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前有哪些信号?什么职业更担心自己会猝死?

大部分猝死发生在院外,这意味着最先有机会对患者施救的往往是非专业人员。很遗憾,猝死的平均抢救成功率,在中国不到1%。但是考虑到中国每年180万猝死患者这么庞大的基数,即便只有1%的抢救成功率,也意味着18000名患者有生还的机会。今天,松江区中心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医师王学敏为大家科普猝死前的症状以及急救方法。

01

猝死前的警示症状

部分猝死在发生前确实是有警示症状的,但大部分症状没有什么特异性,有可能被患者忽略。还有部分猝死在发生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心肌梗死患者往往有冠心病病史,发病前患者可能有胸痛、气促、胸部压迫感等症状。

急性心肌炎患者轻者可能没有症状,重者可能出现休克和心力衰竭。在发病前数天患者可能会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患者可能还伴有心慌,如果是有经验的患者,可能还可以通过搭脉发现自己有心律不齐。如果出现心慌、心律不齐,一定要及时就诊,这说明你可能得的不是普通感冒了。

脑出血发病前身体往往没有明显征兆,但是部分患者可能有不同的诱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轻度外伤等。发病后可能伴有剧烈的头痛、呕吐等症状,此时应迅速将患者送到附近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很多发病时有胸痛、腹痛。

肺动脉栓塞发病前缺乏特异的症状,往往突然发生。发病后会有一些特定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难,及时处理大部分患者的预后是很好的。

02

周围人该怎么做?

如果是在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成功率可以达到50%;

如果在4-6分钟内开始,则其成功率降至10%;

如果超过6分钟才开始心肺复苏,脑细胞已经开始发生不可逆性的损害,其成功率仅有4%甚至更低。

03

患者送到医院后,医生会怎么做?

如果患者到达医院时已经发生了心跳骤停,医生能做的事情往往就很有限了。此时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心外按压,用呼吸机给患者进行人工呼吸,甚至有条件时给部分合适的病人接上体外循环装置,一种称为ecmo的机器,来帮助患者的心脏和肺脏进行工作。

而对于心跳、循环尚稳定的患者,医生能够做的事情很多。

导致猝死的疾病中,心肌梗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心肌梗死是由于给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的一支或几支分支堵塞造成的。对于此类患者,医生通常会在x光下,将一根很细的导管插到病变的冠状动脉处,将堵塞的血管打通,并放置支架将狭窄的血管段撑开,恢复病变血管的血流。这个手术的名称叫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对于肺栓塞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不同,可能采取吸氧、呼吸机支持,药物溶栓等治疗,来恢复肺动脉的血运。

对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很多情况下,医生会采取微创介入的治疗方法,将血管支架送到病变的血管处,恢复正常血运,防止病变的血管破裂。但是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主动脉瘤,还是需要进行开胸手术治疗,更换一段人造血管。大部分此类疾病,只要就诊及时,是能够治愈的。

而对于脑出血患者,则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或保守治疗,或手术进行血肿清除。

总之,这些疾病只要就诊及时,治疗得当,大部分效果都是满意的。(上观新闻韩雪楠)

什么职业更担心自己会猝死?程序员只能排第3

猝死与我们的距离,到底有多近?

今年春节期间,一则“B站员工过年加班猝死”的话题掀起人们的讨论。不论真相如何,这件事情都再一次勾起了不少人对猝死的恐惧。

2019年11月27日,演员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突然晕厥,节目组称医院诊断其为心源性猝死;2021年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女主角之一孙侨潞因心梗猝死离世,年仅25岁;2021年1月5日,时尚博主“雅鲁藏布江女人”在北京飞往上海的飞机上,由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除了被大家知晓的猝死事件,还有更多人在无声无息中被夺走了生命。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在我国,每年有54.4万人逝于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分钟,就会有1个人因猝死离世。

猝死,已经成为悬在当代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近6成00后担心猝死,最怕猝死的职业是主播

或许被过往的猝死案例敲响了警钟,不少人意识到,猝死距离我们每个人都并不遥远。

根据丁香医生《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总地来说,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都曾有过对猝死问题的担忧。

从不同年龄层来看,越年轻的群体,往往越容易担心自己会猝死。在00后群体中,近六成人有过“担心自己会猝死”的想法。而这一比例在70前群体中,仅为38%。

如果按职业来细分,有71%的主播曾担心自己会猝死,在所有职业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快递员(60%)和程序员(59%)。

