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到深圳,采访到了一位做公众号的朋友,徐浩东。
本期干货目录
5、一个单品卖了1400万,客单300-成本80=利润220
6、赚钱后的放纵,盲目投资,成长经历
7、公众号运营实操心得,坚持内容为王
9、稳定每月变现200万+,及对创业的理解
我问:先复盘下你在创业之前的经历,然后又是什么动机去触发你创业的决心?
一开始,是跟我表哥到了浙江去打工,在这期间我就做过很多零散的工作,比如说,服装厂,端盘子,工地,应该大大小小有十几份工作吧。
因为周遭环境的原因,在我们小时候,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是没有怎么上过学,大家几乎都是初中没毕业就结束了读书生涯。
他们喜欢一推人去一个地方打工,喜欢扎堆,我的很多发小就是这样的,而我那个时候就跟他们不大一样。
我不太喜欢扎推,包括我在外面打工,我也不大喜欢一帮人在一起,我喜欢自己一个人找份工作,在陌生的地方呆着,因为这样,慢慢我的社交圈跟他们不太一样。
到了2013年,我那时都25岁了,也没有谈到稳定的女朋友,家里挺着急的,但也没有办法,回家过完个年以后我就去了昆明,找到我一个表弟,跟他一起在干工地。
你要知道,人迷茫的时候,每天都是在消耗时光,那个时候,我是白天干活,晚上就待在网吧里面通宵上网,当然心里也知道这样的日子不是个办法,同时又不知道出路在哪里,每天都在幻想机遇出现并且能够让我跟上。
当时蛮多人劝我的,他们认为就是传销,广东那时候传销很厉害的,叫我不要过来,但是我也觉得反正我也没什么好骗的了,你说要钱没钱对吧?家里父母他们身体也好。
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如果不去碰一下的话,可能也就是错过了,如果碰到成功了的话,我可能就跟他们就不一样了,当时就是这么个想法,所以来广州上课,记得是一个离白云机场不远的一个酒店。
后面,我把学费凑齐后,来到广州,听了三天课程,我当时连回去的火车票都没买,来了之后就想在这边呆下来,但是真正上完课之后又开始迷茫了,觉得课程是蛮好,但是学完课程之后具体要去干嘛,一点方向都没有。
我就找了吴老师聊,把我的前世今生全部跟他聊了一遍,聊完之后,他意思就是说既然这样,那就跟我们去深圳,完之后我就跟他们来到深圳,我就成为他们公司的员工,从学员变成员工。
当时公司名叫博艺文化,来到公司之后,因为基础差,我们应该有七八个人一起加入公司,他们里面有干过传xiao的,干过保险的,有大学刚毕业的,还有在校大学生都有。
当时,公司主要做的业务是,帮培训老师卖课程门票,邀请客户听线下课程,等于说是我们公司跟培训老师合作。
我是唯一一个上一份工作还在工地上面干活的人,当时我们一起进公司的,要么很早走掉了,要么就是很快出单,但出单那些人都没有坚持多久就离开了,最后就剩我一个了。
到第二个月我快被开除的时候,那时候就很迷茫,就觉得说我这样子下去,也不对,或者说到现在也没结果,也没什么方向。
最主要是钱也花完了,当时我妹妹打工存了1万块钱在我爸那里,被我好说歹说,最后把这钱借给了我,因为当时公司不包吃住,没有底薪,就什么都不管的,给你一根网线,其他东西全部都是自己的,包括电脑,什么都是我们自己买的。
他说,你觉得不合适的话,就跟着我一起做网络,于是就跟着他学,公司有几个同事,他们关系都很好,吴老师就叫他们带着我做公众号。
那时候我很勤快,我们当时有个同事,注册了接近200个公众号,然后分给公司所有人,想学习做网络的人,就分给他们去帮他管,名义上的话是教他们怎么做网络。
到了14年的5、6月份,他们注册公众号就是围绕着培训老师名字,成功学,正能量这个领域去注册,所有的玩法,都是通过做搜索排名,人气排名去做的,当时,我的同事们,他们用公众号全部注册一遍关键词就可以自动涨粉,可以截流同行的流量,因为他们还不懂公众号,也不会玩。
