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故事)那次被你吓,是我思想没准备,今天我有准备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极简吃喝睡三七二十一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爸爸给文涛买了一把金光闪闪的小铜号,文涛握在手中感觉沉甸甸的,咧着嘴乐呵呵地欣赏着,好不欢喜。
爸爸说:“吹吹看。”文涛对着小铜号的圆嘴儿随便吹了一下,小铜号一丝声音也没有发出来。爸爸又说:“再用力吹。”文涛鼓起腮帮子,拼命吹了一下,还是没有发出声音,只是比头一次吹出来有了那么一点点气流的“呼呼”声。爸爸鼓励文涛说:“慢慢来,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能吹出动听的乐曲来。”
吃过晚饭,身体充满了热量,文涛又把小铜号举了起来,他憋足了劲儿,嘴唇对准小铜号的圆嘴儿,鼓起腮帮子,挺直胸膛,用劲儿一吹,小铜号竟然“哇”的一声尖叫了一声,这让文涛激动不已。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的爸爸和妈妈也听见了激动人心的声音,兴冲冲地来到文涛的房间,说:“怎么样,到底吹响了吧。”文涛咧着嘴笑,爱不释手地把玩着小铜号。文涛找到了吹响的感觉,就一个劲儿吹起来,结果越吹越响,声音震荡着房间。
文涛的爸爸开门,问:“谁呀,什么事?”
只听外边的人气哼哼地说:“开门再说。”
文涛的爸爸打开门一看,是住在对门的伍军,他毫不客气地说:“我父亲有心脏病,知道不?”
文涛的爸爸说:“听说过老爷子心脏有点毛病。”
伍军说:“那你们家怎么不体谅体谅?”
文涛的爸爸说:“我们怎么体谅?”
伍军说:“你们家不知道从哪找来一个破铜号“呼哇,呼哇”像驴叫唤似的,把我父亲的心脏病给惊吓出来了。”
文涛的爸爸说:“我儿子在我们自己家吹,难道连这点自由都没有了。”
伍军说:“你这是在扰民,不顾左邻右舍的死活。”
文涛的爸爸说:“我在我们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别人家管不着。”
伍军忿忿然地叫喊起来:“你还有没有点人味?”
文涛的爸爸说:“你别骂人。”
伍军说:“我骂你怎么了?我还要告你。”
文涛的爸爸说:“啧,你想去哪告,去哪告。我就不信我在自己家里连这点自由都没有了。”说完,将门“咣”的一下子关上了。
只听伍军在门外说了一句:“什么玩意呀。”
第二天,街道居委会主任明大娘找上门来了。明大娘在和文涛的爸爸交涉时,文涛才知道,昨天晚上因为自己吹小铜号发出来的,怪调怪腔的声音惊吓到了对门犯有严重心脏病的伍大爷。而且,明大娘还批评了爸爸对伍军的态度不好。目前全国都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希望大家要搞好邻里之间的关系,互相谦让一些,要和睦相处。我们都有老人,我们自己也会有老的那一天,也会有得病的时候,需要关心……明大娘以情说理,以情感人。
爸爸没有做声。
一直在旁听的文涛也没有做声。爸爸送走明大娘回到屋里,发呆地望着文涛,也望着金光闪闪的小铜号,像是一时没了主意。
文涛似乎明白爸爸的意思,无所谓地说:“这还不好说,以后我不吹了。”
爸爸说:“给你买小铜号是希望你有一技之长,将来报考个艺术学校什么的,你不吹了,那怎么行。”
文涛胸有成竹地说:“我不是不吹了,而是以后不在家里吹了。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清早5点钟起床,到野外那条小河边上去吹。那的空气还好,边吹小铜号,边呼吸新鲜空气多好哇。”
妈妈高兴地说:“文涛说的对,我清早出门锻炼,总能看到一些学生,边在小河边上溜达,边捧着课本学习。”
爸爸说:“那就看你的毅力坚强不坚强了。”
