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1月29日选举结果出炉后,柯文哲团队欢呼胜利(上图),连胜文团队向选民鞠躬道歉(下图)。
本报记者李炜娜摄
11月29日,台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九合一”选举投票结果出炉,蓝绿执政板块出现大幅变动。全台22个执政县市中,国民党的席次从原来的4都11县市,变成1都5县;而民进党的席次则由原来总共6个县市翻倍至13个。29日晚上开票结束,台“行政院长”江宜桦即请辞并获准。晚9时,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召开记者会,坦承“遭遇极大挫折”。
“柯文哲现象”
有国民党人士坦言,“虚拟战场被打趴”。国民党选战策略还是传统党务系统的打法,诉求老套又没创意。虽然“太阳花学运”后,国民党及行政系统成立了网络及新媒体部门,试图争取网络族群支持。但是纵观选举过程,国民党的候选人大多不懂得运用网络为自己的选战加分,基本只流于形式。网络战场一面倒处于劣势,是国民党在首投族、年轻及中间选民全面崩盘的主因。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吴郑重进一步指出,“柯文哲现象”的出现,反映出民众对蓝绿两党长期以来用蓝绿身份和“统独”认同绑架政治的反感。柯文哲竞选之初,就以超越蓝绿、结束政党恶斗为宣传主轴,契合了民众的心理,也打破了选民蓝绿二分的政治思考,说明非蓝非绿、不要蓝也不要绿的大量中间选民,成为决定选情的关键。
“惩罚性投票”
“九合一”之后,台湾只剩下一片破碎的“蓝天”。“六都”只剩下新北一都,台北、台中输掉二十几万票,即便是原来认为是稳赢的地区,开票结果也意外。新北、桃园的国民党籍参选人朱立伦和吴志扬的口碑和政绩都不错,结果却是一个险胜,一个败选。嘉义,南台湾唯一的“蓝色”也被“绿色”收下。
国民党为什么会输得这么惨
11月29日的《联合报》发表社论指出,一般地方性选举,候选人的成败受其本身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很大,但这一次,连原本政绩优良、形象稳健的执政党候选人都中箭落马,其中原因无他,受马当局执政欠佳拖累是主要症结。这场选举,结结实实就是对马政府的不信任投票。
民进党“立委”赵天麟认为,民怨才是这次选举的关键。国民党内部人士也坦言,全台各县市不管蓝营基本盘原来有多大优势,只要是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许多选民就是不投给他。这是选民“惩罚性投票”,是对2012马英九连任以来,包括油电双涨、薪资停滞、物价上扬以及食安连环爆的一连串事件,所累积不满的反映。
有名嘴在岛内政论节目上说,“九合一”给人的感觉是风向变了。以前是派一个西瓜出来选,蓝营都能赢的;现在变成一个西瓜跟蓝营选,蓝营都会输。调侃的说法有点夸张,不过也多少说出了民心思变的普遍社会心理。马英九施政团队政绩不彰,民怨沸腾,很多人的想法就是“给国民党一个教训”。国民党不是输给了民进党,而是输给了自己。
2016是谁的
“九合一”的结果是否引发钟摆效应,在2016年摆回国民党,还是筑起了民进党上位的平顺之路,其中的决定因素只有一个——政治人物和政党能不能跟上民意。陈水扁当年执政不力,选民用选票教训了民进党,这次,换成了国民党。谁会赢得2016,最终要看谁能做更好的自己、谁会成为选民眼中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