所以,当时我看到了公众号的涨粉玩法,整个成功学培训市场,都是靠这个公众号名称截流去卖票的,我就在想,换成其他领域,能不能也一样成,毕竟中国这么大,有那么多的行业,在其他领域的公众号,它的作用也许会更大,或者说它的商业价值,也会更大。
所以,我才想着自己要离职创业,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头号打手,有一个好大哥带着我,让我嘛就干嘛,不用我考虑前途和战略的事情,做一个有用有效的二把手。
老板不采纳我的想法,我就跟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兄弟商量,把事情的前前后后理了一遍,他就很支持我的想法,所以,当时我就辞职了。
但是,辞职之后,要开始走上创业这一步,我们计算需要有15万的启动资金,于是我又回到老家,找我爸帮忙,我爸在我舅舅家帮我借了一万块钱,又到我们镇上去借了两万块的高利,一个月2.5的利息。
拿着他给我的3万块钱,回到深圳,当时有3个朋友,就是大家一起东拼西凑凑了15万,我们是这样子开始的,在农民房里开始创业,开始的时候,其实是很顺利的,因为我们确定要做公众号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测试,效果都很好,每个一个公众号,每一天的涨粉数量都是可以看得到的。
于是,我们开始了创业之路,2014年。
东哥说:是的,我们确定开始做公众号之前,其实我们已经做了很多这种涨粉的测试,效果都是很好的,也很顺利,我们正式开始启动。
所以我就直接注册一个公众号叫《涨粉技巧》,然后就开始去推,不得了,光一个号一天涨粉七八千,但是后面我们发现,我们的内容运营能力跟不上,它的活跃度很低。
但是,如果这些公众号放到现在的话,不知道价值有多大,我当时那个涨粉技巧,就送给了吴老师,我觉得这样推也很累,一天可以涨粉7、8000,需要我们用20台iPad每天不断去换各种群。
后面,我就又跳跃了一点,想做几个软se情的号,因为这种号是有巨大需求性的,我跟大家商量之后,2个小伙伴都不愿意去干,大家觉得这种账号上不了台面。
我个人的想法是,要做垂直类的,而不是,各种领域的号都做。
我们几个人,那时候大家个性都很强,当一个人在主导一个事情的时候,就开始想做老大,每个人都想做老大,因为刚开始,大家没有把一些东西给明确出来,到了后面,一旦涉及到,就很难去让大家都放心去做事了。
大号推小号,公众号矩阵
我问:你这种换群,推送公众号名片作为涨粉,你这些群是如何找到的,而且精准度如何判断?
东哥说,我们那时候是做销售,会加到很多销售的人,可以理解为销售同行,然后,这些销售的同行就会找到我们,说资源互相去推一推,互换一下。
如果我们做的是这种打擦边球的,比如说什么男欢女爱,xing话题,类似于这些名字的话,进来的都是那种属性,其实也有很多女粉也喜欢这些内容。
最开始是我把它弄到公众号上面来的。还有一个就是许伯恺的一个视频,讲的也是类似于这种的,也是当时我在朋友圈看到的,也是那种腾讯视频的链接,然后我觉得这个视频肯定会火。
我问:在你看来,内容引发用户的一个转发率有多高?
当时的公众号,10万+太多了,随便一发都是10万+的阅读量,我们一个人一天要管10几个公众号,当时的公众号还没有原创功能,我们也没有考虑那么多,只要你的内容有热度,有爆料,就有转发,而且这类内容的转发量超级高。
我觉得,我们可以自己去找产品,自己用手头的公众号自己发,自己变现。
于是,我们开始自己去找产品,花了一个多星期,就做这些事情,把所有货都找到之后,我们第一个月的时候,光卖这个单品,我们就卖了260多万,然后利润,应该有150多万。
当时,我还有一个合伙人,我就跟合伙人商量,一起买车,我是全款提的宝马X5,我合伙人是买的保时捷。
那时候,我们就一发不可收拾,光16年,这一个单品,我们就做到了1400多万。
我问:公众号的变现,可以说是看到了一些派单的人,找到了你,你再从他们的模式看出来了暴利,接着你就去做了,也变现了很多钱,这期间,你有什么感想?