从此以后,文涛都是在甜美的梦乡中被妈妈唤醒。文涛总像一个军人似的听到妈妈的一声呼唤便神速地从床上爬起来,握着小铜号,像个冲锋的战士朝野外的小河边跑去。
就这样,文涛握着心爱的小铜号从小学升上了初中。
这天是星期天,也正好是文涛的生日,班上的同学要来家里为文涛过生日,文涛当然高兴哮。经得爸爸妈妈的同意,文涛把十几个平时要好的同学请到了家中,妈妈还特意为同学们做了一桌丰盛的午餐,款待文涛的同学。为了让文涛和同学们玩的尽兴和无拘无束,文涛的爸爸和妈妈还躲出去了。
同学们疯闹着,举杯祝文涛生日快乐。有人提议让文涛用小铜号吹奏一曲,助助兴。因为大家知道,文涛的小铜号如今吹出了名,曾拿过全市中学生乐器演奏一等奖,老师都断定说文涛是个搞艺术的料儿。
文涛连连摆手拒绝说:“不行不行,吹不得,吹不得。”
同学们大为扫兴说:“这多没意思呀。”
文涛见大家个个挺失望,犹豫再三说:“那我试试吧。”却没有要吹小铜号的意思。只见他出了门,去敲对门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个脸色发青的老人,文涛知道这就是伍军的父亲伍大爷,有严重的心脏病。记得自己刚能吹小铜号的时候,就把他吓得犯心脏病,连夜住进了医院,而且爸爸和伍军闹得很不愉快,几乎到现在见面也很少有话说了。
文涛提心吊胆地试探说:“伍大爷,身体好些么?”
伍大爷倒也挺和善,说:“你不就是住对门的文涛么?”
文涛欢喜地说:“对对对。”
伍大爷说:“我这心脏病呀,是老毛病,再说人老了,哪有一点病没有的。孩子,你长大了,懂事多了,还知道问候我的病情。”
文涛说:“你常下楼到户外活动么?比如散步,看看街上的热闹什么的。”
伍大爷说:“这两年病情有些好转,没事的时候也下楼。”
文涛说:“你看今天的天气多好呀,虽然是初冬,但太阳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出外走走吧。”
伍大爷说:“不了,今天我已经出过门了。”
文涛有些失望而犹豫了,站在伍大爷家门口不知如何是好。
伍大爷看出文涛像是有什么心事,像是有什么事要求他办,就说:“孩子,有什么事你就说吧。我们邻里之间还有什么不好说的。记得那年你吹小号我吓得住进了医院,伍军还和你爸爸吵了一架,其实你没有错。你想想,住在自己家里难道还没有自由?还要受外人的管制,这合理么?”
文涛让伍大爷的这番通情达理的话语深深打动,心说:这是一个多么可敬可爱的老人呀……文涛让伍大爷说的心中增强了信心,鼓起勇气说:“大爷,今天是我15岁生日,同学们都在我家为我祝贺。他们……他们想让我吹……吹一段小铜号,我……我怕打扰你,想过来和你商量一下,希望你能同意,刚才让你出去散散步也就是想让你躲开,免得被吓到……”
伍大爷爽快地说:“没问题,自己的生日,想怎么闹腾就怎么闹腾,在自己家里怕什么。孩子,实话告诉你,那次被你吓,是我思想没准备,今天我有准备,吹去吧。”
文涛高兴地说:“那谢谢大爷了。”
文涛回到家里把门窗关的严严实实,拿起小铜号,深情地吹了起来。
这时,伍军下班回来了,在楼道里就听到了小铜号声,暗暗地骂了一句:“小兔崽子又在学驴叫害人哩。他害怕家里的老父亲出毛病,顾不得制止文涛的放肆,而是连忙开门看父亲咋样。只见老父亲睡在躺椅上,闭着双眼,摇头晃脑,脚还一下一下有节奏的点着地面。伍军以为老父亲又让隔壁文涛的小铜号声吓得抽了筋,惊慌地跪到老父亲跟前问:“爸,你咋了?你咋了?是不是又让那驴叫吓着了?我去骂那个小兔崽子去。”伍军气哼哼地刚要站起来,却一把让老父亲拽住了。
父亲说:“太优美了,多优扬的小夜曲啊!我从来没听到过这么动听的乐曲,我心豁然开朗,有种随着乐曲飘飘欲仙的感觉。优美的音乐能治病,你听说过这个道理么……这不再是当年的驴叫声了。”
晚上,伍大爷敲开了文涛家的门,他要看一看这个孩子,因为今天他的心情格外舒畅。
文涛的爸爸和妈妈热情接待了伍大爷。
伍大爷拉过文涛,搂在怀里夸奖着文涛:“你吹的真好,你是在哪里学的。记得那次你把我吓住了院后,我就再也没听你吹过小号了。”
文涛说:“是的,从那次把你吓着之后,我就再没有在家里吹过一次。”
伍大爷问:“那你去拜师了?”
