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流浪狗每上一次热搜,流浪动物治理都能推进一步

【新民晚报·新民网】它们浑身脏兮兮,但对人友好,每次遇见人手里提着袋子,都会热情地围上来。或因为“铲屎官”不再宠爱、或因为主人的一个疏忽,它们只好浪迹天涯。

上海正在发起首轮入冬冲刺,对于流浪的它们来说,象牙塔似乎是熬过寒冬的最佳选择:这里的建筑旁总能传来温暖,这里的人们有时还能给一两根火腿肠。

可它们也会犯错,兴奋过头时抓伤好心人的手,夜里嬉闹时突然窜出吓着无辜路人……对这群特殊的毛孩子,有人可怜、也有人反感。近日来,流浪狗再度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这一次,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保安处置十分不妥

很多网友对保安的行为表示愤怒

也有人质疑,学校内有太多流浪狗,对师生安全是威胁

该校医务室提供的数据也印证了后者的观点:自今年秋季开学以来,学生到校医务室登记被狗抓伤、咬伤的事件达到32起,其中11月就有7起。

事发当晚,该校学生在流浪动物救助群内发布了流浪狗“白手套”的讯息,并众筹了300元。目前“白手套”已交由有救助经验的大四学生带至自己家中,后续将为其注射疫苗,并寻找领养宠物店或家庭。

众筹行动

动物保护组织在行动

上海闵行区的一所高校内,同样能见到流浪猫狗的身影。“我们曾和学校保卫处商议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应对措施——如果在路上遇到小动物感到害怕,可以致电学校保卫处将其抱走;而如果小动物有攻击企图,则可以将之赶出学校。”该校小动物保护协会的成员告诉记者。

“TNVR-P”准则

申城各大高校基本上都有小动物保护协会,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会遵循“TNVR-P”的准则,即诱捕(trap)-绝育(neuter)-免疫(vaccine)-放归(return)-宣传教育(publicize)。

针对适合“TNVR”的校园流浪猫狗,校园动物保护组织通过诱捕的方式将其送至专业动物医疗机构接受绝育和疫苗注射等操作。之后,再对小动物进行评估,并为适合被领养的小动物招募领养;不适合被领养或短期内难以被领养的,但又对校园环境不构成安全隐患的,将其放归校园继续生存,等待领养。

然而,这套准则却没有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尤其是在“绝育”这件事上。“很多同学指责绝育残忍。但绝育的好处有很多,这也是大多公益组织都会给自己照顾的流浪猫狗做绝育的原因。”

首先,通过绝育的手段,能帮助流浪猫狗避免许多与繁殖有关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小动物的寿命。同时,绝育也有助于使小动物变得温顺,有效减少他们的攻击行为。对于很多本身无力养育后代的流浪动物而言,绝育能从根本上杜绝怀孕的发生,从根源上杜绝了先天残疾幼崽诞生和因照顾不周而死亡的情况。

“学校保卫处会给我们提供绝育的资金,社会上的小动物保护组织和宠物产品公司也会提供一些赞助,有时也会有同学和社会爱心人士自愿捐赠一些。”那名成员告诉记者,仅靠协会几位成员的努力显然力有不逮。

救助不能“想当然”

许多高校的学生会利用“双十一”“双十二”废弃的快递盒为流浪动物打造“别墅”,帮助他们度过寒冬。“可我们很怕有人询问能不能帮忙养自己在路边捡到的小猫,真的很难办。”大学动物保护组织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对那些自己有生存能力的流浪动物来说,最好的方式还是让它们自己生存。

最常见的案例是,同学在校园里见到流浪小猫后抱去寻找帮助。但是,在没有确定是否有猫妈妈的情况下触碰小猫,会把人类的气味留在小猫身上,当猫妈妈回来后闻到异味很有可能遗弃小猫甚至咬死小猫。

即使没有被猫妈妈咬死,也使得小猫失去了被猫妈妈抚养长大的机会。“我们只能是对那些被发现的、有急救需求的个体提供必要的帮助,给它们科学的救治或者养育,为它们去除病痛或者找到合适的领养人,仅此而已。”

流浪动物问题难解

流浪犬何止是高校头疼的事儿,它们一直是城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对于流浪犬的治理,似乎形成了一个怪圈:不出事无人问津、出事捕杀、有反对声音放弃捕杀,最终又回到了不出事无人问津的“起点”。以至于这群毛孩子年年上“热搜”,问题年年存在。

01流浪犬从何而来?

各地答案几乎一致:除了少部分属于走失外,大多遭到了主人的遗弃。“很多犬只的主人并没有为动物做适龄绝育,以至于弃养一只宠物,有可能带来大量‘流二代’。”

02流浪犬伤人谁该负责?