在最担心猝死的15个职业中,号称“宇宙尽头是编制”的公务员排行倒数第一。尽管近5成公务员表示担心过自己会猝死,但比起上榜的其他行业,他们的“生存压力”已经算相对轻松。

以均值52%为分界线,我们会发现,猝死压力较高的职业普遍存在着工作强度高、竞争激烈、自由度较低的特点。

比如最怕猝死的主播,别看直播间里的他们光鲜亮丽、热情亢奋,仿佛永远不会累,但主播行业头部效应明显,绝大部分资源已被头部大主播抢占,剩下为数不多的流量也成为众多小主播眼中的“香饽饽”,激烈的生存环境给从业者造成很大压力。

而快递员、程序员、自媒体工作者等职业,留给大众的印象无外乎辛苦、压力大、加班多。他们对于自身猝死的担忧,也超过了众多职业的平均值。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担心猝死?

为什么年轻人如此担心自己会猝死?

我们分析了知乎问题“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猝死”中的回答,并总结出三个方面的答案——过劳的工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理原因。

1.过劳的工作

不记得从何时起,打工人猝死的社会新闻已数见不鲜。2020年12月29日凌晨1:30,拼多多一名23岁女员工倒在了下班回家的路上,其内部通讯软件knock上还留着“肺宝为多多守边疆”的签名;2021年11月5日,比亚迪一员工猝死,根据打卡记录,其10月份有26天工作时长在12小时左右。

频频爆出因工作强度过大而猝死的新闻,让朝九晚十的打工人自动将猝死与加班熬夜联想在一起。而熬夜过程中,身体上可感知的变化,也让人忍不住担心猝死随时都会到来。

“因为工作原因经常熬夜加班,最近连续两天熬到4、5点钟,很明显地感觉身体吃不消。有时候深夜对着电脑心脏会疼,头也很疼,很担心自己会猝死。”27岁的阿良告诉我们。

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上榜关键词中,熬夜、睡眠、休息的背后体现了年轻人不规律的生活作息。

即便为了上班/上课不得不早起,年轻人依然放不下晚睡的坏习惯。通过熬夜刷手机换取即时快乐,把一天中完全属于自己的睡前时刻无限延长,刺激着年轻人深夜亢奋的神经。

3.基础疾病等生理原因

当人们讨论猝死时,身体、心脏、疾病等关键词也被提起。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导致猝死发生的原因非常多,但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已经有了疾病基础。例如,心脏疾病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占猝死病因的75%;剩下的25%则是非心脏疾病,包括脑血管病、肺栓塞、电击、溺水等。”

如果本身存在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基础,那么发生猝死的可能性将更高。而每当出现胸闷心悸和心跳加速的症状,大家内心关于“猝死”的那盏红灯也就亮了起来。

无法逃离的猝死诱因——过劳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

根据2020年《中国急救医学》的一篇医学研究,劳累是造成猝死的主要诱因,占比达到24.53%。

日本学者森冈孝二曾对“到处都是工作狂”的日本社会进行过研究,他的结论对今天的中国也很适用。

据后浪研究所《2021年轻人加班报告》,仅有12.54%的受访者表示下班回家后从不需要加班。超过6成人,会在下班后会回复工作消息。

去年6月,字节跳动一名实习生因在晚上12点前睡觉,没能及时支持工作,在公司内“一夜成名”;12月,有网友向财经博主匿名投稿,称因为晚上九点在家敷面膜,被公司处罚抄写材料。

(据截图,该员工被公示处罚,图源:网络)

2.学历泛滥,工作细化,内卷加速

打工人内卷,造成了日益紧张的工作环境,也是导致过劳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优秀人才数量的不断攀升,学历的含金量随之被弱化。企业员工沦为“螺丝钉”,守着眼前日复一日毫无挑战力的工作,眼看着个人竞争力降低,深感自己处于随时可以被取代的状态。

3.生活成本高,消费主义盛行

如果说,以上两种原因促使了打工人加班过劳,那消费主义的泛滥,则成为维持打工人过劳状态的“燃料”。

据猎聘《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近七成90后为了赚钱而忍受加班。在消费主义社会的影响下,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尽可能多地搞钱,以满足自己不断蓬勃的消费欲已经成为常态。

华米科技公布的《2021年中国人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均睡眠时长均未达到7小时,2021年人均睡眠不足7小时天数相较2020年均有所增多3-4天。