文涛说:“没有拜师,是在野外小河边自己练习吹。”
伍大爷问:“一年四季?”
文涛神气地说:“对,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伍大爷捧起文涛的手,先是一愣,接着眼睛湿润了。他看到的哪是一双孩子的手呀,那十根手指个个裂着血口子,个个冻的就像胡萝卜。伍大爷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哗”地流淌下来。
文涛内心十分激动,但他毕竟不再是个孩子了,他抑制着内心的感情,对伍大爷说:“只要你觉得我吹得好,只要你愿意听,我可以天天给你吹。”
伍大爷爱抚着文涛,说:“你一吹,我心里就感到敞亮,就舒服。”
文涛欢喜地说:“那我天天给你吹。”
伍大爷说:“好好好。”
两年后,文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艺术学院。走的头天晚上,文涛尽情地为伍大爷吹奏了一曲又一曲。
伍大爷不依不舍地说:“我再也听不到你的小号声了。”
文涛说:“能,一定能。”
每年寒暑假回家,文涛身上都着金光闪闪的小铜号.....
用一颗真心,传作文真经。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现问题,说想法
我们提出想法的情况分为两种:
A.发现问题,说出想法,改进和解决问题。比如你发现小区的住户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因此提出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科普活动的想法。这类情况可以按照“问题+事例+想法”的支架来写作,注意列举的事例要真实具体。
B.有新想法,提出建议,去实现这种想法。比如你觉得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能让大家收获更多有益的知识,便可以提议大家设置图书角。这类情况可以按照“想法+做法+好处”的支架来写作,注意提出的想法要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
2.语气恰当,想法可行
A.注意用词,语气恰当。在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要用商量的语气,比如“能不能麻烦您…”“您可不可以……”等。此外,少用“你”,多用“我们”,这样既可以让人觉得亲切,也能让人觉得这么做对双方都有益处。
B.想法要切实可行。你提出的建议最好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或者有条件做到的。比如关于救助流浪动物的问题,提出“请同学们多多收养流浪猫、流浪狗”,这种建议难以实现;提出“希望志愿者能建立流浪动物救助组织”更可行,更能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几篇孩子们的习作,看看孩子们都有哪些想法吧。
和手机说“再见”
过了几天,我在家里开了个小会议,制定了关于手机合理使用的规则:一是如果连续看了一小时手机就要看看绿色植物,走动走动;二是如果累计四小时就要去户外运动,如跳绳、跑步等;三是家人互相提醒,让大家不要玩手机了;四是所有人都要多看书,除非必要,尽量少看手机;五是如果在重要场合看手机,就要为家里扫一个月的地。大家都同意了,妈妈还赞许地点了点头,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虽然手机有坏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小小手机,大大危害,让我们一起使用好手机,和手机定时挥手说“再见”。(作者:迦涵)
我有一个想法
朋友,你喜欢小狗吗?你看小狗那圆溜溜的眼睛、毛绒线的身子和在摇右摆的尾巴,真是可爱、听话!可是对于清洁工来说小狗可是个大麻烦。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讨厌小狗吗?
瞧,来了!一位穿着时髦衣服的阿姨出来遛狗了,突然,那只小狗在人行道上拉出了一坨“大便”,而这位阿姨却没有清理,就直接走了。我忽然感觉这只可爱的小狗好脏好脏,那位阿姨也不漂亮了。
都说狗狗是小孩的好朋友,可也有不少小朋友看到狗就害怕。你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吗?
