆偷袭中原,重建政权。

蒋介石也倾向于撤退到西南的策略。

1949年10月,中共解放广州后,国民党政府便将中央办事处迁到了成都和重庆。

但是中共解放军势如破竹,势力向西南方向快速蔓延。蒋介石心中犹有不安。

蒋介石思考良策整宿未眠,依旧没有头绪。初晓的晨光洒下,他在总统府的院子里散布透气。

此时,一位神秘高人正好也在院子里,特地前来给蒋介石出谋划策。

二、“他的提议我不会反对”

面对内心无限苦闷的蒋介石,这位神秘高人平静地点点头,缓缓地说道:“上上良策是退守台湾!”

听罢,蒋介石猛然一惊。

后来,蒋介石评价道,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我没有看错他”,“只要是他的提议,我不会表示反对。”

这位深受蒋介石信任的神秘高人,到底是谁呢?

答案是——张其昀!

张其昀,1900年9月29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地理学家。

在此期间,他主编了高中地理教科书,是当时中国通识的三大教科书之一。

另两本分别是:戴运轨主编的高中物理教科书、林语堂主编的高中英语教科书。

优秀的教材很大促进了中国近代中学教育的发展进步。

1927年,张其昀受聘于国立中央大学(今为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地理学,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

1936年又到浙江大学史地系任教。

盛名在外,1943年被美国国务院邀请,前往哈佛大学研究、授课。抗日战争期间,由陈布雷的极力引荐,张其昀结识了蒋介石。

1948年11月13日,蒋介石第一“文胆”陈布雷自杀身亡。

其后,张其昀充当蒋介石军师多年。

张其昀具体又是如何说服蒋介石选择撤退到台湾呢?

其时,假使失掉南京,作为退守驻地,除却撤退西南的方案外,还有两个待选方案:撤退到海南、撤退到台湾。

对于海南岛方案。

海南岛和中国大陆相隔一条琼州海峡。但是琼州海峡最大宽度不过仅有39.5公里,口径小。

士气高昂的中国共产党极有可能会组织武装渡过海峡,攻打到海南。

对于台湾方案。

蒋介石心底一直存疑。离开大陆、撤到孤岛的台湾不就代表彻底败给了共产党?

张其昀详细地向蒋介石表述了自己的见解:无论退守西南还是海南,都是异想天开的方案,只有撤退到台湾才是国民党最后的驻扎地。

首先,台湾有天然屏障。

撤到台湾后,台湾海峡将国共相隔。

国际形势风云变化,等待合适的时机,在美国援助之下,“反攻大陆”,指日可待。

其次,相较于中国大陆任何一个省区,台湾最适合被选定为“反共救国的复兴基地”,原因有四:

第一、地理位置上,台湾位于中国版图的东南地区,整个岛屿刚好在北回归线上,这里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适宜培育动植物。

台湾虽然总面积不大,但是因为土壤肥沃,可用于种植的土地面积并不少。

原生植被繁茂,作物种类丰富,生产的粮食等农作物足以供给国民党军队和台湾老百姓的口粮。

第二、台湾的交通条件便利。

从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算起,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在日本统治下已经生存了五十年。

在这期间,台湾工业也被日化,有较好的工业基础。经过国民政府用心经营,经济有望上腾飞。

第三、在军事方面还有一个优势。

台湾不仅有台湾海峡和大陆隔开,便于防守;

而且在世界版图上,它在太平洋西侧,是太平洋西边航道的必经之地,毗邻美国的远东防御线。

对美国而言,中国台湾的地理位置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不可能弃之不管。

如果中国共产党进攻到对岸,美国也必定会援助。以此,确保台湾防守无虞。

第四、是台湾民心。

整整半个世纪,台湾民众都没有归属感,生活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之下。

现在,如果国民政府代表中国政权,来到台湾进行统治,台湾百姓势必会有回归祖国的归属感。

这种情势下,台湾民众一定会对国民党充满信赖,也有利于未来统治中社会秩序的稳定。

最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还没有波及中国台湾。

因为在地理位置上,台湾岛与大陆有台湾海峡,遥遥相隔,中国共产党的在此地展开的组织和人员活动都不多。

中共的思想,在这里还没有渗透。

1947年2月,国民政府在台湾清洗整肃之后,受共产党的干扰更少。

假使未来台湾环境发生动乱,也便于镇压。

因为台湾的孤岛地势,呈封闭状态。四面环海,岛内的马路、铁路都较为发达,农村户籍也记录在册。

平掌转移到台湾的有限武装力量,国民党政府足以镇压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的稳定。

进一步,张其昀向蒋介石作了台湾方案的总结。

选择台湾方案,国民党可以先将党务、政治、军事、财政、文化中心迁移到台湾,再逐渐运输大批黄金和各行各业的人才。

国民政府在台湾运筹帷幄,将其建设成为强盛和稳固的军事、经济基地,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反攻大陆”,为时不晚。

三、“上上良策是退守台湾!”

