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的标题、永远找不着北的选题、一批批飘过的热点、爆款阅读量考核、涨粉与取关、创意的枯竭等等……
从刚开始的激情四射、活力十足,到现在的迷茫、焦虑、不知所措。我们不缺一个个鲜活的刷屏级案例,缺的可能是让我们循序渐进的系统知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应该先思考一下这几个公式:
这些在阅读上也是同样的道理,用这个公式作为思考模型完全没问题。沉下心来好好思考和推敲,你能从中得到很多运营方向的启发。
二、3个选题方向、1张选题图
但是~选题难啊!公众号要做什么内容,一直是运营者发愁的事。有建立自己选题库的还好,不然就是从早到晚的选题、选题、选题。很多小伙伴都为此抓狂。
特别是新手,很多不知道从哪入手,每天做一篇是一篇,完全没有头绪。笔者给大家三个选题方向,对所有公众号基本都适用。
我们说公众号要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要能帮他们解决某个问题,对不对?那说到底,究竟要提供哪些有价值的内容?又是帮用户解决哪些问题呢?
我们可以提供3种选题内容,解决3个问题。
写观点干货类,能提供技能指导。写情感心态类,能帮助心灵慰藉。写新闻热点类,能缓解资讯焦虑。
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类人群都需要技能指导、实用建议及干货类的内容;所有人都需要有内容能提供慰藉、抒发情感、缓解压力,或者帮助表达,甚至发泄情绪;所有人也都需要接收最新新闻热点,行业资讯。
这3种选题内容基本是所有人都需求的!这样的内容更容易生存,也活得更久。
总结起来就是用户存在:知识焦虑+情感焦虑+资讯焦虑。
而为了做好这3种选题,防止跑偏,我们还需要思考3个关键项:
(1)公众号类型定位——解决这3种内容的占比问题
你公众号存在最核心的目的是什么?定位是帮“哪些用户”在“什么场景”解决“什么问题”!
明确这个问题,然后针对定位确定你是要做干货观点类的公众号,还是新闻资讯类,或者是情感类?这直接决定了以上3个方向的内容在你公众号的占比,不至于跑偏。
(2)垂直细化方向——解决这3种内容的范围问题
不要追求大而全,做好小而美就很好了,你的垂直细化方向直接决定了你公众号内容的范围,不要太宽泛。
写干货时就是你所属领域下的细分知识;写情感也不是大到没边界,虽然现代人的大多情感诉求差不多,但是不同人群情感诉求点都不一样,职场人有职场人的烦恼、95后有95的烦恼、年轻爸妈也有他们的烦恼。
写新闻热点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我们一直都在强调新闻和公众号属性的关联性,各个群体有都有各自关心的话题和角度。
(3)自身人格化定位——解决这3种内容的风格、价值观、调性问题
你的公众号想要塑造怎样一个人?这不仅帮你区别于其他账号,也帮助用户通过个性鲜明、情感饱满、印象具象的人物模型来感知账号。
而这一点直接决定了以上3个方向内容的写作风格、表达方式、语言特色、内容调性等。
好了,有了这3个选题方向,接下来我们需要让选题更细化,更系统,做一张自己的用户所需选题图谱。
我们的公众号是给用户带来价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乃至帮助用户成长,消除焦虑感。那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供“用户成长所需知识”,帮他们消除焦虑,变得更好。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列出“用户成长所需知识/信息”,并基于此不断提供用户对应所需的有价值内容,这就是选题了。比如:一个面向新媒体运营的公众号,它的“用户成长所需知识”以及对应进一步细化的内容就是这样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细化是没有止境的。它仅仅是一个起点,一个庞大内容选题库的起点。
要想内容规划足够详细,要想更清楚的知道具体做什么内容,想要选题方向更明确,那这个图的每一个点就得不断的分解出下一层,不断的细化内容。
这个选题细化一定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断的补充和细化用户成长所需知识(干货、情感、资讯),优化关键项以及不必要的项。
久而久之,一个完整的用户成长知识图谱就会一步一步的呈现在你眼前。做完这一步,你的进步是巨大的,对于选题的掌控,可以说是质变。
那这就得说到社交货币了,它是一种可以诱发传播的因素或工具。
这种内容的社交货币主要包括:
(1)为用户提供谈资
你的内容能给用户提供谈资吗?