快看,那几位狗主人又没给狗系绳子就把它们带出来玩了。金毛、哈士奇、狼狗、斗牛犬……在小区里到处乱跑,有时见到孩子还会凶恶地汪汪叫,吓得小朋友们四处逃窜。有些狗狗还会咬伤孩子,我就被狗咬过一次呢!但是,那些狗主人就是不给狗狗系绳子,还说自己家的狗特别听话。爸爸说:“狗不懂事——正常,人不讲理——无语。”汪汪。
希望每个养狗的人可以管好狗。(作者:子潇)
跟手机说“再见”
广大“低头族”们早点跟手机说“再见”吧!小小的想法点燃温馨之火,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能为大家出谋划策的感觉,真好!(作者:欣诺)
欣诺同学在暑期时还写过一篇处方体的作文,一并编发:
我给大人“开处方”
大人总说小孩子这不好,那不对。其实啊,大人们也会染上各种“毛病”。为了各位大人的健康与安全,我特地给一些常见的病开了处方。今天开出第一剂。病症:手机依赖症
处方:1.录制“你看手机超时了!超时了!”作为手机固定铃声(手机主人无法自行更改),一旦超时,就会无限循环播放此铃声。2.辅助药物:用“不超时看手机糖果”和“专治手机依赖症特效口服液”加适量清水蒸煮一小时,等药液变成蓝色且会拉丝时,即可服用。3.家人监督;4.随诊。
注意事项:1.药物辅助疗程一般为三周,可视病情变化减药,直至停药。2.三周后,由本医师解除专门铃声,手机主人可以自行选择铃声。
“班禅转世600多年了,就这么一个女儿……”
熟悉藏传佛教史的,都知道“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中最重要的活佛之一,也是整个藏传佛教中影响最大的两大活佛之一,在藏区的地位极高,深受藏区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作为藏传佛教领袖,班禅所在的格鲁派虽然允许僧侣结婚,但其教义也同时规定结婚就得还俗,故而自一世班禅格勒贝桑(1645年,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尊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博克多”,永驻扎什伦布寺,管辖后藏,为四世班禅。同时,格鲁派创立者宗喀巴大师的弟子格勒贝桑被追认为一世班禅)始,六百余间仅有一位班禅结婚生子——十世班禅确吉坚赞。
1983年6月,十世班禅的女儿在北京出生。
十世班禅为她取名西·班·仁吉旺姆,意为“智慧的圣母”。
本文,我们就来说说十世班禅,和他女儿仁吉旺姆的故事。
1937年12月1日,九世班禅却吉尼玛在玉树行辕甲拉颇章内圆寂,享年54岁。
九世班禅是西藏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反帝爱国领袖人物。
早期,九世班禅领导了藏区人民英勇抗英斗争,晚年他又积极从事抗日斗争,动员藏区人民踊跃捐款,汇集前线,慰劳抗战将士及救济伤兵与难民。
九世班禅圆寂后,班禅转世灵童的寻访工作随即展开。
1941年5月2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下发指令,由罗桑坚赞(时任西藏驻京办公处处长)办理班禅转世灵童寻访事宜,发给旅费5000元,以资灵童寻访。
随后,经堪布会议厅的占卜、降神、辨认前世班禅遗物等宗教仪轨,初步确定1938年藏历一月三日出生在青海省循化县温都乡玛日村的官保慈丹为九世班禅的转世灵童,并报请国民政府批准,同时将官保慈丹接到西宁塔尔寺“供养”。
说到这里,笔者就来简单说说西藏大活佛的转世仪轨,以十世达赖转世为例:
2、由七世班禅、晋美嘉措摄政等邀请噶厦专职降神的拉穆、乃琼、噶瓦东和桑耶四大护法占卜,确定灵童诞生的方向与远近距离;
3、晋美嘉措把经过寻访和多方测试的四川理塘灵童报告给驻藏大臣,请求驻藏大臣上奏嘉庆皇帝,请求“免予金瓶掣签(即用抽签的方式来确定谁是上一任活佛的转世灵童)”。
嘉庆皇帝接到奏报后,没有批准,敕命继续寻找2名疑似转世灵童,通过金瓶掣签确定九世达赖转世灵童;
4、晋美嘉措患痘症去世,道光皇帝重新任命西藏大贵族楚臣嘉措为新的摄政,负责寻访九世达赖转世灵童事宜。
楚臣嘉措接到道光旨意后,当即遵照旨意向前藏、后藏、阿里、藏北、山南、林芝、康区和安多等地发布公告,要求各地将所属地区灵异儿童情况向噶厦(西藏地方政府)汇报;
5、通过让灵异儿童辨认前世活佛供奉的本尊、日常使用过的遗物、身边人、前世念诵过的经典等各种方式,经仔细辨证,除理塘灵童外,确定了2位来自昌都地区的灵童,后七世班禅被请来予以确认;
