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滴滴专车司机小马和北京晨报记者聊了一件糟心事儿,“每个月都能遇到几个故意不付车费的乘客,一般还都是大单,我们和公司反映了也没什么用,活儿就白干了。”
小马给记者看了他的后台记录,从10月底到现在,他已经有700多块钱的车费无法收回,其中有4笔车费都在100元以上。尽管每笔车费后都有“催款”的按键,但他“催款”了多少遍也没有用。
小马说,由于滴滴出行平台允许乘客先坐车后付款,所以司机一般并不会强制要求乘客付了款再下车,这样也显得很不礼貌。“有些人确实是着急下车忘了,但下一次叫车收到提示后也就二话不说支付了。真正拖欠的那些人,后台客服拨打他们注册时的号码,直接失联。”
小马还给记者看了与其中一名乘客的短信对话,前面的内容还是乘客和司机关于路线的确定,后面小马发出了提醒对方支付的短信后,对方称“不给你钱怎么了?我还就不结了呢。”随后,小马就被这名乘客拉黑,“我也没招了,吃了哑巴亏”。昨天,北京晨报记者多次致电该号码,均无人接听。
记者采访中发现,遭遇“逃单”的滴滴司机并不鲜见,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没被支付的订单多数金额较大,一般在百元以上。
几番受骗之后,司机小马和同行探讨后发现了其中的猫腻,“他们用‘临时号’注册的叫车软件,花几块钱买个号,随时找机会逃避上百元乃至更多的打车费。”而对于下单叫车的乘客用的是否是“临时号”,司机和滴滴平台难以得知,因此无法做到“提前预警”。
记者体验
临时号容易注册多平台可免费体验
所谓几块钱就能买到的临时号,真的能帮想占便宜的人顺利“逃单”吗?
北京晨报记者调查发现,通过搜索“小号”、“临时号”、“一卡多号”等字样,确实能搜到不少网络软件。其中不仅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这样的大电信运营商开发的应用,也有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和一些不知名的科技公司开发的软件。
中国电信的“天翼小号”APP中介绍,用户在不换机、不换卡的情况下,可同时拥有两个同归属地的电信号码,即主号、副号。用户可以随意切换号码进行语音和短信通信,主副号均能独立地接收来电、短信。
在上述这些软件中,用户可通过注册软件申请获得一个临时号码,单日号、包月号、包年号自由选择。每个号码价格在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不等,甚至有的软件可提供免费试用。
记者体验临时号短信叫车样样无阻
此外,用户如果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还可成为该软件的高级会员、终身会员,平台除了可帮助会员“隐姓埋名”,还能使会员“变声”,完美掩饰来电者身份。
用户质疑
临时号保护隐私却也方便他人恶搞
但临时号给一些人带来方便,却着实也给专车司机带来不少困扰。此外,也有人对临时号软件的功能提出顾虑,“方便一般用户的同时,是不是也方便了骗子?”
曾经用过临时号和朋友开玩笑的张先生回忆,“我以前假扮舍友的爱慕者给他发短信开玩笑,竟然来来回回聊了一晚上。之后我自己都觉得很不踏实,要是不法分子也随随便便就能‘伪装’,以后我们是不是都处在一个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了?选一个临时号,一会儿再换一个,出了啥事儿也不用担责啊。”
小号使用指南
注册
多款软件可通过注册实现一张卡拥有多个号码,而且无需新的SIM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