写在最后

《过劳时代》作者,被称为“过劳死问题研究第一人”的森冈孝二,在2018年死于过劳。

当员工加班猝死的新闻逐渐淡去,黑夜中大厂的灯火依然通亮。因为程序员过劳而建立的996.ICU网站也逐渐被人遗忘。

也许同这个网站一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猝死后,换来的不过是一阵唏嘘,而后便逐渐被人们遗忘,直到下一个猝死的人出现。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说过,科学家早就认识到,世界上约有1/4的生命是在不该失去的时候过早终止的。意外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成年人深谙于心的游戏规则,但它并非不可改变,尤其当赌注是以生命为代价。

借用腾讯某员工的话——“我们离ICU,真的就只有‘再加一次班’的距离,好好想一想,用你健康的、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躯体,用一个又一个20多小时的高强度加班,换来一个所谓的‘业务突破奖’,一个玻璃制奖杯,一份几千块钱的激励奖金,到底值不值得。”(DT财经,作者:董道力、高雅馨,数据:董道力,设计:郑舒雅、戚桐珲)

THE END
1.心脑血管疾病“盯上”年轻人27岁小伙擦车时心脏骤停据于敬东介绍,患者猝死与心跳骤停有关,可能是突发心梗导致的死亡。“这是我见过的患此类疾病最年轻的患者,这与现在的年轻人不注重查体、养生有很大关系。”医生告诉记者。据了解,这名患者今年27岁,单位查体他从不参加,也从来没了解过自己的身体状况,虽然没有不良嗜好,但自以为年轻不注重爱惜身体,平时的生活习惯也...https://m.dezhoudaily.com/bjys965/p/1012322.html
2.27岁会得脑溢血猝死吗快速问医生病情分析:年轻患者,出现脑出血,常见出血原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烟雾病,以及...https://m.120ask.com/askg/bd_detail/89276035
3.27岁湖南籍程序员出租屋内猝死!被发现时已发臭南都记者采访的多位医生均表示,这些信号对猝死几乎没什么参考价值,属于“伪科普”! 王西富介绍,上述十个信号对猝死几乎没什么参考价值,属于伪科普。他举例,“能引起尿频的原因还有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并非是过劳死或者猝死的预警信号”。 4、那么该留意哪些预警信号? ● 家族历史中曾有年轻家庭成员在不明原因下突然...https://www.icswb.com/h/152/20161010/439956_m.html
4.谈运动员猝死——当年轻的生命瞬间凋零……谈运动员猝死——当年轻的生命瞬间凋零…… 5月2日,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的生命在这天凋零。而在有20天他将年满27岁;在有86天他将走进伦敦奥运赛场,继续追寻他的冠军梦……然而一颗“易碎的心”将他、挪威蛙王、北京奥运会男子100米蛙泳银牌得主亚力克桑德·达勒·奥恩的梦想撕得粉碎。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745751/n20767279/c21283816/content.html
1.男子肝衰竭去世,诊所涉事医生被立案调查内科神经系统疾病男子肝衰竭去世,诊所涉事医生被立案调查 近日,一女子在诊所门口伤心痛哭的视频引发关注,网传其亲人曾在那里服用中药治病,后来不幸去世。目前,当地卫健委已立案调查。 男子生前患肝病曾在诊所服中药治疗,后来不幸去世 网上多段视频显示,一名女子坐在诊所门前的地上失声痛哭,另一女子上前扶着她并给围观人群介绍情况,...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ER750A0553TFC0.html
2.27岁医生猝死,领完证还没办婚礼在医疗行业,27岁本应是职业生涯的起点,然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中心的俞萧开医生,却在2月25日因突发主动脉夹层离世,年仅27岁。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指的是主动脉壁内部出现撕裂,形成两层或以上的夹层结构。这种疾病发病突然,进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https://cont.jd.com/pccontent/599918
3.27岁年轻妈妈熬夜玩手机猝死!被熬夜毁掉的年轻人27岁年轻妈妈熬夜玩手机猝死!被熬夜毁掉的年轻人 01 前几天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栏目,新闻里的这位妈妈叫董冰,来自浙江,因为结婚早,27岁就有了两个孩子,女儿6岁,儿子2岁。 白天和每位全职妈妈一样,要照顾孩子的大事小情,有时间还要忙碌家务。只有在夜深人静,孩子睡了,她就刷刷微信、微博看看新闻,逛逛淘宝买...https://www.jianshu.com/p/50600e170b5a