《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斜杠女孩!22岁创业,28岁两登福布斯,10年内打造硅谷一线基金》
(2)帮助用户表达想法
你的内容能帮用户说出了内心想说的话吗?能帮他们表达一直压在心底的想法吗?
《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
《女生最反感男生发什么朋友圈?》
(3)帮助用户塑造/巩固形象
你的内容能帮用户塑造和强化他们想要的社交形象吗?足球迷更容易转发世界杯信息,不是吗?
《总有人问我当护士怎么样》
《爱旅游的人一定要去的十个城市!》
(4)满足用户帮助他人需求
你的内容能够让用户帮助自己的朋友、家人、同事,完成利他的举动吗?
《厉害!一枚贴纸可以守护女性人身安全原来是这样做到的》
《三大运营商宣布,9月1日起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
(5)促进社会比较:
你的内容能让他们看起来更有地位?更有逼格?还是更有钱?能让他们参与到社交比拼中吗?
《你以为,在商务舱就能睡个好觉?》
《世界500强独占115席!中国企业离伟大还有多远?》
思考它,强化它!
四、标题如何取
笔者之前就结合以往许多公众号的标题和自己的实操,总结出了10个写标题的方法:
(1)数字符号
(2)疑问反问
疑问句可以很好的引发用户共鸣和好奇心,而反问的语气会更强烈些,往往会打破读者的过往认知。如:《如果不能喝奶茶,我要这皮囊有何用?》
(3)傍大腿追热点
这个大腿可以是名企、名校、名人、明星、牛人KOL、热点事件等。如:《故宫出了条开运红绳,姚晨、景甜、吴奇隆都在戴》
(4)实用干货
典型的属于告诉读者:你这里有破解方法。如:《男友镜头里的你特别丑?有这简单3招就不愁了》
(5)引用对话
最简便快捷的方法就是把“你、我”这两个字加入进去,就好像读者就在你的对面。如:《恭喜你!在25岁之前看到了这篇最最靠谱的眼霜测评!》
(6)惊喜优惠
先告诉用户产品人气旺、销量高、明星青睐等等。然后营造稀缺感或惊喜感。如:《INS上筛疯了的设计师包包,居然只要1元钱》
(7)戏剧冲突
戏剧化的核心,就是制造矛盾,制造冲突,制造反差。如:《每天晚上吃宵夜,我瘦了30斤》
(8)好奇悬念
激发用户的好奇心,但不立即揭示答案。如:《跟风买这些口红,你只会越来越丑!》
(9)对比法则
通过参照物的对比,让用户更有点击进行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如:《生理期用这10件小物,比红糖水管用100倍》
(10)对号入座
而标题管理其实就是要做标题与内容之前的预期平衡。在提高用户预期,激发用户打开标题兴趣的同时,还要照顾用户看到内容之后的感受,标题吹大了误事。
好的标题应该是从标题看到内容能超出用户预期,而不是脱离内容放大虚谈。
所以,写标题不仅要考虑阅读量,也要为用户考虑这个标题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社交形象。要利己,更要利用户。
(1)让阅读真正开始
(2)公众号介绍/推荐语足够清晰
所以,我们需要清晰的公众号推荐语:告诉读者我们是干什么的、在解决什么问题、风格调性是什么样的、主要针对什么人群、优势点是什么、有没有什么背书等等。
一般公众号结尾处都会放个二维码,而用户“最终的决策”与“开始行动”之间,就差一个“引导”,这话一点不假。
(5)准备一些”小礼物”
(6)为新读者提供更多丰富内容
这能够让新读者阅读到更多有帮助的内容,也让他们很快对你的公众号有一个内容质量以及内容方向的判断。
当然了,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它会无形中让读者觉得至少我们这个号的内容丰富度还不错。
(7)为公众号增加差异化属性
你需要给他一个选择你的理由!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为公众号增加一些不同,最好是超出预期的不同,体验起来更加满意。
我们为读者做得越多,相应的他们也会对我们的支持越多,这是相互的。
另外,还有一个与其他公众号最不同的东西,那就是你的风格,或者说公众号的人格化属性,一定要强化强化再强化。
关于结尾,这里也给大家几个建议:
总之,就算想不到好的结尾,也不要用一堆无关的废话。
六、如何降低用户取关率
看到这两个字都是胆颤心惊,新媒体小编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那对此,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笔者建议大家从3个角度去分析公众号掉粉的可能原因,然后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去解决问题。
1.内容是是否留住了用户
就算你每天都在认真选题,但如果用户仅仅只是点开一晃而过,你的内容留不住人,或者不能得到大家认可,那也是白搭。
(1)你的公众号定位是否清晰?