6、经七世班禅确认后,楚臣嘉措摄政报请道光皇帝批准后,朝廷钦差、驻藏大臣、七世班禅、西藏贵族僧侣等汇集于布达拉宫三界殿内道光画像前。
在其见证下,将遴选到的3位疑似转世灵童名字及出生年月,用满文写于签牌上,放进瓶内,经高僧大德念经祈祷、抛洒食子和供奉仪式,由一名驻藏大臣核验名签后,再由另外一名驻藏大臣摇动金瓶抽出一签。签上所写之人,就是十世达赖;
7、由七世班禅、摄政等为十世达赖剪发、换僧衣、取法名,并授沙弥戒(即十条戒律: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4.不妄语:5.不饮酒:6.不着花鬘好香涂身:7.不歌舞唱伎亦不往观听:8.不坐卧高广大床:9.不非时食:10.不捉持金银宝物);
8、经道光批准后,清政府派钦差代替道光出席在布达拉宫日光殿为十世班禅举行的坐床典礼,并颁授印信,确认其合法权利。
由上可知,西藏大活佛转世灵童的确立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
报请政府,由政府委任摄政,负责上任活佛转世灵童遴选到疑似转世灵童后,再次报请政府,经政府同意后举行金瓶掣签确定转世灵童后,由西藏上层僧侣为灵童赖剪发、换僧衣、取法名,并授沙弥戒政府承认并授予印信。
言归正传,堪布会议厅选定官保慈丹为九世班禅的转世灵童,并报请国民政府批准。
1949年6月3日,李宗仁颁布命令,免于“金瓶掣签”,特准官保慈丹为九世班禅的转世灵童,继任为十世班禅。
不久,李宗仁派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关吉玉为专使,前赴青海塔尔寺主持坐床大典。
十世班禅继任班禅时才11岁,看似年龄很少却远比很多人要来得深明大义,延续了班禅世袭“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光荣历史传统。
十世班禅坐床继位后,面临着是答应国民党反动派去中国台湾,还是留在大陆迎接新中国诞生的抉择。
此时,十世班禅虽尚年幼,却已具备成为一位受藏民拥护和爱戴的宗教领袖的能力和素养。
面对已是狗急跳墙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十世班禅没有丝毫畏惧之心,个人荣辱和安危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藏区人民的未来。
对十世班禅而言,谁真心为藏区人民考虑,谁能为藏区人民带来繁荣富强的生活,他就拥戴谁,就跟着谁。
西宁解放后,在我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感召下,加之班禅也认识到我党才是真正为人民,最终他选择并走上了跟随我党、迎接新中国的正确道路。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的成立,从此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宣布废除民族压迫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是日,十世班禅致电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代表全藏人民“致崇高无上之敬意,并矢拥护爱戴之忱”,表示拥护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希望西藏早日解放,并对我党领导的新中国充满信心。
这是十世班禅同党中央、毛主席建立直接联系的第一个正式文件。
随后,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联名复电,电文中说道:
“希望先生和全西藏爱国人士一致努力,为西藏的解放和汉藏人民的团结而奋斗。”
接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电报后,班禅十分激动,动容地说道:“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们的根本利益所在。只要这样做我们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是十世班禅心中无比坚定的信念,为此他可以付出所有。
班禅坚信只有我党领导的新中国才能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走向繁荣昌盛,也只有我党才可以带领藏区人民摆脱农奴主的剥削和压迫,走向真正的和平与安宁。