我说:赚到钱,拿到结果才是最真实的,而且高度也能达到,如果当时你没有做变现,怎么可能一味在继续干公众号,不能拿现在的认知去看以前,而且你同时两块业务一起切入,事情怎么可能如此完美!
东哥说,当时还是不够成熟,我跟合伙人,我们两个人完全可以鱼和熊掌兼得的,就是一个人负责一件事情。
当时,我也尝试去跟合伙人沟通,一个人负责一件事情,可能是不够成熟吧,比如说,我出去找产品,跑市场,合伙人他也跟着我一起去,当然,我们现在也是很好的兄弟。
只是,当时大家都不够成熟,到现在看来,各自都有优势,能力,但是因为不成熟,导致那个时候错过很多机会,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各自都有一些小私心。
客单300-成本80=利润220
东哥说,15年应该加起来就有100万左右。16年就盯着一个单品300块钱单价。这个单品成本也就80块钱左右,利润可以做到200块钱。
我们当时卖货,把市场都卖空了,而且很多同行也在模仿我们,都在市场抢货,导致了市场老板,把产品的价格从原来80块,涨到了100多块钱。
所以,16年,也就变现了1400多万,算是销售额,但是利润是可观的。
我们还有其他,比如说我们要商务接单的,然后的话我们要运营的,那时候我们也开始去尝试做一些自己的原创内容,所以说加起来也就二十几个人,30个人不到,那时我们的人力成本很低,基本上一个月发工资也就发个10万块钱左右。我们一个月200万的这个营业额是没问题的。
东哥说,当时就是用户在看文案,最后的话,点击阅读原文有一个表单,直接到表单上面去提交收件人信息,然后我们给他做货到付款。
当时我们要是能想到,把人加到私域里面来去做,再一个个去卖的话,我们至少多赚一个亿,真的。你想在高峰期的时候,我们累计下来应该有几十万条这种单品数据,别人拿着这些数据,单个粉至少可以做1万块钱出来。
我们那时候胆子也比较小,原则性也比较强,可能觉得这些事情我们也干不了,也不应该去干,反正各种想法都有,所以当时就没去干。
成长经历
我问:你在15-16年这两年是赚了很多的钱,然后你赚了这些钱了,你个人的想法会不会飘?到了这个17年你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18年、19年、20年、21年又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
东哥说,那时候肯定飘,那时候利润的话,不到一千万,当时我就买了一辆宝马X5,花了80万,我合伙人买了一辆保时捷,花了120万,然后我们身边的圈子,以前那些老同事,也混得很好,他们比我还早创业,就开始带着我们,各种的吃喝玩乐。
东哥说,因为大家都是农村出来的,一开始就是那种按部就班的,工薪层,一个月拿个几千块,万把块,你这种生活一直这么拼命滚过来的,然后,基于你在创业中踩中了这个时代的红利,瞬间让你积累一笔财富,你是接不住的。
我们当时的公司,很赚钱,我们每天几乎都很少去公司,爱去不去,都有钱赚,直到后面,我跟合伙人之间,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因为理念不同,再次分开。
分开之后,我的社交圈就完全被打开了,我之前的很多客户,朋友,他们都给我介绍了很多新的朋友,北京,上海,福建的朋友都很多,那时候赚了钱也不懂得资产配置,有时候一个晚上花了2、3万块,都是不眨眼睛的,那时候还单身,很放纵。
不过,我觉得我是焦虑性的人格,我即使去跟他们玩的时候,我都要保持自己的一些清醒,没有特别的过,心里面还是有工作的,觉得把工作做好,把公司做好是一切的前提。
慢慢的大家都各自有成家了,都结婚了,都成家之后的话,思考的方向就慢慢就发生变化,所以走到今天,但我觉得飘这个过程它不完全是坏事,如果当时不经历,不去飘一下,不去浪一下,可能也不会有后面的这些感悟。
我问:你赚到很多钱后,有没有一些投资失败的?