去年福建省将乐县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流浪犬咬伤的索赔案,判决长年投食者承担相应责任。法院认为,投食者的喂养行为不可避免地让动物产生食物依赖,使得动物长期生活在附近。作为喂养人,并未将流浪动物约束或者送到其他公益机构,所产生的后果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

“狗患”背后是“人患”

上周,家住徐家汇的卢小姐在小区遛狗时与一位不速之客相遇——一条日本柴犬。可小家伙身上既没有牵引绳、也没狗牌和狗项链。她花了一个半小时,辗转跑遍家附近7家宠物店才找到了失主。狗主人是个年轻的姑娘,有事出门,帮忙遛狗的男友大意了,没有系牵引绳,导致它走丢了5天。

“出门遛狗时一定要为它系上牵引绳,这是对它们的负责。”可现实情况是,出门遛狗不牵绳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少“铲屎官”抱着“我家狗狗很温顺,不咬人”的思想,从不主动为宠物牵绳子、戴嘴套和打疫苗,更有甚者长期无证养犬。

“不良犬贩为了赚钱,胡乱配种产生大量‘串串’,这些狗狗之后遭到了主人遗弃,构成了流浪动物的主力。”小陈调研后发现,学校里其实也有学生偷偷养宠物,但又因毕业季等原因遗弃,“很多人养犬都是出于兴趣,但养犬更需要耐心。所以饲养宠物前一定要再三思考,别做头脑发热的决定。”

小陈介绍,以德国柏林为例,主人必须为每条犬植入电子芯片,记录出生日期、防疫情况和主人的姓名、地址。假如饲主弃养,可以通过植入的芯片找到当事人,原饲主将面临高额罚款。

在今年9月的一场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上海正通过智慧公安赋能,联合农委等多部门,推动养犬信用积分制度,并开发研究智能项圈。同时上海养犬管理条例还需修订,在处罚力度等方面将通过立法增强。

金海岸工作室

作者|郜阳

漫画|孙绍波

图片|东方IC网络

视频|网络

编辑|梁群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9

THE END
1.流浪狗咬人喂食者有没有责任对于无主的流浪狗,固定喂养人是事实上的狗主人,所以应当承担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908352.html
2.流浪狗伤人,喂养人可能担责某天,被告乙某将流浪狗带回位于某小区内的工地喂养,次日中午该犬脱离绳索,将该小区内的原告丁某及其女儿咬伤。 分析: 根据太原市公安局晋源分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及被告乙某的询问笔录中的相关陈述,可以证实案涉犬只伤人之前,被告乙某具有领养案涉犬只的主观意愿并作出了收养行为,形成事实上的饲养关系。被告...http://www.xzrbw.cn/info/1195/383243.htm
1.流浪狗咬人了喂它的人承担责任吗?一、流浪狗咬人了喂它的人承担责任吗? 流浪狗咬人了喂它的人需要承担责任的。流浪狗咬人喂食者承担责任是民事赔偿责任,具体有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用,还有就是相对应的护理费用。流浪狗伤人,喂养者一般是要承担赔偿责任的。对于无主的流浪狗,固定喂养人是事实上的狗主(资助乞丐不会成为乞丐的主人,人狗不同理)。https://mip.64365.com/zs/1506273.aspx
2.流浪狗伤人谁来承担赔偿责任流浪狗,又称流浪犬,或称野狗、弃犬,系指无主犬。常见原因包括饲主刻意遗弃、散养走失等。那么如果流浪狗伤人谁来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读者在生活中遇见这样的问题无法处理的,需要解决的,可以阅读本文章内容,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流浪...https://m.66law.cn/laws/242313.aspx
3.流浪狗伤人该谁负责流浪狗伤人该谁负责 本站讯(记者 张舒迪 通讯员刘磊 龚辉)人们都说狗咬人算不上什么新闻。可是今天,在平政桥的河畔上,居民杜某和邻居黄某却因为狗咬人的赔偿问题发生了一场难解纠纷。绵阳市局巡逻三大队民警在了解有关情况后,经过耐心调解,最终化解了这场纠纷。http://www.myntv.cn/sitefiles/services/cms/page.aspx?s=1&c=24456
4.流浪狗咬人喂养居民被判担责,法院:已形成事实上的饲养关系张女士诉称,其与林女士是同住在一个小区的邻居。小区内经常有流浪狗出没,没有固定住处。林女士和她的母亲经常出于好心,喂养一只流浪狗,还给它起了名字并收留了它所生的七只小狗。据反映,伤人之狗经常栖息在林女士家楼下,这种情况持续了半年多,没有见其他人喂过此狗。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195852
5.流浪狗伤人,“爱心喂养”能否免责?流浪狗伤人,“爱心喂养”能否免责? ■ 陈艳超 张女士遭流浪狗袭击,左小腿被咬伤,其遂将喂养人林女士诉至法院。林女士则表示自己和家人只是偶尔喂养该流浪狗,不同意承担赔偿责任。法院经审理认为,林女士及其家人长期在固定地点向狗喂食,林女士与伤人之狗已形成事实上的饲养关系,判决林女士支付张女士医药费和交通费...http://epaper.cnwomen.com.cn/html/2023-08/30/nw.D110000zgfnb_20230830_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