与陈词滥调的“东撤论”不同,张其昀这一番分析考虑周密、有理有据、逻辑严谨,深深触动了蒋介石,让蒋介石开始重新考虑向撤退台湾的方案。

实际上,不考虑政治因素的话,蒋介石本身就对台湾很有好感。

初到台湾

两年前,他曾经参观过台湾。

在这里,他不仅震惊于秀丽风景,而且受到了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

1946年10月21日,自日本战败后,在台湾光复一周年纪念的日子,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乘坐专机,到达台北参加庆典活动。

这是蒋介石第一次来到台湾。

次日,在圆山忠烈祠,他祭祀了抗战故去的军民和革命先烈。

1946年10月23日,蒋介石莅临台中,经过雪峰、埔里、草屯子等名胜故地,参观了风景秀丽的日月潭。

当天夜里,他跟夫人宋美龄在当地的涵碧楼下榻。那里绿树成荫,风景别致优雅。蒋介石不由同宋美龄感叹到:“佳绝!”直言日月潭是他平生里见过最美丽宜人的风景名胜。

1946年10月24日,在台北市延平南路的中山堂,台湾举办了纪念光复及欢迎蒋氏夫妇莅临大会。

中山堂外面长达五公里的街道上,台湾民众将两侧挤得密密麻麻。

这种热烈的场景,习惯于制造白色恐怖的蒋介石见所未见。此番亲眼目睹,对内心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他不禁对宋美龄感慨道:“四十年革命奋斗,八年与日本恶战,现在终于得到了报偿!”

在庆典仪式的致辞中,蒋介石如是说:“这实在是我平生感到最愉快、最光荣的一天。”

还安抚台湾民众说,“中央爱护台湾,远胜于全国其他任何一省”。

蒋介石这次台湾之行,显然是十分愉快的。

1946年10月27日,他还接见台湾的名流士绅,谈道:“台湾是一片干净土,应珍重建设,使之成为全国模范省!”

这并不是蒋介石恭维的客气话。他回到南京总统府后,在自己的日记中也这样写道:

“台湾尚未被共党分子所渗透,可视为一片干净土,今后应积极加以建设,使之成为一模范省,则俄共虽狡计百出,必欲亡我而甘心者,其将无如我何乎?”

1946年,蒋介石正对“剿共”充满信心,很大可能没有预想过将台湾作为后来明哲保身的弹丸之地。

但是,他在此时就对台湾有了强烈好感。在考虑台湾方案时,这种好感一定不无影响。

后来,蒋介石又多次邀请张其昀到访总统府,深入探讨台湾方案。

1948年11月24日,蒋介石和蒋经国谈及时局时,对于撤退到台湾的方案,态度已经有了明显变化。

他说,如果国民党要重整旗鼓,现在必须“缩小范围”,另起炉灶,到一个“单纯环境”重新开始,从根本上进行改造。

蒋介石口中的“单纯环境”,指代的便是台湾。

最终,蒋介石拍板了台湾方案:撤离大陆,远赴台湾。

1948年11月24日,蒋介石向下令葛先才,率领湖南衡阳的部队,先行驻扎台湾。

1948年12月9日,蒋介石下令修建马祖、金门的军事要塞。

在对台湾进行军事部署的同时,蒋介石也在规划台湾的政治格局。

1948年12月29日,蒋介石将自己的心腹陈诚任命为台湾省政府主席,儿子蒋经国任命为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

这便是最初迁移台湾的信号!

1949年初,中国解放军势如破竹,攻势越来越猛烈。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国民党政府如过街老鼠,做最后的挣扎。