东哥说,我从17年到现在,我应该累积投项目,亏掉的钱应该有超过500万了,这500万是属于那种,扔出去一点水漂都没有的,就是亏得连个渣渣都没有的那种。
投资失败的原因更多的是,你不是所有东西都懂,别人说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到最后的一个结果就是这里亏一点,那里亏一点,有了这些经历之后,你会发现能让你做事情会更谨慎,思考的东西可能会更多,所以我觉得这些所有的经历都是有价值的。
人生难免会有谷底,你跌下去了,能起来的人,这个是很有魄力的,跌下去了就起不来的人,这个就是真的谷底了。当时我的话还好,后面算是自己又把自己给拉出来了。
我自己认为我做的还不错的一点,就是我喜欢对人好,我蛮多朋友,他们都是那种很正直的人,就是吃喝玩乐之余的话大家会交心,互相会给彼此一些忠告,一些鞭策。
我觉得这一点的话是比较好的,不是纯粹吃喝玩乐,我们也会去聊一些关于对方不好的东西,我会去讲一讲你,提醒一下你,我不好的东西你也来讲讲,我的圈子里面这样的朋友蛮多的。可以理解为智囊团,也没到智囊团那个高度。可能跟三八哥有点像,就是说因为你身边也有很多比你结果好10倍都不止的人对吧?
然后他们为什么喜欢跟你在一起玩呢?为什么很多事情都喜欢跟你说?就是因为这哥们虽然说结果没我好,但是他好玩,他人不错,然后的话觉得他未来能够去做成一些事情。
然后我觉得跟他在一起我没有压力,也挺开心的。所以这个时候自然而然的我看到你哪些方面不太好的时候,作为朋友作为兄弟,我适当开导开导我提醒一下你,这不就挺好的吗。
我们年轻人很多时候需要这些东西,好比现在那些比我们小的,或者是说有一些还没到我们这个水平的,我们看到这个人不错的话,我们也会时不时也会给他们开导一下,提醒一下对不对?
我有一帮就是比我牛逼的朋友,像他们好多都是那种70后80后,就是80,85前的这一帮人他们也很喜欢跟我在一起玩,我觉得这帮人教了我不少东西。
我也认识一些这样的人,就是他来问你的问题,你会觉得这哥们认真专业,就是他把每个问题都抠细节,他公司也做得不错,你什么事情都教他了,告诉他了。
但是,当你去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他给你打哈哈,像你如果遇到这种人,他下次再问你问题的时候,你还会好好跟他回答吗?这种人很多,我的话,就是看人的,我也不是说谁找我聊,我都是那种知无不言,什么东西都往外吐的人,我也看,第一次我跟你聊好,第二次聊得好,第三次聊得好之后,后面才能做到真正的知无不言。
坚持内容为王
东哥说,我觉得最笨的办法就是把一个东西想通,技术手段都是冷的,你要把它注入到你的一些思考上面。
一旦不符合,又反复的讲话,反复的强调,就是让他耳朵都听出老茧来,让他条件反射,后面他就知道老板的要求就是这样的。
他自己找到感觉了,开始做这个事情,他开始跟用户去产生价值,产生反应之后,他就知道这样去做的好处,那个时候就好管理了。这个时候你让这些人再去带新人,带出来就跟他是一样的。
这是一直给大家强调的,没有太去想些什么这个技术技巧方面的东西,我们用最笨的办法,就是一遍遍的去筛选,一遍遍的去学,就这样子。
我问:我们市面上做公众号的人非常庞大,然后在整个公众号的一个范畴内,其实很多优秀的同行我们可以去筛选出来。
比方说我们要做的哪一个细分的领域,然后筛选出里面的优秀的同行来进行一个对标。
东哥说,你要相信一个叠加效应。好的东西,就是它前期基数很小,但是他坚持好的内容过程当中再去结合一些运营的思路跟手段。
一开始就是这种叠加效应,蚂蚁搬家,你不要追求说我今天是10万,我明天就变100万,今天是1000,我明天就变成1万。如果你追求是,我今天是1000,明天我能变成1020个,你有这种心态去做,那么你是ok的。你也知道的互联网最容易出现这种黑天鹅事件了。
如果说你的内容质量在下滑,或者是说你根本就不注重内容的情况下,你可能今天的1000万会有100万人打开,到3年5年以后,你这1000万可能有1万人打开就不错了,对不对?