西藏能和平解放,十世班禅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9年1月,十世班禅与李洁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婚礼。
李洁是开国上将董其武的外孙女,两人的结识是在1978年,且颇有缘分。
1978年,党中央邀请十世班禅等爱国民主人去全国各地考察,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看看祖国人民现在繁荣安定的生活。
当时,负责带领十世班禅等去全国各地考察的考察团副团长,就是开国上将董其武。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考察期间,十世班禅想要组建一个家庭的想法被董其武警卫员得知。
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使十世班禅十分渴望融入平凡家庭中,渴望有一个温馨的家,加之格鲁派原则上禁止僧侣结婚却也允许僧侣还俗结婚,所以十世班禅有了结婚组建家庭的想法。
考察期间,十世班禅与董其武的贴身警卫员成为了莫逆之交,后来班禅就把自己想要结婚的想法告诉了他。
警卫员是一个热心肠,当得知班禅想要结婚的想法,他没有过多考虑,当即满口答应帮班禅物色结婚对象。
考察结束后,警卫员一直没有忘记对十世班禅的承诺,回到北京后,他找到董其武的外孙女李洁,请他帮忙为十世班禅物色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
李洁生性活泼开朗,也是一个热心肠,得知此事后,马上热忱张罗开来。
要为班禅作介绍人,自然要先见下班禅,了解班禅对另一半都有什么要求。
于是,李洁让警卫员约班禅出来。
或许是疏忽,又或许是有意撮合两人,警卫员约班禅出来时没有向他说明情况,班禅便以为与李洁是正式见面了。或许这就是命运使然,十世班禅和李洁本就会有一段姻缘。
率性真诚的十世班禅,与李洁刚见面,就向李洁坦言自己除了是活佛,其他一无所有,什么都不可能给她。真挚的坦白,给李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是想给班禅介绍对象的李洁,见到班禅后好似全然忘记了此行目的,不知不觉就被班禅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
就这样,十世班禅和李洁最终走上了婚姻的殿堂,成为了一对令无数人羡慕的佳偶。
婚后,十世班禅与李洁相敬如宾,十分恩爱。
因为格鲁派只允许还俗结婚,十世班禅婚后便严格遵守格鲁派戒律,不再作为出家人穿上袈裟,而是一袭华贵藏袍出现在信徒和人们的视野中,之后无论是什么在场合,哪怕是参加重大的宗教活动,十世班禅也毫不避讳自己有妻子这件事。
1983年6月,十世班禅和李洁有了自己的爱情结晶,是一个女孩,在北京出生。
女儿出生后,十世班禅为她取名西·班·仁吉旺姆,意为“智慧的圣母”。
仁吉旺姆出生百天后,邓颖超专门来到班禅家探望,看着可爱的仁吉,再看着她圆圆的脸蛋,邓颖超的心都快融化了。
临走前,邓颖超为她取了一个小名——团团,邓颖超给仁吉取“团团”这个小名,除了夸赞仁吉可爱,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希望汉藏民族能团结和谐。
十世班禅把女儿仁吉旺姆视为掌上明珠,十分疼爱。
长大成人后的仁吉旺姆回忆:
“爸啦(父亲)可真是疼我。如果他在家开会,要求绝对地安静,没有任何一个敢随意走动,唯有我可以跑出跑进,一会儿跳到他的大腿上,一会儿搂着他的脖子腻着他。”
在慈祥且十分疼爱自己的父亲十世班禅的陪伴和照顾下,仁吉健康茁壮成长。或许是继承了十世班禅的聪慧,仁吉从小就很聪明,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且对佛法造诣也极深。
1989年1月,十世班禅进藏参加为五世至九世班禅遗体合葬而举行的班禅东陵扎什南捷灵塔开光仪式,仁吉在机场为父亲送行。此时,仁吉没有想到这次分离会是她与父亲的永别。
28日,十世班禅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后,在新宫德庆格桑颇章圆寂,享年51岁。