做公众号最怕的是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知道推送哪个定位下的内容。
(3)你的内容是否在同类公众号里面都是比较优质的?
你有没有对比过你的内容和同类公众号的?你是否比他们更加用心的在打磨?是否你有别人没有的功能、服务、用户体验?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经过竞品的分析和对比,结合自己的账号进行优化。并为公众号增加一些不同,比如功能上的、服务上的、内容上的,让用户体验起来更加满意。
(3)你的内容是否也在进步?
在这样一个时代,没有进步就是退步。
做公众号也是一样,你的内容是否有跟着行业的变化趋势做了相应的升级?或者有在你的定位之上做了更多的延展?
如果没有,那就比较危险。用户进步了,你却还在原地踏步,他当然要走。想要留人,你就得跟他们一起进步,而且还要进步更多。
(4)你的内容是否具有连续性,让用户想要等着看?
2.你的用户体验是否做好了?
做公众号就像做产品,如果体验糟糕,很难留住用户。
而对于体验感的打磨是永无止境的,事无巨细,涉及方方面面。好就好在,公众号体验感的打造并没有打磨产品那么难,有很多我们马上就可以着手优化。
(1)公众号视觉体验是否糟糕?
比如配图、排版、编辑等特别烂。这种情况,一般是用户实在受不了才取关,死在这上面是最不应该的,就不多说了。
(3)是否长期标题党?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长期”标题党,一二次标题党没什么,但是如果经常玩这个,基本是自杀。
(4)推送频率是否过高,或者太低?
如果你并没有那么大的内容产出,或者精力有限,可以通过降低推送频率来保证推送质量,并不是每天推送就会留住用户,相反,坏的内容其实就是在赶他们走。
(5)是否经常不回后台消息?不回复留言?
有人给你发消息或留言你还不回,那就只能等死了。特别是留言这个版块,一定得好好利用,该回复的回复,该解答的解答。
鼓励大家经常留言,形成良性互动。
(6)推文核心亮点是否容易get到?
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你图文中的核心部分重点标注出来,可以加粗,可以加颜色,可以加下划线等等。
如果没能和用户建立更多的关系,仅仅是通过推文“你写他看”来连接用户,这种关系是很脆弱的。
而且这种弱关系,用户取关起来也会没有“负担”,不得不防!
(1)是否经常会做用户小互动?
比如,咪蒙之前结尾处有各种内容征集、新世相有晚祷时刻、深夜发媸有话题讨论、蝉创意会经常发起话题做UGC……
一个人在某件事上付出投入得越多,越是不容易放弃。
七、4个角度优化运营
这样双高的情况,当然是最好最理想的。
这种双低的情况,肯定是每一个新媒体人最不愿意的见到的。但是事情一旦发生,躲肯定是躲不了的,还不如好好汲取教训,争取下次能避免甚至完全不犯。
怎么办?
我们要总结出失败的点,把上面01—06每一个点包含的内容都好好检查优化一次。
不甘心!如果标题和封面不能马上吸引别人点开,那么它将永远没有上场的机会。
这个时候需要参照上面“04标题如何取”去做优化。
遗憾,可惜了!