1949年12月,蒋介石正式宣告,国民党退守台湾。

随即,国民党政要、军事将领、士兵们开始大幅度渡海,迁往台湾。同时,大陆国民党控制下的金融机构也接收到命令,开始紧急往台湾运输黄金、白银和外汇。

可以说,国民党政府掏空了整个国库,总共搬走了774箱的黄金储备,总计有二百多万两。

文物部门也着手着运送文物的工作。经过三趟的船运,将三千余箱的文物陆续运到台湾。

这些文物中,很多都是从故宫搬出的珍品。现在,陈列在台北新建立的“故宫”当中。

成功撤退到台湾之后,蒋介石政府为稳定台湾经济、处理当地的通货膨胀,有过很出色的表现。

之后,国民党图谋“反攻大陆”,无论是向美国、日本求援,还是在中国大陆运输间谍,搞了很多动作。

在兵临城下之际,蒋介石选择撤退到台湾,不得不说是下了一步好棋。但事实证明,“反攻大陆”可谓是痴心妄想。

THE END
1.CCTV.com中央日报:国民党还有时间吵吗? 中评社香港4月18日电/台湾中央日报网路报今日刊登文章说,民进党“四大天王”争党内出线,属于“前段班”的苏贞昌和谢长廷打得天昏地暗,这两人及其拥护者俨然将同志当作敌人,这就是民进党的本质,一旦投入权力争逐的战场,既是对手,就要割喉割到断,对国民党如此,对自己人也是一样。https://news.cctv.com/taiwan/20070418/103376.shtml
2.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安徽省委员会此外,还有不少人被捕、逃亡和失踪。“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也被当作非法组织遭取缔。3月,国民党还在台湾进行了大规模地收缴枪支和肃清“暴乱”分子活动。4月24日,国民党政府撤消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成立台湾省政府,陈仪被撤职赋闲,魏道明被任命为台湾省政府主席。http://www.ahmg.gov.cn/search.asp?Id=415
1.台湾还有“军统”“中统”吗在大陆所拍摄的一系列谍战题材电视剧当中,有关国共两党之间的特工斗法大战,一直都是重头戏,“军统、中统、保密局”等一系列名词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那么这些曾经在大陆叱咤风云的情报机关,在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之后,都怎么样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https://www.meipian.cn/4tofov7z
2.国民党和民进党只有吃相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蓝营当然,有分析人士认为,国民党包括台湾地区历任领导人都是亲美的,江启臣的亲美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无可厚非”的。 但我们要看到在另外一方面,江启臣带领的国民党一直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还有意在模糊这一概念,甚至国民党一度还要提出“九二共识2.0”版。 https://3g.163.com/dy/article/GKCF91MR0543OST6.html
3.拔掉蔡英文“马前卒”国民党还有后手——中国青年网拔掉蔡英文“马前卒” 国民党还有后手 日前,主张“台独”而且得到民进党支持的“台湾基进”民意代表陈柏惟被罢免,让蓝营士气大振。有台湾舆论认为说,这是对民进党蔡英文当局投下的不信任票。而国民党方面也表示,接下来会再接再厉,全力推动四大投票案。陈柏惟罢免案究竟反映出了岛内怎样的民意?而国民党接下来是否...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2110/t20211027_13281193.htm
4.台湾两大党家底曝光:国民党员人数是民进党的4倍,结果奄竟然还输...民进党挟着执政效应引发入党潮,跌入谷底的国民党,今年的新党员也呈现正成长。 2018年台湾地区“地方”选举拉开序幕,民进党与国民党也开始了招兵买马。于此同时,两党人数也向外界公布。 民进党:今年增长5万人,人数接近20万 近年来,民进党行情看涨。特别是从地区领导人选举、民意代表改选,到岛内县市长选举都大获全胜,...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39410
5.台湾历史课纲争议:争的是政治,不是历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湾代代相传对大陆的偏见有其历史根源。 1988年蒋经国病逝,李登辉掌权后仍沿用根据1983年订定的高中历史课纲而编写的国编本教科书,课本称北京政府为“匪伪政权”,称毛泽东为“共酋”。为了突显国民党才是中国的“法统”,教科书称大陆为“敌伪”,强调“中共统治大陆以来,倒行逆施,实行...http://m.wyzxwk.com/content.php?classid=14&id=348524
6.木然:如果台湾没了国民党会怎么样?第六,台湾国民党对党产的处理是符合规范的,是经得起考验的。那种基于党产基础的不正当性竞争变为让党产社会化的公平性竞争体现了政治的公平正义。台湾国民党由垄断性政党变成竞争性政党,不但激发了国民党的活力,而且把清政廉洁落实到行动上,使得国民党的清廉指数不断上升,国民党已经很少出现腐败的丑闻。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3137.html
7.?台湾选战开打!柯文哲参选后,侯友宜还能带领国民党战胜赖清德吗?已有台湾媒体放出消息,虽然鸿海集团老板郭台铭提出参选,但国民党中央决定5月17日征召新北市市长侯友宜参选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 侯友宜生于1957年,警员出身,官至当局“警政署”署长,2018年开始担任岛内第一大市新北市市长。岛内普遍认为,比起行事高调的郭台铭,侯友宜信奉“话少说、事多做、负责任”,刻意淡化其...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60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