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里,一对南京的父女,瞬间火了。
小姑娘“@依旧莼白咖啡”在围脖上美滋滋地罗列怎么“瞒天过海”:“8天长假,老爸管得严,不让乱跑,不过山人自有妙计!30号宅家,1号出去唱K,跟家里人说是去朋友家玩的!2号出去涮火锅,就说出门充话费!3号出去逛街,就说去营业厅交个网费,4号……”
很快有个“@山前老李”回复:“老实在家待着!!吃火锅、逛街必须由你妈跟着。
小姑娘很懊恼:“你谁呀?去死”。
然后神一般的回复出现了——“@山前老李”自报家门,说是李XX。
小姑娘彻底晕菜:“爸!对不起,对不起,我不知道是您啊。您怎么也玩微博了。汗”
父女俩这段对话,短短几天内,被转发了几万次。网友们边转发边笑喷,“太有喜感了!”
而笑过之后,不少人也道出实话:很多80后90后说,最怕父母知道的,是自己的微博;很多70后60后父母也说,最想知道的,也是孩子的微博。
微博,难不成是之前日记本的翻版?
31岁的王成,每次回家,从来不在电脑上玩微博,只用手机刷。
“就是不想让父母知道我的真实生活。”其实,他所说的真实生活,并没有太多内容,只是作为一个独自打拼的新杭州人,生活和工作中有一些情绪发泄,尤其是累了、委屈了、压力大了,微博上说几句,换来朋友几句安慰或调侃,就过去了。
了解中发现,很多男白领都有类似王成的心态,而很多女白领,则是不想父母太多干预自己的朋友圈。
像某个异性朋友,程家母女分歧就很大,程娜觉得这个朋友很仗义很正直,累了可以找他喝点东西或者兜兜风放松放松,纯粹是朋友。而程母则觉得这个男孩子配不上自己女儿,对女儿这么好肯定有企图,想让程娜尽量疏远他。
加了准婆婆后,狂删2/3微博
25岁的刘琳中秋节见了未来公婆,一激动,加了准婆婆的微博。“开始想得很简单,觉得能跟婆婆套近乎,相互了解。”
美好的愿望最后是,长假还没过完,刘琳删了自己2/3的微博。
“我真是脑子进水了,怎么想到去加婆婆微博的,这下好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当时在公婆家,长辈都称赞刘琳大方得体,很有淑女范儿。为了不影响未来婆家心目中的形象,回到杭州的第一个晚上,刘琳火速删除了微博里“不入婆婆眼”的内容和照片,事后一数,居然删除了2/3左右。
中规中矩写了几天微博后,刘琳很是纠结,“这样刻意写给婆婆看的微博,太没意思了,人气大跌啊。不写吧又感觉少了点什么,毕竟微博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在想,再这么下去,是不是要去开个小号?”
IT老爹面前一切小号都没用
公司信息技术主管的老林,从来没想到,工作上的专长,居然在生活中,能派上大用场。
如果仅仅是这样,老林夫妻俩,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可后来“偷窥”女儿的微博,发现她开始学会了喝酒,和男生走很近,就有点紧张了,旁敲侧击提醒了女儿好几次。
小姑娘一听就知道,肯定是自己的微博被父母发现了,火速注册了一个小号,还删除一切在家上网的痕迹。
“这点小把戏,在我这个IT老爹面前弱爆了,她换了N个小号,我都能知道。”老林说,其实就算自己不做IT,一帮家长也会互通有无,积极打探孩子们的微博,“换小号容易,换好友难吧?就算改名字、改城市、改性别,一样会被我们找出来。”
有一阵子,一家人的关系,因为微博格外紧张,“我老婆一看到哪个男生在女儿微博上出现频率高,就去干涉,母女俩就会吵架。”
专家观点
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
从偷看日记到潜伏微博
应给孩子更大空间
孩子和父母之间,想了解与反了解的冲突一直存在。以前争抢的局限在日记本,现在演化成了高科技的微博而已。
这样,在科技越来越进步、家庭成员之间沟通越来越少的前提下,父母就越容易把了解孩子的途径,寄托在微博上面,以便自己及时发现孩子身上一些不好的倾向,或者不符合自己理想的因素。虽然这种心境可以理解,但往往会起到反效果,因为父母习惯以家长权威,去要求孩子,改变孩子,而非平等身份去和孩子沟通。
所以,孩子们在微博上躲父母,父母拼命找孩子微博的矛盾,就这样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