所以这里可以参照上面说的社交货币,包括:提供谈资、帮助表达想法、帮助巩固形象、满足用户帮助他人的需求、满足攀比心理。
八、热点要不要追
一个热点事件来了,我们首先要决定的就是这个热点要不要追,而且是要快速决定。
不是所有的热点我们都要去追,也不是所有的热点都适合我们去追,对热点首先要有一些判断标准。
(1)热度
(2)传播度
热点光有热度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传播性,比如新鲜、有趣、有用、有情感、有态度。
(3)话题性
简单的说,如果一个事件特别火,但不能和你的行业和定位产生关联,那意义不大。
(5)风险度
追热点,也是需要考虑风险的,这一点很多营销人会偶尔失去理性,导致热点最后反而给品牌造成伤害,损坏企业价值观。
那有了标准如何判断要不要追呢?
用最简单的方式,从1分到5分,对各个评判标准进行打分:5分到1分依次对应:5分(高)、4分(不错)、3分(一般)、2分(一点点)、1分(基本没有)。而风险度,它的打分正好相反:1分(高)、2分(中等)、3分(一般)、4分(一点点)、5分(基本没有)。这个很好理解,风险越底越好分越高嘛!
首先,做成表格如下:
根据实际情况你可以增减一些判断标准,很多公众号自己也有追热点的一些硬性标准。
然后,基于具体热点事件给各个判断标准进行评分。
最后,将各个判断标准和对应分值生成为雷达图,这样每个热点就可以很直观的进行对比,越是完整的雷达图,热点价值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为什么要用雷达图?因为雷达图的呈现会更直观和均衡。千万别直接把各个判断标准的分值相加,然后比大小,这个没有意义。
因为其中任何一个判断标准不行,都会直接决定追热点的效果。比如尽管最终你的总分很高,但如果“风险”是1分,那也不能做。
我的观点很简单:转载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恰恰相反,只要随便看一些大号就会发现,他们每天都需要转载,甚至转载量比原创量还要多。
公众号的存在就是给用户带来价值,而用户又让公众号产生价值,这就是运营的目的所在。所以,不管是原创还是转载,最终要的是能够持续提供满足用户价值、超出用户预期的好内容。
如果你的转载内容能够满足这些,那就是能,用户会证明这是对的。而且很多用户不会在乎这是谁写的,他们要的是:“哇,这个内容好棒!”
另外,大多转载都是为了减轻原创的压力。
如果有强力原创能力,那当然写原创。但实现情况是,大多数公众号转载不是因为没有原创能力,而是发文需求量太大,没那么多精力。
所以,在原创输出有限的情况下,转载未尝不可。这不是鼓励大家不原创,而是鼓励通过原创+转载的方式持续给用户创造价值,有更多精力去提升原创能力。
最后,原创选题需要有选题库、选题群,同样转载也有转载库,转载群,不仅能够提高转载效率,同时打好关系尽可能获得双开。
十、公众号自检清单
每一个新媒体人都应该有一份自己总结出的日常自检清单,作为行为准则和指导标准,不断推动自己成长进步。
经常对照自检清单,能规避很多不该犯的错误,明确那些自己该重视的事,可以将以前学到的知识真正利用起来,将运营的各个环节做得更好,那离成功自然就会越来越近。
笔者之前也梳理了一份新媒体人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清单,供你参考,一共60条。
以上仅为部分摘取,具体可以查看《一份新媒体人日常自检清单!》一文。
你会发现,每看一次自检清单,都会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而每对照清单优化一轮之后,心里也会更有底气。
当然,这些方法还是需要进行验证,没什么100%放之天下皆好的解决方案,一个东西可能适合所有的公众号,唯独不适合你的;也可能偏偏就只适合你,不进行验证你是不知道的。
简单的拿来主义有时候不仅起不到作用,还可能害死你。
2019年,不管是新媒体从业者的寒冬还是新的春天,不管这个行业如何骤变。与其凝望深渊停滞不前,不如大步向前,只争朝夕!
祝大家每天都有点滴进步!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