好东西一定要想办法让它越来越好,然后小的东西你得要坚持,一直让它好的情况下,后面它自然而然就会成长的。
随着你的这种经验的积累,慢慢的你肯定也知道你的受众群体在哪里,你要让你的作品触达到你的这些受众群体,比如说矩阵多渠道的玩法,都是有办法的。
我问:如果说是公众号现在的一个涨幅,你有没有好的思路,除了做内容之外,主要做内容就是投钱?
东哥说:那种免费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你现在只能说尽可能的去压缩压低成本,就是相当于用最少的钱,最少的人干更多的活,只有这种思路才行,但是你要想我一毛钱不花,我还能够搞的免费流量,不是说不可能,是很难的。
企业做公众号首先是要结合自己想好的一个细分领域,我觉得要考虑一点,比如说别人去投放,他的一个粉的成本,一个粉是三块钱,你能把它做到2块5,就相当于你就省了5毛的成本,或者你就赚了5毛钱,你用这种心态确实ok的。
但是你要想着说别人三块钱一个成本,我一毛钱都不花,我做的比他多还是做的比他好,天理何在?腾讯肯定不让你这么玩,对不对?大家都要吃饭的,腾讯它也是要吃饭的。
公众号趋势看法
因为这个东西主要是它行业成熟,大家都知道这个粉拿到之后怎么去赚钱,他心里很清楚,所以说它的价值能够迅速能体现出来。
我问:你对公众号未来的趋势的看法、思考,如何看待公众号整一个行业?
东哥说,公众号它会对这个普通的内容或者说差的内容,他肯定会越来越收缩的,就是这些内容后面看到的人一定会是越来越少。
公众号机会肯定有的,图文的需求永远都会有的。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去看短视频的,或者是所有人都去看长视频的,以后可能去看短视频,长视频的人会越来越多。
但是,图文它是永远有需求的,要不然的你说后面图书会不会被淘汰了,可能性不是很大,始终是有需求。
像现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依然还是有人愿意坐在办公室或者坐在那里安安静静的看一本书,对不对?所以图文肯定是有需求的。
我问:对于未来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做你的增量,还是说对未来你会换个行业或者换一种方式?
东哥说,公众号的增长,我们还是会去做,但是后面的话,我们会付费,我们会去考虑一个成本跟我们的回本周期,如果说我看好这个领域,然后的话我把前端后端我们都打通之后,我能够计算出单粉获客投产比。
6个月1个周期,如果这个东西这个模型测算出来,我还是会继续干这个事情。当大家都开始不怎么去做这个推广的时候,这不就又是一个红利期了,对不对?
及对创业的理解
你说焦虑从哪里来?焦虑第一个是本身现状,有点上不上下不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实话,你还没有赚够,你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所以说,怎么可能不焦虑,你现在结婚成家了,小孩子一天天长大,老人一天天变老,一大推事情等着你去操心,能不焦虑吗?
第二个就是我们从事互联网行业,它的变化很大,在变化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催生了,即使你赚了钱,依然还是会焦虑的,甚至以前,我一个月赚几千块钱的时候,也会焦虑,因为会跟身边的人形成对比,优秀的人本身也很多。
东哥说,现在私域不到20万吧,然后每个月的变现能做到200多万,公司还有运营其他的新项目,都在打通中,但是公众号这块业务,一直都很稳定,这就是我的公众号为什么,不变卖不套现的原因。
作者:三八哥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好长啊
看到的都是别人成功的案例,看了也学不到什么
以前吧,觉得行动力很重要,但后来觉得呢,意识更重要,毕竟你连意识都没有,往哪行动呢后来呢,又觉得认知更重要,你认知不到位,怎么会有意识呢?后来呢,又觉得阅读和吸收很重要,因为可以提高认知;后来呢,又觉得,要想通过阅读和吸收提高认知,那行动力又很重要……算了,还是当咸鱼吧
留言催更!
昨天写运营规划还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创新思维,新事物的接收能力。不管经不经通,十八般武艺都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