十世班禅的离世,对仁吉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仁吉永远忘记不了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时的场景,她记得父亲一次次让人叫自己进入机舱内,一次次叮嘱她很多事情,比如要听母亲的话,要好好学习。
冥冥之中,十世班禅似乎知道这次分别将是永别,所以他比以往都要舍不得妻子和女儿与自己分离,据陪同十世班禅进藏的活佛回忆:
班禅妻子和女儿离开后,班禅曾真挚对他们说,这次他离开妻子和女儿,内心十分难过。希望他们以后能像照顾他一样,好好照顾他的家人。
十世班禅圆寂后,他的妻子李洁默默扛起了养育女仁吉儿的重任。
在党和国家,及十世班禅生前好友的照顾下,失去父亲的仁吉旺姆在北京的童年并不孤单。
1991年,仁吉旺姆上了小学,当时多数同学都知道她的身份,仁吉旺姆回忆:
“同学们对我都非常好,唯一不习惯的就是我名字太长,他们叫得不习惯。正好我从小学一年级就是班长,又姓‘班’,所以他们干脆就喊我‘班长’。”
当时有很多人陪在仁吉旺姆的身边,关心着她,呵护着她,照顾着她。
在他们的照看下,仁吉健康茁壮成长着。
1996年7月,仁吉旺姆小学毕业后,李洁为了把女儿培养成人,决定送13岁的仁吉旺姆到美国读书,让其独闯美国,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其独立。
来到纽约后,在仁吉五姨安排下,仁吉被送到128中学就读,后转到洛杉矶私立学校读书。
值得一提的是,仁吉在美国的监护人,就是当时好莱坞的武打巨星——史蒂文·西格尔。当时,仁吉转到洛杉矶学校读书后,每到周末放假,史蒂文·西格尔都会派车接仁吉回他家住。
2000年,将满18岁的仁吉旺姆送给了自己一份特殊的成人礼——和母亲李洁一起回西藏“看”父亲十世班禅。来到西藏后,仁吉旺姆看到几乎每个藏民家里都供奉着父亲的照片。
藏民对父亲的爱戴,让仁吉旺姆感到了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
“大家都这么热爱父亲,我一直觉得我应该为这些老百姓做点什么,因为我是我父亲的女儿。我很小就知道不论做什么事情,好坏都直接影响父亲的声誉,所以,那份责任心,从小就有。”
这次回西藏,仁吉旺姆停留了45天。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拿着哈达自发来看我,有时一个村的老百姓租车来……我不停地重复给他们戴哈达的动作,胳膊都肿得很高。”
“我一直是学生,也没为他们做什么事,我觉得他们把对父亲的爱转移到我身上,在我身上也给予了很多希望和感情。”
藏区人民对十世班禅的拥护和爱戴,在十世班禅圆寂后转移到了他的女儿仁吉旺姆身上,仁吉旺姆也十分清楚藏区人民对自己的爱戴,也深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西藏之行,让仁吉旺姆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学成归来后,造福西藏人民。
高中毕业后,仁吉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利坚大学政治系,最终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政治系。大学毕业后,22岁的仁吉拒绝了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选择回国。
她本来可以像同学一样照自己的心愿选择自己的生活,但她没有,她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
面对别人的疑惑,仁吉旺姆诚恳地说道:
“历史选择了我,是我的幸运。”
回国后,仁吉旺姆进入清华大学攻读金融专业博士。
与此同时,仁吉旺姆也在用自己的能力,竭尽所能去帮助藏区人民。
当得知藏区有不少藏民患上白内障无法得到有效救治时,仁吉旺姆筹集百万善款,邀请了多名著名眼科专家,为患上白内障的藏区患者手术;
当得知青藏高原湿地生态发生危机时,仁吉旺姆又再次募集百万资金,用于保护青藏高原湿地生态,挽救了数十万藏区牧民的家园;
之后,为了支援青海灾区重建,仁吉旺姆用自己的关系为家乡青海循化拉来了三千万元的项目,用于支持家乡建设……
“父亲是我一个永远的目标,他在我心里,我每天都在努力,也感觉每天向他靠近一点点。”
仁吉旺姆从未忘记自己是班禅的女儿,也一直努力担起父亲未完成的责任,她一直在竭尽所能帮助西藏人民,造福西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