4.伤心!27岁房产中介小伙倒地没了心跳酷爱跑步竟是猝死诱因周医生说,小伙子是“猝死”,现代年轻人压力大,晚上熬夜、生活不规律,不少人以为锻炼有强度就能弥补,恰恰相反!在身体透支的情况下,为了跑步而大强度跑步都可能造成猝死。 医生建议,每天午休半小时左右可预防猝死。 来源:杭州日报 编辑:刘丽 摘要:伤心!27岁房产中介小伙倒地没了心跳 酷爱跑步竟是猝死诱因。今天早上,滨...https://m.btime.com/item/07et75fbplj2e1hh380k7dj1cfr?from=gjl
5.连着一个星期每天睡5个半小时会猝死吗?真实医生回答有关【猝死】的全套资料,病因、症状、自诊、治疗,相似病例全都有。点此查看>> 患者 连着一个星期每天睡5个半小时会猝死吗(女,27岁) 王贵法医生 你好!请问是你自己吗? 患者 对的 患者 工作比较劳累 王贵法医生 猝死与睡眠没有直接关系 王贵法医生 ...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qa/0y9c4UqZblSdCKDbfrGF_A/
6.凌晨猝死的27岁女人,刺痛1.5亿年轻人的伤疤上瘾性行为今天的文章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指责谁。只是希望你能明白,有些上瘾性行为真的会在不知不觉间毁了你,我们只有及时远离它,才会收获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Dr.X- 一个医学博士、外科医生和三娃奶爸 《学会看病》作者 带给你有态度、有温度的健康干货和育儿锦囊~ 关注我,每天多一点健康 阅读原文...https://m.thepaper.cn/wap/resource/v3/jsp/newsDetail_forward_9931086
7.认识猝死预防猝死据健康丽水今年3月11日报道,三月7日,市区戴记小厨,一男子就餐中突发猝死,正在用餐的丽水市中心医院年轻的刘医生及时出手施行心肺复苏挽回一命。 据健康丽水4月12日报道,丽水一位27岁自由职业者喜欢吃外卖,喝奶茶,熬夜刷手机,不爱运动,体检体重严重超标,高脂血症,前不久又迷上了一款手机游戏,连续五天玩手机到深...https://www.meipian.cn/5505be89
8.警惕年轻人猝死心脏磁共振警惕年轻人猝死健康博览杂志 摘要:我是一名心内科医生。回忆起两个月前,第一次看到那个外表阳光的大男孩,心中还是唏嘘不已。那个约好年后来做心脏磁共振的男孩子,再也不会来了……'失约'的生命短信两个多月前,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收住了一位27岁的小伙子。他帅帅的,喜欢运动,只是偶尔胸闷气急……若只看外表,...https://www.haoqikan.com/jkbl/201906/39205217.html
9.男生跑千米猝死原因,27岁女子玩手机猝死前的行为五大征兆近年来,和猝死相关事件层出不穷,且很多都出现在年轻人身上。就拿前不久一位27岁的女子通宵玩手机突然猝死事件来说,而近日又有大学生跑千米猝死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那么,到底哪些人容易猝死?猝死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在危险来临前,有没有征兆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https://www.meiwen999.com/news/2015/1026/21281.html
10.用心爱心关注您的心脏年轻人心梗,医生说多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小刘才27岁,但他的冠状动脉的综合评估并不好,受损害程度超过许多老年人。这应该是长期以来受到不良因素伤害的结果”,王相智主任介绍,在他和小刘沟通的时候了解到,小刘有多年抽烟史,现在每天大约抽烟两包左右,而且经常熬夜,这些应该是导致他突发心梗的主要因素。 https://www.xzsdyyy.com/article/2990.html
11.悲痛!浙一医院放疗科一名医生不幸猝死,年仅27岁...首先为我们这位年轻的同行表示哀悼。 其次,各位战友大可不必因为这位同行的离去对医疗事业感到失望,这只是一个突发疾病降临在了一个医生身上,降临在其他职业的人也一样。 27岁放疗科医生,打篮球猝死,主动脉疾病(夹层破裂?血管瘤破裂?),这些都表示了和现在的医疗环境没有直接关系,请战友们不要发散思维了,只会让自己...https://3g.dxy.cn/bbs/topic/40620135
12.新闻速递:27岁女子玩手机时间过长猝死“长期埋头玩手机的人,或许年龄只有20岁,可颈椎的年龄有可能已经50岁了。”医生介绍,越来越多年轻人因颈椎病来看门诊,其中一大部分都是经常玩手机的“低头族”。 “正常人颈椎是有一定生理弯曲度的,长期玩手机会导致脖子承受过度的压力,让颈椎正常的弯曲度‘反向’,同时一些颈椎小关节发生退化,而附着在关节上的肌...https://bwc.tyut.edu.cn/info/1034/2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