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脊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barometz(L.)J.Sm.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去硬根、叶柄及金黄色绒毛,切厚片,干燥,为“生狗脊片”;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为“熟狗脊片”。
治五种腰痛,利脚膝:狗脊二两,萆薢二两(锉),兔丝子一两(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服三十丸,以新萆薢渍酒二七日,取此酒下药。(《圣惠方》狗脊丸)
治病后足肿:用狗脊煎汤渍洗。并节食以养胃气。(《伤寒蕴要》)
治腰痛及小便过多:金毛狗脊、木瓜、五加皮、杜仲。煎服。(《四川中药志》)
治年老尿多:金毛狗脊根茎、大夜关门、蜂糖罐根、小棕根各五钱。炖猪肉吃。(《贵州草药》)
治室女冲任虚寒、带下纯白:鹿茸(醋蒸,焙)二两,白蔹、金毛狗脊(燎去毛)各一两。上为细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普济方》白蔹丸)
狗脊根茎呈不规则的长块状,长10至30厘米,直径2至10厘米。表面深棕色,密被光亮的金黄色茸毛,上部有叶柄残基,下部丛生多数棕黑色细根,质坚硬,难折断,气微,味微涩。
《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健腰膝、祛风湿、利关节的功能,特别是补肝肾、强筋骨和祛风湿的功能颇佳。因此,中老年男女,凡有肝肾不足、筋骨不利、腰膝酸痛、下肢无力、尿频、遗精、崩漏以及白带过多等证都可以常服狗脊。
狗脊为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因其根茎表面附有光亮的金黄色长柔毛,很像狗的脊背,因此得名。在食用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
食用狗脊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取净狗脊片,置笼屉内,用武火蒸4—6h,停火,闷6—8h,取出,干燥。蒸狗脊苦燥之性减弱,长于补肝肾。取净砂子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净狗脊片,拌炒至鼓起,绒毛呈焦褐色,取出,筛去砂子,放凉后除去残存绒毛。
狗脊以根茎入药。一般栽培4-5年后采收。全年均可采收,但以秋末冬初采时为佳。除去泥沙,削去细根、叶柄及黄色柔毛后,切片晒干者为生狗脊。根茎经水蒸后,晒至六七成干时,再切片晒干者为熟狗脊。广西、浙江等地加工时每100斤狗脊加入3-5斤黑豆皮,煮至颜色变黑后,捞出晒干。
狗脊是分株繁殖,宜早春进行。将根状茎横切成2~3段,每段均带有一定数量的不定根和叶片,切口处涂上草木灰,分别栽入经过灭菌的腐殖土中。注意遮荫、保温、增湿,10~20天就可出芽放叶。
水分供给以保持土壤湿润而又不积水为宜,高温干燥时,叶片易枯萎,可通过叶面喷水达到增湿降温,尤其在生长旺盛时期,需要每天淋水l-2次。每月施有机液肥1~2次。入冬后要减少浇水量,保持土壤稻湿润即可。晴天气候干燥时,中午还应向植株及周围喷水。如室温能保持在10℃以下,即可安全越冬。
狗脊状如狗之脊骨,故名狗脊。《纲目》云:“(苏)恭曰:此药苗似贯众,根长多歧,状如狗之脊骨,而肉作青绿色,故以名之。时珍曰:强膂、扶筋,以功名也。《别录》又名扶盖,乃扶筋之误。”
狗脊有镇痛、利尿及强壮之效,为我国应用已久的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但在古代的本草著作中,狗脊名下实包含两种植物,一为本种,另一则为蚌壳蕨科的鲸口蕨。在现代的中医药著作中,此问题已得到澄清,狗脊一名已专用于乌毛蕨科的。在四川、湖北及浙江部分地区,民间往往仍将狗脊与贯众二名混用。
《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健腰膝、祛风湿、利关节的功能,特别是补肝肾、强筋骨和祛风湿的功能颇佳。因此,中老年男女,凡有肝肾不足、筋骨不利、腰膝酸痛、下肢无力、尿频、遗精、崩漏以及白带过多等证都可以常服狗脊。《博济方》:“火燎去毛。”《普济方》:“去毛,浸软切。”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未切片者,除去绒毛,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生品苦燥之力较强,可用于风湿痹痛。由此可见,狗脊在中药领域有一定的地位。
狗脊在炮制上一般是除去杂质;未切片者,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烫狗脊:取生狗脊片,照烫法用砂烫至鼓起,放凉后除去残存绒毛。