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想投递算法/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类研究岗位的(博士生)同学
To手握好多offer不知如何抉择的同学
To刚刚开始读博的同学
====以下是嚯嚯嚯面试过程====
====前方高阶选手CV预警====
个人背景
嚯嚯嚯,男,二十多岁,CSPh.D.在读,有一年美国交换经历。博士研究方向是移动互联网和应用机器学习。偏实际应用,轻理论研究。发了四五六七篇CCFAB类论文,年轻的时候曾经参加过算法竞赛,上大学后废弃,但作为业余爱好有刷Leetcode的习惯,还在持续为赢积分换一件官方T恤奋斗中。
投递岗位
其它四个公司面试概述
前边已经提到了目前暑期实习选择了阿里,阿里也是整个找实习的过程中战线拉得最长、投入精力最多的,因此在主要介绍阿里面试过程之前,先简单讲一下另外四家公司大概的情况:
阿里面试过程
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就这么开始了。我一共参加了5轮技术面试+1轮HR面试,在我认识的人里算是比较多的了(通常是3+1)。技术面试的5轮,每一轮一开始都会先让你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然后挑一些有代表性的项目和论文讲一下具体做了什么。讲的过程中面官会有一些关于这个项目的问题让你回答,有一些是觉得不明白,有一些是觉得有问题。个人认为,这部分主要是想要考察表达能力是不是足够、思路是不是清晰、这个项目本身是不是有价值、通过这个项目体现出了什么能力这些方面,应该是针对Ph.D.侧重考量的特质。中间也会见机插一些技术问题,比如说一些机器学习模型的数学原理、一些数学方法背后的逻辑、对于工具库的掌握这些,比较看积累。
讲完自己的项目之后,还会有一些技术考察,每一轮都不太一样,算法题(在线、白板手写),概率题,具体场景案例分析,不一而足。这一部分比较专业,具体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戳冰淇淋胡同后台了解。
最终选择阿里
说实在话,最后当终于手握阿里和Hulu两家offer时,我是非常纠结的。两边做的项目我都比较感兴趣,而且给我展示出的机遇与平台都很不错,甚至连上班的距离都几无二致(两家公司就隔一条小马路)。阿里妈妈和Hulu中国在北京的投入都很大,对于以后想在北京长期发展的我来说,满足了一个重要的条件。最终,出于以下考虑,我选择了阿里:
但说起来,以上种种也都是一个行业之外视角的有限理解和猜测,三个月之后说不定会啪啪打脸,或是觉得这时的自己太过天真。但我想说的是,终归实力是不会背叛自己的,无论如何把自己打造得更扎实一些才是正道。至于职场选择,我相信实践出真知,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的是机会慢慢体会,慢慢探索。也希望大家都能如愿以偿,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开始一个热火朝天的夏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